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记忆中的彩云——悼念孙犁
自从五年前孙犁同志病卧医院之后,我和其他友生们一样,为了尊重他的意愿,就很少前去打扰了,但心中时常挂念着他,希望他能康复起来。上个月中旬,我和朋友们相约,再次到医院探望老人。发觉他已很虚弱,除了无力地和来人握握手,很少再有一言半语,眼睛也总是微闭着,像是要睡去的样子。在祝愿中,我们不禁有黯然的感伤……
孙犁的终于仙逝远去,虽是大家意料中的事,但我总是觉得,他还是走得早了一些。他的去世,是中国文坛的一大损失,我则失去了一位可以请益求教的良师前辈,沉痛的心情是很难用言语表达的。
回想起来,在与孙犁同志四十多年的交往中,和在阅读其作品的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启发最大的是,作为一个创作家和创作理论家,他之能在长时间中为广大读者和作家们所叹服,是由于他在文学与现实生活、文学与现实政治之关系等问题上,具有独到的理论见解和创作实践。文学从来都是现实的文学,中国近百年来的历史状况,尤其要求它具备现实的政治效应和社会效应。在这种创作环境中,多数作家,因以急功近利的一时效应替代了陶冶性情、铸造灵魂、完善人性、高扬生命价值等文学所特有的品质和使命,其结果只能是作品生命力的短暂。孙犁在文学与现实生活、文学与现实政治等关系问题上,采取的是一“近”一“远”的创作路子。“近”者,是说创作要从生活出发,作家的生活实践是不能远离,而是要贴近和投入现实的(包括对国家大法和政令即政治在现实生活中的效应的关注);“远”者,又是说当作家将自己的生活体验转化成文学之时,要有一定的距离感。我以为,可以将孙犁的这种理论见解和创作实践,作出这样的概括,即:以“入世”的态度,写“出世”的文章。
这里所说的“入世”与“出世”,并非真正佛学上的概念,只是一定意义上的借用。所谓“入世”的态度,是指作家孙犁,在选取创作题材之前,主动地投身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过程。孙犁的文学之路和生活之路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开始,他以积极的姿态和饱满的热情,经历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建国初期,他又深入工厂农村,亲身感受了社会变革所带来的新气象和新问题。便是在某种特定的社会历史时期,虽然被迫地经受着炼狱的考验,他也主动地对这种考验进行着深入的探寻,以寻找出何以致此的原因。年老而不能广泛地接触社会生活之后,他于自己日常视野和闻听所及的那些细微的人和事,也无不从艺术的角度予以玩味与思索。
孙犁曾对他的弟子韩映山说过“我写作品离政治远一点”这样的话,于是,人们就以为孙在现实生活和创作中都是一个脱离政治的人。这是一种误解。孙犁之所谓“离政治远一点”并“不是要脱离政治”,他只是说,“政治已经到生活里面去了,你才能有艺术的表现。而不是说那个政治还在文件上,甚至在会议上,你那里已经出来作品了,你已经反映政治了。你反映的那是什么政治?……那种所谓紧跟政治,赶浪头的写法,是写不出好作品的。”这是说,不管是什么政治,正确与否,都需现实生活实践的检验。便是反映政治吧,作家也唯有从生活实际出发,才能对政治的社会效应作出正确的反映。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在冀中土改中出现了“搬石头”运动时,孙犁写了《秋千》等几篇短篇小说,被指责为右倾站错了立场,事后却证明他不仅没错,相反,恰恰是他敏锐地揭露了土改中存在的极左现象。我曾参加了编辑《孙犁文集》续编的全过程,一个突出的感觉是:中国当代作家中有不少人,包括几位巨匠大师,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历次政治运动中,都曾主动或被动地写过配合或应景的文章,这些文章都没能收入其晚年编辑的文集或全集之中。而孙犁一生所写的文章,没有一篇不能收入其文集之中,原因之一是,他从未写过配合政治运动的文章,也从来没有为文批判过什么人。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人们敬佩其人品与文品的原因之一,亦在此。
所谓写“出世”的文章,是指孙犁,当其选定了创作题材形诸笔墨之时,他则从不胶滞于自己切身体验过的那部分具体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而能作流动超逸之想,以使其最后形成的文学形态,包含着能够超出于题材本身局限的那种更广更深更远的意蕴。从孙犁几乎所有的叙事性作品中,都能看到其自身在历史风云中的影子,这是他作品具备丰富充沛的真情实感的基础,但他的创作从不停留于一时形势的需要,也不以逼真地再现某一特定的现实生活为满足,而能从富于普遍性和恒久性哲学的和伦理学的,即人性的或美或丑的高度,提炼和升华其作品的主题。由于他据以择取题材和生发主题的,是他所经历过的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因此,他在创作中虽不刻意追求,其作品的现实性和时代性自现。但从他最终所要揭示的人性内涵言(包括对民族对国家的道义、对个人及他人人格和生命价值以及情感需求的认知等等),那些富于现实性和时代性的生活内容,仅仅是他作品的背景描写罢了;作品所描写的具体的和历史的生活背景会逐渐远去,其所揭示的人性内涵,却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依然会长时期地具有完善人性的价值。从这个角度上说,孙犁的作品,既是“出世”的,又是“入世”的。
我们之所以说,孙犁写的是“出世”的文章,是指他不像某些作家,其作品的生命力仅能维系于一世(时)一地的短暂时间和狭隘的空间,还以为那样才算是写了“入世”的文章。殊不知,“世”之概念,既是空间性的,又是时间性的。唯有那些写作于此世,又能出乎此世并能不断地绵延至彼世的文章,才能真正具备长久“入世”的价值。孙犁自己估计,他作品的生命力将能保持五十年光景。这当然是他的自谦之词。他的多数作品,已经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并将继续流传下去。其奥秘,就在于他在创作过程中,透彻地理解了和实践了“入世”的生活态度与写作“出世”文章的辨证关系。我们悼念孙犁,就应该认真地总结和借鉴他留下的,包括这一创作论在内的理论财富和实践经验。
孙犁在一篇题为《鸡叫》的散文末尾说:“彩云流散了,留在记忆里的,仍是彩云”。孙犁终于走了,但他的一生和创造的文学业绩,不也像彩云一样,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吗?
金梅
《文汇报》
《黄鹂》——记忆中的彩云——悼念孙犁
- › 《黄鹂》——孙犁、刘白羽的作品及其他短篇小说创作
- › 《黄鹂》——恭送孙犁师长
- › 《黄鹂》——记忆中的彩云——悼念孙犁
- › 《黄鹂》——各界人士送别一代文学大师孙犁
- › 《黄鹂》——孙犁先生,走好……
- › 《黄鹂》——孙犁论(贾平凹眼中的孙犁)
- › 《黄鹂》——关于传记文学的通信
- › 《黄鹂》——孙犁:记春节
- › 《黄鹂》——良师益友 记孙犁先生与父亲刘绍棠的文字之交
- › 《黄鹂》——思考孙犁
- › 《黄鹂》——孙犁散文的语言艺术
- › 《黄鹂》——近半个世纪,两个孙犁
- › 《黄鹂》——孙犁包书
- › 《黄鹂》——探访孙犁
- › 《黄鹂》——关于孙犁
- › 《黄鹂》——假如黄鹂鸟不叫…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一同步辅导,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一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米洛斯的维纳斯》——从残缺美到美的
- ·《米洛斯的维纳斯》——清冈卓行对“米
- ·《黄鹂》——孙犁、刘白羽的作品及其他
- ·《米洛斯的维纳斯》——践踏艺术---
- ·《咬文嚼字》——重点难点解析
- ·《黄鹂》——恭送孙犁师长
- ·《黄鹂》——记忆中的彩云——悼念孙犁
- ·《黄鹂》——各界人士送别一代文学大师
- ·《黄鹂》——孙犁先生,走好……
- ·《黄鹂》——孙犁论(贾平凹眼中的孙犁
- ·《黄鹂》——关于传记文学的通信
- ·《黄鹂》——孙犁:记春节
-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相关素材
-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初唐“四杰之
- ·《荷花淀》——高中语文单元教学三步法
-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法律思想初探
- ·《谏太宗十思疏》——唐太宗 李世民
- ·《荷塘月色》预习检查
- ·启功•丛飞
-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滕王阁序》
-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滕王阁序典故
- ·《谏太宗十思疏》——学古代名作 写今
-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龙门情思
- ·《谏太宗十思疏》——饰终之典
-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 王勃十四岁
- ·《黄鹂》——良师益友 记孙犁先生与父
- ·《黄鹂》——思考孙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