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作文教学高考作文应试策略

高考作文应试策略

浏览次数: 218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08 | 作文教学
标签:作文学习,作文指导,http://www.350xue.com 高考作文应试策略,

高考作文应试策略
华盛虹溪中学 吕小恩
《考试说明--写作》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 基础等级  D
(1) 符合题意
(2) 符合文体要求
(3) 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 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 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2、 发展等级
(1) 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 丰富
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 有文采
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4) 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高考作文命题组组长方洲认为:高考作文训练最需要的是把学生从押题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体现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话题作文的应试注意点(一)--审题立意
一、近年高考作文在审题立意上的失误,主要集中在以下一些方面
   1.无大的脱题现象,但有些文章内容却只与话题沾个边,不够典型,不够深刻,过于平淡。这是平时训练不严格的结果,建议我们在立意上狠狠的训练几次,做到"准、高、透"。
   2.有些文章中心不够明确,主要表现在:全文基本观点不明朗、不集中,若隐若现,好像是作者不敢明确表态;或笔墨不集中,行文过散;或思路不明晰,内容前后衔接不紧密,甚至衔接不起来;有写作文的主题不知不觉中被偷换,由写"诚信"而变成写"诚实"或"坚强":一言以蔽之--主题处于"游离状态",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文章的立意。这是平时写作太散漫的结果,我估计这部分同学说话也是没有中心的,老是"跑题"!建议在作文完成之后,将其思路理一下,归纳一下每一段的大意,看看是不是始终围绕"原话题",始终在"原主题"的统领下!
   3.符合题意要求,有立意,但关键处就缺少那么几句(或一句)点睛之笔,使立意缺乏应有的高度,没有拿到高分。这种情况比较普遍,而这也正是普通卷与优秀卷的差别之一。特别提醒写记叙文的同学,一定要将你的中心表露。当然,不一定说的太直白,但要有那么一句点睛之笔,或议论、或抒情。千万别让阅卷老师来"费心理解"你的主题,要知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啊!"老师未必能按照你的思维方式来啊!这也是考生写作上的一个难点,考生还应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4.思想境界不高,明显表现出一些不合适的观点。如:考不上大学这一辈子就完了,对农村生活或城市下岗现象没有一个正确的看法,对有些社会问题或现象不能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或看法偏颇,或情绪偏激等。这些虽然算不上大的思想问题,但在作文中出现,却明显可以看出考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出了这样的问题,作文自然不可能得高分。
二、针对以上问题我想谈以下几个问题:
1、 如何看待"审题立意"?
对于作文而言,"符合题意"并不难,但文章的立意却是一个重要问题。立意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结构,乃至文章的主题深度,是一篇文章的根本。有许多人认为"话题作文"嘛,沾边就可以了,只要作文所谈涉及"话题"就够了,"立意"不是很重要,从而放弃了审题。对情景材料缺少必要的分析,以点代篇,想当然,凭感觉,一招下去,全盘皆输。等感觉走的太远,悔之晚矣。"话题作文是个筐,啥都往里装!"这样的认识是大错特错的!在《语文学习周报》上有一篇文章写到--"审题立意是应试作文的一个永远不能放弃的考查点",也许是很有道理的。我们可以看看上学期期中考试的作文--"公平",大家说说,是不是只要谈及"公平"就可以了呢?比如"一个相貌丑陋的人与一个貌美如花的人来问上帝为什么``````"实际上,试题的话题是"付出与回报的关系",也就是"付出与汇报应该是公平的。"当然,有的同学又有不同意见了--"事实并不是公平的啊?"这就是话题作文的相对自由,让你可以"说真话,诉真情,谈对人生、对社会、对宇宙的真实的认识"。
2、如何看待"立意自定"?  
从作文的写作来说,总体要求是"立意自定",这就给考生放开了手脚。这是试题关注个体差异,关注"人文性"的表现。但它也是有原则的,不能想啥说啥!话题作文都有一定的文字来引出话题,这如引言,在形式上与材料作文也有一定的相似,但这段引言并不是用来限制考生的,它只是话题的一个引子,只提供一定的思维启发,并不是要让考生从中提炼出作文的主题。写作时文章的立意倾向,主题思想,由作者自己决定。例如,2003年的考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你的观点可以有多种选择。但我想你肯定是抓你最熟悉的、最有感触的、最想一吐为快的那种认识。这就是"立意自定"--它来自你的生活、来自你的情感、来自你的思想、来自你思考之后的认知。
3、注意作文题本身的提示。
   话题作文的命题一般对写作有一定的提示,这是在动笔之前应认真研究的。2001年提示有: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这些都是对写作的一种提示,可以此提示中某一点为写作角度,再结合这一角度来确立文章的立意。
4、立意深刻,思想健康,要体现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文章立意要深刻,要能透过现象挖掘出本质性的东西,要能在常人的观点或说法上再进一个层次,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立意是否有深度,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例如,1999年的考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考生一般在大胆的想象上下功夫,文章异彩纷呈。可有几位考生将思想放在"移植了别人的记忆,我们还会不会拥有自己独立的生命"这一点上,而不赞成"移植记忆",其立意就相对深刻的多。
   虽然立意自定,但在作文中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健康、积极向上,要有时代气息。一般来说,要与现阶段倡导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社会公德相一致;要与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与时俱进的新时代精神相一致;要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新世纪意识相一致。例如,还是1999年的考生谈及的"善良与罪恶"、"陈腐思想与开放思想"的反思。我们要用健康的思想,积极的态度去认识、分析现实,展望未来。对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或不法行为(如腐败现象、污染问题等)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和观点去评论,态度消极,思想悲观,这必然会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成绩。用我的话说就是"因为我们热爱生命,热爱社会,我们才会用挑剔的眼光来看一切;但我们且不可在牢骚中沉沦。我们应该:冷眼看弊端,热心为人类!"
话题作文的应试注意点(二)-- 话题作文的标题
"题目"就是眼睛,是考生与阅卷老师的第一次交流。我们要很在乎这第一次见面,要打扮一番,不能"不修边幅",须学会"眉目传情"。这对于这桩婚事的成败至关重要!俗话说:"佛靠金装,人靠衣装",好的标题是写作成功的一半,此话不无道理。化装并不难,难的是能否化装的更漂亮,而不是"东施效颦"。拟标题不难,难的是拟一个好标题。要充分利用"题目自拟"这一条件,拟出自己的特色,拟出文章的个性。我们的同学经常犯这样的毛病:直接用话题做标题,显然是没有充分发挥"题目自拟"的自由,阅卷老师是要扣分的。高考作文怎样拟好题目呢?首先,要切题,不能贪大求全,要从细处着笔,以小见大。其次,要新颖、生动,不人云亦云。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
1999年(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拒绝记忆移植、爱因斯坦复活以后 
2000年(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无穷的可能无穷的美、一花一世界、莫谈"绝对"
2001年(话题"诚信")--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一毛钱与诚信、黄河需要诚信
2002年(话题"心灵的选择")--倾听心灵的钟声、拷问灵魂、月若有情月长吟
2003年(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只缘身在此山中、放下感情的叶片
拟题的方法
1、 直接揭示文章主题
你的作文标题就是文章的主题,明确、肯定!适合给议论文的标题
2、 限制话题法--适合以某一特殊形象(历史名人、当代名人、具深刻寓意的事物等)为题材的文章。如:苏东坡的选择、昭君的选择、关羽的抉择、飞娥的选择、李素丽的生命答案
3、 修饰话题法--在话题前加上修饰性词语,以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如:无悔的选择、高贵的选择、不一样的答案,不一样的精彩
4、 (化)用古诗词句、现代诗句
没有哪个文章的主题不能用古诗句或现代诗句来概括,我们既然背诵了大量的诗文,何不将它们用上呢?我们举几个例子:
1999年(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换君心,为吾心,方知乡思深!
2000年(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一花一世界、
     2001年(话题"诚信")--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

[1] [2] [3]  下一页


高考作文应试策略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高考作文   作文教学,作文学习,作文指导,语文教学 - 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