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浏览次数: 930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二同步辅导
标签: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苏轼,

苏轼(1037 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出身世族地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7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

苏轼生活的时代,正处于北宋王朝发生根本变化的时代。王安石等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但是,苏东坡的政治思想是比较保守的,由于他反对“新法”而被调离出京,先后任杭州 密州(今江苏省铜山县) 徐州等地地方官。 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又徙知湖州(今浙江省吴兴县)。这一年,因御史李定 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哲宗元 元年(1086年),司马光执掌政权,苏轼被召回京,官至中书舍人 翰林学士等职。这时王安石新法尽废,苏轼却主张对新法“参用其是”,不要全盘否定,引起了司马光的不满和恼怒,被贬为杭州知州。 绍圣元年(1094年),新党再起,苏轼被调定州当太守,接着因在任上有“诋谤先朝”之嫌,贬岭南的英州及惠州等地,之后更又把他流放到儋州,即现今的湖南岛。直到宋徽宗接位,大赦天下,他才得到内徙的机会,但至常州便病逝了,时年66岁。死后谥“文忠公”。

苏轼在政治上动辄得咎,屡遭贬谪,所以他的政治才能无法发挥。但苏轼也力所能及地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比如领导修建了“苏堤”,兴水利等。但苏轼最大的成就是在文学方面。后人对苏轼的诗 词 散文 书法 画都赞美备至,有极高的评价,又有“韩潮苏海”之称,“韩”即唐代“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

苏轼的诗,有2700多首,其中有的是直接评击当时的黑暗现实的,如《荔支叹》;有的充分表达他爱祖国 爱人民的思想的,如看到大众“谷未启场,帛未下机,已为旁人所有”及“高田生黄埃,下田生苍耳;苍耳亦已无,更问麦有几”的时候,发出了“民痛何时休 ”的激愤之声。有的是热切向往成就一番功业的,如“平岁便怀济物志,微官敢有济时心”,“圣朝若用西凉簿,白羽犹效一挥”,“臂亏腰箭何时去,直上阳山放可汗”等充分地反映宏大志愿和抱负的词句。有的是抒发自己豪放 出世的情怀的,如《和郭生簿二首》等。 吟咏自然风物的诗,在苏轼的全部诗作中又占有极大的比重,如《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苏轼的诗反映的社会内容相当广阔,形式多样,且语言充分散文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所填的词的量也很多,现存300多首。在他之前,“词为艳科”,宋词写的多是男女相思之情,离别之苦,风花雪月之愁,风格是极为柔弱。苏轼给词注入了新的血液,变柔弱为豪放,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词的豪放派。如元丰五年(1082年)他游赤壁后写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年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整厥词激昂壮阔,读来激奋人心。

又如一首咏月的《水调歌头》,全诗通彻清奇,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更包含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就形式来说,以往的词十分注重音律,而苏轼则重视词的文学意义,他打破了词在音律方面过于严格的束缚,让自由奔放的风格突破形式局限而自由发挥。

除了诗和词,苏轼的散文的成就也极大,他是欧阳修领导的古文运动的继承者,但长于议论,而且善于用形象的语言状物写景,如前后《赤壁赋》,描写赤壁胜景,缅怀古人,俯仰今昔,又如《文与可画 谷偃竹记》,文章行云流水,“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此外还有《喜雨亭记》 《决壅蔽》 《教战守》等政论,也都具有散文化的特点,在嬉笑怒骂中揭露了当时政治上的一些弊端,并积极地提出了治国之策,意义深远。

在书法上,苏轼也独树一帜,被后人列为宋代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四大书法家之首。据说,苏轼学书时每“抄经 史,皆一通,每一书成,辄变在体,卒之学成而已”。但他不沿袭拘泥成法,依据自己对书法的理解 形成自己的独特的变化。他在《志林》中曾说:“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立而能行,能走也。”苏轼做到既不薄前人,又有自出新意,从而开创了一派新的书风。目前能见他的真迹有《祭黄几道文》 《前赤壁赋》 《黄州寒食诗帖》等。

苏轼还善于画画,喜画竹 枯木 怪石,且诗画一体,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誉,取法文与可,故在宋代文苑中每以“文苏”并称。有《枯木怪石图》 《竹石图》等图传世。苏轼传世的诗 词 散文(包括政论)相当多,有《东坡文集》110卷。 苏东坡既是政治家,又是著名的文学家 诗人 书法家 画家。在文学创作方面代表着北宋的最高成就,与父苏洵 弟苏辙并称一门“三苏”,均属“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