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综合辅导株洲市九方中学2017年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试题

株洲市九方中学2017年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试题

浏览次数: 813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标签: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株洲市九方中学2017年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试题,
22.把下列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3分)
①那过程,是一种绝妙的障眼法,非眼睫所能守望的。
②等到黑暗已成定局,四围的山影,重甸甸阴森森的,令人肃然而恐。
③而眈眈的夜,早从你背后隐隐袭来。
④尤其是西方的鹿山,庞然而踞。黑毛茸蒙如一尊怪兽,隐然,有一种潜伏的不安。
⑤一炉晚霞,黄铜烧成赤金,转眼间又化为紫灰与青烟。
⑥阳台上,坐看晚景变幻成夜色。
答:                                          
七.(4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40分)
           三个旅行者早上一同外出,一个人拿了根拐杖,一个人拿了把雨伞,第三个人什么也没有拿。晚上回来时,拿伞的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浑身是伤,而什么也没有拿的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旅行者问第三个旅行者为什么会这样,第三个旅行者回答说:“当大雨来临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走时,我细心地走,所以我既没淋湿也没跌伤。你们失误是由于你们凭借了优势。”
           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以“优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7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2003.12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分值 3 3 3 3 3 2 2 2 2 2 2 2 2
答案 D B C C A D C D B C D C B
一、(15分,每小题3分)
1.D
2.B(B中的“祟”应为“崇”)
3.C
4.C(A中的“凤毛麟角”比喻罕见而珍贵的人或事物,用以形容“中途退场的观众”不恰当;B中的“昼  伏夜出”是贬义词;D中的“无时无刻”往往与否定词“不”连用,表示“时时刻刻都”的意思。)
5.A(B项状语语序不当,时间状语应放在地点状语的前面;C项“北部,西部以及中南部大部分地区”表   意不明;D项“全体与会者”和“大会主席成员”并列不当。)
二、(8分,每小题3分)
6.C(A概括不完整,B文中无此信息,D是如何应对第二个挑战)
7.D(“同样的观点”即上文提到的作者对“最好的教育”的看法,A、B、C仅着眼于经济效益,忽略了对   人的培养。)
8.B(A中“不应追求其实用性”与文意不符;C中“显示”与文意不符;D证明目的与结果的关系,与文   意不符。)
9.A(仅有“跨学科专业学习”这一个条件,推断不出“迎接21世纪的挑战“的结论)
三、(8分,每小题2分)
10.C(“跬步”应为“半步”)
11.D(A组中的“焉”分别为兼词“于之”和语气词;B组中的“而”为连词,分别表示转折关系和并列关系;C组中的“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和助词“的”;D组中的“于”都是“比“。
12.C
13.B
四、(12分)
15.(4分)这首诗表面上看似表现了闲适的心情,实际上暗含着一种孤寂无奈的心情。诗中的钓者是在“山雨溪风”的凄凉氛围中垂钓的 ,它使用着粗陋的“瓦瓯”,独斟独饮,形单影只,百无聊赖,只好以酒为伴,借酒浇愁,“醉来睡着”、“无人呼”醒,只好听任小舟在山溪中漂流。这些无不表现出钓者的孤寂和凄苦。(只要抓住诗中的意象仔细品味,体会到诗的思想况味,则可酌情给分。)
五、(10分)
17.让作者撰文,助〈〈新青年〉〉一臂之力。
18.(1)黑暗的旧中国;
(2)受封建思想毒害、精神麻木尚未觉醒的愚弱的国民。
(3)在新思想的宣传鼓动下,开始觉醒的人。
19 .B
20. D
六、(7分)
21、例:你是一位严肃的长者,向攀登者发出深长的忠告;不披荆斩棘,健步也会绊倒。你是一位智慧的哲人,向攀登者发出闪光的预言:只有攀登不止,才能到达顶峰。
22、 6 5 3 1 2 4


上一页  [1] [2] [3] [4] 


株洲市九方中学2017年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试题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中学  考试试题  株洲市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