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1881~1936)

浏览次数: 549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
标签: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鲁迅(1881~1936),

  当鲁迅愈战愈猛时,他原有的肺病日渐严重。1935
年底,他的健康已大不如前,许多亲友劝他住医院,或
移地疗养;但他为了战斗,不原离开自己的岗位。他曾说:
“与其不工作而多活几年,倒不如赶快工作少活几年的
好……”(冯雪峰《回忆鲁迅》)一直坚持着工作。1936
年,他虽在病中,依然勤奋工作,写了许多文章和书信。
《且介亭杂文末编》就是最后一年文章的结集。年初,
他的杂文继续强



www.350xue.com
调抗日救国,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的种种
罪行,提醒人们要记住历史的教训,保持革命的警惕性。
4月底,当他会见从陕北奉中共中央之命来到上海的冯雪
峰,听到他传达党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时,
他心悦诚服,完全拥护,明确表示“我无条件地加入这
战线”(《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他
发表《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提出“民族革命战争
的大众文学”的口号,正确阐述统一战线与文学运动的
关系。当托派分子妄图离间鲁迅和党的关系,破坏民族
统一战线时,他立刻发表《答托洛斯基派的信》,严厉
谴责托派的无耻勾当,热烈歌颂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表
明自己和共产党人是亲密的同志。当“民族革命战争的
大众文学”和“国防文学”两个口号的论争趋向激烈时,
鲁迅发表《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正确
处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关系,坚持统一战线中必要
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澄清关于“国防文
学”的某些不正确的解释之后,他认为两个口号应该“并
存”。同年10月,由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21人,代
表文艺界的各个方面,发表宣言,终于结束论争,初步
形成了文艺界的抗日统一战线。
  对革命文艺的多方面贡献 鲁迅对中国革命文艺运
动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提倡“拿来主义”,努力译介
苏联文学作品。他于1929到1933年,翻译并出版法捷耶
夫的小说《毁灭》和雅各武莱夫的小说《十月》,还编
选《苏联作家二十人集》,后分成《竖琴》和《一天的
工作》出版。1934年以后,又翻译并出版高尔基的《俄
罗斯的童话》和果戈理的《死魂灵》。在促进中苏人民
的文化交流,传播社会主义文艺和进步文艺方面,鲁迅
终生戮力,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鲁迅还是中国新兴的木
刻运动的伟大倡导者。在30年代,他多次举行版画展览;
开设木刻讲习班,请日本教师讲授,自己亲任翻译;还
刊印许多画集;应邀作美术问题演讲;与木刻作者通信,
热心指导他们进行创作。1936年10月 8日,鲁迅抱病参
观木刻展览,对许多木刻作品提出宝贵意见。这是他对
自己辛勤劳动过的苗圃的最后一次巡礼。鲁迅经常工作
的一个方面,是为青年作者看稿、改稿、写序言,甚至
连编排、出版等具体工作,他也不辞辛苦地做起来。对
于青年的来信,他总是及时回答。对于来访的青年,他
热情接待,还常常资助贫困的青年。鲁迅到上海后,虽
然离开教育岗位,但仍多次应邀在上海、北平的许多大
学讲演,热心关怀青年学生的成长。从前期到后期,鲁
迅始终是青年敬爱的良师益友。
  鲁迅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于1936年10月19日
在上海逝世。广大群众争相奔赴万国殡仪馆瞻仰遗容,
中共中央也来电吊唁。22日,送葬群众多达数万人。鲁
迅遗体覆盖着上海民众所献“民族魂”的旗子,安葬于
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墓迁到上海虹口公园,由
毛泽东题署墓碑。
  鲁迅光辉的一生,得到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崇
高评价。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鲁迅是中
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
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
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
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
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
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
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给祖国和人民留下了宝贵而丰富的精神遗产。
他共有小说集3部,杂文集17部(除上面提到者外,还有
《集外集》、《集外集拾遗》和《集外集拾遗补编》),
散文诗集1部,回忆散文1部,书信收集到的现有1400多
封,还有1912年5月5日至1936年10月18日的日记(其中
1922年的已佚),以及《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
纲要》等学术著作,总共400万字。他还翻译了14个国家
将近100位作家的文学作品和文艺理论著作,印成33部单
行本,共250万字以上。此外,还辑录、校勘古籍18种,共
100 余万字。这些著作曾有各种不同版本出版。1938年
出版的《鲁迅全集》共20卷(包括译文),1973年由人
民文学出版社再版发行。195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开始出
版的《鲁迅全集》共10卷,另有《鲁迅译文集》10卷先
后发行。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重编《鲁迅全集》16
卷发行(不包括译文),这是目前内容较完备、注释较
精确的版本。

  对于这笔精神财富的研究,是从1918年《狂人日记》
发表后开始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六十年来
鲁迅研究论文选》,汇编了这方面的部分重要成果。鲁
迅研究专家沈雁冰、冯雪峰、李何林、唐□、王瑶、陈
涌的有关论文,或者选入多种鲁迅研究论集,或者集成
个人专著出版,如唐□的《鲁迅的美学思想》、王瑶的
《鲁迅作品论集》、陈涌的《鲁迅论》等。鲁迅思想、
作品研究的专著,比较重要的,尚有刘再复的《鲁迅美
学思想论稿》、陈鸣树的《鲁迅小说论稿》、孙玉石的
《〈野草〉研究》等。
  生平史料的回忆或研究,较早出现的有许寿裳写的
《亡友鲁迅印象记》、《我所认识的鲁迅》,另有周作
人的《鲁迅的故家》,许广平的《欣慰的纪念》、《鲁
迅回忆录》,冯雪峰的《回忆鲁迅》,周建人、茅盾等
著的《我心中的鲁迅》,日本增田涉的《鲁迅的印象》
等。集大成的尚有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鲁迅生平史
料汇编》共 5辑。属于考订性质的著作,有朱正的《鲁
迅回忆录正误》、陈漱渝的《鲁迅史实新探》等。
  年谱和传记方面,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鲁迅博物
馆鲁迅研究室编写的 4卷本《鲁迅年谱》,内容比较翔
实。鲁迅传记,最早的有王士菁的《鲁迅传》,朱正的
《鲁迅传略》(1982年又补充、修订出版);近期出版
的有林志浩的《鲁迅传》,林非、刘再复合著的《鲁迅
传》,彭安定的《鲁迅评传》等。
  参考书目
 《六十年来鲁迅研究论文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北京,1982。
 薛绥之主编:《鲁迅生平史料汇编》(5卷),天津人
民出版社,天津,1981~1983。
 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编:《鲁迅年谱》(4卷),人
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81~1984。
                  (林志浩)


上一页  [1] [2] [3] [4] [5] 


鲁迅(1881~1936)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鲁迅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三语文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