2017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详解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答案】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②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考生要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的各种表达技巧,答题时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原诗分析答出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有效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可采用“手法+分析+效果”的答题模式。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②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学作品的结构理解能力。首联点题并总领全诗,是对全诗的凝练的概括。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山东卷) 解析
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
天寒雁声急,
鸟避征帆却,
孤舟宿何许?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赏析】
育星教育网 www.ht88.com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详解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子 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作用。解答这个字,要立足诗歌,从写法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1)答案:“空”字既传神的描绘出贪夫卷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形象的把握。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作者所选的意象——子规、贪夫、远客、锦水春残、楚天月光,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表达他的思乡难归。
【参考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初见嵩山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8. 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5分)
9.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6分)
8.【考点】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解析】题目为“初见嵩山”,一个“初”字可谓“题眼”,就暗含了“惊喜”与“期待”之情。展开描写时,先写鞍马劳顿中青山对我的开解,又写日暮时风雨天气,最后才让数峰露面,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将铺垫手法用到极致。
【答案】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①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②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答出惊喜和亲切的,给2分;答出铺垫来表现的,给1分;结合全诗加以分析,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方法点拨】解析本题一可先看标题。标题对作品而言,为眼睛,为窗口。透过标题,或能把握大意,或能感知情感。本标题中“初”就是关键字眼。二可看抒情字眼。本诗中第二句中“豁”就是抒情字眼,蕴含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解析】第一问“妙在何处”主要考作用,主要鉴赏语言与表达技巧,鉴赏时要考虑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考虑语言特点或富有表现力的词,然后分析表达效果。第二问,理解诗歌的内涵,既要理解表层义,更要挖掘深层义。
【答案】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以动写静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清瘦”的精神内涵,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017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详解
- › 2017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详解
- › 2017高考字音字形整理表
- › 2017年高考语文社会热点最新预测:关注“网瘾少年”
- › 2017高考语文素材:标点符号考点知识清单2
- › 2017高考语文素材:文言实词考点知识清单
- › 2017年高考语病类型快速分析技巧
- › 2017高考语文素材:鉴赏诗歌语言考点知识清单
- › 2017高考语文素材:鉴赏诗歌形象考点知识清单
- › 2017年高考语文语言表达新题型预测
- › 2017年高考病句辨析专题第五讲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结构混乱)
- › 2017届高考模拟试题病句精编4
- › 2017高考语文素材: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考点知识清单
- › 2017年高考病句辨析专题第六讲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表意不明)
- › 2017年高考病句辨析专题第四讲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成分赘余)
- › 2017年高考病句辨析专题第三讲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成分残缺)
- › 2017年考前议论文攻坚1
栏目导航
- ·描写重阳节的诗词
- ·2017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详解
- ·中国历史上最高水平的36首诗词(值得一
- ·王维《洛阳女儿行》诗词鉴赏
- ·王维《桃源行》诗词鉴赏
- ·李白《长相思·其一》诗词鉴赏
- ·《兵车行》诗词鉴赏
- ·浅谈古诗词的虚实结合
- ·高考古诗词“比较阅读鉴赏”新题型分类
- ·语文版中考古诗词、文学常识、文言文复
- ·浅谈古诗词教学
- ·李白诗鉴赏(23)
- ·中国古诗中的虚和实
- ·韩元吉词作鉴赏(1)
- ·让体验教育走进古诗诵读活动
- ·韦承庆诗鉴赏
- ·王维诗鉴赏(9)
- ·王建诗鉴赏(1)
- ·王勃诗鉴赏(2)
- ·苏颋诗鉴赏
- ·秦韬玉诗鉴赏
- ·卢仝诗鉴赏(2)
- ·柳宗元诗鉴赏(2)
- ·刘湾诗鉴赏
- ·李益诗鉴赏(2)
- ·李商隐诗鉴赏(12)
- ·李颀诗鉴赏(2)
- ·李贺诗鉴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