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现代文阅读探究题十大“探”点

现代文阅读探究题十大“探”点

浏览次数: 941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41 | 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知识,语文学习方法,http://www.350xue.com 现代文阅读探究题十大“探”点,
    四、寓意式探究


  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寄寓意识,比兴即是寄寓的途径。自古以来,在文人心中有着深厚的忧患意识,而其间需要一种深层次的精神寄托,于是出现了寄寓意识。文学作品中某一形象常常有丰富的寓意,需要考生结合文本进行具体的探究。
  【考题呈现】(2010年江西卷第18题)“渔翁”在文中有何寓意?其作用是什么?
  【相关语段】江面上,二三渔舟以一种“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悠然,从我眼前飘过。不知道屈原为何许人也的渔翁,一网撒去,捞回来的是最为奢侈的五月的阳光。偶尔有几条鱼苗,看上去像二月的柳叶,也被渔翁扔进了鱼篓。那也是他的收获啊!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渔翁之意,却是肯定在于鱼的。中国的渔翁形象,从劝屈原“何不随其流而逐其波”的那一位,到“惯看秋月春风”的那一位,都是明哲保身的遁世者,权力更迭,人间兴废,与他们毫不相干。船头上一坐,就着明月,两三条小鱼,一壶酒,他们活得好逍遥啊!你看这条因屈原而名垂千古的汨罗江上,屈原早就不见了,而渔翁仍在。(熊召政《饮一口汨罗江》)
  【解析】要从文中关键句“偶尔有几条鱼苗,看上去像二月的柳叶,也被渔翁扔进了鱼篓。那也是他的收获啊!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渔翁之意,却是肯定在于鱼的”,及“中国的渔翁形象,从劝屈原‘何不随其流而逐其波’的那一位,到‘惯看秋月春风’的那一位,都是明哲保身的遁世者”来推断。
  【参考答案】寓意:①指只关注眼前物质利益的人;②指明哲保身的遁世者。作用:与愤世嫉俗的屈原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凸显屈原的高尚,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感慨。 

 

    五、见解式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的要求。这种题型重在自身的个性见解,并不是简单地亮明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启发,或做出评价,而应有深度地阐述,有理有据,让人折服。
  【考题呈现】(2010安徽卷第14题)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叙述了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作品。请结合文本,联系自身阅读小说的经验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谈谈你的见解。
  【相关语段】罗永才被第一声鸡叫惊醒,外面的世界里像是有了点扰动……就在去年这个时节,他去山王庄给亡妻洗碑。那里有个叫王麻子的石匠,洗碑的手艺很好……他白跑了一趟,却也不觉着损失什么。第二日他再去……老远就听见当当的,是不急不慢的打石头声。他洗的时候……也不急,也不躁;也不热,也不冷;也不快,也不慢,一锤一锤,如泣如诉……洗了几十年,也还是不急不躁,不去赶那些过场,凑那些热闹,真叫人觉得不容易……罗永才第三回去山王,才五六天,他有些不放心。……他一直往匠人家里去……匠人望见他进来,也不惊,也不乍,手里也不停,只是讲:“时候还没到呢。”顿了一下,又讲:“来找俺的,都是那样个心绪。不如你就上山上转转,心里就好受了。”罗永才敬了匠人一根烟,闲坐片刻,起身往山上去了。
  这时从山上下来一个山民,瘦精精的,挑着两大捆紫红色的短针山草,山草捆上还搭了两件破旧衣物,一把竹柄的竹耙子。他看见罗永才,就立住脚,和他讲起话来。罗永才猜他只有五十来岁,他说已经七十七了,家里只剩下老两口,老伴瞎了,不能再做什么,现时就靠他挑草换些油盐钱。那担草也有七八十斤,担着得走几架山头,罗永才不免感叹几声……几天以后,他叫了辆三轮车,进山驮走了石碑。在清明的前两天,他把青白石碑在亡妻的坟前栽了。春夜里的一点扰动很快就消失了。附近哪里的鸡叫过一阵子,又都不叫了。(原作发表于《芒种》,作者许辉。)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考生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生如果只把自己的观点定位在“平常人的寻常事”,虽也是探究,可能得分不高,因为这种答案本身就说明该生的阅读鉴赏和探究水平的低下。
  【参考答案】示例一:这篇小说从题材来看,叙说的是平常人的寻常事,但体现了作者深刻的人性思考和人文关怀。作者将目光投向普通人,显示了对底层人物命运的关注;用暖笔、亮笔来写人生的悲苦,看似沉重,实则蕴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引导人们直面生活的挫折和艰难。
  示例二: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小说。罗永才最终摆脱丧妻之悲,主要是受到王石匠和老山民的影响以及大自然的启迪。王石匠的淡定,老山民的坚忍,分别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道家的超然和儒家的担当,他们的生活态度深深地感染了罗永才,从而使得他发现了春回大地的可爱、人间生活的温暖。
  示例三:这是一篇艺术上颇为精致的小说。结构上,以碑贯穿全文,讲述了罗永才四次前往山王庄的故事;同时,洗碑的故事又嵌在春夜的回忆之中,首尾圆合,别致精巧。语言看似平实,实则富有表现力,如用一连串的短句描述王石匠的动作,表现出王石匠的淡定从容,极富神韵。

 

    六、观点式探究


  新课程理念强调我们不是培养笨笨的“读书虫”,而是培养思维活跃的现代人。要求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自己观点的表达者,只要学生言之成理,我们就应该予以鼓励。而中学生往往盲目跟风,缺乏的往往就是观点!观点是统帅,是一段话的“灵魂”,这是我们需要培养、树立的东西。
  【考题呈现】(2010年辽宁卷第11题)“洗澡”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相关语段】小伙子又问:“你家有浴缸吗?”他警觉起来,心想这人是不是要在他家洗澡?便含含糊糊地说:“嗯。”小伙子接着问:“你是在哪里上班?”“机关”。“那你们单位里有浴缸吗?”小伙子再问。他说:“有是有,不过……”他也想含糊过去,可是小伙子看着他,等待下文,他只得说下去:“不过,那浴缸基本没人洗,太大了,需要很多热水。”小伙子又问道:“你每天在家还是在单位洗澡呢?”他先说“在家”,可一想这人也许是想在他家洗澡,就改口说“单位”,这时又想起自己刚说过单位浴缸没人用,就又补了句:“看情况而定。”那人接着问:“你家的浴缸是大还是小?”他不得已地说:“很小。”
  ……他心里却动了一下,望了一眼那人汗淋淋的身子,想:其实让他洗个澡也没什么。可是想到女人说过“厨房可以合用,洗澡间却不能合用”的一些道理,就再没想下去。
  “我兄弟厂里,天天有澡洗。”小伙子又说,“冷水澡洗的时候舒服,热水澡洗过以后舒服。不过,我一般洗冷水澡就行了。”他心里一跳,心想这人真要在他家洗澡了……到家了,小伙子帮他把书搬上二楼。他付了钱,又从冰箱里倒了自制的橘子水给小伙子喝。小伙子很好奇地打量他的房间,这是两间一套的新公房,然后说:“你洗澡好了,我喝了汽水就走。”这一回,他差一点要说“你洗个澡吧”,可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那人坐了一会儿,喝完了橘子水,又问了些关于他家和单位的问题,就起身告辞了,出门后说:“你可以洗澡了。”(王安忆《洗澡》)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现代文阅读探究题十大“探”点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现代文   语文辅导大全,语文辅导知识,语文学习方法,语文教学 - 语文辅导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