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选集
念奴娇 中秋①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②,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③,乘鸾来去④,人在清凉国⑤。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⑥。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排徊风露下⑦,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⑧。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⑨。
[注]①元丰五年八月十五日在黄州作。 ②桂魄:古人称月体为魄,又传月中有桂树,故称。 ③玉宇琼楼:形容月中宫殿的精美。 ④乘鸾:《异闻录》:“开元中,明皇与申天师游月中,见素娥十余人,皓衣乘白鸾, 笑舞于广庭大桂树下。” ⑤清凉国:唐陆龟蒙诗残句:“溪山自是清凉国。” ⑥烟树历历:唐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 ⑦举怀三句:李白《月下独酌》:“举酒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⑧便欲三句:化用《庄子·逍遥游》:“有鸟焉, 其名为鹏, 背若泰山, 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唐李白曾被称为“谪仙人”,谓如神仙谪降人世。苏轼也自比谪仙,故称归去。 ⑨水晶二句: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李舟以笛遗李牟,“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 维舟吹之……甚为精壮, 山河可裂……及入破,呼吸盘擗,其笛应声粉碎”。李牟,或作李谟。此喻胸中豪气喷薄而出。
南乡子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①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②。 佳节若为梧酬③,但把清尊断送秋④。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⑤。
[注]①元丰五年 (1082) 九月在黄州作。涵辉楼:在黄冈县西南。宋韩琦《涵辉楼》诗:“临江三四楼,次第压城首。山光遍轩楹,波影撼窗牖。”为当地名胜。苏轼《醉蓬莱》序云:“余谪居黄州,三见重九,每岁与太守徐君猷会于西霞楼。”徐君猷:名大受,当时黄州知州。 ②破帽句:《晋书·孟嘉传》载孟嘉于九月九日登龙山时帽子为风吹落而不觉,后成重阳登高典故。本词翻用其事。 ③若为酬:怎样应付过去。 ④尊:酒杯。 ⑤明月句:唐郑谷《十日菊词》:“节去蜂蝶不知,晓庭还绕折空枝。”本词更进一层,谓重阳节后菊花凋萎, 蜂蝶均愁。 苏轼《九日次韵王巩》:“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故其《与王定国》中提到此句。
醉翁操⑴
琅琊幽谷⑵,山川奇丽,泉鸣空涧,若中音会⑶。醉翁喜之⑷,把酒临听,辄欣然忘归。既去十余年,而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绝伦。然有其声而无其辞。 翁虽为作歌, 而与琴声不合。又依楚词作《醉翁引》⑸,好事者亦倚其辞以制曲。虽粗合韵度,而琴声为词所绳约,非天成也。后三十余年,翁既捐馆舍⑹,遵亦没久矣。有庐山玉涧道人崔闲,特妙于琴,恨此曲之无词,乃谱其声,而请于东坡居士以补之云。
琅然⑺,清圜⑻,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⑼。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⑽,水有时而回川⑾。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⑿。
[注]⑴元丰五年(1082)在黄州作。 ⑵琅琊:山名,在安徽滁州。欧阳修《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⑶若中句:谓泉声好象符合乐曲音节。 ⑷醉翁:欧阳修名琅琊山之亭为醉翁亭,自号醉翁。 ⑸既去十二句:欧阳修于祐元年(1056)作《醉翁吟》,序云:“余作醉翁亭于滁州。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也,闻而往游焉,爱其山水,归而以琴写之,作《醉翁吟》三叠。去年秋,余奉使契丹。沈君会余恩冀之间, 夜阑酒半, 援琴而作之,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⑹捐馆舍:捐弃所居之馆舍,指去世。 ⑺琅然:指声音清郎响亮。 ⑻圜:同圆。 ⑼荷蒉:扛负着草编的筐子。此指懂音乐的隐士。《论语·宪问》:“(孔)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 ⑽童巅:无草木的山顶。 ⑾回川:旋涡。 ⑿徽:琴徽,弦柱上的标识。宋黄庭坚《跋子瞻〈醉翁操〉》:“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
临江仙 夜归临皋①
夜饮东坡醒复醉②,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③。夜阑风静榖纹平④。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⑤。
[注]①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载:“元丰五年(1082)九月,雪堂夜饮,醉归临皋。”石声淮、唐玲玲《东坡乐府编年笺注》则谓本词“当作于元丰六年四月以前”。临皋:在湖北黄冈县南江边,苏轼曾寓居于此。 ②东坡:苏轼在黄州城东开垦的躬耕之地,他自号东坡居士,系效白据易“忠州东坡”之名。 ③营营:往来劳碌。 ④榖(hú)纹:形容水波微细。榖,有皱纹的纱。 ⑤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苏轼在黄州“与数客饮江上,夜归。江面际天,风露浩然,有当其意,乃作歌词,所谓‘夜阑风静榖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者,与客大歌数过而散。翌日暄传子瞻夜作此词,挂冠服江边,拏舟长啸而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然此语卒传至京师,虽裕陵(神宗)亦闻而疑之。
满庭芳①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②,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③。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④。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⑤。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⑥,真梦里,相对残釭⑦。歌舞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逄逄⑧。
[注]①元丰六年(1083)在黄州作。 ②陈慥,字季常,苏轼友,时居岐亭(今湖北麻城)。 ③闻道三句:写王长官所居之处。司州古县,指黄陂县(今属湖北),唐武德三年(620) 于此置南司州,七年,州废。竹坞,竹编围墙。松窗,前临松树和窗。 ④摐(chuāng):通撞,击。此形容雨打声。 ⑤风林二句:风吹林动冲破如盖如幢的烟云。 ⑥居士先生:苏轼自号东坡居士。 ⑦釭(gāng):灯盏,此借指灯火。 ⑧逄逄(páng):鼓声。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①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②。长记平山堂上③,倚枕江南烟雨④,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⑤,“山色有无中⑥”。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⑦。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⑧。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⑨。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⑩。
[注]①元丰六年(1082)六月作。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②湿青红:谓漆色鲜润。 ③平山堂:公元1048年欧阳修在扬州所建。 ④倚枕:谓卧着可以看望。 ⑤醉翁:欧阳修别号。 ⑥山色句:见前欧阳修《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 ⑦倒碧峰:碧峰倒影水中。 ⑧一叶:指小舟。白头翁:指老船夫。 ⑨堪笔三句:兰台公子,指战国楚辞赋家宋玉,相传曾作兰台令。他有《风赋》云:“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因回答说“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截然不同。庄生:战国时道家学者庄周。《庄子·齐物论》说,“人籁”是吹奏箫笛等竹器的声音,“天籁”是发于自然的音响,即指风吹声。苏轼为亭命名“快哉”即取自《风赋》“快哉此风”句。但他认为风是自然之物,本身不应有雌、雄之别,大家都可享受。 ⑩一点两句:谓胸中有“浩然之气”,就会感受“快哉此风”。《孟子·公孙丑上》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指的是一种主观精神修养。
鹧鸪天①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②。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③。
[注]①本词约作于元丰六年(1083)六月。《全宋词》题注云:“东坡谪黄州时作此词,真本藏林子敬家。”龙榆生《东坡乐府笺》引傅幹注“谪”作“调”;又引朱祖谋注略云:苏轼在元丰七年四月离去黄州,而此词乃写六月景事。 ②红蕖:红色荷花。已开荷花叫芙蕖。 ③又得句:唐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偶经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陶)渊明诗‘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此词从陶诗中得来,逾觉清异,较‘浮生半日闲’句,自是诗词异调。论者每谓坡公以诗笔入词,岂审音知言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苏轼词选集
- › 苏轼词选集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锦瑟》新解
- ·一个浪漫诗人的心路历程 ——关于《梦
- ·关于《石钟山记》的另类说法
- ·孔雀东南飞戏剧图
- ·纵情山水间 茶亦能醉人──欧阳修
- ·漫谈《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白马篇
- ·游褒禅山记第三段欣赏
- ·张溥之死
- ·巴金、冰心 :一对莫逆之交的朋友
- ·谈白居易的讽喻诗
- ·《祝福》说课稿2
- ·门槛教案
- ·画家雨果——写于雨果诞辰二百年之际
- ·奇傲的梅 |病梅馆记|龚自珍|
- ·歸有光等唐宋派|项脊轩志|归有光|
- ·《孔孟》中引用《论》、《孟》文句的出
- ·名士龚自珍
- ·美腿与丑腿
- ·秦松赋 |登泰山记|
- ·学者字欧阳修
- ·龚自珍纪念馆
- ·孔子生平介绍
- ·藏景阁(14)·以自己的方式独语西北(
- ·李白诗作品选七
- ·梦断槎湾一角青——龚自珍的洞庭情
- ·泰山四大景观
- ·《琵琶行》课件
- ·巴老箴言|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