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参考答案
2. “上帝的目的”是:让万物都按自己的需要而生存。
3.“上帝的花园”指大自然。表达的意思是:自然是美好的。人类应敬畏尊重原本的自然,热爱享受原本的自然,对人类改造自然的意志和能力表示怀疑和甚至否定。
4.A
(54)1. (1)叠 (2)镶嵌
2. 人可能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境遇,但可以选择自己对生活的态度。(意思对即可)
3. (1)日历让作者感受到明天的希望;(2)日历让作者思考如何珍惜时间;(3)日历让作者感知到生命的意义。(意思对即可)
4. (1)作者认为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是黯淡无光的,但是记忆却能使我们从黯淡无光的生活中摆脱出来,因为记忆排斥平庸,使人变得独特。(2)作者认为一个人的记忆是留在日历上的,但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认真地书写每一天的日历,使自己的人生(日历)丰富、充实。因此,作者在文章的后半部分着重谈记忆。(意思对即可)
5. (1)取材方面:文章取材于人们生活中“用日历”这样熟悉的小事,却从中揭示出生命的意义,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2)语言方面:①寓丰富的感情于平实的语言中。本文的语言是平实的,却蕴含着作者对日历、对生命的真挚感情,读来令人感到亲切而有意味。②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意思对即可)
2.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没有因不断拆迁新建所带来的陌生感。②民风淳朴,无罪案和八卦新闻。③环境清静,工作无拘无束,自由自在。④交通便捷,无“车流”“立交”;气候冬暖夏凉无“麻疯”“灾疫”的恐惧。
3.理由一,湖光山色让人心境“空阔和清凉”。理由二,画框是回忆以往岁月的“存根”。理由三,画框是感受或体验“古人幽深的诗境”的胜地。理由四,融入山水,流汗劳动的生活是自由本真的生活。理由五,也是最主要的理由,城市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缺乏诗意,枯燥乏味,对作家来说,很难让人产生创作的灵感。
(3)如今,身居闹市,听雨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如答“如今听雨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情感“亦可)
2.内容上,(1)强调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2)丰富了雨(或雨声)的文化内涵。(答对一点即可)结构上,引出下文“我”对雨的好恶,为写对雨的不同感受作铺垫。(意思对即可)
3.说“难得”是因为客观上。身居闹市,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水泥屋顶使雨声少了美的韵致。说“奢侈” 是因为主观上。城市的污染和喧嚣,使人们郁闷烦乱、疲惫冷漠。少了平和安详、回归自然的心境(或答“使人们很难争心静气地倾听雨声”也可) (意思对即可)
4.A、C(A项“淡然的心境”“回归田园的美好愿望”理解不当;C项,说“感情基调昂扬豪迈”错。)
(57)1.解析:A项,“站在庭院里眺望”是儿时的回忆;D项,“现代文明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喜悦”不对,原文是“现代文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仅仅是喜悦吗?”
2.既表明文中主要写七里香,又表明这是大自然美丽景致的一个缩影,这美丽景致极容易引起人们的喜爱。从而对七里香的消失,大自然的破坏表示惋惜,对现代文明带来的负面后果进行反思,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
3.以乡野那色彩绚烂,充满生机的美好春色与城市的冰冷、孤寂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对乡野五彩斑斓的春天的赞美,也包含了对空虚的城市的无奈与厌弃;引出迷人的七里香,为下文张本。
4.(1)家乡的小山村被七里香环绕,构成了童年生活的花园。(2)漫山遍野开满了七里香,让人沉醉。(3)乡亲们剪七里香卖钱十分欢快。
(58)1.解析:B项,主要手法不是叙议结合,而是描写;文中没有运用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D项,该项说法于文无据。E项,本文的语言不是“冷静客观”的,而是充满热情的。
答案:AC
2.①麦子以它充足的物质营养哺育着人类,使人类的历史得以延续;②麦子美丽的生命过程、真善美的精神实质也一直启迪着人类,滋养着人类的精神世界。
3.运用了细节(动作)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举例: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母亲收割麦子的一系列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劳动之美,使读者对“看母亲割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这句话有了真切的感受。②作者把麦粒比作土里的珍珠、大地之树结出的果子、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既形象又生动,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劳动果实的珍视及作者对麦子的赞美之情。
4.①麦子生命的每一个过程都是美丽的,是真善美的一生。②人类种植麦子,麦子供给我们营养,麦子和人类在和谐中相互期待、相互拥有,这种关系是美丽的。③收种麦子的劳动过程是美丽的,播种麦子就是播种希望,收获麦子是对自己辛劳的奖赏,收种麦子的过程是人类美德闪光的过程。④养育我们血脉和精神的麦子,弥漫着文化意蕴。
2.①黄丝桥古城,雄居150)多年,依然永恒地存在。②“南方长城”隐藏着两个表面脆弱而骨子里却十分坚强的民族。③凤凰山和沱江水孕育了令世人惊羡的英雄名人。
3.①自视平凡,以平常之心出世人世。②不弃世,对民族充满信心和希望。③包容随和。
4.①表达了作者对一方水土的爱和对凤凰人的敬佩之情。②这些句子的描写,既象征了沈从文的性格,又揭示了沈从文等杰出人物产生的深厚的背景。
(60)1.①作者记忆中的圆明园残酷的历史。 ②如今真实地面对它时所感受到的圆明园的依旧华美、依旧精致、依旧贵族。
2.第③段环境描写衬托了作者沉重的心情。第⑤段环境描写烘托了游人欢乐的场面,反衬作者悲痛的心情。
3.第一次流泪表现了作者为园明圆残酷的伤痛,为民族耻辱的历史而感到悲伤。
(61)1.一方水土和风情,孕育着一方乐器的生长。或:乐器是时代和地域文化的魂魄。
2.阿炳是众多因二胡而出名的流浪艺人中最出色的。
3.⑴是一种悲苦和困顿,一种沧桑和无奈。⑵是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和抗争。
4.A、C(B中“墨客骚人”、“显贵官宦”之说有误;D中“悲剧性”之说无从谈起;E中“记人清晰,叙事精当,情节曲折”有误)
2.巧妙运用讽刺手法,智商有限的狗尚且能认为是不明智的,可见主人贪得无厌的丑态和灵魂的卑贱。
3.因为失盗的东西大多都是别人送的红包和首饰,如果报警就会引来警察的调查,就有可能查出贪污受贿的事实,男主人公心里有鬼,所以不敢让女主人公报警。
4.小说通过小狗的眼睛,反映了一部分巴结贪官谋取利益的人丑恶嘴脸,而一部分利欲熏心的贪官收受贿赂,贪人钱财的丑恶灵魂,鞭挞了丑陋的社会现象。(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评分:①有没有探究味道;②是否言之有理;③语言是否通顺流畅。)
2. (1)大西北环境的恶劣与生命的顽强会让人经受历练而变的坚强。
(2)南方的环境过于温和比不上大西北更能让人经受历练和磨难意志。
3.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好处:形象生动,能够突出表现胡杨林的顽强意志。
4. 以戈壁石来代表大西北将自己对大西北的感情浓缩于对一块戈壁石的感情上,以小
见大,深化主旨。
2. ①母亲不逃避困难和不幸,乐观顽强的面对困难;②面对苦难要坚强的活下去,表现母亲的坚强和责任感;这种庄严的承诺,是为了消除儿子的担忧,体现了母爱的伟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上海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参考答案
tag: 高考语文 现代文 参考答案 上海市 高中阅读题及答案,高中阅读题及答案大全,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高中阅读题及答案
栏目导航
- ·《托尔斯泰传》托尔斯泰在亚洲的影响
- ·《托尔斯泰传》第十章
- ·《托尔斯泰传》第五章
-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 ·上海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参考答案
- ·《贝多芬传》贝多芬遗嘱
-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探讨与实例(一
- ·图文转换题专题研究与复习建议
- ·2017年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学案(教学设
- ·推荐:中考言文知识梳理
- ·2017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型分类及答题技法
- ·现代文阅读表述题的解题几法
- ·支招高考前语文阅读抢分技巧
- ·[转载]诗歌鉴赏“专用术语”
- ·“换位思考”抒别情——谈谈古典诗歌中
- ·因材施教与个性化教学——高二语文《先
-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趋势与复习策略
-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指导附练习及答
-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炼字教案(苏教版
- ·高考语文试题类型及应试策略
- ·《贝多芬传》第二章
- ·《托尔斯泰传》第十五章
- ·高考现代文阅读:提炼论点要注意什么
- ·五大锦囊助您夺2017高考语文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