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二同步辅导从大观园探曹雪芹的造园思想

从大观园探曹雪芹的造园思想

浏览次数: 113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二同步辅导
标签: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从大观园探曹雪芹的造园思想,
  寒塘区的第三个特点,是它被三个凄楚的故事,抹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

  曹雪芹在寒塘区安排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贾母在凸碧山庄中秋夜宴。这次夜宴是贾府从没落走向衰亡的转折点。酒未开酹,贾母便叹息人少。宴会进行得冷冷清清。自始至终笼罩着一层“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气氛。

  第二个故事是黛玉湘云在凹晶溪馆夜深联句。凹晶溪馆的景色本来荒凉,更兼夜深人静。黛玉湘云的联句诗中,一再出现“更残”、“漏涸”、“酒尽”、“笑寂”、之类“颓丧”、“凄楚”的句子,联句的最后两句,把“颓丧”“凄楚”的感情推向高潮。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全诗所渲染的意境,真有如“寒塘冷月”,好不凄凉冷淡!

  第三个故事是鸳鸯拒婚。地点在芦雪庵附近(请参看红楼梦第四十六回及《附图》)。鸳鸯是荣府最有脸面的丫头。上有贾母的宠信和庇护,下有众丫头们(包括宝玉等)的同情和支持,在贾赦的yin威下,终究逃脱不了一命赴黄泉。充分反映了贾府丫头们的悲惨命运。

  简陋的建筑;荒凉的景色,凄楚的故事,令人动容,这就是寒塘区的特色。它和稻香、葬花等景区的特点完全不同,是大观园中特色鲜明,最富于魅力的景区之一。

  妙玉有一段题咏寒塘区夜景的诗,可看成是曹雪芹对寒塘区的艺术概括。诗曰:

  “露重苔更滑,霜重竹难扪。
  犹步萦圩沼,还登寂历原。
  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
  矗灵朝光透,罘眉晓露屯。
  振林千树乌,啼谷一声猿。”

  诗中的“萦圩沼”、“寂历原”、“神鬼搏”、“虎狼蹲’、“一声猿”等辞所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就不仅仅是寒塘冷月,而是险恶丛生的悲惨世界了。

  天上区

  天上区的“省亲别墅”和衡芜苑,前面已经介绍过了。“省亲别墅”富丽辉煌,衡芜苑简洁朴质,两处对比强烈。将它们放在一起,有点不伦不类,很维看出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但是,如果读者搞清了花溆萝港在大观园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后,便会对天上区有-个全新的理解。

  萝港,是大主山下一条穿山水道,可以行船。游人只有乘船通过萝港,才能进入天上区。萝港的出水口叫“花溆”,进水口叫“洞口”。关于“花溆”的景色,书中写道:

  “水声潺潺,泻出洞口,上则萝薜倒垂,下则落花浮荡。”  (第十七至十八回)

  “洞口”外的景色则:

  “只见:水上落花愈多,其水愈清,溶溶荡荡,曲折萦圩。池边两行垂柳,杂着桃杏,遮天蔽日,真无一些尘土。”  (同上)

  水面落英浮荡,使我们联想到《桃花源记》有关“武陵源”的描写: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近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孔,仿佛若有光。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千旷,房舍俨然……’

  书中明写花溆、洞口,实则暗示萝港即大观园里的武陵源。为提醒读者注意,作者还借众门客之口,点明它是“秦人旧舍”,是“武陵源”。按“武陵源’的标准含义,花溆以外,是人间大干世界,洞口以里,是“世外桃园”。亦即萝港以外的花圃、稻香、园前等区是人间,萝港以里的天上区,是“世外桃源”。

  作者并没有把天上区看成是“世外桃源,的简单再现,而把它看成是梦幻中的仙境。例如,宝玉见到“省亲别墅”后:

  “心中忽有所劝,寻思起来,倒像那里曾见过的一般,却一时想不起那年月日的事了。”(第十七聋十个回)

  宝玉一时寻思不起来的是梦中的“太虚幻境”。又如黛玉为“世外桃源”匾额题诗曰: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可见,天上区是大观园中的仙境,是园中的世外桃源。

  按这一寓意,回过头来再看有关衡芜苑、“省亲别墅”的描写,印象就完全不同了。先看衡芜苑:大主山余脉伸人苑内,外看无味得很,一进门便是插天的大山石,将里面房屋悉皆遮住,山石旁长满各种异草,室内则如同雪洞一般。这不是传说中山中高士们修真养性的神仙洞府吗?“省亲别墅”则崇阁巍峨,层楼高起,琳宫合抱,复道萦圩,玉石牌坊,龙蟠螭护。这不是传说中的天上宫阙吗?故众门客称它为“蓬莱仙境”,李纨的诗中也说:“风流文采胜蓬莱”。  

  根据新的寓意,神仙洞府般的衡芜苑和蓬莱仙境般的“省亲别墅”,便完全统一起来了。我们把这一景区命名为“天上区”,原因就在这里。

  天上区的建筑,论质量,论气派,都高于其它景区;论寓意,也凌驾于其它景区之上。故也是一个特色鲜明的景区。

  我们还不妨把除天上区以外的五个景区,统称为“人间五区”。

  这样,在天上区,有神仙洞府,有蓬莱仙境,可能还有书中没有详加描写的玉皇殿。

  在人间五区,有花柳繁华的园前区,温柔旖旎的葬花区,淡泊恬静的稻香区,苍凉冷漠的寒塘区,还有大观园里的后花园---花圃区,是谓“人间诸景备”。

  故元妃为在大观园题诗曰:

  “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

  花圃区

  花圃区是否也有特色?我们遍查红楼梦,没有找到合适的答案,最后不得不承认,花圃区是一个没有特色的景区。

  在众多特色鲜明的景区中,出现一个没有特色的景区,显得与众不同。这反而成了它的特色。就象在灰色调子中,一块鲜艳的颜色固然非常显眼,在各种鲜艳的颜色中,出现一块灰色,也同样能取得极好的效果。花圃区的特色,就在于它没有特色。是没有特色的特色。

  上面我们对六个景区的特色作了初步分析。我们认为,曹雪芹为了塑造好葬花、寒塘、天上三区,花费了更多的心血。

  (三)大观园的山和水

  我们已经谈了大观园景区的划分,和各景区的特色。但是,景区只有彼此隔离开,才易于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够防止相邻景区之间的互相干扰;才会有完整的空间。

  山,是大观园分隔景区的主要手段。大观园共有六座山,书中正面描写了其中的五座.它们是:

  (1)青山。位于园前区和稻香区之间,走向倾斜,故曰“青山斜阻”,它是上述两区的分界山。

  (2)背山。稻香村依背山而建,山无脉,故宝玉说:“背山山无脉”。成轩形,故曰“转过山怀中”。山上有几百株杏树,开花时有如喷火蒸霞。背山的山坡是稻香区与花圃区的分隔山。

  (3)大主山。位于花圃区和天上区之间,其余脉伸人衡芜苑。贾政宁翻山而过,不愿意绕山而行,说明山的占地面积很大,高度却有限。山下有景点花溆、萝港和洞口,乘船可以从山这边穿山到山那边。山上有林木藤蔓,过山时可俯树攀藤。元妃还命人在山坡上多种松柏,说明此山的林木是相当繁茂的。

  (4)“高山”。在寒塘区。按传统设景格局,山之阳为正景区。故此山应立于寒塘区的北侧,相当于寒塘区和天上区的分界山。从山下到山脊,计有一百多步(故我们称它为“高山”)。山脚临近中央水池的池沿,山脊上建有供赏月用的凸碧山庄,爱看那“高山月小”的,可来此赏月。因系赏月用山,故林木不会很多,为取得“山高月小”的效果,山势必然陡峻。

  大主山和高山,是大观园中体量较大的两座山,它们外形迥异,对比强烈。一座占地面积大,山势平缓,一座比较高,山势陡峻;一座山下有景点花溆萝港,一座山上有景点凸碧山庄;一座林木繁茂,一座林木不多。它们分别扼守于天上区的东西两翼,是天上区的屏障。天上区有了这两座山的拥护,越发显得超尘拔俗,人间天上两分明。

  (5)大山。位于葬花区和大门区之间,所谓“大山阻路”者是也。从葬花区转过山脚边,才能看见大门。山上有桃林,山下有山石、石洞等。是葬花区的界山。

  除上面五座山外,还有一座书上没有明写的山,我们姑且命名为“山障”,“山障’的位置、形状,可以通过有关文字推导出来。如下:

  芦雪庵、藕香榭都是临水的建筑,暖香坞、蓼风轩的命名从“坞”从“蓼风”,说明它们也是临水建筑。贾母在芦雪庵乘轿,经藕香榭,到惜春院的西夹道门(惜春院包括暖香坞和蓼风轩),这表明芦雪庵、藕香榭、暖香坞、蓼风轩等建筑,一字排开在中央水池的南岸。见下图:

芦雪庵、藕香榭、惜春院

  芦雪庵傍山临水而建,故背水一面有山,藕香榭的岸上有山坡,惜春院大门外修建了一条东西夹道,只有大门外有山的情况下,才修建这样的夹道,多见于南方。若将芦雪庵背后的山,藕香榭岸上的山坡,惜春院大门外的山断断续续地连起来,就是我们所要推导的“山障”。它位于天上区的对岸,将园前区沿中央水池一带分隔了出来。同时起到了天上区屏障的作用。红楼梦第十七至十八回中,对“山障”的外观有简单的描述,说:“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梢之间。”说明“山障”的高度不大,有山坳,山上有林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从大观园探曹雪芹的造园思想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大观园  曹雪芹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