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专题讲座:恰当选用插叙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故事或回忆,但故事或回忆叙述完又必须回到主要情节的叙述方法。
在叙事性文章作品的情节发展进程中,作者在安排贯穿线索较长的情节时,为避免行文的呆板,追求叙事的节奏和波澜,会有意插入表面似乎是阻止情节发展的某些事件、情况或场面。
插叙的方法主要有:作者直接插进来进行叙述、介绍、说明,或通过作品中的人物所见所闻所感和亲身经历来进行插叙;通过作品中的人物自己或旁人的语言来进行插叙;通过人物的回忆、思念、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进行插叙等。比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中,“我”在会堂里回忆在医院中看爸爸的情景;鲁迅的《故乡》中,“我”和“母亲”谈到闰土时,插入少年闰土和“我”的交往片段……
互动平台
桂花,开了哦
莫庆伊
校园里被修整的桂树,规矩地立着。它们全都默默地等着,等着……一到月份,就全开了。若不是事先约好,又怎会如此齐整地开了。【这一猜测妙极,惊喜之情蕴于其中,却不着痕迹。】
八月的校园里,有一两天会嗅到莫名的香,起初,并没在意。待满园的桂树洋洋洒洒结了数以万计的花苞时,我终于惊愕她的存在了。小心地拨弄下一朵两朵,夹入厚厚的书中,淡淡的汁水浸染开来,书页也芳香了。不禁要想到“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样的情景。【“惊愕”、“小心”这些充满情感的词语很好地勾勒出“我”的微妙的心理体验。】
放学了,穿行于小巷的暮色中,那是又一种馨香。斜挎着书包,鞋跟小心地敲击着石板小路,怕惊扰这一巷的宁静。眼前有三两株桂树,心中是满怀的桂香。幽幽的,纯静的,像你梦里的佳人。有亮丽的衣服,光彩的配饰,却探不清那气韵;像呢喃在空气里的细语,有温暖的感觉,甜蜜的心绪,又逮不着一丝儿游踪……【以“梦里的佳人”喻“色”,以“呢喃的细语”喻“香”,虚实相生,顿生无穷意味。】
桂花的香也很容易勾起馋虫,至今我只吃过一次桂花糕(改为“至今我还记得那一次吃桂花糕的情景”),类似于果冻,还可以看见底下的桂花。在春夏相交之际,放了五六天竟没坏,不知里面有什么呢!(少了“尝”的动作,太突然了)不够香,也太甜,口感完全不是我想象的绵软醇香,色泽也不如期待中的那样粉黄。我再也不对它有趣味(改为“兴味”)了。【一段插叙,很有意味:中断了叙述,如静湖投石,行文微起波澜;回想过去,多了一层对桂花的体验,又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也为深化文章的主旨做了铺垫,桂花的香有了时空穿透力!】【美中不足的是,对“桂花糕”描摹不够,“尝”这一情节也未写尽兴。】
但我从未引以为憾,小小的桂花粒儿虽不华贵,但还未丢掉真实的自我。她从自然中来,又在自然中绽放她的美。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她总要在每一年的农历八月开起来。
“桂花,开了哦!”一个女孩的欢声漾起,在氤氲的香气中……
教师立场
作为一篇写景抒情的记叙文,标题中的“哦”已定下了全文的抒情基调,使得全篇协奏出一种温婉的叙事调子。本文的亮点是插叙的第五小节。正如旁批中所言,这一联想和回忆引出的插叙,“中断了叙述,如静湖投石,微起波澜;回想过去,多了一层对桂花的体验,又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也为深化文章的主旨做了铺垫,桂花的香有了时空穿透力!”但这一节也是全篇中处理得最粗糙的段落,描摹不够具体。
升格示例
桂花,开了哦
莫庆伊
校园里被修整的桂树,规矩地立着。它们全都默默地等着,等着……一到月份,就全开了。若不是事先约好,又怎会如此齐整地开了。
八月的校园里,有一两天会嗅到莫名的香,起初,并没在意。待满园的桂树洋洋洒洒结了数以万计的花苞时,我终于惊愕她的存在了。小心地拨弄下一朵两朵,夹入厚厚的书中,淡淡的汁水浸染开来,书页也芳香了。不禁要想到“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样的情景。
放学了,穿行于小巷的暮色中,那是又一种馨香。斜挎着书包,鞋跟小心地敲击着石板小路,怕惊扰这一巷的宁静。眼前有三两株桂树,心中是满怀的桂香。幽幽的,纯静的,像你梦里的佳人。有亮丽的衣服,光彩的配饰,却探不清那气韵;像呢喃在空气里的细语,有温暖的感觉,甜蜜的心绪。
桂花的香也很容易勾起馋虫,至今我还记得那一次吃桂花糕的情景。透明的盒子里装着一小块果冻似的桂花糕,还可以看见底下的桂花。在春夏相交之际,放了五六天竟没坏,不知里面有什么呢!掰下一小块儿放入口中融化,不够香,也太甜,口感完全不是我想象的绵软醇香,色泽也不如期待中的那样粉黄。我再也不对它有兴味了。
但我从未引以为憾,小小的桂花粒儿虽不华贵,但还未丢掉真实的自我。她从自然中来,又在自然中绽放她的美。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她总要在每一年的农历八月开起来。
“桂花,开了哦!”一个女孩的欢声漾起,在氤氲的香气中……
个性体验
桂花太小,藏在绿叶之间,有一种俏皮的感觉,而且它在每天清晨时,头上总有着些许露珠,这些都使人不禁爱怜起这可爱的小家伙。它们又是幽静的,不像牡丹嫣红,又不似向日葵那般的热烈,它只是一抹不起眼的淡黄……以至于当人们走在有它的路上,觉得花香满径,不忍破坏这份宁静……
于是,我动笔写下了这篇文章。我自以为得意的地方是几处比喻的使用;自以为深刻之处是最后对主题的提炼。
至于回忆食桂花糕的一节,老师说这独具匠心,我却只是自然生出这样的念头的。可能好的文字就应当是自然从心中流出的吧。但细看的确有些粗糙,自以为改后的段落更明晰,语言表现力更强一些。我认识到,只有多些细节之处的描写,文章才会更为动人。(莫庆伊)
同窗视点
桂花大概是一种妇孺皆知的花,它不娇艳,却幽香扑怀。我也曾写过桂花,但没有作者写得这样铺张而灵动,意义深刻。我的这位同学,最爱读散文,尤其喜欢读张爱玲的文章,常常把文中惊险奇绝的比喻,摘录在笔记本上,能从作文中看出她的这一偏爱,很出色!
至于对文中插叙的品评,我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品味了有无插叙的不同效果,体会到这一段插叙对于表现作品主题的帮助。这并非为插叙而插叙,像是自然生出的念头,并不显得突然,真是恰到好处。改后的回忆部分,文字更为讲究,描写更为生动,真的很好!(向舒蕾)
赏读美文
感念老师
阎连科
有一天,不知从何而来的一只小鸟落在我书房外的窗台上。我正在写作,没有介意它的存在,于是它就渴求地望着我,几声啁啾,待我抬起头来,它却抖抖羽毛,扬飞而去。一切都如一次神谕的暗示,都如羊皮书上留下的一行不可解读的文字。几天之后,一场雨后,当阳光透窗而入时,我看见书房外的窗台裂缝里,横卧着一支羽毛,从羽毛的下面,小心翼翼地长出了一滴嫩黄幼小的苗芽。
我把这滴苗芽移栽到了楼下的草地。后来,它竟长成了一棵小树。
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老师,他瘦小、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无论是板书,还是毛笔,再或钢笔的书写,都有魏体的风骨。是那种魏、柳相糅的风派。他不光字好,课也讲得甚好,在我那时的感觉中,他的学问不仅在学校,在镇上,乃至在全县都是最好的。
每年过年的时候,村里许多的体面人家,都要请他书写对联。年前的几日几夜,他写对联能写得手腕酸痛。为写对联熬至三更五更,甚或通宵,并不是件稀少的鲜事,和农人在麦季里连夜在场上打麦一样。
从小学升至初中,他还是我的语文老师。课本上有篇文章,题目好像是《列宁祭》,作者千真万确是斯大林。是斯大林写给列宁的一篇祭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学过的课文中最长的文章。老师用三个课时讲完课文以后,让我们模仿课文写篇作文,我便种瓜得瓜地写了作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写过的最长的作文。
过完周末,新一节的语文课上,老师把批改后的作文分发下来,我的作文后面有这样一行醒目的红笔批语:“你的思路开了,但长并不等于好文章。”然而,在之后不久的一次学校组织的全校优秀作文展示中,文好、字好的,都被语文老师推荐上去,挂在校园的墙壁上展出,就像旗帜在旗杆上招展飘扬一样——这其中有我。
记叙文写作专题讲座:恰当选用插叙
- › 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技巧巧设悬念(网中网收集整理)
- › 如何使记叙文写得有波澜
- ›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浅谈
- › 记叙文写作专题讲座:恰当选用倒叙
- › 记叙文写作专题讲座:恰当选用插叙
- › 记叙文写作专题讲座:具体、条理地记叙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
- › 记叙文写作专题讲座:语言、动作、外貌描写
- › 记叙文写作专题讲座:恰当地使用议论
- › 记叙文写作讲座: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丰富文章内容
- › 记叙文写作讲座:写人叙事中适当穿插抒情
- › 记叙文写作专题讲座:适当地加入景物描写
- › 记叙文写作的几种结构模式
- › 记叙文写作指导之片段连缀法
- › 记叙文写作
- › 记叙文写作专题讲座:清楚具体地记叙校园生活中的人和事
- › 记叙文写作专题讲座:心理描写深入人物内心世界
tag: 记叙文 作文教学,作文学习,作文指导,语文教学 - 作文教学
栏目导航
- ·作文辅导材料
- ·有关“一个人在逆行中,会得到什么?”
- ·让作文得高分――如何选到新颖、独特的
- ·如何使记叙文写得有波澜
- ·怎样写好话题作文
- ·作文出新“三部曲”
- ·"破题"三法
- ·作文创新的误区划
- ·中考语文作文写作六要素:立意
- ·作文中穿插歌曲的妙用
- ·“读书与做人”写作导航
- ·文化作文研究第六讲_文化作文的创写方
- ·议论文主体段分层巩固升格训练
- ·文化作文研究第五讲_文化作文的创写方
- ·技法一 慎思明辨法
- ·将哲理进行到底
- ·作文教学纲要
- ·高中作文开头“九法”与“十忌”
- ·《有一种力量,让我泪流满面》作文指导
-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正反对比式
- ·“我看姚明”话题导写
- ·材料作文的基本行文思路
- ·议论文写作方法篇: 因果分析
- ·议论文写作方法篇:比较分析
- ·话题设计六则
- ·“下水作文”初探
- ·飞驰的风景
- ·作文审题立意的两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