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二同步辅导从大观园探曹雪芹的造园思想

从大观园探曹雪芹的造园思想

浏览次数: 113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二同步辅导
标签: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从大观园探曹雪芹的造园思想,

  (五)景区和庭院建筑的人物性格化

  建筑的人物性格化和建筑的思想性一样,也是五十年代初期讨论过的老题目。如公用建筑要有公用建筑的性格,居住建筑要有居住建筑的性格之类,当时涉及的内容也比较抽象。不过在谈到纪念性建筑物时,内容还是相当具体的。人们谈得最多的是列宁墓和中山陵。列宁墓的朴质亲切,中山陵的平易崇高,都较好的反映了陵墓主人的性格。实际上建筑的人物性格化问题-主要是园林建筑的人物性格化问题,早在二百多年以前,已经由曹雪芹通过对大观园的描绘,较好的解决了。

  大观园的景区和庭院建筑都带有强烈的人物个性。如寒塘区是妙玉身世和性格的反映,稻香区、葬花区分别是李纨、黛玉性格的反映等。不过我们在这里主要想谈谈大观园的庭院建筑,因为庭院建筑在这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

  大观园的庭院建筑,几乎都是按照它的住房主人的身世,性格塑造出来的。我们看见这些建筑时,仿佛看见了它们的住房主人。红学界早已注意到这一点并有所评议。如书中在描写秋爽斋的室内陈设时,句句不离“大”字,件件都是珍品,用以表现探春豁达大度,大胆果断的性格,和出身名门、气质高贵的风貌。怡红院里绛云轩的室内陈设则是另一番景象。它五光十色,中西兼容,锒宝嵌金、琳琅满目,大违我国传统建筑的室内装修模式。恰当地表现了宝玉身世显赫,杂学旁收和叛道离经的“叛逆”性格。使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下面再举几个例子:

  稻香村-李纨住处

  大观园里的稻香村,被宝玉说得一无是处。说它无自然之理,背自然之气,简直成了穿凿扭捏的怪物。这不正好表现了李纨在封建礼教束缚下,青年丧偶后的变态性格吗?李纨出身名门,青春丧偶,心如死灰,唯知侍亲教子,哪里来的自然之理、自然之气?在花簇锦绣的大观园中,出现一座“泥墙围护,稻茎掩覆”,“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的稻香村,不正是居于荣华富贵之家,“们·篱茅舍自甘心”的李纨性格的最好写照吗?

  蘅芜苑-宝钗居处

  蘅芜苑是天上神仙洞府的象徵,是“山中高士”们修真养性的地方。这一构思,把宝钗行为豁达,与世无争,安份随时,不流于俗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蘅芜苑是大观园中最有特色的一座庭院。它外观简朴,质地高级。一眼望去,清凉瓦舍,水磨砖墙,无趣得很。进得门来,迎面是一块插天大山石,院内有各种香草,一株花木也无。室内则绿窗油壁,如雪洞一般。表面看来,院内外素净无华,甚至近于简陋;实则大谬不然!水磨砖墙,俗称干摆,是一种最讲究的墙体。表面呈灰色,平整无花饰。山石以大者为贵,插天大山石更是山石中的珍品,外观同一般山石。香草无艳丽花枝,但比花卉名贵得多。油壁,指一种用精制的桐油反复涂刷过的木壁。这种木壁,需用优质木材制作,涂刷也很费工,类似现在的清漆,是一种高级作法。外观朴素、无色。如此庭院,正是“人谓装愚,自云守拙”,外拙而内秀的宝钗的人品和性格的最好说明。“淡极始知花更艳”,可用来形容宝钗,不是可以同样用来形容蘅芜苑吗?

  潇湘馆-黛玉居处

  在“佳木茏葱,奇花闪灼”的园前区,倏尔出现一座南方翠竹掩映的庭院,它象徵黛玉只身北上,寄居豪门贾府的凄凉身世。作者在写潇湘馆时,着力突出一个“曲”字和一个“小”字。请看:院内曲折的游廊,羊肠般的小径,盘旋竹下的小溪,只有尺来宽。院内的建筑则是小小的三间房,房内的门是“小门”,院内还有两间小小的退步,连室内的家俱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精致小巧可知。“曲”字寓意黛玉多思善虑,心细情绵,回肠九曲……等,“小”字则表现她气量狭小,形容瘦小,小性儿……等。抓住了这两个字,也就抓住了黛玉的主要特征。斯人斯院,合二而一。

  用特定人物的性格来表征庭院建筑,有利于丰富庭院建筑的艺术形象。由于我国传统庭院布置格局和建筑构造模式都大同小异。例如,建房时只要知道明间的面宽进深,房顶样式等小量提示,没有图纸,也可组织施工。这样建造起来的建筑,作为观赏用房放置在不同特色的景区中,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是很困难的。为解决这一问题,曹雪芹另辟蹊径,他结合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具体人物,·运用多种手法,赋予诸庭院建筑以不同的性格。使游人看到它们时,便产生对某些特定人物的联想。从而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导到能反映人物性格的局部和细部处理上来。让细部处理在游人心目中占有更加重要的位置。设计师们都知道,搞传统形式的建筑设计时,在局部或细部处理上,还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可见庭院建筑的人物性格化,可以强化庭院与庭院、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差别,这无疑是在模式中求变化的极好方法。大观园的实践证明,这…方法是可行的。红楼梦的读者,决不会把稻香村与蘅芜院混同起来,也不会把潇湘馆和怡红院混同起来,便证明了这一点。

  在上面提到的四、五座庭院中,靠“人工穿凿扭捏”而成的稻香村和蘅芜苑特别招人喜爱。它的女主人李纨和宝钗也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玉不琢,不成器”。人工穿凿扭捏并不是坏事。人也是这样。“人不学,不知义”嘛。

  人若不按照所处时代的道德规范来束缚自己、“穿凿扭捏”地完善自己,净化自己,便不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李纨的可敬,宝钗的可亲,原因就在这里。我们看到:现在-些自我改造得较好的人,受到重视,受到培养。再和-些所谓有“叛逆精神”的人的种种坎坷经历加以比较,就更能体会到李纨、宝钗身上焕发出来的光辉。人是时代的产物,评价人物不能脱离时代,历来不少人习惯于扬林贬薛。甚至连宝钗捕蝶这样的小事,也拿来上纲上线,把宝钗说的十分不堪。殊不知宝钗捕蝶一节:主要表现宝钗的宽容和机敏。若要想使坏,贾母处,王夫人处、凤姐处,多少坏使不得,何必偏偏看中怡红院中两个粗使小丫头?这种脱离时代、脱离现实生活的说法,一再出观,值得深思。

  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看,说大观园中带有典型意义的庭院建筑,是为塑造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服务的。这当然言之成理。但还很不够,还需加以补充。即红:楼梦中塑造的-批典型人物、典型性格,

  同样是为塑造典型景区、庭院、建筑服务的,是为景点的多样化服务的。对设计师来说,强调后一点更为重要。     

  (六),绿化要贴切景区主题

  过去造园,对园林绿化是相当重视的。造园大师计成在他的名著《园冶》中,就把绿化看成是“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书牛说:“编篱种菊”,“锄岭栽梅”、“寻幽移竹”,“对景莳花”、“院广堪桐”、“堤湾宜柳”……等等;然而,问题恰好出在这里,恰好在于过去把绿化仅仅看成是“景”的组成部分,而忽视了园林绿化的总体设计、林木的合理搭配和绿化的思想内容。在这方面,大观园的绿化和北京其它一些园林的区别是很明显的。

  大观园是以景区作为绿化单元来设置林木的。通过对林木的合理选择和搭配,来渲染、烘托景区的主题。例如:稻香村所要表现的是一座典型的农庄,故在村前安排了农村常见的桑,榆、槿、柘;在村后又安排了千百株杏树,把“清明时节雨纷纷”一诗中的诗情画意引入景区,强化了稻香村的乡土气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桑榆槿柘和杏林出现于同一景区,不是一半对一半。而是有多有少,有主有从。杏树数量多,占地面积大,是“主体林木”;桑榆槿柘的数量少,却可起到点睛的作用,是“点缀林木”。“主体林木”可给景区定出基调,“点缀林木”进一步点明景区的主题;这种以“主体林木’和“点缀林木”相结合的绿化方法,也运用于寒塘、葬花等景区.

  “寒塘区”寓意荒郊僻野,故选用野杂林作为“主体林木”。野杂林自生自灭,不需人工栽培,用以表现景区的冷落荒凉。又点缀十几株红梅,引进“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意境,深化了景区的主题。野杂林也因有了名贵的红梅,,故虽荒凉而不单调,平常中却见精神,证明这种搭配是成功的。

  葬花区的“主体林木”是桃林,“点缀林木”是芙蓉。在红楼梦中,桃花和芙蓉是有特定含意的。桃花寓意“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芙蓉寓意“女儿命薄”,两者都是黛玉命运的象徵。风流旖旎的葬花区有了芙蓉和桃林,韵味就越发浓郁了。

  天上区是神仙们居住的地方,一般林木,自是不堪入选。故曹雪芹在这里只安排了松林,用“青松拂檐”来陪衬“玉栏绕砌”。松树,在我国诗画中常与仙翁,仙鹤、云霞为伍,有利于渲染天上区圣洁超凡的气氛。但仅有松树,未免单调。故又在天上区对岸藕香榭的山坡上,点缀了几株桂花树,取月宫仙桂之意。青松仙桂,隔水相望,相映成趣,较好的烘托出天上区的主题。

  用“主体林木”和“点缀林木”相结合的绿化方法,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也不是唯一的。大观园中的园前区就采用了另一种绿化方法。园前区是富贵繁华的象徵广故作者让这里“佳木茏葱”,“奇花闪灼”。可数的林木就有柳、竹、桐、桃,杏等。用花木争荣来表现兴旺发达的主题。结合景区主题,有目的地选择和搭配林木,增强了景区间的对比,又可作到情景交融。这种绿化方法,无疑是对我国传统绿化方法的重要突破。

  在我国传统文化的长期薰陶下,一些常见的林木,已经被赋予了一种或多种特定的含义。这些含义使我们看到林木后便产生某些特,定的联想。如上所叙,松柏可使人联想到圣洁崇高,桃花使人联想到艳丽轻薄,垂柳可使人联想到情意缠绵……等等。搞园林绿化,特别是搞有中国特色的园林绿化,应该把林木这种潜在的表现力充分挖掘出来。过去的‘山子”们对此注意不够,现在的园林设计师们仍然着重于林木的外观造型而忽视其内涵。大观园的绿化方案,无疑会给我们很大的教益。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从大观园探曹雪芹的造园思想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大观园  曹雪芹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