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作文教学高考作文应试策略

高考作文应试策略

浏览次数: 218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08 | 作文教学
标签:作文学习,作文指导,http://www.350xue.com 高考作文应试策略,
 2002年(话题"心灵的选择")--月若有情月长吟
 2003年(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只缘身在此山中、情感诚可贵,理智价更高
母爱--母爱深深,深几许!
父爱--怜子何如不丈夫?
理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友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乡愁--一片冰心在玉壶、乡愁,一杯浓浓的乡色酒!
爱国--因为我对你爱的深沉!
从容--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笑看潮起潮落
诚心、恒心--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自由、超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5、 (化)用古文名句、现代名言
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如何看待金钱--贫贱不能移、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恒心--《劝学》骐骥一跃……
虚心--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诚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体味生活--痛,并快乐着!
6、(化)广告词、歌词、俗语
广告词; "我选择,我喜欢"、"我们可以做的更好"、"农夫山泉有点甜"、"乖乖,真的有效哎!"
歌词:
父母之爱--《人生第一次》:"不论我走到那里,总把我牵挂!"
《懂你》:"你的寂寞是我的心痛!"
《常回家看看》:"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
自由--《光辉岁月》:"风雨中,抱紧自由!"
童年--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冰糖葫芦
自强--《从头再来》、《男儿当自强》、
友情--《大哥,你好吗?》 《朋友》、朋友,让我欢喜让我忧
俗语; "生命在于运动"、"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7、 运用修辞拟一个形象化的标题,使之更独特、新颖,更具文学性。
比喻式--人生也是一张答卷、倾听心灵的钟声、母爱如水、父爱如山、诚信,照亮黑夜的那盏灯、点一盏心灯期待诚信、诚信,一棵会开花的树
拟人(物)式--母爱"润物细无声"、月若有情月长吟、"诚信"漂流记、"诚信"喊冤天空的诉说、诚信--没有你,世界寸步难行、
双关式--网、灯、药、路、
问句式--鱼乎?熊掌乎?、21世纪,你好吗?、我们不该善待生命吗?
符号式--7-1=0、出发+拼搏=到达
并列式--生命心灵与选择、那山,那石、篱笆女人和狗
飞白式--向前看与向钱看、年终话"俭"查、"官"念太强费思量
话题作文的应试注意点(三)--选材剪裁升华题材
综合前几年的高考作文来看,在选材的方面存在这样几点不足:
1、没有题材,流于平淡,"言之无物",不知所云。
2、对于事例记忆不准确,举例含糊不清,影响说服力。对于一些理论论据的引用不准,"画虎不成反类犬"。
3、 材料,材料不典型,不具有代表性,也缺乏梳理,近乎"乌合之众"。盲目"安放"材料,如贴标签一样排列,其实与文章主题"貌合神离"。
4、 材料丰富但流于浮浅,没有格调!材料老套、陈旧,,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人,那么几件事,与考纲要求的"材料新鲜"相背离。动辄李白、杜甫、爱迪生、爱因斯坦……且没有用出新意和深意。
5、 文章材料未提及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感悟,始终在谈别人的事件与思想,给人"事不关我,我在事外"的感觉。
用好四块材料
1、 课文材料,是我们最富足的一块,不能忽视。无论是事实材料,还是理论材料,我们学习过的课文中都有大量的素材,包括历史、政治、英语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可以讲,这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宝库。如:《劝学》、《勾践灭吴》、《过秦论》、《六国论》、《鸿门宴》、《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岳阳楼记》、《呐喊自序》、《阿Q正传》、《报任安书》、"昭君出塞"、"屈原投江"、"楚汉之争"、"重庆谈判"……我们可以直接运用,也可以演绎以出新意,反弹琵琶,独树一帜,"旧瓶装新酒",来擦亮阅卷老师的眼睛。例如:2002年,《王昭君的选择》、《荆轲的选择》;2003年,湖北的《孙悟空下港记》、浙江的《由泪走到血--孙膑访谈手记》。
2、 生活素料,应该是我们最熟悉的、最想要谈论的内容。可以讲,没有生活的作文不可能得到好分数。亲历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学习上的、社会上的、思想上的,都可以写进文章。这样,作文才有现实感、时代感,才能做到"感情真挚"!
3、 报刊素材。很多好多作文都得益于课外阅读的报刊,《读者》、《青年文摘》《参考消息》、《中学生博览》、《作文成功之路》、《语文学习》都有可能的可读性。好多精制的、蕴涵深刻的文章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也是我们写作的好素材。
4、 练习中的好素材。语文试卷中的一些仿写题、阅读题和写作题,其中的优美文字和新鲜的材料是我们要特别留意的,可以灵活的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来。这是我们在繁重的学习中得到好的素材的有效方法。
升华材料的方法
1、 选择丰富的素材来充实内容,丰富内涵。没有材料的文章是干瘪的,,只有大量的材料(史料、诗文、寓言、典故、轶事)组成的作文才是丰满的,才能形成一道大气的风景,引人注目。
2、 要精选和"打磨"材料。作文并不是素材的罗列和堆积,我们要在写作之前对材料进行必要的筛选,适合主题的、新鲜的、典型的。而后,要对选定的材料进行加工,重新审视,能将其"详略得当"的叙述。尤其注意对你特别要强调的信息点要详细的记叙,对议论点要"放大",要"浓墨重彩"。当然,对材料的加工也可以是对传统形象的再加工,包括对传统认识的质疑,甚至是否定。这样才能别具新意,效果上佳。
3、 对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要求:对记叙文而言,要求记叙文中的要素完整,人物事件具体实在,对重要的人、事、物、环境要有较详细生动的描绘;对议论文而言,则要求议论的要素明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对说明文来说,则要求说明对象明确,说明顺序恰当合理,数据准确可靠,资料充实,并能从多角度对说明对象加以说明。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内容单薄,材料不充分,有骨架,没血肉;材料不真实,不新鲜;材料不具体,根据印象,简单写上几句,磨棱两可,似是而非;材料不典型,论证什么都用得上,不管写什么文章,都是那几个"永恒"的事例。这些问题是应该改正的!
话题作文的应试注意点(四)--让作文的语言亮起来
《考试说明》的最新解释是: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这是在"语言通顺"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更高的标准,将语言散文化、经典化,以期在主题切合的前提下,有"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之美。阅卷经验提醒我们:基础分50分在内容与语言表达各半,但发展分10分却往往偏向语言表达。满分作文没有几个不得益于"语言美"而"笑傲群雄"者,特别是大量的诗歌。所以,"语言美"可谓是"一招制胜"啊!这就要求我们有较高的语言驾驭能力,语言要有特色,有一定的文学性,能给人语言上的美感和享受。要做到文章有文采,要求我们在写作训练时,特别是现在要展开几次强化训练。在训练中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1、词语生动
   客观事物是丰富多彩和千变万化的,用于描述客观事物的语言也应该如此。写文章首先要选用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那一个词语,使用词精当,鲜明生动,富于变化,增添文章的文采。词语有色彩感、形象感。
2、句式灵活
   写作时要善于根据抒发感情、体现思想或表达内容的不同需要,恰当选用不同的句式,以变换节奏,使语言抑扬有致,波澜起伏。
(1)把握有关句式的特点和作用。如文言语句含蓄典雅,口头用语简练泼辣,长句周详严密,短句简洁明快,独词句鲜明突出,感叹句便于抒情,对偶句铿锵凝练,反复句余韵悠然,排比句气势磅礴,反问句加重强调,引人深思。文章中能综合运用多种句式,语言就会大放异彩。特别留意成语的使用,我们积累的大量成语是我们的粒粒"珍珠"啊!
(2)有时特意安排一些重要的句式,可以形成文章的一个特色。如前后句式的照应,可使文章结构完整、思路严密;排比句式可增强文章的论证力度,或使情感的表达更充分;设问句式可提出重要的问题,以引起读者的注意;比喻句式可使内容的表达更形象、更有文采、更有意蕴;对偶句式可使语言凝练,形式整齐……总之,要会安排有关句式为自己的文章服务。例如,2002年高考中有一篇《胸怀诚信,追求成功》的作文的开篇:"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重要在暴风雨中搏击过,才有豪迈的飞翔!"
3、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能勾勒出事物的立体特征,状难言之物如在眼前,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这样就把事物写活了。修辞手法的运用,更能增强语言的文学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是语言富有文采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的同学们在小学、初中阶段喜欢用修辞说话与写作,可进入高中突然严肃起来,文章中充斥着大道理,一副冷酷的面孔,没有了幽默,没有了轻松。其作文语言也像其文章思想一样"程式化",一样的"老套","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这大概与我们语文老师不无干系,是我们的许多说教让你们没有了思考的自由,是我们的多次灌输让你们再也不愿意去创新。但现在的作文要求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怎么又没了主动的欲望了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高考作文应试策略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高考作文   作文教学,作文学习,作文指导,语文教学 - 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