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综合辅导古诗鉴赏主观练习题

古诗鉴赏主观练习题

浏览次数: 534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08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标签: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古诗鉴赏主观练习题,

        与诸子登砚山(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沽而建。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请就这种体裁形式的特点做简明解说。

答:(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每句五个字;第 2、4、6、8句押韵;颔联、颈联对偶;全诗符合平仄格律要求。 )


(2)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择一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你的看法。

答:( 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对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忆,也有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怀。颈联写眺望所见,“水落”、“天寒” ,简捷形象地把羊公所处的背景环境描绘出来。尾联是悠然的收束,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泪,赁吊怀古中融入了因个人遭际生发的苍凉感慨。)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菩萨蛮(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燕。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1)这首词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景象?主要内容写的是什么?

答:(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弹筝女子在筵席间演奏的情景:主要内容是描写弹奏的乐曲和弹筝女的神情、动作。)


(2)词里集中对什么做了描写?精妙之处在哪里?就你有体会的一点谈谈自己的见解。

答:( 一是集中描写音乐。上阙由曲名写起,曲子描写的是湘江和湘江故事。鸣筝声声,令人联想起湘水荡漾的绿波。“ 写尽”二字,描写出筝曲之妙,境界已出。二是集中描写弹筝女子,这里是特写镜头。“纤指”突出了弹筝女子年轻秀媚的特征。“幽恨”既写曲中情绪,又含弹者心声,“细”字连结二者。下阕前两句既含蓄地描绘出弹筝女聪颖灵巧、从容专注的神态,又暗写出弹筝女柔和自重的性情,而且运用镜头剪接手法转写 “玉柱 ”。下阕后两句收束全词,“断肠”与“幽恨”照应,将弹奏感情推向高潮。“春山眉黛低”,用贴切的比喻描写女子神情,和乐曲巧妙融为一体。)



十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南山,即庐山,当时是佛教、道教云集的胜地。

(1)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

答:( 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淡泊的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世俗追求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 “而”字作坚决地转折,以表现诗人特立独行的意趣。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五---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2)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



上一页  [1] [2] 


古诗鉴赏主观练习题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练习题  古诗鉴赏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