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语句结构,准确把握语意
一、选择题(60分,每小题2分)
1.选出属于单句的一项 [ ]
A.科学上的某一发现,恰好由张三完成,而不是由李四完成,对这个发现本身来说,是一种偶然性。
B.人心向北京,北京的心立刻和平陆的心一齐跳动。
C.出了火车站,你便立刻会觉得:这里没有汽车,要到哪儿,不是搭小火轮,便是雇“刚朵拉”。
D.这篇文章以明快的语言,具体的事例,对遗传工程的科学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作了通俗的说明,确是一篇较好的科普文章。
2.将下面句子中的复句挑出来。 [ ]
A.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B.不管谁,都要遵纪守法。
C.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
D.为了制止这种灾难,保卫人民的权利,实现人民的愿望,毛主席要从延安的同志们修建的飞机场上动身到斗争的最前线去。
3.下面复句层次关系划分正确的一项是(分析到第二层): [ ]
(1)常常问题是提出来了,(2)但是还不能解决,(3)就是因为还没有暴露事物的内部联系,(4)就是因为还没有经过这种周密的系统的分析过程,(5)因而问题的面貌还不明晰,(6)还不能做综合的工作,(7)也就不能好好地解决问题。
A.(1)│(2)(3)(4)‖(5)(6)(7)
B.(1)(2)‖(3)(4)│(5)(6)(7)
C.(1)‖(2)(3)(4)│(5)(6)(7)
D.(1)(2)│(3)(4)‖(5)(6)(7)
4.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词语应删除的一组是: [ ]
世间只有能够掌握规律的人,却①不可能有对于任何事情的发展细节都未卜先知的人。因为事物的内部矛盾,未曾发展到一定程度,在还没有显露的时候,却②是难以觉察的。但是当矛盾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并且已经露出“苗头”了,于是具有科学头脑的人却③很可以从一点苗头推知它的全部。
A.却① 却② 并且 于是
B.却① 因为 却③ 于是
C.因为 却② 但是 却③
D.却② 但是 并且 却③
5.下列语句言之成理的一项是: [ ]
A.就是因为有了正确的道德观和健康的审美感,所以阅读中能正确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B.只有有了正确的道德观和健康的审美感,阅读中才有可能正确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C.如果有了正确的道德观和健康的审美感,那么阅读中就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
D.因为阅读中能正确地理解文章含义,所以就有了正确的道德观和健康的审美感。
6.选出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的一项: [ ]
A.(1)差点儿忘了。
(2)差点儿没忘记。
B.(1)我怀疑他会不会已经知道。
(2)我怀疑他会不知道。
C.(1)除非你告诉他,他不会知道。
(2)除非你告诉他,他才会知道。
D.(1)这是他的书。
(2)这不是他的书吗?
7.对下列句子陈述对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交通局派来的一辆由最好的司机驾使的最好的汽车,早已等在县委的门口。
A.交通局
www.350xue.com
B.司机 C.汽车 D.门口
8.选出肯定或否定表达得不正确的一句: [ ]
A.有人说,吴吉昌躺倒不干了。总理说:我不信,老吴同志是不会躺倒不干的。
B.当乔尔丹诺·布鲁诺长到十岁的时候,老乔尔丹诺因为家里贫穷不得不把儿子送到他所不愿送去的修道院里去。
C.仅仅是这六十一个被夺回生命的阶级兄弟沐浴着党的光辉吗?不,六亿五千万人身上都沐浴着党的光辉!
D.抢救病人的生命非用特效药“二巯基丙醇”,而且必须在四日黎明前给病人注射这种药。
9.指出下列各句中是单句的一句。 [ ]
A.我国古代有所谓“贪泉”之说,据说人若是饮用了这种泉水,就会变得贪得无厌,故不宜饮用。
B.统治着鲁迅的小说周围的,往往是普遍的冷漠,麻木的空气,这便不但使被压迫者的悲惨的境遇带着更深的悲剧的性质,而且也无法避免这种被压迫的状况一时难以改变。
C.在这里,在农民的质朴的幼稚的形式下,在仍然错综着各种落后的朦胧的观念的状态下,我们看出了在阿Q身上发生了本质上是农民革命的思想。
D.曹雪芹所写的许多妇女的悲剧命运,早就“在册子里一一注定”的,这结果,就造成“末路不过是一个归结”:是问题结束,不是问题的开头。
10.对下列长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几度面临严重的外敌入侵而绝不屈服,这一部让人们痛苦悲愤而又催人振奋可歌可泣的历史,正是由中国人民写出来的,用自己的泪和血,用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A.这是一个多重复句,第一层是并列关系。
B.“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几度面临严重的外敌入侵而绝不屈服”是一个并列复句形式作主语。
C.“正是”的宾语是“由中国人民写出来的,用自己的泪和血,用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D.这是一个单句,主语是“历史”。
11.对“注意”对象理解正确的是 [ ]
在语法分析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单纯从句子结构或句法成分去考虑句子的完整性,从而使分析的结果缺乏说服力。
A.分析的结果缺乏说服力
B.防止单纯从句子结构或句法成分去考虑句子的完整性
C.防止单纯从句子结构或句法成分去考虑句子的完整性,从而使分析的结果缺乏说服力
D.单纯从句子结构或句法成分去考虑句子的完整性
12.下面一段文字中,“发挥主体能动性同集体主义原则之间的困惑”是指: [ ]
近年来,道德主体性问题曾成了热门论题,而关于发挥主体能动性同集体主义原则之间的困惑,正是从此引发出来的。因为,如果集体被排斥在道德主体之外,成为主体的异己物,只存在互相排斥的关系,那么,发挥道德主体的能动性就不可避免地要同集体主义原则发生抵触。所以,首先弄清道德主体是谁,很有必要。
A.认为发挥主体的能动性与集体主义原则是有矛盾的。
B.认为集体是道德主体的异己物。
C.对道德主体性这一问题的认识有分歧。
D.道德主体这一问题曾引起热烈争论。
13.下面一段话中正确的层次分析是: [ ]
(1)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灵魂,(2)或上天堂,(3)或落了地狱,(4)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5)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儿礼品。
A.(1)/∥(2)∥∥(3)∥(4)/(5)
B.(1)∥(2)∥(3)/(4)∥(5)
C.(1)∥(2)∥∥(3)∥/(4)/(5)
D.(1)∥(2)∥/(3)/(4)∥(5)
14.选出从表意角度可以与“凡是不努力学习的人都不会取得好的成绩”一句互换的表达形 式: [ ]
A.不努力学习,能取得好成绩吗?
B.取得好成绩的人,哪个不努力学习?
www.350xue.com
C.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分析语句结构,准确把握语意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栏目导航
- ·开平市风采华侨中学2017届模拟测试题(
- ·最新北京市语文高考模拟试题(2017.2.1
- ·2017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四)
- ·湖北省孝感市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
- ·高中语文第三册期中试题
- ·高二语文(下)第一单元同步测试
- ·古诗鉴赏训练
- ·高一语文同步测试(2)
- ·现代文阅读解题指导
- ·中国古代最缠绵词章大全
-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
-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测试
- ·高一下学期大单元测试语文试卷
- ·2017学年上学期高一新教材第一单元测试
- ·2017届全国高三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 ·高三专项训练题 词语
- ·文言文训练1
- ·语言与表达能力训练(六)
- ·标点符号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 ·武汉市第十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四次月考
- ·2017高考汉语成语训练
-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1
- ·福州市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卷(2017.3)
- ·厦门市2017届高三年质量检查
- ·语文模拟试题(三)
- ·语文模拟试题(WORD文档)60套(2017)
- ·201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六)
- ·古诗鉴赏主观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