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高考语文备考指南:文言文需理解译文中句子

高考语文备考指南:文言文需理解译文中句子

浏览次数: 508次| 发布日期:02-11 02:40:20 | 高考复习资料
标签:高考复习计划,高考复习方法,http://www.350xue.com 高考语文备考指南:文言文需理解译文中句子,
  
  导引规律技巧
  
  复习技巧
  
  一、在翻译上,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直译就是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与原文一致。意译,即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表达。如“下车”“视事”“山陵崩”“乞骸骨”等不好直译的表现古文化特征或特称的词语时,可按现在的说法用意译的办法解决。
  
  二、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应对策略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增加了直接翻译题,这既能考查学生对实词、虚词、不同的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句子间语意关系的领会,又能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比以往的用选择的形式来判断文言句子翻译的正误,难度上升了。要做好这一类文言翻译题,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
  
  1.加字法。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
  
  例如: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学》)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2.替换法。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今天的说法去置换古代的说法。
  
  例如:将兵与备并力逆操。
  
  (《赤壁之战》)
  
  “将”换成“率领”,“并”换成“合”,“逆”换成“迎战”。
  
  3.拆分法。有些词在文言文中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也使用,但词义已发生变化,有的扩大或缩小了,有的已发生了转移,翻译的时候就要使用拆分法。
  
  例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妻子”在这里就要拆分成“妻子儿女”。
  
  4.补充法。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省略句中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
  
  例如: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促织》)
  
  “以一头进”前省略了主语“华阴令”,“试使斗”前省略了“上官”,“才”前省略了“促织”,“责”后省略了宾语“之”,翻译时要补上再翻译。
  
  5.转述法。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表述用了某种修辞格的词语。
  
  例如: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五人墓碑记》)
  
  “缙绅”是古代大臣上朝将手板插在腰带里,这里是借代用法,译为“做官的人”。
  
  6.保留法。古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
  
  例如: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
  
  这里除了“予”“除”之外,都可保留。
  
  7.删略法。指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或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
  
  例如:(1)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
  
  句中的“之”是个音节助词,可不译出来。
  
  (2)张良曰:“谨诺。”
  
  (《赤壁之战》)
  
  句中的“谨”表谦称,也可删去不译。
  
  8.调序法。古汉语中句子成分的位置与现代汉语有一些不同之处,常构成倒装句,应调整成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句序后再翻译。
  
  例如: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这既是一个谓语前置句,又是一个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谓语和宾语都必须回到它们应有的位置上。可译成:您关心别人困难的品行表现在哪里呢?
  
  9.变通法。主要用在直译后很别扭或根本就无法直译之处。
  
  例如:“秋毫不敢有所近”一句,直译为“连秋天里鸟兽的毛也不敢接近”,这话读起来不顺,听起来别扭,如果变通一下,译为“连最细小的东西都不敢占为己有”,意思就明白多了。
  
  10.点义法。古人在文中好用典故,翻译时不必将典故照抄出来,只需点明典故在此的含意即可。
  
  例如:谭嗣同对梁启超说:“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这句话中提到了程婴等四个人,翻译时无法把他们的故事也放进去,但如果全部删去则又影响文意,这时翻译出该典故在这里的含意——我要像杵臼、西乡那样为维新变法这个理想而死,以报答皇上;您要像程婴、月照那样为维新变法这个理想而出走,以图谋将来——就可以了。
  
  11.凝缩法。对古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互文见义、互文同义这些用了繁笔的文句翻译时要加以还原,用简笔的形式翻译。
  
  例如:通五经,贯六艺。
  
  (《张衡传》)
  
  这是互文同义,可译为:“精通五经六艺。”
  
  12.扩充浓缩法。古文中有些句子言简而意丰,有些句子言繁而意简,对这些句子就可用扩充或浓缩的办法来翻译它。
  
  例如: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论积贮疏》)
  
  翻译时要将其扩充,使意思明豁,可译为:使敌人降顺,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句子将一个意思从各方面加以铺陈,语意连贯,气势阔大,但现代汉语里找不到相应的词语来一一对译,这时可浓缩为:秦国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上一页  [1] [2] 


高考语文备考指南:文言文需理解译文中句子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文言文  高考语文   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计划,高考复习方法,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