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延中学2017年度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查
浏览次数: 964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标签: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季延中学2017年度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查,
A.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近视的患病率相应提高,近视的程度也相应加重。
B.人们受教育水平提高后,更懂得保护视力,因而近视的患病率相应降低,近视程度也相应减轻。
C.人们受教育水平提高后,阅读时间更长,近视的患病率相应增高,但他们眼睛近视了能积极治疗,近视的程度未必加重。
D.人的受教育水平与近视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因人而异,不宜作机械的判定。
9.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的理论并不能解释花同样多的时间看电视、读报纸和玩电脑的人群中,有的人近视、有的却不近视的原因。
B.导致近视的因素有:过早阅读,遗传,怀孕的母亲感染、早产或受到不正常的光线照射等。
C.造成近视的确切原因、近视能够遗传的内在原因、治疗近视眼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都是有待科学家研究解决的课题。
D.治疗近视眼前景乐观,将来近视患者通过服药就能治好,不必再戴眼镜或做手术。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近视患者中绝大多数与父母近视有关。
B.长时间阅读和写作的学者、编辑、律师等人近视的居多。
C.重视用眼卫生对预防近视有作用,只要这样做的人就不容易近视。
D.科学家至今尚不能说明造成近视的确切原因,因而近视能够遗传的说法只能是部分地符合实际。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1—15题。
(秦)王问于将军李信曰:“吾欲取荆①,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王以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遂命名李信、蒙恬将二十万人伐楚;王翦因谢病归频阳。
李信攻平舆,蒙恬攻寝,大破楚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楚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②,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李信奔还。
王闻之,大怒,自至频阳谢王翦曰:“寡人不用将军谋,李信果辱秦军。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病不能将,王曰:“已矣,勿复言!”王翦曰:“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六十万人伐楚。
王送至霸上,王翦请美田宅甚众。王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王大笑。王翦既行,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王忄且 中③而不信人,今空国中之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王坐而疑我矣。
王翦取陈以南至平舆。楚人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御之;五翦坚壁不与战。楚人数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④。”王翦曰:“可用矣!”楚既不得战,乃引而东。王翦追之,令壮士击,大破楚师,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楚师遂败走。王翦因乘胜略定城邑。
(选自《资治通鉴》始皇帝二十一年—二十三年)
注:①荆:即楚国,因有荆山,故又称荆。 ②顿舍:停驻,休息。③怚(cū) 中:粗心。④超距:跳远。
1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败李信,入两壁 壁:城墙。
B.故及大王之向臣,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 及:趁着。
C.今空国中之甲士而专委于我 委:托付。
D.王翦因乘胜略定城邑 略:攻占。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1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中的“谢”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自至频阳谢王翦曰
A.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B.入而徐趋,至而自谢。
C.阿母谢媒人:“女人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14.下列各组句子中,直接表明王翦为将才干的一组是 ( )
①王翦谢病不能将
②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③王翦既行,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④王翦坚壁不与战
⑤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
⑥楚既不得战,乃引而东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④⑤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信认为灭楚的兵力“不过用二十万”,虽然其勇可嘉,但毕竟流露出了轻敌的情绪,因而在其后的伐楚之战中,由开始的节节胜利最终导致了惨败而归。
B.王翦与李信相反,他实事求是,做事谨慎,老谋深算,运用以逸待劳、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策略,赢得了全线胜利。
C.李信和王翦在灭楚上的不同看法及其所产生的不同结果,印证了《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科学的真理。
D.王翦虽然为秦国灭楚立下了大功,但是他借秦王重用他为将之机,多次请求得到良田大宅,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第Ⅱ卷 (共105分)
四、(1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王坐而疑我矣。(3分)
译文:
www.350xue.com
②楚人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御之,王翦坚壁不与战。(2分)
译文:
17.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忆秦蛾 李白
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园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注:秦蛾:秦地(今陕西一带)的女子 陵阙:皇帝的陵墓
①你认为上阙中哪两个字最富有表现力,请指出并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季延中学2017年度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查
A.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近视的患病率相应提高,近视的程度也相应加重。
B.人们受教育水平提高后,更懂得保护视力,因而近视的患病率相应降低,近视程度也相应减轻。
C.人们受教育水平提高后,阅读时间更长,近视的患病率相应增高,但他们眼睛近视了能积极治疗,近视的程度未必加重。
D.人的受教育水平与近视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因人而异,不宜作机械的判定。
9.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的理论并不能解释花同样多的时间看电视、读报纸和玩电脑的人群中,有的人近视、有的却不近视的原因。
B.导致近视的因素有:过早阅读,遗传,怀孕的母亲感染、早产或受到不正常的光线照射等。
C.造成近视的确切原因、近视能够遗传的内在原因、治疗近视眼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都是有待科学家研究解决的课题。
D.治疗近视眼前景乐观,将来近视患者通过服药就能治好,不必再戴眼镜或做手术。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近视患者中绝大多数与父母近视有关。
B.长时间阅读和写作的学者、编辑、律师等人近视的居多。
C.重视用眼卫生对预防近视有作用,只要这样做的人就不容易近视。
D.科学家至今尚不能说明造成近视的确切原因,因而近视能够遗传的说法只能是部分地符合实际。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1—15题。
(秦)王问于将军李信曰:“吾欲取荆①,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王以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遂命名李信、蒙恬将二十万人伐楚;王翦因谢病归频阳。
李信攻平舆,蒙恬攻寝,大破楚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楚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②,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李信奔还。
王闻之,大怒,自至频阳谢王翦曰:“寡人不用将军谋,李信果辱秦军。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病不能将,王曰:“已矣,勿复言!”王翦曰:“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六十万人伐楚。
王送至霸上,王翦请美田宅甚众。王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王大笑。王翦既行,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王忄且 中③而不信人,今空国中之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王坐而疑我矣。
王翦取陈以南至平舆。楚人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御之;五翦坚壁不与战。楚人数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④。”王翦曰:“可用矣!”楚既不得战,乃引而东。王翦追之,令壮士击,大破楚师,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楚师遂败走。王翦因乘胜略定城邑。
(选自《资治通鉴》始皇帝二十一年—二十三年)
注:①荆:即楚国,因有荆山,故又称荆。 ②顿舍:停驻,休息。③怚(cū) 中:粗心。④超距:跳远。
1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败李信,入两壁 壁:城墙。
B.故及大王之向臣,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 及:趁着。
C.今空国中之甲士而专委于我 委:托付。
D.王翦因乘胜略定城邑 略:攻占。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1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中的“谢”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自至频阳谢王翦曰
A.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B.入而徐趋,至而自谢。
C.阿母谢媒人:“女人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14.下列各组句子中,直接表明王翦为将才干的一组是 ( )
①王翦谢病不能将
②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③王翦既行,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④王翦坚壁不与战
⑤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
⑥楚既不得战,乃引而东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④⑤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信认为灭楚的兵力“不过用二十万”,虽然其勇可嘉,但毕竟流露出了轻敌的情绪,因而在其后的伐楚之战中,由开始的节节胜利最终导致了惨败而归。
B.王翦与李信相反,他实事求是,做事谨慎,老谋深算,运用以逸待劳、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策略,赢得了全线胜利。
C.李信和王翦在灭楚上的不同看法及其所产生的不同结果,印证了《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科学的真理。
D.王翦虽然为秦国灭楚立下了大功,但是他借秦王重用他为将之机,多次请求得到良田大宅,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第Ⅱ卷 (共105分)
四、(1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王坐而疑我矣。(3分)
译文:
www.350xue.com
②楚人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御之,王翦坚壁不与战。(2分)
译文:
17.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忆秦蛾 李白
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园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注:秦蛾:秦地(今陕西一带)的女子 陵阙:皇帝的陵墓
①你认为上阙中哪两个字最富有表现力,请指出并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季延中学2017年度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查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中学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栏目导航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推荐
- ·开平市风采华侨中学2017届模拟测试题(
- ·最新北京市语文高考模拟试题(2017.2.1
- ·2017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四)
- ·湖北省孝感市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
- ·高中语文第三册期中试题
- ·高二语文(下)第一单元同步测试
- ·古诗鉴赏训练
- ·高一语文同步测试(2)
- ·现代文阅读解题指导
- ·中国古代最缠绵词章大全
-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
-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测试
- ·高一下学期大单元测试语文试卷
- ·2017学年上学期高一新教材第一单元测试
- ·2017届全国高三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 ·高三专项训练题 词语
- ·文言文训练1
- ·语言与表达能力训练(六)
- ·标点符号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 ·武汉市第十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四次月考
- ·2017高考汉语成语训练
-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1
- ·福州市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卷(2017.3)
- ·厦门市2017届高三年质量检查
- ·语文模拟试题(三)
- ·语文模拟试题(WORD文档)60套(2017)
- ·201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六)
- ·古诗鉴赏主观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