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教学艺术高中中国近现代史速成歌诀6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速成歌诀6

浏览次数: 467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41 | 语文教学艺术
标签:教学艺术,语文基础知识,http://www.350xue.com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速成歌诀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953-1956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

1、背    景            建国初期举措盛,政权巩固经济兴。

社会主义工业化,七届二中早确定。

2、政    策           过渡时期①总任务,“一化三改” ②为核心。

一五计划③有依据,建设改造两并行。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1953-1956)

1、农    业           工业发展人口增,粮食原料④难完成。

①原因               个体经济在农村,分散经营民贫困。

广大农民要脱贫,社会主义大道行。

②概况               农业改造定方针,积极发展稳步进。

自愿互利又示范,由低到高三步行⑤。

互助组到合用社,农业改造终完成。

2、手工业           改造农业手工业,步骤相似性相近。

3、资本主义           私营经济两面性,守法爱国剥削人。

工 商 业            国家改造三步骤,初级国资⑥初施行。

公私合营后赎买,民资改造又完成。

4、评    价           三大改造喜完成,生产资料大变更。

①积极方面           初步确立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兴。

②消极方面           三大改造有局限,处理工商有疑问。

要求过急工作粗,时间仓促急完成。

三、“一五”时期的建设成就(1953-1957)

1、工农 业            一五指标皆完成,东北基地初建成。

钢铁飞机和汽车,鞍山沈阳与长春⑦。

奠定工业化基础,农业发展亦兴盛。

2、交通运输           武汉大桥通南北,铁路鹰厦与宝成。

康藏青藏与新藏,世界屋脊公路兴。

经济建设领头人,顺达梦桃王崇伦⑧。

四、建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探索(1954)

1、背    景           首届人大京举行,人民政协有变更。

人大作用不代行,统战性质到如今。

社会主义⑨初探索,五四宪法内容新。

2、五四宪法①国家性质 国家性质初确定,人民民主是根本。

②政治制度      各级人大民参政,一切权力归人民。

③权利义务      公民权利与义务,调动人民积极性。

④意    义      宪法体现两原则,社会主义民主性⑩。

社会主义新宪法,人民意志全反映。

近代革命初总结,革命建设有保证。

[注释]

①过渡时期: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②“一化三改”:指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③一五计划:指1953-1957年间第一个五年计划,它以“一化三改”为中心。④粮食原料:指粮食收购计划难以完成和国家对工业原料的急剧增加。⑤三步行:指从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⑥初级国资:指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初级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⑦鞍山沈阳与长春:指鞍山钢铁公司、沈阳飞机制造厂和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⑧顺达梦桃王崇伦:李顺达:中共党员,1952年农业部授予“爱国丰产金星”奖章,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赵梦桃:中共党员,西北国棉一厂细纱工,全国先进生产者;王崇伦:鞍钢机械总厂青年刨车工,中共党员,全国著名劳动模范。。⑨社会主义:指社会主义政治制度。⑩民主性:指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

 

第四节   新中国初期的民族政策外交和国防(1949-1956

一、新中国初期的民族政策1949-1956

1、边疆落后原因       中华民族大家庭,边疆落后多原因。

历代①歧视又压迫,交通闭塞劣环境。

发展迟缓史久远,社会形态多样性。

2、民族政策 ①三大原则 边疆解放政策新,平等团结共繁盛②。

一五计划初施行,边疆地区改革兴。

②民主改革     民主改革除旧制③,废除剥削主人新。

③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多样性,分配土地民欢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6

1、国际环境

①世界格局           二次大战影响深,世界格局大变更。

西方体系④遭重创,列强削弱美独尊。

社会主义大发展,两大阵营⑤清浊分。

②民解高潮           民解运动挣枷锁,赢得独立势喜人。

中国胜利列强惊,世界反帝高潮兴。

③突出特点      

[1] [2] [3] [4] [5]  下一页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速成歌诀6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高中  中国   语文教学艺术,教学艺术,语文基础知识,语文教学 - 语文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