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专题教案
浏览次数: 953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考复习资料
标签:高考复习计划,高考复习方法,http://www.350xue.com
“现代文阅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专题教案,
能享天年的树毕竟不多了,人们懂得了植树的重要,“前人种树后人凉”,这是人类的美德,为子孙造福的职责。毁尽了树,人类自己也将毁灭,于是地球上只剩下高昌、交河、楼兰… … 树不仅是生命的标志,也是艺术的标志。生命之树长青,其实是艺术生命长青,人总是要死去的,艺术才能跨越时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作者永存在艺术中。然而艺术极难成活,比树难活多了。人们说风格是人,也可说风格是树,像树一样逐渐成长。树的年轮是一年一年添增的,而风格的形成还往往不一定与岁月成正比,未必越老越有风格,但却绝对需要长年累月的耕作。众目睽睽,空头美术家满天飞舞,君不见在花篮簇拥的展厅中,有最长、最大、最小及用脚、舌、发制作的符咒。作者往往是三年、二年、一年成才的俊彦或美女。雨后多春笋,更多杂草,哪里去寻夏木荫浓处?天坛(1)、太庙(2),依傍的是祖荫。
注:(1)天坛:在北京。原为明清两代帝王“祭天”和“祈谷”的场所。
(2)太庙:古代帝王的祖庙。
(1)、从文章的第二段看,作者为什么欣赏冬天的树?( 4 分)
【答案】(1)第一点:冬天的树有一种线结构的美,进入了抽象美的范畴。
(2)第二点:冬天的树充满强劲的筋骨之美,是树之精灵,人之精灵。
(2)、作者从哪些角度写了老树的可爱和值得珍惜之处?请依照文意,加以概括。(6 分)
【答案】 (1)老树是寄托着我们对家乡故旧亲朋的思念,是一部历史卷轴。
(2)老树是我们的莫逆之交,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3)老树是艺术长青的象征。
(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一 片 树 叶
①无论何时,偶遇美景只会有一次。因为自然是活生生的,它在不断地变化。而且,眼望着风景的我们,也在天天变化着。如果樱花常开,我们的生命常在,那么两相邂逅就不会动人情怀了。人和花的生存,在世界上都是短暂的,可他们萍水相逢了,不知不觉中我们会感到无限的欣喜。这不只限于樱花,即使路旁一棵无名小草,不是也同样如此吗?
②现代文明的急速发展,破坏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平衡。人类的妄自尊大给这个世界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危险性。世界有必要恢复和谐的感觉。自然和我们都连接在一条根上,应当珍视清澄的自然和素朴的人类,要制止人类着了魔一般的贸然行为。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体会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就在我们住地周围,哪怕是庭前的一棵树,一片叶子,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也会从中深刻地领悟出生命的涵义。
③我注视着院子里的树木,更准确地说,是在凝望枝头上的一片树叶。而今,它泛着美丽的绿色,在仲夏的阳光里闪耀着光辉。我想起当它还是幼芽的时候,我所看到的情景。那是去年初冬,就在这片新叶尚未吐露的地方,吊着一片干枯的黄叶,不久就脱离了枝条飘落到地上。就在原来的枝丫上,你那幼小的坚强的嫩芽,生机勃勃地诞生了。
④任凭寒风猛吹,任凭大雪纷纷,你默默等待着春天,慢慢地在体内积攒着力量。一日清晨,微雨乍晴,我看到树枝上缀满粒粒珍珠,这是一枚枚新生的幼芽凝聚着雨水闪闪发光。于是我感到百草都在催芽,春天已经临近了。
⑤春天终于来了,万木高高兴兴地吐翠了。然而,散落在地面上的陈叶,早已腐烂化作泥土了。 ⑥ 你迅速长成一片嫩叶,在初夏的太阳下浮绿泛金。对于柔弱的绿叶来说,初夏,既是生机旺盛的季节,也是最易遭受害虫侵蚀的季节。幸好,你平安地迎来了暑天,而今正同伙伴织成浓密的青荫,遮蔽着枝头,任鸣蝉在你的浓荫下长啸。
⑦我预测着你的未来。等一场台风袭过,天气也随之凉爽起来。蝉声一断,代之而来的是树根深处秋虫的合唱,这唧唧虫声,确也能为静寂的秋夜增添不少雅趣。你的绿意,不知不觉黯然失色了,终于变成了一片黄叶,在冷雨里垂挂着。夜来,秋风敲窗,第二天早晨起来,树枝上已消失了你的踪影。等到新的幼芽绽放绿意的时候,你早已零落地下,埋在泥土之中了。
⑧这就是自然,不光是一片树叶,生活在世界上的万物,都有一个相同的归宿。一叶坠地,决不是毫无意义的。正是这片片黄叶,换来了整个大树的盎然生机。这一片树叶的诞生和消亡,正标志着生命在四季里的不停转化。
⑨同样,一个人的死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死,固然是人人所不欢迎的,但是,只要你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珍视他人的生命,那么,当你生命渐尽,行将回归大地的时候,你应当感到安宁。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所得的启示。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关于生命的要谛。
1.第二段中所说的“人类着了魔一般的贸然的行为”指的是什么?(2分) (不超过20 字)
答:
指对人类和自然之间平衡关系的破坏的行为。
2.本文结尾,在“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所得的启示”之后,作者又加上一句“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关于生命的要谛”。这样结尾含有什么用意?请试作分析。(4分)
答:
(1)把树叶拟人化,使树叶获得了主体的位置。
(表述不求一律,意思对即可。)
(2)照应了“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的观点。如答”表达了人与树叶具有平等地位的思想”,也对。
3.通观全文,回答以下问题。(6分)
①作者是按怎样的季节顺序描述树叶的?(2分)
&
www.350xue.com
nbsp;
答:从今年仲夏开始—去年初冬—今年春天—初夏—暑天—秋季—明年春天。
②从一片树叶中作者获得了哪些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述。(4分)
答:
①应对个体生命的自然消亡持安宁的态度。
②生命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
四种答题方法:
(1)满足要点法:
首先要满足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不要答非所问,也不要“多多益善”。
其次,要看清该题的分值。一般说来,超过2分的题,其答案往往有两个以上的分值对应点,答案起码有两个词语或短语或句子。
再次,有明确字数要求的题目,一定不要超过规定字数。(标点算字,超字扣分)
(2)原句移用法
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
有一些题目,原文里确有内容可以直接作为问题的答案 ,我们只需把原句移用过来即可。
(3)关键语句、中心词组合法
有些题目的答案分散在一段或几段文字中,很难找出现成的原话,就应该根据题目要求,首先从原文中提取有用信息,然后根据需要对提取的关键语句、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变换,重新“组装”,最后作恰当规范地表述。
(4)综合分析,条分缕述法
有些题目,需要对全文进行分析,作答时就需要在综合分析之后,条分缕析地表述出来。
应注意答题的条理性和完整性,注意语句的通顺。
“现代文阅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专题教案
能享天年的树毕竟不多了,人们懂得了植树的重要,“前人种树后人凉”,这是人类的美德,为子孙造福的职责。毁尽了树,人类自己也将毁灭,于是地球上只剩下高昌、交河、楼兰… … 树不仅是生命的标志,也是艺术的标志。生命之树长青,其实是艺术生命长青,人总是要死去的,艺术才能跨越时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作者永存在艺术中。然而艺术极难成活,比树难活多了。人们说风格是人,也可说风格是树,像树一样逐渐成长。树的年轮是一年一年添增的,而风格的形成还往往不一定与岁月成正比,未必越老越有风格,但却绝对需要长年累月的耕作。众目睽睽,空头美术家满天飞舞,君不见在花篮簇拥的展厅中,有最长、最大、最小及用脚、舌、发制作的符咒。作者往往是三年、二年、一年成才的俊彦或美女。雨后多春笋,更多杂草,哪里去寻夏木荫浓处?天坛(1)、太庙(2),依傍的是祖荫。
注:(1)天坛:在北京。原为明清两代帝王“祭天”和“祈谷”的场所。
(2)太庙:古代帝王的祖庙。
(1)、从文章的第二段看,作者为什么欣赏冬天的树?( 4 分)
【答案】(1)第一点:冬天的树有一种线结构的美,进入了抽象美的范畴。
(2)第二点:冬天的树充满强劲的筋骨之美,是树之精灵,人之精灵。
(2)、作者从哪些角度写了老树的可爱和值得珍惜之处?请依照文意,加以概括。(6 分)
【答案】 (1)老树是寄托着我们对家乡故旧亲朋的思念,是一部历史卷轴。
(2)老树是我们的莫逆之交,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3)老树是艺术长青的象征。
(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一 片 树 叶
①无论何时,偶遇美景只会有一次。因为自然是活生生的,它在不断地变化。而且,眼望着风景的我们,也在天天变化着。如果樱花常开,我们的生命常在,那么两相邂逅就不会动人情怀了。人和花的生存,在世界上都是短暂的,可他们萍水相逢了,不知不觉中我们会感到无限的欣喜。这不只限于樱花,即使路旁一棵无名小草,不是也同样如此吗?
②现代文明的急速发展,破坏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平衡。人类的妄自尊大给这个世界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危险性。世界有必要恢复和谐的感觉。自然和我们都连接在一条根上,应当珍视清澄的自然和素朴的人类,要制止人类着了魔一般的贸然行为。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体会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就在我们住地周围,哪怕是庭前的一棵树,一片叶子,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也会从中深刻地领悟出生命的涵义。
③我注视着院子里的树木,更准确地说,是在凝望枝头上的一片树叶。而今,它泛着美丽的绿色,在仲夏的阳光里闪耀着光辉。我想起当它还是幼芽的时候,我所看到的情景。那是去年初冬,就在这片新叶尚未吐露的地方,吊着一片干枯的黄叶,不久就脱离了枝条飘落到地上。就在原来的枝丫上,你那幼小的坚强的嫩芽,生机勃勃地诞生了。
④任凭寒风猛吹,任凭大雪纷纷,你默默等待着春天,慢慢地在体内积攒着力量。一日清晨,微雨乍晴,我看到树枝上缀满粒粒珍珠,这是一枚枚新生的幼芽凝聚着雨水闪闪发光。于是我感到百草都在催芽,春天已经临近了。
⑤春天终于来了,万木高高兴兴地吐翠了。然而,散落在地面上的陈叶,早已腐烂化作泥土了。 ⑥ 你迅速长成一片嫩叶,在初夏的太阳下浮绿泛金。对于柔弱的绿叶来说,初夏,既是生机旺盛的季节,也是最易遭受害虫侵蚀的季节。幸好,你平安地迎来了暑天,而今正同伙伴织成浓密的青荫,遮蔽着枝头,任鸣蝉在你的浓荫下长啸。
⑦我预测着你的未来。等一场台风袭过,天气也随之凉爽起来。蝉声一断,代之而来的是树根深处秋虫的合唱,这唧唧虫声,确也能为静寂的秋夜增添不少雅趣。你的绿意,不知不觉黯然失色了,终于变成了一片黄叶,在冷雨里垂挂着。夜来,秋风敲窗,第二天早晨起来,树枝上已消失了你的踪影。等到新的幼芽绽放绿意的时候,你早已零落地下,埋在泥土之中了。
⑧这就是自然,不光是一片树叶,生活在世界上的万物,都有一个相同的归宿。一叶坠地,决不是毫无意义的。正是这片片黄叶,换来了整个大树的盎然生机。这一片树叶的诞生和消亡,正标志着生命在四季里的不停转化。
⑨同样,一个人的死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死,固然是人人所不欢迎的,但是,只要你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珍视他人的生命,那么,当你生命渐尽,行将回归大地的时候,你应当感到安宁。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所得的启示。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关于生命的要谛。
1.第二段中所说的“人类着了魔一般的贸然的行为”指的是什么?(2分) (不超过20 字)
答:
指对人类和自然之间平衡关系的破坏的行为。
2.本文结尾,在“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所得的启示”之后,作者又加上一句“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关于生命的要谛”。这样结尾含有什么用意?请试作分析。(4分)
答:
(1)把树叶拟人化,使树叶获得了主体的位置。
(表述不求一律,意思对即可。)
(2)照应了“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的观点。如答”表达了人与树叶具有平等地位的思想”,也对。
3.通观全文,回答以下问题。(6分)
①作者是按怎样的季节顺序描述树叶的?(2分)
&
www.350xue.com
nbsp;
答:从今年仲夏开始—去年初冬—今年春天—初夏—暑天—秋季—明年春天。
②从一片树叶中作者获得了哪些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述。(4分)
答:
①应对个体生命的自然消亡持安宁的态度。
②生命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
四种答题方法:
(1)满足要点法:
首先要满足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不要答非所问,也不要“多多益善”。
其次,要看清该题的分值。一般说来,超过2分的题,其答案往往有两个以上的分值对应点,答案起码有两个词语或短语或句子。
再次,有明确字数要求的题目,一定不要超过规定字数。(标点算字,超字扣分)
(2)原句移用法
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
有一些题目,原文里确有内容可以直接作为问题的答案 ,我们只需把原句移用过来即可。
(3)关键语句、中心词组合法
有些题目的答案分散在一段或几段文字中,很难找出现成的原话,就应该根据题目要求,首先从原文中提取有用信息,然后根据需要对提取的关键语句、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变换,重新“组装”,最后作恰当规范地表述。
(4)综合分析,条分缕述法
有些题目,需要对全文进行分析,作答时就需要在综合分析之后,条分缕析地表述出来。
应注意答题的条理性和完整性,注意语句的通顺。
“现代文阅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专题教案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河北省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答题技法点拨(人教版九年级...
- › 现代文学三十年(高三)
- › 语文中考可停止采用课内现代文语段出阅读题了(苏教版九年级)
- › 现代文阅读探究题十大“探”点
- › 2017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四)
- › 语文现代文阅读指导:抓住哲学思维方法来训练
- ›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作用题”解答
- › 上海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参考答案
- › 现代文阅读解题指导
- › 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 › 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早春》有答案_
- ›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探讨与实例(一)
- › 2017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型分类及答题技法综述
- › 现代文阅读表述题的解题几法
- ›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分类技巧解析
- › 现代文阅读的解题方略
栏目导航
高考复习资料 推荐
- ·各地高中2017届模拟试题语文熟语1
- ·2017届高三语文成语熟语复习教案(高三
- ·2017年高考语文学案:病句考点详解精练
- ·独门绝技:利用成语复习古汉语
- ·“语言连贯”备考教学设计
- ·《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教案
- ·唐代送别诗鉴赏选修课教学设计
- ·易错字形览表
- ·高考议论文论证方法集粹
- ·话题作文“欣赏”指导与例文
- ·决胜2017高考语文学案:写作典型案例(
- ·高三语文《读本》下册文言文全译
- ·古代诗歌鉴赏课堂教案5课时
- ·2017年高中语文新教材文学常识复习专题
- ·诗歌的鉴赏总复习
- ·语言得体专题(苏教版高三选修)
- ·2017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正确使用
- ·走进修辞世界(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语言表达连贯(粤教版高三)
- ·高考语文复习之五 虚词的使用
-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人教版高三必修)
- ·标点符号专题复习(人教版高三)
- ·2017高考议论文备考教程3
- ·高考作文“十三点”原则
- ·高考语文备考指南:压缩语段答题技巧
- ·2017高考议论文备考教程9
- ·会考复习—辨析及修改病句
- ·必修(二)文言文单元(苏教版高三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