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观园探曹雪芹的造园思想
(二)、大观园诸景区的特色
“景区”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正如园林设计师们所常说的那样:“没有特色,便梅有景区。”
大观园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各景区都有鲜明的特色。稻香区自不必说,园前区华屋精舍、佳木奇花,一派兴旺景象,也非同一般。然而,其它几个景区,也同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曹雪芹在塑造这几个景区时,没有正面描写,而是用了文字上的其它手法。陆游有一首写沈园的诗;仅四句,其词是: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不复旧楼台,
伤心桥下碧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四句诗没有一句正面写沈园,但读后却可以想象出沈园过去的绚丽繁华,和而今的荒凉冷落。红楼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就拿黛玉葬花来说,纵使书中对黛玉葬花处周围的景色只字未提,但在读者的心目中,它一定是一处非常清静、非常幽美的地方,一位朋友说得好,“一个黛玉葬花的故事,抵得上一篇上好的描写风景的文章。”
下面着重谈谈葬花、寒塘、天上三区的景色特点,以及曹雪芹用了哪些手法,来烘托、刻画它们的特色的。
葬花区
曹雪芹正面描写葬花区时着墨不多。只说这里有“花障”、“满架蔷薇、宝相”、“清溪前阻”、“大山阻路”等等,没有什么引人入胜的地方。但若提醒说,黛玉曾经在这里葬花,人们便马上会对这片景区产生美好的联想。画家们在画工笔画时,有一种技法叫“渲染”,即一层一层地在画面上着色。每着一次色,效果便好一成。“渲染”的次数愈多,画面上的形象便愈清晰。描写景物时也是这样。一个幽美的故事等于一次“渲染”,一个又一个故事在同一景区发生,景区的特色也会愈来愈鲜明。故事常常带有感情色彩,这种感情色彩同样能转移给景物,其效果往往是正面描写所难于作到的。
我们将大观园中发生的故事作了整理,并参照《附图》,逐一标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结果使我们大吃一惊。这不仅因为葬花区发生的故事最多,更因为有关“儿女情”的风流韵事几乎全部都发生在这里。其它一些如拾遗物、小解等故事或情节,也颇具特色。现将在葬花区发生的故事,分类整理如下:
甲 有关“儿女情”的风流故事
1) 司棋与潘又安在大门附近的“山石背后”幽会;(第七十一回)
2) 红玉与坠儿在滴翠亭谈私房话;(第二十七回)
3) 龄官在蔷薇架下画“蔷”字;(第三十四回)
4) 宝玉在池沿的芙蓉树下祭晴雯;(第七十八回)
5) 宝玉和黛玉在沁芳闸桥边读《西厢记》、葬花;(第二十三回)
6) 黛玉在花冢的山坡那边吟葬花辞;(第二十七回)
7) 黛玉没有叫开怡红院的门,后又见宝玉送宝钗出来,便立在墙角边呜咽走来;(第二十六回)
8) 黛玉路经梨香院墙角上时闻艳曲,不觉心痛神痴;(第二十三回)
9) 紫鹃在沁芳亭背后的桃花底下“情辞试忙玉”。(第五十七回)
除“儿女情”的故事外,颇具特色的故事或情节计有:
乙 拾到重要遗物的情节两起
1) 翠缕在蔷薇架下拾到金麒麟;(第三十一回)
2) 傻大姐在“山石背后”拾得绣春囊。(第七十三回)
丙 节日下来此春游的情节两起
1) 宝钗捕蝶(第二十七回)
2) 芒种节凤姐等在滴翠亭附近春游。(第二十七回)
丁 有关小解的情节三起
1) 宝玉在园门附近的“山石背后”小解;(第五十四回)
2) 袭人拟在大门附近的“山石背后”小解;(第七十一回)
3) 司棋从滴翠亭附近的石洞里出来,一边系裙子。(第二十七回)
上面十六个故事或情节中,除最后四个外,都是见诸红楼梦回目中的重要故事。曹雪芹把这么多富有特色的故事汇集于葬花区决不是偶然的,他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用一个又一个幽美的故事来塑造、渲染葬花区。
典型环境有利于渲染、烘托典型人物和典型故事;反过来,典型人物和典型故事也有利于渲染、烘托典型环境。葬花区经过十六个故事和情节的反复渲染、烘托,它的形象、意境、气氛、情调完全表现出来了。
有关“儿女情”的故事告诉我们,葬花区是一个幽美、风流的景区;拾遗物、小解等情节,寓意这里冷僻、寂静、行人稀少;住在花柳繁华之地的大观园里的姑娘小姐们,节日下来此春游,说明这里的景色,有别于其它景区,更接近天然野趣,有一种清新粗犷之美。可见葬花区是一个清幽寂静、淡雅风流、自然清新、饶有情趣的景区,其特色是十分鲜明的。
从《附图》看,葬花区的面积不大,位于大观园一角。这使我们联想到现代园林中特意为青年男女安排的“谈情说爱区”。北京不少公园都有这样的“谈清说爱区”,区别仅在于我们想象中的葬花区更加幽美而已。
下面这张葬花区平面示意图标明了各个故事发生的具体地点,可供读者参考。
葬花区平面示意图
1.黛玉吟葬花词处(花冢的山坡那边) 2.宝玉、黛玉读《西厢》、葬花处(沁芳闸桥旁)
3.宝玉祭晴雯处(池岸边) 4.红玉、坠儿说私房话处(滴翠亭内)
5.风姐等春游处(滴翠亭附近山坡上) 6.黛玉呜咽处(墙角边)
7. 龄官画“蔷”、翠缕拾金麒麟处(怡红院后门外蔷薇架下) 8.黛玉闻艳曲处(梨香院墙角处)
9.宝钗扑蝶处(滴翠亭前) 10.紫鹃情辞试忙玉处(沁芳亭背后)
11.司棋幽会、傻大姐拾绣春囊、宝玉等人小便处(大门、前角门附近的石背后)
寒塘区
即天上区沁芳闸(大桥)以南,怡红院以北的一片景区。曹雪芹在形容这片景区时,只泛泛用了七句短语:
“或清堂茅舍,或堆石为垣,或编花为研,或山下得幽尼佛寺,或林中藏女道丹房,或长廊曲洞,或方厦圆亭。”
脂砚斋在这段话的后面,加了一则评语,提示是指嘉荫堂、凸碧山庄、凹晶溪馆、拢翠庵、芦雪亭、暖香坞等建筑。将这段话与脂评相对照,可知“或长廊曲洞,或方厦圆亭”系指暖香坞等建筑而言。
暖香坞等建筑是惜春居住、游乐的一组建筑,包括暖香坞、蓼风轩、藕香榭等。前面已经提到,藕香榭在天上区对岸,属园前区。从寒塘区的芦雪庵去暖香坞,尚需路过藕香榭,可见暖香坞等建筑均属园前区。这样,专门用来形容寒塘区的语句,只剩下了前面五句。
在剩下的五句中,四、五两句有明确含意,“山下得幽尼佛寺”指傍山临水而建的芦雪庵,“林中藏女道丹房”指建于嘉阴堂林木之后的拢翠庵。故泛指寒塘区景色的只有三句话,十五个字。即:
“或清堂茅舍,或堆石为垣,或编花为牖。”
茅舍、清堂、石垣,花踞,说明本区的建筑十分简陋寒碜。这是寒塘区的第一个特点。
作者对寒塘区的建筑作一般的描述以后,又挑出其中两栋作了详细的刻画。
其一:芦雪庵
“盖在傍山临水的河滩之上,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槿篱竹踊。推窗便可钓鱼,四面都是芦苇掩覆。一条去径逶迤穿芦度苇过去,便是藕香榭的竹桥了。” (第四十九回)
其二:凹晶溪馆
“……乃凸碧山庄之退居, 因洼而近水,故颜其额曰‘凹晶溪馆’。因此处房宇不多,且又矮小,故只有两个老婆子守夜。” (第七十六回)
凹晶溪馆的栏杆是用“直棍”做的,“从头数到尽头,止得十三根。”(栏干中距按20cm计算,总长不足3M。)
两处建筑,一处“茅檐土壁、槿篱竹屑,”一处“房宇不多,且又矮小。一直棍”作栏杆。寒碜简陋可知。不要说与天上区、园前区、花圃区的建筑无法比拟,就是与稻香村相比,也要等而下之。
人们常常根据林木、花卉、饰物等的观赏价值来评定它们的档次,如松、柏、槐、柳等被视为高档次林木;牡丹、芍药、兰、菊等被视为高档次花卉;石板、方砖墁路优于泥泞小径;石栏更视为上品。故造园时多选用高档次的林木花卉、石栏砖径,以提高园林的观赏价值。但寒塘区却反其道而行之:池边是河滩地,河滩上掩覆着登不了大雅之堂的芦苇,池沿的栏干是竹子做的,道路是逶迤穿芦度苇的小径。这还不算,最有意思的是这里有一座“清堂”,取名嘉荫堂。嘉荫者,树荫嘉美也,树则未必嘉。想系一片观赏价值不高的野杂林。故妙玉称之为怪木。妙玉诗:“木怪虎狼蹲。”
可见寒塘区的第二个特点是建筑物档次低下,景色荒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从大观园探曹雪芹的造园思想
tag: 大观园 曹雪芹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锦瑟》新解
- ·一个浪漫诗人的心路历程 ——关于《梦
- ·关于《石钟山记》的另类说法
- ·孔雀东南飞戏剧图
- ·纵情山水间 茶亦能醉人──欧阳修
- ·漫谈《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白马篇
- ·游褒禅山记第三段欣赏
- ·张溥之死
- ·巴金、冰心 :一对莫逆之交的朋友
- ·谈白居易的讽喻诗
- ·《祝福》说课稿2
- ·门槛教案
- ·画家雨果——写于雨果诞辰二百年之际
- ·奇傲的梅 |病梅馆记|龚自珍|
- ·歸有光等唐宋派|项脊轩志|归有光|
- ·《孔孟》中引用《论》、《孟》文句的出
- ·名士龚自珍
- ·美腿与丑腿
- ·秦松赋 |登泰山记|
- ·学者字欧阳修
- ·龚自珍纪念馆
- ·孔子生平介绍
- ·藏景阁(14)·以自己的方式独语西北(
- ·李白诗作品选七
- ·梦断槎湾一角青——龚自珍的洞庭情
- ·泰山四大景观
- ·《琵琶行》课件
- ·巴老箴言|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