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鉴赏(23)
浏览次数: 855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41 | 诗词教学
标签: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http://www.350xue.com
李白诗鉴赏(23),
而诗的结尾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亦显得洒脱豁达 ,它不仅把诗人怀才不遇的内心激愤鲜明地表达出来了,而且还能发人深省,去思考诗人的言外之意。
此外,诗中历史史实的活用,让人们很容易从谢朓楼联想到汉魏六朝著名诗人的业绩,追昔抚今,尤显今日“天生我才”之不逢时 。“ 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大胆想象和夸张 ,也愈见诗人抱负的高逸、不凡;“抽刀断水”的奇妙比喻,显出诗人悲愁的似水难断,烦忧的深重无边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中“水”、“愁”等字的重叠复用,美如珍珠,耀人眼目,形象地加强了诗歌格调的愤懑苍凉感和流转哀深、抑扬顿挫的音韵美。正是通过这绚丽多姿的众多表现手法的变幻运用,才使得这首诗的感情跌宕起伏,境界极富立体感,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量。这首诗歌几乎每一句都是流传千古,妇孺皆知的名句,被人们在日常生活和诗文创作中多次使用,可谓字字珠玑。
秋浦歌(其十四)
李 白
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
郝郎明月夜,
歌曲动寒川。
秋浦,湖名,在今安徽省贵池县 。《秋浦歌》共十七首,是李白被唐玄宗“赐金还山”后在天宝十三年(754)漫游秋浦时所作的组诗。诗人在这组诗中表达了对长安和家乡的思念,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和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愤懑之情,同时,也描绘了秋浦的风土人情及当地劳动人民生活和劳动的图画。这里所选的诗为第十四首。诗中,诗人以极大的热情讴歌和赞美了在漫游过程中接触到的冶炼工人和他们的劳动,格调高昂、明快。
“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这两句诗首先从视觉的角度来展现冶炼场夜间劳动的场景,从侧面赞美了冶炼工人的创造性劳动 。首句“ 炉火照天地”,气势恢宏,以夸张的笔调给读者眼前一亮,天地光辉的感觉 。而次句“红星乱紫烟”,则是描写冶炼炉外火星四射,浓烟滚滚的景象,富于动态的美感。一个“乱”字,用得出神入化,将炉火飞溅的场面和冶炼工人夜间作业的紧张状态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了。而这火光熊熊、火星飞舞、浓烟滚滚的壮观景象,正是冶炼工人挥汗如雨、艰苦劳动所创造的,于是从诗人饱含激情的描绘中,我们自然而然地也就会想到这壮观场面的制造者冶炼工人。这样就为冶炼工人的正式出场拉开了帷幕,酝酿了环境气氛,因此全诗后两句的描写就显得更加自然流畅、亲切感人。
诗的三、四句“郝朗明月夜 ,歌曲动寒川”,大意是:被炉火映红了脸膛的冶炼工人们,在明月朗朗的夜晚,一边劳动,一边充满豪情地歌唱,歌声响彻了寒夜中的秋浦水。这两句诗是对富于力量和劳动热情的冶炼工人进行直接赞美。这里,诗人首先抓住“赧”的外貌特征进行描绘,从而将一批面映炉火红光、热情工作的劳动者的群像栩栩如生地给描绘出来了。同时 ,诗人富有感情地称这些劳动者为“赧郎”,使人倍感亲切。应该说,第三句主要是描写了劳动者的外貌及工作状态,而第四句才是对冶炼工人们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 。“歌曲”抒发了冶炼工人的劳动热情,使人听了振奋不已,以致震动了“寒川”。这样,就恰切地表现了冶炼工人那种众志成城、改造自然的伟大、粗犷、强悍的精神风貌。
这首诗是诗人李白接触下层社会、了解和同情劳动人民后所创作的一首古代工业劳动的赞歌。在我国古代卷帙浩繁的诗歌中,如此热情地对冶矿工人的劳动进行赞美,并不多见。唯其如此,才更显示出它的难能可贵之处。正如郭沫若同志在《李白与杜甫》一文中所说 :“歌颂冶矿工人的诗不仅在李白诗歌中是惟一的一首,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恐怕也是惟一的一首吧?”
赠汪伦
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汪伦 ,安徽省泾县贾村人,性格豪放,善饮酒。天宝十三年(754),李白漫游皖南泾县桃花潭,受到汪伦的热情款待,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为答谢汪伦的盛情,临别之际,李白作了这首诗以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乘坐着小船正要离开,忽然听到岸边传来一阵阵踏歌声,(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唱方式,歌者手拉手,两脚踏地作为节拍边走边唱。),原来是汪伦和村民们手拉着手,边走边唱地来为李白送行。这种朴实、欢快的送别场面是其他送别诗中所看不到的。从这热情洋溢的气氛中,我们不仅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诗人与汪伦相互间的亲密关系,而且也能体会到他们相互之间的深刻了解。李白性格飘逸豪放,汪伦及村民们的踏歌相送也堪称浪漫犷达,这样的送别方式一反一般送别哀愁、忧郁、依依不舍的缠绵场面,正合诗人性格,因而也就足见汪伦对诗人的知心之深。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 深千尺 ”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 ,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 ,他说 :“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唐诗别裁 》)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这种夸张的就近取喻,表面看来似乎是信手拈来的,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作比,就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了,令人感到形象可感,增加了诗的亲切感。另外,李白还很善于把握受赠者的审美心理和艺术趣味。汪伦是一个普通的村民,赠给他的诗,李白就采用了通俗易懂、清新活泼而富于民歌色彩的语言。宋代杨齐贤在《李太白文集》注中介绍说:到宋时,汪伦的子孙还珍重地保存着这首赠诗。由此可知此诗价值之一斑了。
李白诗鉴赏(23)
而诗的结尾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亦显得洒脱豁达 ,它不仅把诗人怀才不遇的内心激愤鲜明地表达出来了,而且还能发人深省,去思考诗人的言外之意。
此外,诗中历史史实的活用,让人们很容易从谢朓楼联想到汉魏六朝著名诗人的业绩,追昔抚今,尤显今日“天生我才”之不逢时 。“ 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大胆想象和夸张 ,也愈见诗人抱负的高逸、不凡;“抽刀断水”的奇妙比喻,显出诗人悲愁的似水难断,烦忧的深重无边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中“水”、“愁”等字的重叠复用,美如珍珠,耀人眼目,形象地加强了诗歌格调的愤懑苍凉感和流转哀深、抑扬顿挫的音韵美。正是通过这绚丽多姿的众多表现手法的变幻运用,才使得这首诗的感情跌宕起伏,境界极富立体感,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量。这首诗歌几乎每一句都是流传千古,妇孺皆知的名句,被人们在日常生活和诗文创作中多次使用,可谓字字珠玑。
秋浦歌(其十四)
李 白
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
郝郎明月夜,
歌曲动寒川。
秋浦,湖名,在今安徽省贵池县 。《秋浦歌》共十七首,是李白被唐玄宗“赐金还山”后在天宝十三年(754)漫游秋浦时所作的组诗。诗人在这组诗中表达了对长安和家乡的思念,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和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愤懑之情,同时,也描绘了秋浦的风土人情及当地劳动人民生活和劳动的图画。这里所选的诗为第十四首。诗中,诗人以极大的热情讴歌和赞美了在漫游过程中接触到的冶炼工人和他们的劳动,格调高昂、明快。
“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这两句诗首先从视觉的角度来展现冶炼场夜间劳动的场景,从侧面赞美了冶炼工人的创造性劳动 。首句“ 炉火照天地”,气势恢宏,以夸张的笔调给读者眼前一亮,天地光辉的感觉 。而次句“红星乱紫烟”,则是描写冶炼炉外火星四射,浓烟滚滚的景象,富于动态的美感。一个“乱”字,用得出神入化,将炉火飞溅的场面和冶炼工人夜间作业的紧张状态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了。而这火光熊熊、火星飞舞、浓烟滚滚的壮观景象,正是冶炼工人挥汗如雨、艰苦劳动所创造的,于是从诗人饱含激情的描绘中,我们自然而然地也就会想到这壮观场面的制造者冶炼工人。这样就为冶炼工人的正式出场拉开了帷幕,酝酿了环境气氛,因此全诗后两句的描写就显得更加自然流畅、亲切感人。
诗的三、四句“郝朗明月夜 ,歌曲动寒川”,大意是:被炉火映红了脸膛的冶炼工人们,在明月朗朗的夜晚,一边劳动,一边充满豪情地歌唱,歌声响彻了寒夜中的秋浦水。这两句诗是对富于力量和劳动热情的冶炼工人进行直接赞美。这里,诗人首先抓住“赧”的外貌特征进行描绘,从而将一批面映炉火红光、热情工作的劳动者的群像栩栩如生地给描绘出来了。同时 ,诗人富有感情地称这些劳动者为“赧郎”,使人倍感亲切。应该说,第三句主要是描写了劳动者的外貌及工作状态,而第四句才是对冶炼工人们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 。“歌曲”抒发了冶炼工人的劳动热情,使人听了振奋不已,以致震动了“寒川”。这样,就恰切地表现了冶炼工人那种众志成城、改造自然的伟大、粗犷、强悍的精神风貌。
这首诗是诗人李白接触下层社会、了解和同情劳动人民后所创作的一首古代工业劳动的赞歌。在我国古代卷帙浩繁的诗歌中,如此热情地对冶矿工人的劳动进行赞美,并不多见。唯其如此,才更显示出它的难能可贵之处。正如郭沫若同志在《李白与杜甫》一文中所说 :“歌颂冶矿工人的诗不仅在李白诗歌中是惟一的一首,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恐怕也是惟一的一首吧?”
赠汪伦
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汪伦 ,安徽省泾县贾村人,性格豪放,善饮酒。天宝十三年(754),李白漫游皖南泾县桃花潭,受到汪伦的热情款待,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为答谢汪伦的盛情,临别之际,李白作了这首诗以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乘坐着小船正要离开,忽然听到岸边传来一阵阵踏歌声,(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唱方式,歌者手拉手,两脚踏地作为节拍边走边唱。),原来是汪伦和村民们手拉着手,边走边唱地来为李白送行。这种朴实、欢快的送别场面是其他送别诗中所看不到的。从这热情洋溢的气氛中,我们不仅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诗人与汪伦相互间的亲密关系,而且也能体会到他们相互之间的深刻了解。李白性格飘逸豪放,汪伦及村民们的踏歌相送也堪称浪漫犷达,这样的送别方式一反一般送别哀愁、忧郁、依依不舍的缠绵场面,正合诗人性格,因而也就足见汪伦对诗人的知心之深。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 深千尺 ”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 ,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 ,他说 :“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唐诗别裁 》)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这种夸张的就近取喻,表面看来似乎是信手拈来的,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作比,就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了,令人感到形象可感,增加了诗的亲切感。另外,李白还很善于把握受赠者的审美心理和艺术趣味。汪伦是一个普通的村民,赠给他的诗,李白就采用了通俗易懂、清新活泼而富于民歌色彩的语言。宋代杨齐贤在《李太白文集》注中介绍说:到宋时,汪伦的子孙还珍重地保存着这首赠诗。由此可知此诗价值之一斑了。
李白诗鉴赏(23)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李白诗 诗词教学,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诗词教学
栏目导航
诗词教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