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参考答案
2.“自由人”就是借助第五节信息(主要在此节末尾),意思虽对不具备下定义基本格式的答案扣一分
3.此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在实际生活中,官场小人可厌可憎,低劣群落如恶奴、乞丐、流氓、文痞等人们亦是避之唯恐不及,由这两极对应而滋生蔓延的“巨大的小人化、卑劣化的心理效应”则更是传统社会留下的无法消除的灾难。
(13)1.渲染了冷落、凄清的气氛,衬托出阿炳内心的凄苦,形象表现了二胡悲剧性的性格特点。
2.马头琴的本色就是低沉、苍凉、迂回、哭泣般的浑浑的音色,无论演奏什么样的曲子,都脱不了悲剧的味道。演奏哀怨、悲伤的曲子如《嘎达梅林》,让人柔肠百转,感动得流泪;演奏节奏明快的曲子如《骏马奔腾保边疆》,也让人感觉低沉和苍凉;演奏调侃性的曲子如《喇嘛哥哥》,也脱不了悲剧的味道。
3.(1)通过和马远的山水画类比,突出箫不是铺排得很满,而是残缺的这一特点,说明箫是极孤独而不合群的避世者,是一种精神境界里边的凄苦,需要想象的合作。
(2)通过和笛子的比较,说明箫不适宜演奏节奏鲜明悠闲的曲调,突出箫的凄清和含蓄的特点。
4.(1)乐器在没有演奏音乐时,不能表现任何感情和性格,所以说他“什么也不是”;而一旦演奏,就传达出各种不同的情感,表现出不同的风格,所以说是“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了。(2)乐器演奏的乐曲以其特有的性格表达出来的感情感染和影响了听众。
(14)1.因为光阴是一把神奇而无情的雕刻刀,能使很多事物发生巨大的变化。(意思对即可)
2.①不随人的主观意志改变自己的步伐;②容易消逝;③能改变一切;
3.如:“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你漠视他,他就化为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这段话深含哲理,运用对比的手法,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让时间从我们手中悄悄溜走。(只要找出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赏析言之有理即可。)
4.D
(15)1.人的生活离不开语言,不同民族的语言有着各自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价值判断,使用怎样的语言决定了你的理解视界,也决定了偏见形成的必然。
2.证明科学理论也是带有片面性和偏见性的,引用权威人士的话增加论证的说服力。
3.(1)偏见是普遍存在的;(2)偏见是不可避免的;
(3)社会多元化产生思想多元化,使偏见普遍化、合法化。
4.客观辩证。既肯定偏见存在的必然,又不全盘否定传统的偏见观,是多元化思想下的现代偏见观的
(16)1.(1)鲁迅批判了在几千年封建文化“酱缸”浸泡中、在近百年半殖民地政治“囚笼”扭曲中霉变畸形的民族灵魂,积其一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魂。
(2)阐明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阅读观的重要性。
2.(1)“器物文化”指吃喝玩乐衣食居行等具体的用具与活动
3.今天,我们仍然需要用鲁迅精神批判阿Q精神。或:今天,重铸国民灵魂的任务还远没有完成
(17)1.去掉该段不好。①能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充实;②为下文说理、抒情张本;③能佐证、呼应第一自然段“我曾经有过许多灰暗的日子”那一句话。
2.(1)未来未必真的美好;(2)未来的美好不知道何时会到来。
3.因为在那灰暗的日子里,也曾经有过别人的辉煌。既不能寄托于将来,也不能埋怨于旧日,而要把握好今天。
4.BC(B项错在根本原因是自己没有利用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C项应当说“只是表象不同,其实质是一样的”。)
(18)1. ①荒滩戈壁多,牧草矮小瘦弱。②冬春风季黄尘铺天盖地。③小草裸露,甚至被席卷而去。④若雨水少,便是满目焦土。⑤草场青绿短暂。⑥夏季时有雹灾。⑦冬季雪灾人死畜亡。(答对其中四点即可)
2.罗素认为对爱情和知识的追求使人对生活充满希望和幸福感,但人性中对人世间苦难的怜悯又使人从美好理想中回到苦痛的现实。(请注意这句话的上一句:“他说,那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寻求,对人类苦难痛彻肺腑鼢冷悯。”再理解本句中“天堂”“人间”的含义)
4.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具体,分析在理,行文做到“叙评析”相结合。例(1):第①段写狂风的肆虐,许多动词用得贴切生动,如“搅”“席卷”“凤(干) ”“(一层一层)铺”等。(要作具体分析);例(2)第⑨段“渴望……渴望……渴望……”排比句式的运用,使语言很有气势,表现了各种苦难接踵而至,人们在苦难中得以磨练,获得幸福。
(19)1.人在生活中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和压力,只要有信心和勇气,就能战胜它们,使沉重的生活变得轻快起来。
2.父亲和母亲“一边干活,一边哼歌”,不仅使他们的人生变得“灿烂”也给整个家庭带来了快乐、自信。
3.①看重生命、热爱生命。②因为他们即使在一种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也依然热爱生活,用哼歌的方式使他们的人生变得绚烂多彩(或用心来歌唱他们所正在过着的生活)
4.BE(A“人需要的不是物质”错,C“形成对照”错,D“语言华丽”应为“质朴、平淡”)
(20)1. (1)孩童时代的友谊只是嬉戏,并未获得真正意义。(2)友情感受与成长往往同时发生,友情真谛在一次突变使人长大,而长大后才有真正的友情。
2. 作者的这句话含蓄地说出还没有知音离他而去(2)甚或还没有出现知音
3. (1)寻友者本身具备在某一领域里的较高境界,“曲高和寡”正感孤独;(2)须经历了苍茫云水间的苦苦追寻,不经意停留在身边的友人中。
(21)1.随着大工业与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含蓄典雅的传统式建筑,被简单、直露的现代式的高楼大厦无情地取代。
2.①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式建筑;②“以包裹严实为尊为美”的服饰观念和保守的服装;③人们追求的古典情结、永恒的情情愫;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的审美观、价值观。
3.这是因为:二者都能反映出人们的审美观和生活观。作者想通过比较来唤醒人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在接受外来事物的同时,要好好继承和发扬 我们民族的具有优良传统的东西。
4.第1问:①城市在变化(洋化),城市的变化引起了人们生存状态、
(22)1.经历:“以极大热情投身政治”却“碰了钉子”转向市井,深扎市民堆里。成就:他的文学之名,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运用对比(或反衬)的手法,证明柳永是另一类人物,是一个特殊的代表。
3.(1)理想世界(心里想的世界)(2)逆境中的世界(与自己的理想不相同的世界)
4.环境对一个人能否成才有影响,但关键在自己能否很好地利用环境,发挥自己的才能,即处理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或: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
(23)1.美的世界(或:一视同仁的、平等的世界)/真善的世界(或:实用方面的价值)
2.将同情心移入于花瓶,才能表现花瓶的精神,也才能画好花瓶。/艺术家眼里的美的世界,万物均应是有灵魂、能泣能笑的活物。(或:艺术家同情心移入于花瓶,这正是“物我一体”的境界。或:万物皆备于艺术家的心中。)
3.匠心所在主要有三点:一是比较巧用,不着痕迹地比较出儿童与艺术家的同情所及相同,借以指出艺术家保藏着儿童的同情心;二是观点浅出,贴近生活,用儿童的兴趣没入游戏,来作“人类本来是艺术的”注脚;三是思想有自,生动形象地再现儿童的“同情”,使得“重新面见这幸福、仁爱而和平的世界”的思想水到渠成。/答案提示:以上从三个角度尝度作答,仅供参考。作者的匠心在于,他试图贴近生活,平易、生动地解释他的文艺观:艺术家所见是美的、平等的、并且都被予以了同情的世界。没有“同情”,即没有“感情移入”,则难有审美。在作者看来,儿童与艺术家的审美情趣,有太多的相似。也就是说,儿童与艺术家的同情所及并没有什么不同,甚至,人类本来是艺术的,艺术家的同情不过是儿童同情的保藏。换言之,能保藏着儿童同情心的才能做艺术家。因而,用儿童的同情来作比较是顺利成章。/解题建议:可有多个角度,如文思缜密,文脉清晰;贴近生活,类比妥贴;举例浅近,释理自然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上海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参考答案
tag: 高考语文 现代文 参考答案 上海市 高中阅读题及答案,高中阅读题及答案大全,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高中阅读题及答案
栏目导航
- ·《托尔斯泰传》托尔斯泰在亚洲的影响
- ·《托尔斯泰传》第十章
- ·《托尔斯泰传》第五章
-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 ·上海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参考答案
- ·《贝多芬传》贝多芬遗嘱
-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探讨与实例(一
- ·图文转换题专题研究与复习建议
- ·2017年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学案(教学设
- ·推荐:中考言文知识梳理
- ·2017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型分类及答题技法
- ·现代文阅读表述题的解题几法
- ·支招高考前语文阅读抢分技巧
- ·[转载]诗歌鉴赏“专用术语”
- ·“换位思考”抒别情——谈谈古典诗歌中
- ·因材施教与个性化教学——高二语文《先
-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趋势与复习策略
-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指导附练习及答
-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炼字教案(苏教版
- ·高考语文试题类型及应试策略
- ·《贝多芬传》第二章
- ·《托尔斯泰传》第十五章
- ·高考现代文阅读:提炼论点要注意什么
- ·五大锦囊助您夺2017高考语文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