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知识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之七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之七

浏览次数: 985次| 发布日期:12-29 13:42:24 | 高一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免费下载,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350xue.com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之七,
“问题探讨二”参考答案 
 第一题 
《劝学》是两千多年前的文章,它所阐述的学习观有哪些仍有价值?有哪些需要发展提高?从《劝学》中选取一段话,参看《师说》或《获得教养的途径》,搜集相关论述或例证,结合你的学习经历,和同学讨论这个问题。 
答:“学不可以已”、“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善假于物”、 “积善成德”、“锲而不舍”、“用心一也”等在今天仍然有价值。“锲而不舍”和“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等,虽然道理是正确的,但是在当今之世,需要注意提高学习的效率。荀子的时代,物质文明比较落后,荀子可以“假借”的“外物”还只是“登高而招”与“顺风而呼”,而当今之世,善于学习的人首先要有创造的意识。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之七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第二题 
《师说》一文最后为什么赞许李蟠的“好古文”和“不拘于时”?李蟠好的是什么样的“古文”?他不愿被什么样的“时”所束缚? 
答:韩愈反对浮靡的文风,倡导古文运动,而李蟠“好”的正是韩愈倡导的“六艺经传”;当时社会风气不好,人们不肯从师而学,李蟠不受风气影响,拜韩愈为师。 
第三题 
  《劝学》和《师说》都是古代的论说文,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主张,用了比喻、对比等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运用这些论证方法的好处。 
  《劝学》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设喻,手法丰富多样。如说明“学不可以已”的道理,接连用“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等为喻;为说明“善假于物也”的道理,连用“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五个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推出“积善成德”的道理;用“锲而舍之”、“锲而不舍”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证明学习要持之以恒;用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学习还要做到用心专一。通篇设喻,把比较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灵活有变;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也有感染力本文论述学习的道理,通篇用比喻的方法,使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 
  《师说》为论述从师而学的必要性,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从三个方面作对比,剖析“不从师”的症结。先以“古之圣人”的“从师而学”与“今之众人”的“耻学于师”作对比;再以人们为子“择师而教之”与自身“则耻师”作对比;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的“群聚而笑之”作对比。在三组比较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不从师而学的荒谬,对当时社会不良风气作了有力的批判。 
  
“问题探讨三”参考答案 
第一题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注意到“学”与“思”的关系,“学而不思”与“思而不学”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本文围绕独立思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出了哪些问题,又是怎样分析这些问题的?为什么作者把独立思考的素质看得如此重要?作者认为培养“独立思考”这种能力需要哪些条件?他介绍的方法对我们的学习有哪些启发? 
答:本文首先提出了创新需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必须要有质疑能力,以笛卡尔为例,介绍了笛卡尔的思考方法。接着就独立思考的三个要素——重视积累知识,善于发现问题,刻苦钻研并注意思想方法,引用了许多实例和前人的论述,展开分析。作者从自然科学研究的角度展开分析,实则阐述了独立思考的基本规律。 
  文章两次提到“受骗上当”不是偶然的,但是提倡独立思考的目的不仅仅是防止“受骗上当”,而是为提高自身修养,培养创新能力。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就不会质疑,就不会有发现,也就很难有创新;同样,盲从轻信一定会导致落后和失败。所以必须要独立思考。 
  作者阐述的“三个特点”就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三个条件。 
  他介绍的学习方法主要在思考层面上。在我们的学习中,通过独立思考培养辨析能力,学会质疑思考,学会选择、批判,进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第二题 
 文章中有许多事例和分析,论述明白晓畅,平易可亲。请想一想,如果只举事例不作分析,说理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本文列举事例并作适当分析,以支持自己观点;如果只罗列事例而不作分析,只说事实不讲道理,论说就停留在感性的层面,就不能形成论证。 
  
第三题 (略) 
  
“积累与应用”答案 
第一题。略。 
第二题 
  略 
第三题 
答:本专题的四篇文章论述的方法不一样。《获得教养的途径》的论述充满理性的思考,富有哲理和诗意;《劝学》用通俗的比喻说理,生动形象;《师说》推理严谨,有雄辩之风;《贵在一个“新”字》以谈话的方式,大量地运用事实和引言来论述。 
第四题 
“写作实践”参考提示 
1. 读书是为了获得知识和教养,但读书的方式是自由多样的。你的课外读书方式一定是富有个性和趣味的,请以《我的读书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在写作之前,可以彼此交谈读书的故事,互相启发,如:你喜爱在什么情况下读书?你在什么时间读书效率最高?你读不同的书有哪些不同的感受?你在寻找选择书籍时有没有曲折有趣的经历?你通过读书结识了哪些朋友?…… 
 2.韩愈字退之,岳飞字鹏举,朱自清字佩弦,钱钟书字默存……人们取字号是为了表现自我期待和精神追求,这是中国独特的语言文化现象。你想给自己起一个字号吗?翻检词典选几个你喜欢的词,推敲含义,选定最能表现个性和精神追求的字词,叙述选择的过程和原因。 
  提示:每个人都会熟悉自己姓名的来历。姓与名是父母所赐,字、号则可以自行选择。中国人的字一般与名有关,考虑到一些同学的名可能没有太多的内涵,因此也可以根据爱好、性格作选择或自由发挥。题目要求 “表现个性和精神追求”、“叙述选择的过程和原因”,审题时要予以关注。叙述选择过程,要注意文章的起伏,不要“一步到位”。可以参看《向青春举杯》中《我的五样》的写法。 
  3.自古以来,人们总是说“苦读”、“勤学苦练”、“刻苦学习”等等,这类词语会使人们对读书产生怎样的感觉?读了本专题,你是如何思考这个问题的,请以“读书的苦乐之境”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提示:学习本专题,在学习观念上可能会有转变。传统的“刻苦学习”、“勤学苦练”、“苦读”和“学海无涯苦作舟”等等,有意无意间,都把读书当作了苦事。本题意在启发学生注意表面的“苦”和“快乐”“幸福”的实质,透过表象去探求更有价值的内涵,认识到读书也是一种快乐,是精神的享受;读书需要下功夫,但是下功夫未必是一种苦。本题除了可以从愉快地学习角度切入,也可以从“智慧的学习”角度切入。 
                       (海安高级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供稿)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之七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上一页  [1] [2] [3] [4] [5]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之七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一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免费下载,高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