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观园探曹雪芹的造园思想
“此回中用‘梦’、
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耳目,亦是本书本旨。”
我们从“宝镜”中看到的人间,不是大同世界,这里有奢侈、有寒酸,有富贵风流之地,有淡泊明志之乡,人世的不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人间五区”的典型画面,开拓丁游人的眼界。若从纵的方向来理解“人间五区”,则可感到世事的沧桑,人生的坎坷,命运的沉浮,令人发千古兴亡之叹!
园林有没有思想主题,情况大不相同,对游人说来更是如此。游览一般园林,游人只能停留在游山观景、问柳寻花的水平上。有了思想主题,便可把游人的欣赏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游人可以从多种角度来观赏和评议园林。同一景物,可给游人多方面的艺术感受。甚至能启迪人们作哲理性的思考。
在实际工作中;园林有了思想主题,可以大大简化设计工作。搞总体规划时,可以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来划分景区,来确定各景区所要表现的具体内容。搞景区设计时,也因园林主题明确而心中有数,虽广开思路,大胆创新,都不致离题太远。有利于把景区设计得更加新颖,更加典型。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给园林以思想主题,是曹雪芹对我国造园艺术的一个重要贡献,而且是前无古人的贡献。在我国为数众多的园林中,象大观园这样有思想主题的园林,大概是找不出来的。[曹雪芹亲自擘画的随园除外。]
(三)景区要“以山相隔”、“以水相联”
大观园是如何实现“以山相隔”、“以水相联”的,在上一节中已经介绍过了。我们在这里重提这个问题,主要是想把它作为“曹雪芹造园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仅仅局限于大观园。
不过在这里想作一点额外的补充说明。即:不论“以山相隔”、“以水相联”,都不能搞绝对化,都要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在形式上要力求多样。
从《附图》中可以看出,“山”虽然是大观园景区分隔的主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例如:分隔葬花区和寒塘区的不是山,而是怡红院;分隔稻香区和花圃区的也不是山,是山坡;稻香区前的“青山斜阻”,与园前区意在欲隔未隔之间;广阔的水面虽然是联系景区的主要手段,但同时也起到相隔的作用。“水”是联系景区的主要手段,但道路、桥梁、山坳、花障等,也都有联系景区的功能。红楼梦中不乏这方面的描写。北京的长春园是一座很有新意灼大型园林,它的主要缺点是把“山隔”“水联”过于绝对化,致使园中主要景区构图单调;效果不好,足引以为戒。
至于在园林中如何运用山和水,在上一节中谈之甚详,这里就不多说了。
(四)“诸景备”的造园原则
“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
这是元妃为大观园题诗的最后两句。曹雪芹通过这两句诗,正面提出了“诸景备”的造园原则。
在上二节中,我们已经对“天上人间诸景备”一句,作了初步的解释。如果深入考查,就会发现“诸景备”三字的含义,比前叙解释要丰富得多,涉及面也广泛得多。它不仅是元妃对大观园的评价,也是一条普遍适用的造园原则。
“诸景备”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诠释。其一是:要想造景色众多的大观之园。必需兼容各方之景。即景点品种的多样化。其二是:不能“一味涂油抹朱,滥使银钱”,片面追求高标准,即景区的档次要多样化。下面分别谈谈这两个问题。
1) 园林景点品种的多样化
自元、明以来,随着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以及与某些外国的文化交流,各方的造园技艺、建筑样式,花饰图案,已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相互渗透交融;康乾两朝,更是北方一带园林建筑大发展、大交流、大融合的时期。康熙、乾隆二帝酷爱园林艺术。在他俩的倡导下,大量南方的、少数民族的、西洋的造园技艺和建筑样式,被引进皇家园林。其中又以引进南方景规的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方咸孚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描绘了乾隆时南方园林景观北来的盛况:
“康熙六次南巡,将江南景物,模仿修建在宫苑之中。到了乾隆时期,造园活动增加,规模扩大。乾隆也曾六下江南,更搜集江南名胜修建在各园内。有的园景按江南名园的基本意图修建,如清漪园中的谐趣园是仿无锡惠山寄畅园修建,昆明湖中堤岛布局,取法于杭州西湖,有些则是连景致名称都和江南园林景名一样。如圆明园中有“平湖秋月”、“三谭印月”、“南屏晚钟”等西湖十景。有的甚至各园建有同名的风景:如圆明园和避暑山庄都修建了模仿苏州的“狮子林”。模仿苏州寒山范氏园中的“千尺雪”,分别在中南海的淑清院、承德避暑山庄、盘静山庄修建……。
少数民族形式的建筑如喇嘛塔、喇嘛寺院等,也先后在承德、北京的一些园林中出现。乾隆十二年,皇上还授意如意馆画师郎世宁等人,按照法园凡尔塞宫的样式,在长春园内建造西洋楼。计有谐奇趣、远瀛观、方外观、海晏堂……等。
由于各种样式的景观荟萃于一些大型皇家园林中,从而出现了由单一式园林向巢景式园林过渡的倾向。长春园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曹雪芹“诸景备”的造园原则,正是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提出来的。因此,“诸景备”原则既可看成是为适应新潮流而拟定的新的造园构想,也可看成是这一造园新趋势的经验总结。故不能仅仅把它看成是大观园的说明书。
大观园景点样式之多是无庸置疑的。有宫殿建筑如“省亲别墅”,农村建筑如稻香村,南式建筑如潇湘馆,北式建筑如怡红脘。有趣的是在怡红院的绛云轩内,用了不少洋式装饰;如镜子门、壁龛、挂毯、地面砖等。为了进十步强化“诸景备”的构想,作者利用文学作品的优势,把一些南方的林木花卉搬进了大观园。也许由于超常规的“南化”,招致了所谓的大观园“南北地点”之争。或曰大观园在南方,或曰大观园在北方。各持一端,久而不决。但争论的双方有一个共同点,即都认为,南方造园只能用南方的一套作法,北方造园只能用北方的一套作法,不能两者兼容。显然,这种看法不符合曹雪芹“诸景备”的造园原则。
2) 园林景区档次的多样化
在一座园林中,可以有标准高、花钱多的高档次景区;.也应该有标准低、花钱少的低档次景区。以便拉开景区档次,加强景区对比,增多景区品种,节约造园资金。曹雪芹特别反对那些一味追求高标准的设计师,把他们斥之为“暴富之家”。
大观园可算是集各种不同档次景区于一园的范例。天上区的“省亲别墅”、蘅芜苑,园前区的潇湘馆、怡红院,它们或精雕细镂,或涂朱描金,档次很高。特别是天上区的“省亲别墅”,“琳宫”“复道”,“绣槛”“雕甍”,更非问一般。在一般府第花园,根本不可能有这样高级的建筑。显然、它们是作者从皇宫内苑中搬过来的;稻香区的稻香村,寒塘区的凹晶溪馆、拢翠庵等,则是“茅檐土壁”、“槿篱一石垣”,档次很低。这类建筑,在府第花园中同样是找不出来的。它们无疑都来自民间。特别是寒塘区,景物档次之低,出乎人们意料之外。请看:
石垣、花牖、-清堂;土壁,茅檐、尼庵,槿篱、竹栏、怪木,河滩,小径,野鹤,芦苇、寒塘!
从皇宫内苑到荒郊野寺,各种不同档次的建筑,悉被纳入园中,使得大观园色彩斑斓,比对鲜明,故能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大观园不仅景区档次多,差异大,而且不同档次景区的组合上,也有某种规律可寻。一般来说,两相邻景区的档次差不宜过小,过小则游人不易感到它们之间的差别。若将稻香区与寒塘区并列,两区的魅力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但也不应相差太大,太大则给人以扭捏作态之感。大观园在不同档次景区的组合上有独到之处。
先让我们将大观园的六大景区按档次定出级别;见下表: I 级景区:天上区 IV级景区:葬花区 II级景区:园前区 V级景区: 稻香区 III级景区:花圃区 VI级景区:寒塘区
然后参照《附图》,在图中的景区内填入各自的级别,可得如下简图:
上图中除天上区与寒塘区之间的D值较大外,其它景区间的D值多等于2,说明它们之间的级差适中。如此安排,也许是大观园取得成功的秘密之一。
大观园的艺术实践证明,以景点品种多样化和景区档次多样化为主要内容的“诸景备”原则,可以作为园林设计的一般原则加以运用。我国近年来兴建的一些较大型的园林,缺点之一就在于没有很好运用这一原则。主要表现在:一是怕破坏园林的完整性,不敢大胆采用多种样式的景观。中式园林,不敢插入洋式景点,南方造园,不敢把北式的园林建筑引入园中,风格上虽趋于统一,却显得单调。二是不敢拉开景区的档次。档次低了怕影响园林的观赏价值,高了又怕多花钱。结果,该推的推不上去,该拉的拉不下来。这里是油漆彩画,那里是彩画油漆。没有对比,景色单一。钱没有少花,效果则并不理想。
曹雪芹的“诸景备”造园原则,虽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对今天的园林设计师来说,仍有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从大观园探曹雪芹的造园思想
tag: 大观园 曹雪芹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锦瑟》新解
- ·一个浪漫诗人的心路历程 ——关于《梦
- ·关于《石钟山记》的另类说法
- ·孔雀东南飞戏剧图
- ·纵情山水间 茶亦能醉人──欧阳修
- ·漫谈《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白马篇
- ·游褒禅山记第三段欣赏
- ·张溥之死
- ·巴金、冰心 :一对莫逆之交的朋友
- ·谈白居易的讽喻诗
- ·《祝福》说课稿2
- ·门槛教案
- ·画家雨果——写于雨果诞辰二百年之际
- ·奇傲的梅 |病梅馆记|龚自珍|
- ·歸有光等唐宋派|项脊轩志|归有光|
- ·《孔孟》中引用《论》、《孟》文句的出
- ·名士龚自珍
- ·美腿与丑腿
- ·秦松赋 |登泰山记|
- ·学者字欧阳修
- ·龚自珍纪念馆
- ·孔子生平介绍
- ·藏景阁(14)·以自己的方式独语西北(
- ·李白诗作品选七
- ·梦断槎湾一角青——龚自珍的洞庭情
- ·泰山四大景观
- ·《琵琶行》课件
- ·巴老箴言|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