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教学艺术开放题,也能循“规矩”

开放题,也能循“规矩”

浏览次数: 743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41 | 语文教学艺术
标签:教学艺术,语文基础知识,http://www.350xue.com 开放题,也能循“规矩”,

   

开放题,也能循规矩  

   

--语文阅读开放题型例谈  

   

   

    “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不一致”,这是《两小儿辩日》一文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小而言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解读文本,其实亦同此理。让我们回到《两小儿辩日》这则短文上来,对于两小儿辩斗,我们可认为“这两个小孩喜爱探索,精神可嘉”;而对于“孔子不能决”,则让我们懂得了“人的知识是有限的”这一道理;再从认知方式的角度来分析,两小儿以现象作为事实根据来推断事物,因而得出的结论也往往是错误的;从认识对象来分析,按照现代科学的观点,早晚与中午的太阳,离我们孰近孰远,事实上包含着复杂的因素和情况,远非一个简单的判断可以说清楚的,显然,这就告诉我们:世间的事物是复杂而又多变的。另外,根据专家的考证,这则故事的本意在于讽刺孔子,而作为故事的作者,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恐怕也无从给人一个正确的决断,这也启示我们,切不可“一百步笑五十步”等等。  

事实上,类似这样的问题,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能够碰到,教学参考中对这类问题的提示,也一改过去整齐划一的“参考答案”,而多以引导答题思路为主,并常常提醒教师:“此题为开放题,回答不拘一格,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给教师和学生以充分的讨论空间。这种对学生个体体验的尊重,注重学生对语文材料反应的多元性,正是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先进理念,但反过来,也给教师在把握评判上,增加了难度。为此,本文试以现行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的部分练习与研讨题为例,对开放性阅读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   开放性阅读题的基本类型  

   

综合教材有关的练习题,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类:  



www.350xue.com
(1)  体验型  

     例一:试用你的经历或见闻印证“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七上《紫藤萝瀑布》)  

这类题目具有规定命题和观点,无需学生作另外的解读,只要求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对其含义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回忆和交流自己的见闻、经历,获得个人的感受和体验。其开放性体现在个人的经历与见闻,以及体验的程度上。  

(2)  认知型  

 例二:说说“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你从中悟出了什么人生哲理?(七下《未选择的路》)  

对“路”的意象的内涵,已为人们所认同,对其中所包含的人生哲理,一般也不会有大的分歧,所以,这类题目关键在于根据文本描绘的意象,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懂得其中的道理或含义。  

(3)  拓展型  

 例三:熟读课文,思考一下,有些同学高分低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怎样学习才能适应现在的世界环境?(九上《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此题一方面要求学生明确课文对我国传统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的缺陷所作的阐述,另一方面,则试图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一是认清目前所处的世界环境,二是在寻找出自己在学习方法上的不足的基础上,发现适合时代特点,又切合自身实际的好方法来。即在原来的问题上加以拓展。  

(4)   辨析型  

 例四:课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八下《短文两篇》)  



www.350xue.com
这类题目,文本作者对所选取意象的态度,往往与世俗的观点持相反的意见,因此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但是,从文本解读的角度看,作者所赋予的积极意义、所寄托的思想感情是十分明确的,因此,讨论这样的问题,关键在于“得意”而“忘形”,引导学生作是非的辨析。  

(5)   多维型  

 例五:本文既写了人工驯养的马,又写了天然野生的马。反复阅读课文,说说这两种生存状态中的马各有什么特性,你更欣赏哪种马?为什么?(七下《马》)  

这类题目,文本所描绘的意象,本身具有多重的特性,而且也具有积极意义,学生可以依据个人欣赏角度,作出选择。当然,作者的倾向性还是十分明显的。所以,解答这样的题目,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在理解作者感情倾向的基础上,作出积极的选择。  

(6)   争鸣型  

 例六: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九上《杨修之死》)  

与前者不同的是,对这类题目,学生常常可以根据文本的内容,得出对立或矛盾的看法来。而造成观点相左的原因,则在于学生认识问题的立场。对此,老师可引导学生,一方面立足文本,另一方面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以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这一问题。  

[1] [2] [3]  下一页


开放题,也能循“规矩”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语文教学艺术,教学艺术,语文基础知识,语文教学 - 语文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