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能力训练
浏览次数: 824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标签: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古诗鉴赏能力训练,
(一)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 (2分)_________________
2.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了______的艺术手法,(1分)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
宿于鄂州
白居易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依帆樯立,婢嫔十七八。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1.简要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6分)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三)江上看山
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江上看山
苏辙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
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惟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1.下列词句在诗中的作用是:
(1)飞鸟: _________________(1分) (2)依然不负远来人: _________________ (1分) 2.这是苏氏兄弟在游三峡时写的同题诗,都是写江上看山,但描写的方法不同,说出其不同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四)[双调]折桂令·中秋
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下露冷冷,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发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1.“嫦蛾”句用了典故,诗中指中秋之月,这样写的好处是: (2分)
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元曲重点写的是中秋夜的月光,请你说出作者运用的两种描写方法并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贾 生
李商隐
宣室①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 生
王安石
一时谋议路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②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注]①宣室:汉未央宫前子室。②自:由,有尽管的意思。
1.这两首诗都是对汉代贾谊的评述,见解不同。
李商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王安石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一句是作者借贾生事生发的议论,其寓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六)一 鹭 图
刘 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1.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分)________________
2.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明你喜欢的理由。(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湖上早秋偶兴
汪莘
坐卧芙蓉花上头,青香长绕饮中浮。
金凤玉露玻璃月,并作诗人富贵秋。
1.首句,诗人为什么说坐卧花上,不说坐卧湖上?你的理解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李瞡《浣溪沙》有“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句,同是写荷花(芙蓉、菡萏都指荷花),李诗与汪诗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4分)
(八)紫 薇 花
杜牧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今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1.“桃李无言”句在诗中的作用是(3分) 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笔下紫薇花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特征。2.托物言志。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二)本诗描写了一位年轻美丽、孤独凄婉的歌女形象,寄托着诗人无限的同情。(具体分析略)
(三) 1. (1)比喻“帆”,写舟行之快。(2)形容巫山景色浓秀。2.苏轼诗着重动态描写,以动写静,节奏急促、迅捷。苏辙诗着重静态描写;层层铺垫,注重色彩;节奏舒缓从容。
(四) 1.拟人化,与嫦娥问答,更为生动、形象。2.运用了比喻修辞,以一轮飞镜喻指当空明月,形象鲜明逼真;运用侧面烘托手法,以银河无波、桂影婆娑清晰之景侧写月光清朗之态,效果鲜明。
(五) 1.贾生治国安邦的才学得不到施展。贾生并未受到君王的薄待。2.慨叹自己居庙堂之高而不能被重用。
(六) 1.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2.首句,以“芳草”、“垂杨”、“碧流”组合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以优美的背景烘托白鹭美好的形象。次句,“雪衣公子”以拟人手法描写了一个洁白美好的白鹭形象。“立”字写出了其孤独、寂寞之状。第三句表现了白鹭心存高洁、无人理解的一腔愁苦之情。末句,“独”、“叹”两字直抒悲、愁之情。“斜阳”以景衬情。
(七) 1.写出了荷花之盛,且暗点题中“湖上”二字。2.李诗写秋末花残叶败之景,萧条凄凉,渲染一腔愁情。唐诗写早秋花香叶盛,生机盎然;表现诗人的闲情逸致。
(八) 1.以桃花李花来反衬紫薇花的美及花期之长2.清新俏丽,独占秋光。
古诗鉴赏能力训练
(一)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 (2分)_________________
2.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了______的艺术手法,(1分)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
宿于鄂州
白居易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依帆樯立,婢嫔十七八。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1.简要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6分)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三)江上看山
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江上看山
苏辙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
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惟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1.下列词句在诗中的作用是:
(1)飞鸟: _________________(1分) (2)依然不负远来人: _________________ (1分) 2.这是苏氏兄弟在游三峡时写的同题诗,都是写江上看山,但描写的方法不同,说出其不同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四)[双调]折桂令·中秋
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下露冷冷,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发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1.“嫦蛾”句用了典故,诗中指中秋之月,这样写的好处是: (2分)
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元曲重点写的是中秋夜的月光,请你说出作者运用的两种描写方法并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贾 生
李商隐
宣室①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 生
王安石
一时谋议路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②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注]①宣室:汉未央宫前子室。②自:由,有尽管的意思。
1.这两首诗都是对汉代贾谊的评述,见解不同。
李商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王安石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一句是作者借贾生事生发的议论,其寓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六)一 鹭 图
刘 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1.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分)________________
2.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明你喜欢的理由。(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湖上早秋偶兴
汪莘
坐卧芙蓉花上头,青香长绕饮中浮。
金凤玉露玻璃月,并作诗人富贵秋。
1.首句,诗人为什么说坐卧花上,不说坐卧湖上?你的理解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李瞡《浣溪沙》有“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句,同是写荷花(芙蓉、菡萏都指荷花),李诗与汪诗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4分)
(八)紫 薇 花
杜牧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今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1.“桃李无言”句在诗中的作用是(3分) 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笔下紫薇花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特征。2.托物言志。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二)本诗描写了一位年轻美丽、孤独凄婉的歌女形象,寄托着诗人无限的同情。(具体分析略)
(三) 1. (1)比喻“帆”,写舟行之快。(2)形容巫山景色浓秀。2.苏轼诗着重动态描写,以动写静,节奏急促、迅捷。苏辙诗着重静态描写;层层铺垫,注重色彩;节奏舒缓从容。
(四) 1.拟人化,与嫦娥问答,更为生动、形象。2.运用了比喻修辞,以一轮飞镜喻指当空明月,形象鲜明逼真;运用侧面烘托手法,以银河无波、桂影婆娑清晰之景侧写月光清朗之态,效果鲜明。
(五) 1.贾生治国安邦的才学得不到施展。贾生并未受到君王的薄待。2.慨叹自己居庙堂之高而不能被重用。
(六) 1.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2.首句,以“芳草”、“垂杨”、“碧流”组合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以优美的背景烘托白鹭美好的形象。次句,“雪衣公子”以拟人手法描写了一个洁白美好的白鹭形象。“立”字写出了其孤独、寂寞之状。第三句表现了白鹭心存高洁、无人理解的一腔愁苦之情。末句,“独”、“叹”两字直抒悲、愁之情。“斜阳”以景衬情。
(七) 1.写出了荷花之盛,且暗点题中“湖上”二字。2.李诗写秋末花残叶败之景,萧条凄凉,渲染一腔愁情。唐诗写早秋花香叶盛,生机盎然;表现诗人的闲情逸致。
(八) 1.以桃花李花来反衬紫薇花的美及花期之长2.清新俏丽,独占秋光。
古诗鉴赏能力训练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古诗鉴赏语言表达应注意的几点(高三)
- › 古诗鉴赏训练
- › 高考古诗鉴赏应试策略
- › “古诗鉴赏的做题步骤”一窥
- › [考点纵横]例谈高考古诗鉴赏的规范答题
- ›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之托物言志法
- › 古诗鉴赏主观练习题
- › 高考古诗鉴赏题复习指导
- › 古诗鉴赏歌诀-高中语文
- › 高二语文学习方法 高考古诗鉴赏题十大规律
- › 古诗鉴赏题 解题指津
- › 古诗鉴赏能力训练
- › 高考古诗鉴赏---三招教会规范答题
- › 古诗鉴赏——炼字(人教版高三)
- › 古诗鉴赏复习之山水田园诗(高三)
- › 古诗词鉴赏:怀古诗鉴赏要诀
tag: 能力 古诗鉴赏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栏目导航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推荐
- ·开平市风采华侨中学2017届模拟测试题(
- ·最新北京市语文高考模拟试题(2017.2.1
- ·2017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四)
- ·湖北省孝感市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
- ·高中语文第三册期中试题
- ·高二语文(下)第一单元同步测试
- ·古诗鉴赏训练
- ·高一语文同步测试(2)
- ·现代文阅读解题指导
- ·中国古代最缠绵词章大全
-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
-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测试
- ·高一下学期大单元测试语文试卷
- ·2017学年上学期高一新教材第一单元测试
- ·2017届全国高三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 ·高三专项训练题 词语
- ·文言文训练1
- ·语言与表达能力训练(六)
- ·标点符号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 ·武汉市第十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四次月考
- ·2017高考汉语成语训练
-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1
- ·福州市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卷(2017.3)
- ·厦门市2017届高三年质量检查
- ·语文模拟试题(三)
- ·语文模拟试题(WORD文档)60套(2017)
- ·201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六)
- ·古诗鉴赏主观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