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综合辅导高中语文第三册期中试题

高中语文第三册期中试题

浏览次数: 647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41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标签: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高中语文第三册期中试题,
11.下列对描写牵牛花的文字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一句中的“破”字渲染了萧索的气氛。
B.把牵牛花描写成以蓝色和白色为佳的冷色调,是因为作者感到秋天来了,冬天也不远了,气温下降,天气也快冷了。
C.这蓝白色调与作者对秋的“清、静、悲凉”的体验,与作者的忧虑和冷落的心境是一致的。
D.几根尖细的秋草又显出萧疏,与蓝白的花相配最能体现故都之秋的特色。
阅读《死水》的诗句,完成12-13题。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12.对“死水”的象征意义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这沟“死水”象征着那个黏滞得流不动的 ,沤得发臭的、完全丧失了生命力的腐朽的社会。
B. “死水”象征着1925年前后旧中国军阀混战、政治腐败、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的现实。
C. “死水”象征着军阀混战给人们造成的恶劣的自然环境:到处是污水横流,垃圾满地。
D. “死水”也可以理解为象征着外表繁华,内里充满罪恶的美国社会。
13.对上面两段文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动态地描写了死水的腐烂变质。
B. 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华丽词语描绘死水, 是正面写死水的美,这美象征着祖国美好的明天,说明作者心中的梦未灭。
C.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说明借机孳生的“花蚊”与死水的产物——水珠,臭味相投,共享这一沟绿酒。
D. 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等华丽词语描写死水,丑写得越美,越引起人们的反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4.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1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体——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D.“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二、阅读分析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每题2分)。
  现在入了那一时代,我也不了然。但看国学家的崇奉国粹,文学家的赞叹固有文明,道学家的热心复古,可见于现状都已不满了。然而我们究竟正向着哪一条路走呢?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则避入教堂里去了,因为那些地方都比较的“稳”,暂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总而言之,复古的,避难的,无智愚贤不肖,似乎都已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就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了。
  但我们也就都像古人一样,永久满足于“古已有之”的时代么?都像复古家一样,不满于现在,就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么?
  自然,也不满于现在的,但是,无须反顾,因为前面还有道路在。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16.“现在入了那一时代,我也不了然”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17.如果把第二自然段的两个反问句改为一般的陈述句,效果有什么不同?
                              &



www.350xue.com
nbsp;                                                 
18.文中的“第三样时代”的含义是:
                                                                              
                                                      .
(二)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19—23题。
那一束伴地莲
                                               丁丁
在我的故乡,每年春天,都遍生一种野草,或许因为多,平常至极,很少有人能叫出它的名字来。尽管一眼就能认出它高高的枝,苍绿的叶。
早春它是不开花的,到了春末夏始,桃花李花都一齐谢了,大地又显单调的时候,它才绽开一粒粒小骨朵,雪白的瓣,乳黄的蕊,不足指甲大的小花儿开在山坡上、荒地头、野沟边,如夜空里的繁星,簇簇丛丛灿烂一片,随风散布一种沁人的苦香。
在我的印象中,它的花期很长,要过一整个酷烈的夏季,似乎在仲秋前后,也还会有两三朵小花稀疏散杂在日渐寂寞的景色里,而那枝叶,却也是褪了绿,转入翠黄,尔后再无可逃避地被季节洗蚀了色彩,被干燥的秋风榨尽了水分,被霜露浸得枯脆干焦。其时,它便成为一味药了,这在普通的乡人眼里是不识的,更不知它竟有一个美丽得几近脱俗的名字:伴地莲。
我知道伴地莲,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那时父亲已在遥远的江南工作,家里全靠母亲操劳,我又病了。就在那样一个雪落之后的冬天的傍晚,母亲背着我去山后的医疗社看医生。临了,医生送给母亲一截枯草,叫母亲去野地里找,拿回去洗净切碎煮水给我喝,医生说它能治我的病。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高中语文第三册期中试题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