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一同步辅导《我与地坛》导读

《我与地坛》导读

浏览次数: 320次| 发布日期:04-09 12:54:34 | 高一同步辅导
标签: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我与地坛》导读,

    历史上有些人的辉煌是用苦难铸就的,今天的史铁生便是一例;文学史上有些作家的生命本身就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史铁生便是一例。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用自己的轮椅代足,爬出了一条曲曲折折的道路,向艺术和人生的极限攀登,达到了常人难以取得的高度。读他的书,读他这个人,是令人无限感动的一件事。
    史铁生(1951~),人生经历比较简单,其内涵却极为丰富。他生于北京,18岁去延安插队。21岁时,因为腿疾而住进了医院,那一天是他的生日,从此他再也没有站起来。这对他简直是致命的打击,他是在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一切的理想,一切的前途都化为泡影,当时就是不想活了,几度盼念死神,幸得亲友爱护备致,又有卓别林大师指点迷津,方才活了下来。“卓别林”在电影《城市之光》中救起一个要自杀的少女时说了一句很棒的话:“你着什么急呀?”这句话史铁生一生都忘不了。他想,既然如此,不妨活下去试试。
   他是在做了7年临时工之后才转向写作的。我们可以想像到其中的艰辛。1983年他因为《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而一举成名。这篇小说写的是记忆中插队的故事。“清平湾”是他插队的地方,他在那里生活了3年,乡亲们的平凡的语言、劳动、身世教会了他如何跟命运抗争;10年之后,那些挥之不去的印象伴着陕北民歌的旋律复活在他的心里,使他写下了这部小说。小说里面流荡着一种诗一般的令人感动的真诚的怀念,受到读者的好评。
   史铁生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但他很难摆脱疾病带给他的深创巨痛,他的写作,与其说是出于兴趣,不如说是苦闷的象征,是百般无奈的选择。一旦拿起了笔,他就不能不抱怨命运的不公正,他的笔下,出现的最多的是“残疾主题”,弥漫着一种忧伤的情调,他的眼泪使一切矫情的欢歌显得浅薄。小说《宿命》中的主人公因为车祸而成了残疾,他推来推去才推出自己的悲剧来自于一只狗的一个问屁,读至此我们感到了史铁生面对上帝的玩笑,那种无奈的调侃,而背后则是深沉的不满。
   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史铁生多在记忆中寻找素材,生活的广度不够,他只有向深处开掘。疾病限制了他的视野,却把他的眼光拉向心灵深处。在饱受命运磨难之后,他对命运的坚定信念转向了深沉的思考,由对自身的顾影自怜转向对人类的不幸宗教般的终极关怀,而且包含了一种哲学的思考;至此,史铁生完成了对自我的超越,尽管还坐在轮椅里,他的人格却坚定地站立起来。
   史铁生的作品,除了上面所提到的,还有中篇小说《命若琴弦》,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散文集《答自己问》等。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日、法等语种,在国外出版。
   史铁生是用生命来写作的。除了小说,他的散文更有巨大的感人的力量,许多人谈到他的《我与地坛》,都不禁为里面的母子深情而落泪。中国品味极高的女作家王安忆,在她所选的当代散文中,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也占了一席之地。对当代文艺和当代人生都感到腻味的朋友不妨来读一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他会告诉你许多许多。史铁生不仅在小说中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而且在散文中进行更直接的探索。他在历尽苦难折磨之后突然进人了一个明朗的境界,用一种拷问的方式面对自己的心灵,几乎在绝境中找到了存在的理由与存在的可贵。他的散文,诗意和哲理融合在一起,能使人体会到智者精神的魅力。


阅读重点
史铁生对命运,对生活,对这个世界的无限热爱与深沉思考,真诚亲切的人生态度。

内容梗概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最为人所称道的散文佳作。当史铁生明白自己的命运被不可更改地确定下来之后,他与地坛交上了朋友。这座荒老的园子似乎与史铁生有缘,历尽沧桑四百年,等待着他残了双腿,转着轮椅一次次地来到这里,静观残垣破壁,荒草秋虫,感悟人生的原因与目的,又以轮椅为国心,拾掇着落人眼中的世态人情,十几年如一日。
这篇散文的第二部分是写母亲的。曾经作为对母亲节的献礼刊登在《女友》杂志上,并感动了无数读者。
   直到母亲去世很久,史铁生才想到,当年他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怎样一个难题。她不是那种只会疼爱儿子而又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儿子心中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他出去走走,知道他要是老呆在家里情况会更糟,可她又担心他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那时他的心情坏到了极点,经常是发了疯似的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也不说。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间,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她也知道该给他一点独处的时间,每次他要动身时,母亲便无言地帮他准备,帮助他上了轮椅车,看着他摇车拐出小院。他离家去地坛独处,母亲会是什么心境,当年他不曾想过。
   只是在母亲突然去世之后,史铁生才有余暇设想,当他不在家的漫长时间里,母亲是怎样地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 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一个人,他不知道儿子的痛苦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他的母亲注 定是世界上活得最痛苦的母亲。
   回想他自己当初写作的动机,很大的成份就是为了母亲,为了 让她感到骄傲。可是他的母亲没有能再多活几年,当她的儿子就要碰撞出一条路的时候,她却熬不住了,似乎她生来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他的一点点欢乐。为此,他甚至对世界对上帝充满了仇恨和厌恶。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地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他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母亲再不能到园中找他了。
   曾经有过好多回,他在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他,看见他还好好地在那里,就悄悄地转身回去。有几次他已经看见母亲了,母亲却没有看见他,茫然而急迫地走过他常去的一些地方。也许是出于大男孩的羞涩与倔强,他执意不喊她,而这种倔强今天却留给他了后悔。地坛那么大,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啊。多年来他第一次意识到,那园中不止到处都有过他的车辙,而且有过他车辙的地方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古人说读李密《陈情表》而不哭者,其人必不孝。今天我们可以这样说:史铁生的文章使一千多年前的李密黯然失色。
   史铁生写这篇散文的时候,他与地坛朝夕相伴了整整十五个年头。十五年来,他静静地看着时光从自己眼前流走,看着一度度花开花谢,也看到了身边一个个故事的生灭。他亲眼看着一对令人羡慕的中年情侣不知不觉地变成了两个老人;看到一个热爱唱歌的小伙子,每天到园中来唱歌,后来又不见了;还有一个想用环城长跑成绩来洗刷政治“污点”的男子,一年年的总是绝望。
他最不能忘记的还是一个漂亮而不幸的小姑娘。十五年前那个下午,他第一次到这园子里来就看见了她,那时她大约三岁,蹲在园里的小路上捡树上掉下来的“小灯笼”,咿咿呀呀地跟自己说话,显得那么可爱。她七八岁的哥哥在墙根提蚂蚌。有那么两三年,他经常在几棵大栾树下见到他们,看着他们渐渐地大了些,之后就是很多年没见,他几乎把他们忘了。
   那是一个礼拜日的上午,一个晴朗而令人心碎的上午,他看到几个人正在戏要一个弱智的少女;少女神色惊惶,东奔西躲,显得十分可怜。这时远处飞快地骑车来了个小伙子,给姑娘解了围。这一刹那史铁生认出,他们是当年那对兄妹。他几乎是在心里惊呼了一声,或者是衷号。世上的事常常使人怀疑上帝的居心,有谁能把这个世界想明白呢?
史铁生在园里观察着,沉思着,领悟着。




《我与地坛》导读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我与地坛   高一同步辅导,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一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