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相关素材
《米洛斯的维纳斯》
1. 文学常识:
清冈卓行,日本诗人,小说家。生于中国大连。毕业于东京大学。1964年起在法政大
学任教。曾在《今日》、《鳄鱼》、《现代批评》杂志上发表过诗作和评论。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诗集《冰凝的火焰》(1959)、《日常》(1962)通过戏谑的自我韬晦来体现批评的精神。还有诗集《四季写生》(1965)、评论集《废墟中捡到的镜子》(1960)、《生的变化》(1960)、《手的变幻》(1966)等。《手的变幻》通过人手的表情,从美术、文学、音乐、电影、摄影等多个方面进行独特的评论。1969年起开始创作小说,作品《早晨的悲哀》(1969)、《淡绿色的季节》等。小说大都取材于自身的体验,富于抒情性和音乐感。1969年获得芥川奖。
2. 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从正面阐明作者的观点: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从写实到写虚,从平叙到拟人,形象地突现了“断臂美神”的艺术震撼力。)
第二部分:从反面阐明作者的观点:复原方案全是“倒人胃口的方案”。(“丧失的美感”)
第三部分:从侧面阐明作者的观点:“除了两条胳臂之外,其它任何部位都丧失不得。”
二. 教学难点:
1. 整体把握——分析提炼课文的中心句和关键句
文章第一部分从正面来阐述作者的观点,重要的语句有,“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形象地突现了“断臂美神”的艺术震撼。
文章第二部分从反面来阐述作者的观点,重要的语句是:“人们对丧失了的东西已经有过一次发自内心的感动之后,恐怕再也不会被以前的、尚未丧失的往昔所打动了吧。”
文章第三部分从侧面来阐述作者的观点,重要的语句是:“除了两条胳膊之外,其他任何部位都丧失不得”,“它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
2. 深化理解——维纳斯雕像具有的美是否来自于偶然?
维纳斯雕像因断臂具有3种神秘韵味的确是出于偶然,但这里面却包含着必然因素。她的残缺使她与众不同,留给了人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余地,于是许许多多的人千方百计地提供复原方案。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座爱与美的女神的确雕得栩栩如生,无懈可击。那安详自信的眼神和稍露微笑的嘴唇给人以矜持、智慧的感觉,那丰腴饱满的身躯充满了青春的健美和活力,体现了内在的教养和美德。艺术作品的美不仅在形式,更重要的是作品的性格即*外部的表现形式,展示内在的灵魂思想和情感。这件作品并非因偶然机遇使她具有了与众不同的魅力,而是长期积聚的美在这一刻突然爆发,从而使她周身布满了灵气和活力。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相关素材
- › 《米洛斯的维纳斯》——从残缺美到美的残缺——读清冈卓行的《米洛...
- › 《米洛斯的维纳斯》——清冈卓行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错误审美
- › 《米洛斯的维纳斯》——践踏艺术---关于维纳斯
- ›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相关素材
- › 《米洛斯的维纳斯》——如何鉴赏“维纳斯”的缺憾美?
- ›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法尝试
- › 《米洛斯的维纳斯》读读议议
- › 《米洛斯的维纳斯》——也谈断臂维纳斯之美-------兼对清冈...
- › 《米洛斯的维纳斯》——维纳斯
- › 《米洛斯的维纳斯》——清冈卓行简介
- ›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 › 从“无”到“有”——从《米洛斯的维纳斯》一课谈对学生想象力的培...
tag: 教学 维纳斯 米洛斯 高一同步辅导,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一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米洛斯的维纳斯》——从残缺美到美的
- ·《米洛斯的维纳斯》——清冈卓行对“米
- ·《黄鹂》——孙犁、刘白羽的作品及其他
- ·《米洛斯的维纳斯》——践踏艺术---
- ·《咬文嚼字》——重点难点解析
- ·《黄鹂》——恭送孙犁师长
- ·《黄鹂》——记忆中的彩云——悼念孙犁
- ·《黄鹂》——各界人士送别一代文学大师
- ·《黄鹂》——孙犁先生,走好……
- ·《黄鹂》——孙犁论(贾平凹眼中的孙犁
- ·《黄鹂》——关于传记文学的通信
- ·《黄鹂》——孙犁:记春节
-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相关素材
-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初唐“四杰之
- ·《荷花淀》——高中语文单元教学三步法
-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法律思想初探
- ·《谏太宗十思疏》——唐太宗 李世民
- ·《荷塘月色》预习检查
- ·启功•丛飞
-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滕王阁序》
-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滕王阁序典故
- ·《谏太宗十思疏》——学古代名作 写今
-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龙门情思
- ·《谏太宗十思疏》——饰终之典
-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王勃十四岁
- ·《黄鹂》——良师益友 记孙犁先生与父
- ·《黄鹂》——思考孙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