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探究题十大“探”点
现代文阅读探究题十大“探”点
阅读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体验,在新课标背景下,体验式阅读才是本质意义上的阅读。体验式阅读是指读者进入文本的内部,感受作者的情绪,理解作品中的人物、事件,欣赏作品的画面,链接曾经有过的生活或阅读经历,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或阅读快感,它是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因此从“体验”角度命题,折射出命题人全新的考查视角,切中了阅读的本质。
【考题呈现】(2010年北京卷第19题)第⑧段“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一句传达了作者对于“距离”的怎样的体验?试结合你的成长记忆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这一距离体验的感受。(不少于200字)
【相关语段】但是,真像一个奇迹似的,今天早晨我竟在人家园子里看到盛开的海棠花。我的心一动。仿佛刚睡了一大觉醒来似的,蓦地发现,自己在这个异域的小城里住了六年了。乡思浓浓地压上心头,无法排解。
在这垂尽的五月天,当心里填满了忧愁的时候,有这么一团十分浓烈的乡思压在心头,令人感到痛苦。同时我却又爱惜这一点乡思,欣赏这一点乡思。它使我想到: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是多么想看到它呀!把祖国召唤到我眼前来的,似乎就是这海棠花,我应该感激它才是。(季羡林《海棠花》)
【解析】题干要求结合“成长记忆”为答案之间的区分度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而与“读过的文学作品”的关联,构成了区分度。每个人对心理距离都有自己个性化的独到体验,有相关的记忆积淀,有不同的阅读视野,答案不求统一。可以从成长记忆出发来谈,比如写自己远离家乡求学,因怕冷,母亲送了一个热水袋给我,随着对新环境陌生感的消失,思家念亲之情与日俱增,等到冬天拿出热水袋使用,忽然觉得母亲原来一直就在自己身边,热水袋就成了情感慰藉的载体,缩短了现实的距离;而从文学作品来谈,可谈对父爱或母爱的认知过程,一开始不理解亲情,读了文学作品,比如朱自清的《背影》,想到平时父爱或母爱的点点细节,顿悟、领会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内涵,一下子消除了与父母的心理距离,隔膜消失了,亲情复原了;等等。
【参考答案】这是一种心理距离,只要心灵得到慰藉,或得到情感寄托的载体,天涯也就如同咫尺(文中由于海棠花的出现,激活了自己的记忆,思乡之情得到排解,虽然身在国外,却心在祖国)。
语文新课标把思维品质作为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而比较阅读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方法。因此,将“比较”作为探究点引导考生借助内引和外联进行探究,可以检测考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和创新性。
【考题呈现】(2010年上海春招卷第12题)结合作者在雾中的感悟,简析《荷塘月色》中月夜下的荷塘对朱自清的意义。
【相关语段】我开始稀奇古怪地走……我在大雾里醉着走,……但大雾里的我和大雾里的你却给我留下了永远的怀念,也许我们终生不会再次相遇,我就更加珍视雾中一个突然的非常的我,一个突然的非常的你。我珍视这样的相遇,或许在于它的毫无意义。然而意义又是什么?得意忘形就不具意义?人生又能有几回忘形的得意?你不妨在大雾时分得意一回吧,大雾不只会让你悠然地欣赏屋檐、冻土和草垛,大雾其实会将你挟裹进来与它融为一体。当你忘形地驾着大雾冲我踉跄而来,大雾里的我会给你最清晰的祝福。(铁凝《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
【解析】文章写自己在大雾中“稀奇古怪地走”,写自己的得意忘形,实际上是获得了一种难得的心灵自由。而朱自清先生因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到月下荷塘独自漫步,获得了片刻的自由与宁静,这就使两者具有了比较点。
【参考答案】朱自清独处在月夜下的荷塘边,获得了心灵上片刻的自由与宁静。这与大雾使作者获得心灵的自由类似。
经典作品往往意蕴丰富,其深刻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传递真、善、美的人文精神,此类探究注重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要求剖析文本,与作者商榷,重构文本的新义,从而实现阅读的探索和创造。
【考题呈现】(2010年江苏卷第14题)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相关语段】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牛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阿城《溜索》)
【解析】无论是探究深刻意蕴,还是分析作者的情感取向,都要从不同角度出发,不能只局限于一点。文学作品的意蕴一般可从历史、哲学和审美三个层面去发掘,思维的触角要伸向作品是否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是否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等等。
【参考答案】深刻意蕴:①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②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③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④“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炼中成长。
情感取向:①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②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③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④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现代文阅读探究题十大“探”点
- › 河北省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答题技法点拨(人教版九年级...
- › 现代文阅读探究题十大“探”点
- › 2017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四)
- › 语文现代文阅读指导:抓住哲学思维方法来训练
- ›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作用题”解答
- › 上海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参考答案
- › 现代文阅读解题指导
- › 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 › 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早春》有答案_
- ›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探讨与实例(一)
- › 2017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型分类及答题技法综述
- › 现代文阅读表述题的解题几法
- ›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分类技巧解析
- › 现代文阅读的解题方略
- › 现代文阅读
- › 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之散文阅读
tag: 现代文 语文辅导大全,语文辅导知识,语文学习方法,语文教学 - 语文辅导大全
栏目导航
- ·语文教学的导课艺术
- ·农村中学语文阅读兴趣探究
- ·如何多角度使用论据
- ·语文学法指导七字诀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本剧(鲁人版高三
- ·东周列国之秦晋大事年表及君主更替(鲁
- ·最新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举例(人教版
- ·长相思(高三)
- ·高一,你讲语法了吗?(人教版高一必修
- ·落日与英雄之美(苏教版高一必修)
-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粤教版高一必修
-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八年级选修)
- ·以情育人,宽严相济
- ·《孔雀东南飞》“区区”就是“小”吗?
- ·用两个词写篇文章--谈记叙文构思
- ·关于《荷塘月色》中两处比喻解释的质疑
- ·综合实践,让每一个学生自由飞翔(语文
- ·阅读教学中的“三警惕”
- ·“清澈见底而又安然自得的一瞥”——兼
- ·积累、思路与技巧(高三)
- ·诗教的真谛(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 ·文言句式的难点(高三)
- ·口头作文的指导与训练(七年级)
-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读后感(人教版高
- ·中小学生减负对策的研究
- ·《事事关心》也是典型的纵式结构
- ·《威尼斯商人》教学反思
- ·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指导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