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与《变形记》
一、概述与介绍
1.学习内容概述
本单元为人教社高中语文课本(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五册第四单元,主要学习西方现代主义文学,通过本单元使了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流派、影响,理解和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对学生认识自己、认识人类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课作品《变形记》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卡夫卡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对后来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思想和艺术手法,触发学生对现代社会人类生存处境的反思。
2.学习者分析
东北育才学校高三年级日语特长班学生,文学素养较高,对西方现代派文学兴趣浓厚。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熟悉网络操作——如论坛的使用、搜索引擎的使用等。参加过webquest学习,熟悉网络探究学习流程,掌握基本的小组协作学习技巧。
二、教学目标
本单元学习内容难度较大,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学生文学鉴赏的水平,增加学生对世界文化的认识,应属于高级学习阶段,因此核心任务是学生的意义建构的完成。根据国家语文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教材单元说明中的有关要求和本课内容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变形记》创作的背景和作家的情况。
2.能够叙述自己对小说的思想内涵与艺术手法的理解。
3. 能够通过阅读获得深入的情感体验。
4. 制作完成本组对作品理解的演示文稿(powerpoint文稿)。
5.提高小组协作能力。
6.提高个人反思能力。
此外,通过本课的学习,还会对学生产生潜在的教学结果是: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搜索资料的能力、判断价值的能力、阅读提要能力的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并有助于学生形成文化多元化的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的选择
根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特征、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者情况的分析,确定本教学单元以网络探究学习(webquest)为基本教学模式,综合运用支架策略、十字交叉策略,进行研究性学习。
采用支架策略的原因是:学生目前缺乏足够的研究能力,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架,为学生提示研究的方向,提出引导性问题,并提供完成阶段学习后的总结文本框架。支架策略中包含协作学习环节,本课学习难度较高,小组协作学习能够有效地帮助每个同学深入进行学习,并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采用十字交叉策略的原因是:本教学单元学习内容难度较大,而且文学鉴赏存在多向性、多义性,于是教师设计从情感体验、思想内涵、艺术手法三方面对作品进行深入探讨,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丰富更深入,也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意义建构的完成。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工具
硬件:Newclass多媒体网络教室--这是一间硬件多媒体网络教室,能够有效监控学生学习,将学生作品广播给其他同学,控制学习进程。
软件:采用惟存教育实验室编译的webquest设计模板—左右框架式(单页教学指南)模板制作的webquest课件--卡夫卡与《变形记》(http://yuwen.neyc.edu.cn/kafka/index.htm),采用动网论坛0519版制作的学习论坛:郑老师语文教室(http://ywclass.neyc.edu.cn)
2.学习活动的地点
Newclass多媒体网络教室
3.课时:三课时
4.教学过程设计及说明:
1998年,英国BBC广播电台作了一个系列节目,回顾20世纪的艺术经典,介绍100部20世纪最有影响的艺术作品,第一集就是关于卡夫卡的《变形记》。变形似乎一直是人类的一种理想,也是文学、影视作品中的经典题材,我小时便羡慕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今天的孩子也看着变形金刚一类的动画片中威风凛凛的变形动作兴奋不已,而且百看不厌。变形似乎是童话的专利。但卡夫卡的《变形记》却是极为独特的,格里高尔也变形了,但他似乎变得并不轻松,让我们读起来也并不觉得兴奋,卡夫卡究竟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卡夫卡与《变形记》,而研究的专家将是在座的各位。从课程的引言中我们可以看到,卡夫卡最只是一个默默无闻,不被人理解的业余作家,但今天被称为现代派文学的大师,与但丁、莎士比亚、歌德相提并论,甚至他的名字已经进入了语言,成为一个词汇,kafkaesque,它的意思是卡夫卡式的,受压抑和噩梦般的。可见卡夫卡对世界文化影响的深远。但即使在今天,对卡夫卡仍然是众说纷纭,人们在他身上涂上了各种色彩,今天我们将分为三个小组研究,红、黄、蓝,你们将从不同的起点走进变形记,但希望我们都能走进这个神秘的世界。以前我说过,文学的阅读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精神历险,希望我们的历险能有所收获。下面我们就开始我们的研究,请大家进入学习过程。 二、明确学习任务:
红色小组——思想者。《变形记》思想分析
黄色小组——创造者。《变形记》艺术特色分析
蓝色小组——体验者。阅读《变形记》的情感体验分析
最后一节课我们将进行分组汇报,各小组在论坛中发表自己小组的主要讨论结果,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进行汇报,并回答同学、老师提问。 本环节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各小组任务设计将潜在地使学生了解文学鉴赏的不同层面,获得研究方法。各小组命名有利于学生归属感的形成,从而促进小组协作的有效展开。 三、初步分析,学生完成下面任务:
1.环境分析。
小说中格里高尔与家人是怎样的关系?
格里高尔与公司是怎样的关系?
格里高尔与环境是怎样的关系?
2.行为分析。
格里高尔变形后自己做了什么?
他的家人做了什么?
公司做了什么?
如果你是其中的人物,想一想你可能会怎么做?
你觉得应该怎么做?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3.小组讨论,并在讨论区内讨论下列问题:
你关于环境分析的初步结论是什么?有什么支持材料?请简要说明
你关于人物行为分析的初步结论是什么?有什么支持材料?请简要说明。 本环节确保每个学生熟悉文本,这是阅读鉴赏的基础,传统课堂上本环节难以有效的督促、确认每个学生完成这一任务,而在网络环境下通过要求学生论坛回帖的方式实现了这一点,并可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深入探讨。
这个环节各小组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
——学习内容:
红色小组——思想探讨阅读有关资料,主要从社会学、哲学等方面分析《变形记》的意义,并思考这部作品对我们今天的意义。
1.了解作品社会背景,作家生活背景。
2.了解相关哲学思想,理解其思想意义。
3.思考作者设计主人公变形目的(原因)、变形物的选择等问题。
4.反思我们今天的生活,思考这部作品对我们今天的意义。
黄色小组——艺术分析与其他以变形为题材的作品(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比较,与传统小说比较,研究他的艺术手法及其效果。
1.列举以变形为题材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
2.与典型的传统小说作品比较。
提示:可从以下方面比较——作者对变形的描写方式、对变形叙述的重点、变形后与外界关系变化、作者叙述的语调、主要的表现手法等。
蓝色小组——情感体验主要通过阅读《变形记》获得情感体验,探讨其中蕴含的情感意义。
1.阅读后体验到哪些情感?
2.品味让你感触最深的段落,注意体会词语的使用,朗读品味。
(提示:本组成员也要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习过程:
1.小组分工阅读文献资料,提取主要观点。
2.个人反思,通过阅读重新思考自己初步分析阶段的结论,要注意:与其他相关作品联系思考,把自己放进作品的情境中去体验,在相关文献资源中寻找支持材料。
3.将自己阅读反思的结果发到论坛,与大家进行讨论。
内容必须包括:
有价值的观点;
有价值的支持材料;
我的疑问;
我的思考。
4.小组讨论。
将自己获得的材料和自己的反思与他人分享。主持人要组织本组成员通过讨论形成本组观点,要能用一、两句话概括本组的主要观点,表述要明确。加入支持材料,完成汇报纲要。
5.将小组讨论结果发到论坛,与全班同学进行讨论,修正本组观点。必须包括以下内容:主要观点:分论点一:支持材料:分论点二:支持材料:……
6.小组分工准备进行演示汇报。完成演示文稿创作,准备汇报演说(每组汇报时间不超过10分钟)。
三个小组从不同角度研究作品,提高了学习效率,并通过论坛发贴、小组讨论、演示汇报的方式使大家分享每个人的智慧和获取的资源。
三个研究的角度是文学鉴赏的基本方向,其中情感体验是文学阅读的基础,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的理解是文学鉴赏的理性的深化。这也提示了学生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卡夫卡与《变形记》
栏目导航
- ·2017年高考备考策略——鉴赏、阅读、写
- ·初中地理记忆口诀大全
- ·语文:让语段阅读材料“增值”
- ·高中数学知识点公式定理记忆口诀
- ·九年级语文课文及教学目标
-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速成歌诀7
- ·当今课堂教学的十大关系
- ·着迷------学好语文的捷径
- ·全国十佳班主任培训视频
- ·教学法
- ·网络语文教学与创新人格的塑造
- ·课起始的八种类型
- ·语文导入新课的二十六法
-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
- ·精熟教學法
- ·给传统教学一个有力的支点——记一次基
- ·专家指导:语文水平无非就是这两样东西
- ·语文高考应试能力自测表
- ·北大状元谈高考冲刺-8
- ·故事创作法
- ·怎样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 ·作文应急处理九法
- ·高中生的完美学习方法
- ·求“精”、求“效”的发展性备课制
- ·不作阅读的奴隶
- ·张思中教学法中兴趣调动的探索与实践
-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
- ·问题中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