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考点讲义全集:现代文阅读(人教版高三必修)
浏览次数: 285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考复习资料
标签:高考复习计划,高考复习方法,http://www.350xue.com
2017年高考考点讲义全集:现代文阅读(人教版高三必修),
哥德说过:“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错误永远是人犯下的。”这或许能给我们某种启示。
1.下列对沙尘暴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
A.沙尘暴是由于风将大量沙尘卷起,使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
B.沙尘暴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保持全球生态平衡的一项工程。
C.从地质史上看,沙尘暴是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的结果。
D.沙尘暴是那些颗粒适中的粗砂和细砂被大风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形成的。
2下列对“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这句话理解错误的一项(b) A.沙尘这种天气现象古已有之,它在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B.沙尘逐渐积聚形成沙尘暴,在全球范围内起了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C.沙尘含有碱性,能使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得到平衡,从而减缓酸雨的发生。
D.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而且在全球水循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3.下列对沙尘暴灾害加剧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强上升气流把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
B.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造成生态巨变。
C.沙尘暴中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
D.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c)A.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
B.风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这将会使海平面逐渐升高。
C.既然是人为因素加剧了沙尘暴的危害,人类也就完全有能力减少这种灾害的发生。
D.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因此人类应当顺应大自然,而不要企图去改变大自然。
客观筛选题命题设置的陷阱
1.断章取义
所谓断章取义,是指概括内容信息不全面,就妄下结论,使论题不全面。
见《铜奔马正名》第2题,题目要求考生找出不用于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时所用证据的一项。
C项表述 :“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就有人骑神兽、神龙的景象。”这句话在原文中是可以找到的,且就在集中阐述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原因的一段,可为什么不对呢?因为原文中这句话的后面还有这样一句话:“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这句话和前面选项的那句话合起来才能作为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的依据。
2.偷换概念
面对传授新知识、新信息的文章,要准确无误地把握那“惟一”的语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准确无误地理解原文,首先要必须准确无误地理解概念。命题者常常在此设置干扰项。
见 《铜奔马正名》第3题的A项“从古到今的诗文中,有许多用燕子比喻良马奔腾如飞的例子”就是偷换概念,原文的表述是“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古诗文中的“燕”并非现在人们说的“燕子”,两者不是同一概念。由此看来,我们在解答试题时,对文中尤其是选项中出现的重要概念要予以特别的关注,力求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辨别真伪,作出正确判断。
3.张冠李戴
原文中用于指甲事物、甲现象的事物、现象在干扰项中用于指乙事物、乙现象。
见《沙尘暴》第2题题干为“下列对“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其中选项B为“沙尘逐渐积聚形成沙尘暴,在全球范围内起了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从选文来看,第3段是讲沙尘在土壤和水循环方面的积极作用,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素之一。而第2题B项将这种作用说成是沙尘在形成沙尘暴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显然出了张冠李戴的毛病。
4.无中生有
所谓无中生有,就是选项中的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推断出来。
《沙尘暴》第4题 题干为“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其中选项A为“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选文第2段主要讲沙尘暴的作用。从节选部分来看,原文只讲了给新西兰带来好处,并没有讲给意大利、法国带来好处,由此可知A项中说给“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 属无中生有。
5.故意扩大
所谓故意扩大,是指不是实事求是,而是夸大某种作用、程度或扩大答案的范围:
见《铜奔马正名》第4题, 题干为“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C项“在汉代画像石中,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就不属于神话故事” 的推断超出了原文所给信息的范围,所得出的判断是错的。
原文第3段倒数第3句为 “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从选文来看,汉代画像石的图案中有人骑神兽的形象,也有人骑马的形象,虽然神兽归神兽,马归马,两者各有其形,不相混淆,但作者并没有说神兽和马分别出现在两种不同的图案中,更没有说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中,就没有神兽、神龙的形象,就不属于神话故事,由此可见, C项推断超出了原文所给信息的范围,所得出的判断是错的。
6.颠倒关系
所谓颠倒关系,是指原文中事物间的关系是特定的,而干扰项却故意将这种关系颠倒。
例如2000年全国卷第20题题干为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A为“利用钠原子降低光速的代价要小于利用铷气。”,
选文第l段指出,“科学家利用冰冷的钠原子降低光速,但是要把原子(也包括钠原子)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是非常困难的。”
选文第2段说“用热的铷原子来降低光速则要简单得多。”由此可见,利用钠原子降低光速的代价应该大于利用铷气。显然,A项将两者的关系颠倒过来了。
7.强加因果
所谓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例如2002年春季高考卷,社科文阅读第19题D项:“18世纪70年代,东印度公司因把鸦片大量销售给印度农民,而一度岌岌可危。”东印度公司一度岌岌可危的原因是把鸦片大量销售给印度农民吗?通过阅读原文,我们知道并非如此,其真正原因是“经营不善”。显然,本题就是犯了强加因果的毛病。
8.横加武断
所谓横加武断,是指把“未然”“或然”“将然”或推想的结果,说成是“已然”“必然”的结果。把实验的情况,放到一般事物的推断上。说的再明白些,就是将原文没有发生的事情当作已经发生的,将原文可能出现的情况当作必然出现的情况来设置干扰项。
例如2000年全国卷选文第6段最后一句是:“他们已在考虑运用这个原理制造一个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由于紫外线波长短,因此可以用来读取刻录在光盘等媒介上的形状更小、排列更紧密的数据。”
第18题为“下列不属于韦尔奇所做实验的内容的一项是”,其中选项D为“制造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来读取光盘上的数据”。
对照原文可知,D项是韦尔奇小组正在考虑进行的工作,是韦尔奇“将做”实验的内容,而不是他“所做”实验的内容。D项把“将然”当成了“已然”。
四、客观筛选题解题指导
客观筛选题出现在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中,从文体上说,主要是选用说明性的文字,下面以2002年科技文阅读试题《沙尘暴》为例,介绍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解题方略。
1.整体认知,分段把握。
这就是从整体上着眼,按段落分布,通过反复阅读全文及题目要求而整体向前推进的解题方法。
所谓“整体认知”,是就全篇而言,是带有全局性质的大略理解和把握,通过段落理解而达到把握全文内容、领悟全文主旨。
所谓“分段推进”,就是在充分了解阅读文段和命题指向、解题要求以后,逐段把握内涵,按对应句段,仔细比较,判别选项正误的方法。
《沙尘暴》一文共有5个自然段。
第①自然段总说沙尘暴的本质特征及价值;
第②③自然段不仅从地质史上说明沙尘暴的成因,而且以典型例证和全球水循环系统说明沙尘暴的作用和价值;
第④⑤两个自然段重点说明人为因素使沙尘暴灾害加剧。
全文以歌德说过的“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错误永远是人犯下的”一句名言结束全篇,昭示全文主旨。
在此基础上,浏览四道问题,宏观了解每道命题从什么角度考什么能力,有什么要求,相互关系是什么,然后“分段推进”,逐一解答。
2.定位对比,相互印证。
科技文阅读,抓住了主旨以后,对其大概内容已基本清楚后,答题时还要特别注意的是, 切记不要只盯题干,一定要针对每个选项回到原文相应的语句或区域加以“定位对比” ,再通过“相互印证”的方法,细心揣磨,逐一核对选项,校正谬误、印证偏差,选出或对或错的选项。若此,你会发现多数错误都是很明显的,关键在你能否冷静应对。
2017年高考考点讲义全集:现代文阅读(人教版高三必修)
哥德说过:“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错误永远是人犯下的。”这或许能给我们某种启示。
1.下列对沙尘暴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
A.沙尘暴是由于风将大量沙尘卷起,使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
B.沙尘暴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保持全球生态平衡的一项工程。
C.从地质史上看,沙尘暴是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的结果。
D.沙尘暴是那些颗粒适中的粗砂和细砂被大风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形成的。
2下列对“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这句话理解错误的一项(b) A.沙尘这种天气现象古已有之,它在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B.沙尘逐渐积聚形成沙尘暴,在全球范围内起了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C.沙尘含有碱性,能使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得到平衡,从而减缓酸雨的发生。
D.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而且在全球水循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3.下列对沙尘暴灾害加剧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强上升气流把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
B.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造成生态巨变。
C.沙尘暴中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
D.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c)A.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
B.风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这将会使海平面逐渐升高。
C.既然是人为因素加剧了沙尘暴的危害,人类也就完全有能力减少这种灾害的发生。
D.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因此人类应当顺应大自然,而不要企图去改变大自然。
客观筛选题命题设置的陷阱
1.断章取义
所谓断章取义,是指概括内容信息不全面,就妄下结论,使论题不全面。
见《铜奔马正名》第2题,题目要求考生找出不用于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时所用证据的一项。
C项表述 :“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就有人骑神兽、神龙的景象。”这句话在原文中是可以找到的,且就在集中阐述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原因的一段,可为什么不对呢?因为原文中这句话的后面还有这样一句话:“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这句话和前面选项的那句话合起来才能作为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的依据。
2.偷换概念
面对传授新知识、新信息的文章,要准确无误地把握那“惟一”的语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准确无误地理解原文,首先要必须准确无误地理解概念。命题者常常在此设置干扰项。
见 《铜奔马正名》第3题的A项“从古到今的诗文中,有许多用燕子比喻良马奔腾如飞的例子”就是偷换概念,原文的表述是“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古诗文中的“燕”并非现在人们说的“燕子”,两者不是同一概念。由此看来,我们在解答试题时,对文中尤其是选项中出现的重要概念要予以特别的关注,力求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辨别真伪,作出正确判断。
3.张冠李戴
原文中用于指甲事物、甲现象的事物、现象在干扰项中用于指乙事物、乙现象。
见《沙尘暴》第2题题干为“下列对“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其中选项B为“沙尘逐渐积聚形成沙尘暴,在全球范围内起了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从选文来看,第3段是讲沙尘在土壤和水循环方面的积极作用,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素之一。而第2题B项将这种作用说成是沙尘在形成沙尘暴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显然出了张冠李戴的毛病。
4.无中生有
所谓无中生有,就是选项中的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推断出来。
《沙尘暴》第4题 题干为“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其中选项A为“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选文第2段主要讲沙尘暴的作用。从节选部分来看,原文只讲了给新西兰带来好处,并没有讲给意大利、法国带来好处,由此可知A项中说给“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 属无中生有。
5.故意扩大
所谓故意扩大,是指不是实事求是,而是夸大某种作用、程度或扩大答案的范围:
见《铜奔马正名》第4题, 题干为“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C项“在汉代画像石中,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就不属于神话故事” 的推断超出了原文所给信息的范围,所得出的判断是错的。
原文第3段倒数第3句为 “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从选文来看,汉代画像石的图案中有人骑神兽的形象,也有人骑马的形象,虽然神兽归神兽,马归马,两者各有其形,不相混淆,但作者并没有说神兽和马分别出现在两种不同的图案中,更没有说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中,就没有神兽、神龙的形象,就不属于神话故事,由此可见, C项推断超出了原文所给信息的范围,所得出的判断是错的。
6.颠倒关系
所谓颠倒关系,是指原文中事物间的关系是特定的,而干扰项却故意将这种关系颠倒。
例如2000年全国卷第20题题干为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A为“利用钠原子降低光速的代价要小于利用铷气。”,
选文第l段指出,“科学家利用冰冷的钠原子降低光速,但是要把原子(也包括钠原子)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是非常困难的。”
选文第2段说“用热的铷原子来降低光速则要简单得多。”由此可见,利用钠原子降低光速的代价应该大于利用铷气。显然,A项将两者的关系颠倒过来了。
7.强加因果
所谓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例如2002年春季高考卷,社科文阅读第19题D项:“18世纪70年代,东印度公司因把鸦片大量销售给印度农民,而一度岌岌可危。”东印度公司一度岌岌可危的原因是把鸦片大量销售给印度农民吗?通过阅读原文,我们知道并非如此,其真正原因是“经营不善”。显然,本题就是犯了强加因果的毛病。
8.横加武断
所谓横加武断,是指把“未然”“或然”“将然”或推想的结果,说成是“已然”“必然”的结果。把实验的情况,放到一般事物的推断上。说的再明白些,就是将原文没有发生的事情当作已经发生的,将原文可能出现的情况当作必然出现的情况来设置干扰项。
例如2000年全国卷选文第6段最后一句是:“他们已在考虑运用这个原理制造一个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由于紫外线波长短,因此可以用来读取刻录在光盘等媒介上的形状更小、排列更紧密的数据。”
第18题为“下列不属于韦尔奇所做实验的内容的一项是”,其中选项D为“制造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来读取光盘上的数据”。
对照原文可知,D项是韦尔奇小组正在考虑进行的工作,是韦尔奇“将做”实验的内容,而不是他“所做”实验的内容。D项把“将然”当成了“已然”。
四、客观筛选题解题指导
客观筛选题出现在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中,从文体上说,主要是选用说明性的文字,下面以2002年科技文阅读试题《沙尘暴》为例,介绍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解题方略。
1.整体认知,分段把握。
这就是从整体上着眼,按段落分布,通过反复阅读全文及题目要求而整体向前推进的解题方法。
所谓“整体认知”,是就全篇而言,是带有全局性质的大略理解和把握,通过段落理解而达到把握全文内容、领悟全文主旨。
所谓“分段推进”,就是在充分了解阅读文段和命题指向、解题要求以后,逐段把握内涵,按对应句段,仔细比较,判别选项正误的方法。
《沙尘暴》一文共有5个自然段。
第①自然段总说沙尘暴的本质特征及价值;
第②③自然段不仅从地质史上说明沙尘暴的成因,而且以典型例证和全球水循环系统说明沙尘暴的作用和价值;
第④⑤两个自然段重点说明人为因素使沙尘暴灾害加剧。
全文以歌德说过的“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错误永远是人犯下的”一句名言结束全篇,昭示全文主旨。
在此基础上,浏览四道问题,宏观了解每道命题从什么角度考什么能力,有什么要求,相互关系是什么,然后“分段推进”,逐一解答。
2.定位对比,相互印证。
科技文阅读,抓住了主旨以后,对其大概内容已基本清楚后,答题时还要特别注意的是, 切记不要只盯题干,一定要针对每个选项回到原文相应的语句或区域加以“定位对比” ,再通过“相互印证”的方法,细心揣磨,逐一核对选项,校正谬误、印证偏差,选出或对或错的选项。若此,你会发现多数错误都是很明显的,关键在你能否冷静应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2017年高考考点讲义全集:现代文阅读(人教版高三必修)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2017年高考总复习古文段翻译资料(人教版高三选修)
- › 题不难,做好难——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试题简评
- › 江苏徐州2017年中考语文作文作文评点(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 让你的作文成绩多得3到5分——2017年高考前就作文写作给同学们的最...
- › 2017年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综述
- › 2017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题及优秀作文点评
- ›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病句试题及解析
- › 2017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试卷语言表达题解析
- ›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成语试题及解析
- › 2017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卷亮点试题评析
- ›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文学常识与名句名篇答案解析
- › 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建议(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 2017年全国高考各地试题实用类文本阅读及答案解析
- › 河北省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答题技法点拨(人教版九年级...
- › 2017新作文:“你是一部书”导写及优秀作文
- › 2017届高考命题作文指导
tag: 现代文 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计划,高考复习方法,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
栏目导航
高考复习资料 推荐
- ·各地高中2017届模拟试题语文熟语1
- ·2017届高三语文成语熟语复习教案(高三
- ·2017年高考语文学案:病句考点详解精练
- ·独门绝技:利用成语复习古汉语
- ·“语言连贯”备考教学设计
- ·《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教案
- ·唐代送别诗鉴赏选修课教学设计
- ·易错字形览表
- ·高考议论文论证方法集粹
- ·话题作文“欣赏”指导与例文
- ·决胜2017高考语文学案:写作典型案例(
- ·高三语文《读本》下册文言文全译
- ·古代诗歌鉴赏课堂教案5课时
- ·2017年高中语文新教材文学常识复习专题
- ·诗歌的鉴赏总复习
- ·语言得体专题(苏教版高三选修)
- ·2017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正确使用
- ·走进修辞世界(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语言表达连贯(粤教版高三)
- ·高考语文复习之五 虚词的使用
-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人教版高三必修)
- ·标点符号专题复习(人教版高三)
- ·2017高考议论文备考教程3
- ·高考作文“十三点”原则
- ·高考语文备考指南:压缩语段答题技巧
- ·2017高考议论文备考教程9
- ·会考复习—辨析及修改病句
- ·必修(二)文言文单元(苏教版高三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