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知识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710次| 发布日期:12-29 13:42:24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http://www.350xue.com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启发谈话: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麦地里去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教育他的学生们,那么,学生们是怎样摘最大的麦穗的?苏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学生懂得什么呢?
    二、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找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嘲笑:用言语挖苦、取消人。
    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
    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四、自主阅读,发现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发现问题,动笔画画。
    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所提问题。
    3、学生提出问题,请学生自己将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在问题后面注上自己的名字)
    4、
    师生梳理本课讨论问题:A.、为什么弟子们用心地挑挑拣拣结果却两手空空地走出了麦地?B、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小麦嘲笑弟子们什么?C、为什么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只许进,不许退"?D、为什么最大的一穗就是弟子们刚刚摘下的?
    五精读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话用了什么样的语气。
    2、指名说,你认为可以填上什么词,为什么?可填"严肃、不容置疑",理由是苏格拉底的话特别是"只许进不许退"是命令式的,没有商量的余地。
    3、指导读这一段。
    六指导书写。
    七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习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虽然……但……""即使……也……"造句。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主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并能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我们穿越2500多年的时光隧道,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们一同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与大师对话、交流,让我们徜徉其间。
    二、学习课文:
    1、潜心读课文,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对话、交流,定会有所收获。对话要有根有据,让我们先对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做番研究。
    2、学生人人自由朗读课文,圈画读写批注。
    3、学生带着问题再读书,边读边做批注,将思考的结果、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在书旁。
    4、我们与苏格拉底零距离接触,倾听他的声音。谈谈你对苏格拉底的看法,从文中找出依据。大学者苏格拉底教育学生有哪些独到之处呢?他的弟子如此学习对人有什么启发呢?
    阅读交流预设:
    A"只许进不许退"--没有重新选择的机会。
    B"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态度犹豫,不能当机立断。
    C"……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摘麦穗很认真,但眼光不够开阔。
    D"总认为……总以为……"--总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不能立足眼前,首先抓住"现在"。
    E"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读好这句话)弟子们失去良机、一事无成,无比惋惜。
    ……
    F重点讨论: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体会。
    师:是的,你很会概括!苏格拉底虽然只讲了三次话,但他讲得少、引得巧、点得妙,效果好。他不愧为一位大学者!
    请你们自由交流各自的读书体会,好吗?
    生:我从中体会出一个道理:时间一去不回头,机会失去难挽留。我们要好好地把握每一次机会。
    生:课文启示我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把握住现在,就掌握了未来。
    师:你朴实的话语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生:人的一生仿佛是在麦地中行走,人人都在追求一个最高的理想,犹如在麦地中寻找那一株最大的麦穗。如果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到头来只会落得两手空空。
    师:你的感受很深刻,语言很流畅!
    生:我认为,人的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抓住面前的每一次机会却是最重要的。因为,通向理想的道路是眼前的每一次机会铺成的。
    师:理想是需要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和现实的完美结合才是重要的……
    ……
    5、我们读书可以质疑大师,你也可以向大师挑战。
    交流:
    A美中不足:第六节苏格拉底直接告诉弟子们答案,而《哲学家的最后一课》哲学家没有直接告诉,而是让学生自己感悟。
    B"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可以改为苏格拉底让学生找相对大的麦穗,不一定找最大的麦穗。
    6、苏格拉底的弟子虽然没有找到最大的麦穗,但是经历了一次体验,聆听了一次教诲,由此禅透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出示: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里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A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B指名读。
    C说体会。
    D"最大的麦穗"和"眼前的一穗"有什么联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E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于"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F让我们将这段话铭刻在我们心中,练习背诵。
    7、激情总结,回味无穷
    时间过得匆匆,我们兴致勃勃地走进了《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我们徜徉其间,我们留恋忘返,突然间,我们发现自己变了,变得更加聪慧,变得更加富有。因为我们明白了:抓住机会,把握当前。
    三、联系实际,升华理解
    1、请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对文章的理解。
    2、请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想、体会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并写下来,部分同学写到黑板上。
    3、读学生写在黑板上的自己的"名言"。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抄写最后一段话。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 4、联系实际谈谈学了课文的体会,并试着写写自己的人生格言教学重点紧紧抓住苏格拉底的三段话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教学难点能够联系实际,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意思。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直奔主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快乐地行走在这块麦地中,聆听苏格拉底智慧的语言,去寻找那--(齐读课题)最大的麦穗 2、在弟子们寻找最大的麦穗的过程中,苏格拉底说了三句话,找出来读一读。(投影出示) 3、有人说:哲学家的语言是深邃的语言,是精辟的语言,是智慧的语言。今天我们就从这三句话入手,去领略这位哲学大师的智慧。【导入言简意赅,同时也醒目地提出了学习方向,从苏格拉底的三句话入手,展开教学。】二、解读第一句话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1、指名读 2、你们听懂苏格拉底的话了吗? "只许进不许退" 背后有什么深意?用上所学的名言阐述你的理解。 3、苏格拉底会以怎样的语气跟弟子们说这一句话呢?出示:苏格拉底( )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给学生自主训练的平台,为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搭建有力的平台--用名言阐述自己的理解,学以致用,为学生深刻领悟文本创造了最大的可能。】三、解读第二句话 "你们已经到头了。" 1、苏格拉底说这话时,弟子们完成任务了吗?他们表现如何? 2、苏格拉底用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敲响了弟子的警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想象苏格拉底的心情。投影出示:苏格拉底_________说:"你们已经到头了。"(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 3、弟子们如梦初醒,说出" 如梦初醒"的近义词,想想弟子们明白了什么?4、 弟子们不能完成任务,是因为他们没有认真对待吗?投影出示: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5、这段话对弟子们进行了什么描写?仔细体会弟子们的表现,揣摩弟子们的心理,呆会儿老师要进行现场采访。 6、采访不同表现的弟子,体会抓住时机的重要。(埋头前行的;摘了又随手扔掉的;光看光摇头的;两手空空的) 7、随机采访麦地里的小麦,强化抓住时机的重要性。(颗粒饱满的;比较瘦小的;准备嘲笑的;摇晃脑袋的) 8、我能理解弟子们此刻的心情,他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固然我们可以像小麦一样嘲笑弟子们,但我觉得弟子们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善意的提醒,我们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他们刚才的表现提一些建议吗? 9、小结送上培根的名言: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采访"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换位想象,揣摩体验,感同身受,使学生收获到了文字隐藏的东西,在"我是两手空空的弟子""我是麦穗",两次角色的变换中,他们对"茫茫麦田里,抓住手中的一穗才是最重要的"这一道理已有了认识;"为弟子提建议"这一环节再一次将学生带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与文本的主角对话,不断地叠加、强化真切的体验,使之聚集、生发出新的深刻的认识。】四、解读第三句话 "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 苏格拉底是怎么对弟子们说的呢?投影出示,以不同的语气指名读 2、 明确两个"最大的麦穗"不同的含义 3、 醉翁之意不在酒,苏格拉底仅仅在说"麦穗"吗?还在说什么?如果麦地是我们的人生,麦穗是机遇的话,苏格拉底的话还可以怎么说?投影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在______里肯定有_____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_________就是你们刚刚______的。" 4、现在你还认为弟子们走出麦地,手中空空如也吗?他们收获了一个重要的人生道理。这就是…… 【在学习的基础上能从别人的失败中,总结经验,领悟要领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呢?学生的情感此时已经有了一个"井喷"的欲望,此时的角色变换已超越了"角色变换"本身的含义,这是一次心灵与心灵的对话。】五、解读最后段落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齐读 2、体会分号的用法,麦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体会双引号的作用 3、理解"最大的麦穗"、"饱满的麦穗""眼前的一穗"不同含义 4、再读几遍,看看这里哪句话在你心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大?突出显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道理苏格拉底直接跟弟子们说了吗?潜移默化间给弟子影响,这种教育方法可以用哪一句诗形容。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明白道理,真是一个高明的老师! 5、老师示范理解:我的追求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今天对我来说摘取最大的麦穗就是认真上好这堂课,只有上好每一节课,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事,我才能离我的追求更近!你能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6、指名联系实际理解。(教师点评) 7、创设情境,多反复诵读:"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通过对这段文字的品读,学生已经理解了本文揭示的哲理,教师的示范理解降低了学生联系实际交流心得的难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通过交流有关把握机会的事例或名言,让文本与学生之间产生心灵撞击,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产生情感共鸣】六、走出文本,回味无穷 1、同学们,走出那金灿灿的麦地,回首今天的快乐智慧之旅,想想自己的所得所获,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会怎么说?学着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的例句说一说。 2、积累诗句:明日歌(节选)金缕衣 3、写一段"与机会失之交臂"令自己遗憾深深的往事,细致刻画自己的心理活动【"听说读写"的训练,极富开放性、生成性,空间大,易表达。既联系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又强化了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