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教学艺术语文听力训练的尝试

语文听力训练的尝试

浏览次数: 377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08 | 语文教学艺术
标签:教学艺术,语文基础知识,http://www.350xue.com 语文听力训练的尝试,

语文听力训练的尝试

广州市第十七中学  高雁

 

语文教师也许会有同感:初中学生的语文听力能力还不及英语的听力能力。课堂上教师讲到某些重要内容,稍微长一点,学生就一个劲地喊:“老师,写在黑板上吧!”“老师,再讲一遍!”是学生的听能力有问题?不,他们英语听力成绩不错,只是学生的耳朵对语文的信息远没有英语的敏感。究其原因,也难怪他们,现在的孩子,从小就有很多先进的玩具,很少听妈妈讲故事了;而由于电视、电脑、游戏机等各种娱乐资讯的丰富多彩,孩子们所受到的视觉刺激过多、过滥,相反,听觉受到的语言文化熏陶就越来越少,大脑皮层对中文的综合分析能力就降低了。更何况,英语听力测试是英语考试的重要部分,学生自然就跟着指挥棒跑。家庭、学校、社会的现状造成了初中生语文听力能力的滞后。

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听力的缺失已危及其它能力的培养。所幸,乘着教材改革的东风,语文听力的培养已被提到重要的议程当中。虽然,现有的资料与经验都非常不足,但我从英语听力训练中得到了一些启示,尝试在本班开展语文听力训练活动。

我从语文能力各结构之间的关系及当前教育形势宣传语文听力训练的意义,唤起学生对语文听力训练的重视。然后介绍一些有利于提高语文听力能力的广播、电视节目,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听力材料尽量接近学生生活和兴趣,如科普短文、小小说、民间故事、学生习作等。训练分为三个阶段,由单一听材料回答问题过渡到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一、二阶段的形式主要是每节课抽出5――10分钟进行训练,可播放录音或教师、学生朗读材料,学生听完以口头或书面回答。第三阶段则结合作文批改、讲评进行。

第一阶段:教师选文出题,学生认真听完后通过口头或书面回答问题。这类似英语短文听力练习,着重听力理解。

例:选文为民间故事《蒲松龄赴宴》,把故事讲完后,提出两个问题:1、请说说故事中蒲松龄作这首诗的意图。(附:石头本在山中隐,金山采石铸成针。针儿本是无情物,光认衣裳不认人。)                        

)2、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选文、问题及讨论的话题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规律,同时应兼顾选文体裁的系统性。例如问题数量由一、两个到四、五个;可要求学生给文章加个题目或归纳故事梗概、主题思想;进而到讨论语言运用、写作手法,或谈读后感。

而材料的给出与问题的提出也要注意先后顺序。起先,可以先给出问题,让学生记下来,使他们在听材料时易于捕捉答题的信息,跳一跳就能摘到果,他们的兴趣就更大了。经过一周的训练,学生找到了一点听力的感觉,积累了一些答题的经验,材料与问题的给出顺序就调换过来。这一步,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大部分学生听得都很认真,可为什么有的学生听得不够准确,有的学生听得清,答得准?每一次训练,都要适当分析,并请答得准的学生讲讲心得,或教师针对文体特点提一、两点方法。例如:记叙文要注意“谁?干什么?”,注意六要素;说明文要注意事物的特点、说明方法等;不管什么文体,都要重视最突出的问题;认为重要的信息,要边听边记。例:《“美挑战者”号爆炸》

问题:(1)本文讲了一什么件事?

(2)爆炸的时间?

(3)女宇航员的职业是什么?她希望为孩子们做一件什么事?

(4)概述里根总统的电视讲话内容。

其中(1)要求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及注意标题、导语,(2)、(3)、(4)都是文中突出的内容,凭经验也应边听边记。

第二阶段:由学生自己出材料、出问题,考察其他同学。这一阶段,使听力训练与阅读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学生在寻找材料时,必然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筛选出一篇自认为精彩的文章。找到之后,还要读通、理解,再思考出有一定价值的问题。由于他们只是初三的学生,思维能力和鉴赏水平并不高,而且参差不齐,所以之前已告诉学生这一阶段的要求,并提醒学生注意教师的示范。这一阶段先安排语文能力较强且对这一活动有浓厚兴趣的十位学生作出题的示范者。在学生上讲台前,教师对选文、出题及朗诵都给予精心指导。当十位学生成为成功的榜样后,其他学生也增强了信心,有了仿照对象,并且对这一角色非常向往。当时机成熟时,则安排其他学生按学号轮流上讲台做“小老师”。教师既要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我们应当充分



www.350xue.com
相信学生,他们有很强的欣赏能力,并往往从自己独特的视角,找到很多有价值的听力材料和提出独特的问题。作为老师,只是在学生上台前咨询一下,给他们提一些建议供他们选择。还要特别注意一点,当他们出色地完成任务后,要给予他们适当的赞扬。有位教育学家说过,赞美是一道射进学生心灵的阳光。对他们的劳动由衷地称赞和欣赏,不仅能大大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还能使其收获自信、胆识、自尊这些更重要的东西。

第三阶段:学生习作欣赏

这一步就是在听力训练中,与把听、说、读、写各种因素调动起来。前两阶段侧重于听力训练与阅读理解相结合,而这一部分则侧重于听力与写作的结合。具体方法:每节课让学生挑出一篇自己最好的习作,走上讲台口头发表出来,请同学们共同欣赏。然后,大家就这篇文章谈感受,提意见,或提问题。其实大家已在参与作文的批改、讲评。这时候,教师要注意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一、教师首先应是有鉴赏能力的热心读者,同时是学生鉴赏文章的引路人。写作是一种释放、宣泄、自我展现的形式,谁都希望自己写的东西能得到回应、引起反响、产生共鸣,学生亦然。他们渴望自己的习作得到大家,特别是教师的关注和喜爱。所以,教师必须捕捉到学生习作中可贵的闪光点,并以一种鉴赏的态度对待他们的习作,适当地给予中肯的、发自内心的赞语。同时,也为作为听众的学生作出示范。对学生作品的讲评,应注意以下几点:1、指出成功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也许,学生在写作中是无意识地用到这些方法,但一经老师点明,他会很高兴,并意识到写作技巧并不是作家的专利,同时也强化了作为小听众的学生的写作技巧的运用意识。这比孤立地向他们灌输写作方法更有激励和潜移默化的作用。2、评点在文中展示了怎样的个性和鲜明的自我。现在的学生常犯“千人一面”的毛病,缺少一种自信和独立的品格。这需要我们寓引导于评析鉴赏中。3、谈谈自己听完文章之后有什么感触和联想。这是师生之间的心灵交流。这使小作者心中平添一种自豪,也易于引起同学们的共鸣。

以上几点不能一下子象灌输知识一样灌输给学生,而应在学生的发言讨论中,教师适当地加插,以讨论的方式纠正沉默的态度或“鸡蛋里挑骨头”的无意义的评论。

二、教师当导演、让学生当主角,组织有奖竞赛。这一形式课前几分钟是不够用的,可以与作文讲评课结合。(一)教师事先通过板书提出听力及作文修改的要求:1、弄清文章内容及主旨,分析清楚材料的详略安排,整体感知。2、语句是否通顺,词语应用是否得当。3、文章与主旨的衔接、段落之间的连贯、写作技巧等。(二)选择两篇有代表性,又有可比性的学生习作,请小作者当场朗读,其它同学认真聆听。(三)以小组为单位,把听到的内容,所思所感及修改意见集中起来。(四)各组选出小组代表,整理好小组意见,上台发表意见。(五)教师与各组长、小作者组成评判团集体打分。对于优胜小组给予鼓励和适当的物质奖励。

[1] [2]  下一页


语文听力训练的尝试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语文  听力   语文教学艺术,教学艺术,语文基础知识,语文教学 - 语文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