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540次| 发布日期:12-29 13:42:24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标签:二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http://www.350xue.com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四.加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笔算和在1000以内的三位数加法,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式题。
学生了解验算的重要意义,学会加法的验算方法,并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使学生体会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使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
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5.使学生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笔算和在1000以内的三位数加法,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式题。
教学难点:
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教学课时:
七课时
第一课时 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
课本第32页例题,第33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加法的验算方
法的过程。
学生了解验算的作用。。
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加法的验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
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的验算方法的过程。
教具准备:
实物展台、液晶投影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写过日记吗?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篇数学日记,大家想看吗?
(出示小黑板)
同学们,你们看了小黑板,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指名提问题,教师整理)
1)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2)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3)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4)二年级和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题:
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指名列式:143+126)
问:下面请同学们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求出结果。
(生练习,小组讨论交流)
2.师:谁愿意把你想出的计算方法告诉大家?
(指名说)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3.鼓励学生用笔算的形式计算。
问:在列竖式时,两个加数要怎样?如何计算?
问:应从哪一位算起?
教师列竖式计算:
百 十 个
1 4 3
+ 1 2 6
2 6 9
3)指名说笔算过程,以及在结果中每一位上数表示什么?
4)小结:三位数相加时应怎样列竖式,从哪里算起?
4.教学验算方法。
介绍:要检查算得对不对,还要验算。
(板书:验算)
2)将例题中的两个加数位置交换,该怎样列式?
(板书竖式: 1 2 6 )
+ 1 4 3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3)学生笔算,看计算的结果和例题相比会怎样?
4)说明:在笔算是要检查加法做的对不对,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计算一遍,看得数是否一样,这样的检查叫做验算。
5.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三位数笔算加法,应该怎样列竖式?从哪一位算起:怎样验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在书上算一算。(生独立计算)
2)你想怎样验算?
3)汇报。你是怎样算的?怎样验算的?
想想做做第3题
1)先说一说你从表中知道了什么?
2)独立计算。
3)汇报。
3.想想做做第4题
1)说图意。
2)独立计算。
3)汇报。
四.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计算。注意对齐数位。
板书设计:
不进位加
143+126
百 十 个
1 4 3
+ 1 2 6
2 6 9
验算:
1 2 6
+ 1 4 3
6 9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进位加
教学内容:
课本第34-3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复习铺垫
1.口算。
4+6 50+90 60+90
8+3 70+80 3+7
问:这几题都是什么加法?每题的和最高位都是几?为什么都是1?
2.笔算。
37+25 64+8
问:这两题在笔算时分别是怎样加的?
导入新课:笔算百以内进位加法时,要先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些知识,学习万以内笔算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二.新授
出示例题图,学习例题。
1.出示问题1: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指名列式:85+143=
学生尝试笔算。
指名说计算办法。
问:从哪位算起?说说个位上相加的过程。
问:十位上8加4得多少?十位上满了十怎么办?十位上的和怎样写?
问:百位上相加是多少?为什么得2?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指名学生完整的口述笔算过程。
请学生在书上进行验算,再填写横式得数。
出示问题2: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指名列式:82+126=
请学生独立探索解决,指名板演。
集体核对,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独立验算,横式上写得数。
归纳
请你想一想,笔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怎样算?
(组织学生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小结:做笔算加法要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三 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在书上算一算。
2)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2.想想做做第3题
1)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过来。
6 5 7 6 3 3 4
+2 4 3 +6 4 6 +5 6 9
2 0 8 7 1 2 8 9 3
2)汇报。
3.想想做做第4题
1)说图意。
2)怎样列式?
3)独立计算。
4)汇报。
4.想想做做第2题
1)独立计算。注意对齐数位。
2)你是怎样验算的?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三位数加法笔算要怎样算?
板书设计:
进位加
85+143= 85+126=
8 5 8 5
+1 4 3 +1 2 6
2 0 8 2 1 1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第三课时 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35-36页,想想做做第5-9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揭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数相加的笔算加法,谁来说怎样笔算这类加法呢?
今天,我们就来练习有关的计算。
二.计算练习
1.想想做做第5题
比一比,算一算。
6+8 7+9 6+3 5+7
60+80 70+90 60+30 50+70
1)学生自己口算。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2)同桌说一说,第二行的几道题你是怎样算的?
3)比一比:每组题中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4)指出:在计算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进一位。
2.想想做做第6题。
1)说说图意。
2)小兔到学校怎样走比较近?同桌说一说。
3)同桌说:小猴呢?谁到学校的路近一些?
4)指名说。
3.想想做做第7题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四.加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笔算和在1000以内的三位数加法,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式题。
学生了解验算的重要意义,学会加法的验算方法,并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使学生体会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使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
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5.使学生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笔算和在1000以内的三位数加法,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式题。
教学难点:
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教学课时:
七课时
第一课时 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
课本第32页例题,第33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加法的验算方
法的过程。
学生了解验算的作用。。
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加法的验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
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的验算方法的过程。
教具准备:
实物展台、液晶投影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写过日记吗?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篇数学日记,大家想看吗?
(出示小黑板)
同学们,你们看了小黑板,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指名提问题,教师整理)
1)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2)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3)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4)二年级和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题:
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指名列式:143+126)
问:下面请同学们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求出结果。
(生练习,小组讨论交流)
2.师:谁愿意把你想出的计算方法告诉大家?
(指名说)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3.鼓励学生用笔算的形式计算。
问:在列竖式时,两个加数要怎样?如何计算?
问:应从哪一位算起?
教师列竖式计算:
百 十 个
1 4 3
+ 1 2 6
2 6 9
3)指名说笔算过程,以及在结果中每一位上数表示什么?
4)小结:三位数相加时应怎样列竖式,从哪里算起?
4.教学验算方法。
介绍:要检查算得对不对,还要验算。
(板书:验算)
2)将例题中的两个加数位置交换,该怎样列式?
(板书竖式: 1 2 6 )
+ 1 4 3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3)学生笔算,看计算的结果和例题相比会怎样?
4)说明:在笔算是要检查加法做的对不对,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计算一遍,看得数是否一样,这样的检查叫做验算。
5.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三位数笔算加法,应该怎样列竖式?从哪一位算起:怎样验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在书上算一算。(生独立计算)
2)你想怎样验算?
3)汇报。你是怎样算的?怎样验算的?
想想做做第3题
1)先说一说你从表中知道了什么?
2)独立计算。
3)汇报。
3.想想做做第4题
1)说图意。
2)独立计算。
3)汇报。
四.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计算。注意对齐数位。
板书设计:
不进位加
143+126
百 十 个
1 4 3
+ 1 2 6
2 6 9
验算:
1 2 6
+ 1 4 3
6 9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进位加
教学内容:
课本第34-3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复习铺垫
1.口算。
4+6 50+90 60+90
8+3 70+80 3+7
问:这几题都是什么加法?每题的和最高位都是几?为什么都是1?
2.笔算。
37+25 64+8
问:这两题在笔算时分别是怎样加的?
导入新课:笔算百以内进位加法时,要先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些知识,学习万以内笔算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二.新授
出示例题图,学习例题。
1.出示问题1: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指名列式:85+143=
学生尝试笔算。
指名说计算办法。
问:从哪位算起?说说个位上相加的过程。
问:十位上8加4得多少?十位上满了十怎么办?十位上的和怎样写?
问:百位上相加是多少?为什么得2?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指名学生完整的口述笔算过程。
请学生在书上进行验算,再填写横式得数。
出示问题2: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指名列式:82+126=
请学生独立探索解决,指名板演。
集体核对,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独立验算,横式上写得数。
归纳
请你想一想,笔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怎样算?
(组织学生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小结:做笔算加法要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三 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在书上算一算。
2)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2.想想做做第3题
1)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过来。
6 5 7 6 3 3 4
+2 4 3 +6 4 6 +5 6 9
2 0 8 7 1 2 8 9 3
2)汇报。
3.想想做做第4题
1)说图意。
2)怎样列式?
3)独立计算。
4)汇报。
4.想想做做第2题
1)独立计算。注意对齐数位。
2)你是怎样验算的?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三位数加法笔算要怎样算?
板书设计:
进位加
85+143= 85+126=
8 5 8 5
+1 4 3 +1 2 6
2 0 8 2 1 1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第三课时 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35-36页,想想做做第5-9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揭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数相加的笔算加法,谁来说怎样笔算这类加法呢?
今天,我们就来练习有关的计算。
二.计算练习
1.想想做做第5题
比一比,算一算。
6+8 7+9 6+3 5+7
60+80 70+90 60+30 50+70
1)学生自己口算。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2)同桌说一说,第二行的几道题你是怎样算的?
3)比一比:每组题中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4)指出:在计算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进一位。
2.想想做做第6题。
1)说说图意。
2)小兔到学校怎样走比较近?同桌说一说。
3)同桌说:小猴呢?谁到学校的路近一些?
4)指名说。
3.想想做做第7题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 ›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第七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 ›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第七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 ›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 ›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 ›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 ›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 ›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 › 苏教版数字命名的文史知识
- › 苏教版数学七年级期末复习教案(五)
- › 苏教版数学七年级期末复习教案(三)
- › 苏教版数学七年级期末复习教案(四)
- › 苏教版数学七年级期末复习教案(一)
- › 苏教版数学七年级期末复习教案(二)
- ›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第十册教学设计
- ›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第10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案例
tag: 暂无联系方式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免费教案 - 数学教案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栏目导航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推荐
- ·第三册拼一拼,算一算
- ·二年数学上:《角的初步认识——角的分
- ·四位数的数法和读法
- ·数学教案-统计与猜测(北师大)
- ·第三册五环旗
- ·数学教案-生日
- ·数学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
- ·数学教案-确定位置
-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除法练习课P8-9
-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除法(一)认识竖
-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除法(一)认识竖
-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除法(三)解决问
-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除法(三)解决问
-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除法(二)试商方
-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除法(二)试商方
-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需要几个轮子》教
-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飞行表演》教学设
-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飞行表演》教学设
-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飞行表演》教学设
-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飞行表演》教学设
-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第三册)全册教
-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第3册教案第1—4单
-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第四册教案
-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除加、除减》教学
-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