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选集

浏览次数: 261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二同步辅导
标签: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苏轼词选集,

木兰花令 次欧公西湖韵①

霜余已失长淮阔②, 空听潺潺清颍咽③。 佳人犹唱醉翁词④,四十三年如电抹⑤。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⑥。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注]①元祐六年(1091)八月苏轼为颍州(州治今安徽阜阳)知州时作。欧阳修于皇祐元年至五年(1049-1053) 为颍州知州是常去该州的名胜西湖游览,作了不少词。本词所和欧韵(西湖南北烟波阔),调名一作《玉楼春》。 ②长淮:淮河。霜降之后河水减退,河身显得狭长了。 ③颖:颖水,淮河支流,颖州州城在其下游。 ④醉翁:欧阳修的别号。 ⑤四十三年:谓自皇祐元年(1049)至此时。 ⑥三五、二八:指十五、十六夜的月亮。

满江红 怀子由作①

清颍东流②,愁来送、征鸿去翮③。 情乱处, 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④。恨此生长向别离中,彫华发⑤。  一尊酒, 黄河侧。 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⑥。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占黄色⑦。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注]①元祐七年(1092)为颖州 (州治今安徽阜阳) 知州时作。子由:作者弟苏辙的字,时在汴京。 ②颖:淮河支流颖水,颖州在其下游。 ③翮(hé):羽根。此指鸟翼。 ④孤负二句:追念过去兄弟一起生活——对床而卧,夜听雨声的情景,并叹息当时相约退隐之语未能实现。林下,山林家园之中,指退隐之处。 ⑤华发:花白头发。 ⑥相看二句:以前兄弟会面情景仿佛还像是昨天的事,但已过去了许多年月。 ⑦眉间句:古代有种说法, 眉间有黄色是喜庆的征兆。 这里借以预祝兄弟不久将回家相聚。

青玉案 和贺方回韵送伯固还吴中①

三年枕上吴中路②。遣黄犬③,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④。莫惊鸥鹭,四桥尽是⑤,老子经行处⑥。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⑦。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⑧,曾湿西湖雨⑨。

[注]①元祐七年(1092)作。贺方回:名铸,曾作《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伯固:苏坚的字。他曾任杭州临税官,是苏轼得力助手。吴中:春秋时吴地,今江苏及安徽、浙江一部分。 ②三年句:意谓三年来一直梦中想见吴中之路。 苏坚跟随苏轼已三年未归, 故云。 ③遣黄犬:《晋书·陆机传》载:陆机有犬名黄耳,机在洛阳,常有竹筒盛书信系其颈上遣它送回华亭家中。 ④松江:即吴淞江,一称苏州河,在今上海西部及江苏南部, 源出太湖, 东流到上海市区入黄浦江。 ⑤四桥:傅幹注:“姑苏有四桥,长为绝景。”在今吴江境风。 ⑥老子:年老者自称。 ⑦辋川二句:唐诗人兼画家王维,官尚书右丞,有别墅在辋川(在今陕西蓝田),并曾于蓝田清凉寺壁绘《辋川图》。杜甫《解闷》诗有云:“不见高人王右丞,蓝田丘壑蔓寒藤。” ⑧小蛮:唐白居易家歌妓名,相传白氏有“杨柳小蛮腰”句,见孟棨《本事诗·事感》。此喻杭州侍女,曾为缝衣。 ⑨近人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评本词歇拍云:“上三句未为甚艳,‘曾湿西湖雨’是清语,非艳语。与上三句相连属,遂成奇艳,令人爱不忍释。”

归朝欢 和苏伯固⑴

我梦扁舟浮震泽⑵,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⑶,倚天无数开青壁。此生长接淅⑷,与君同是江南客。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⑸。  明日西风还挂席⑹,唱我新词泪沾臆。灵均去后楚山空⑺,澧阳兰芷无颜色⑻。 君才如梦得⑼, 武陵更在西南极⑽。《竹枝词》,莫徭新唱,谁谓古今隔⑾。

[注]⑴本词作于哲宗绍圣元年(1094)。六月:苏轼贬往惠州(今属广东),七月途经九江(今属江西)与苏坚别。伯固:苏坚子,他曾任杭州临税官,是苏轼得力助手。《全宋词》题下注云:“公尝有诗与苏伯固,其序曰:‘昔在九江,与苏伯固唱和,’其略曰:‘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横江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盖实梦也。然公诗复云:‘扁舟震泽定何时,满眼庐山觉又非。’” ⑵震泽:古泽薮名,即今江苏太湖。  ⑶庐山:在江西北部,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  ⑷接淅:《孟子·万章下》:“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淅是浸米。意谓孔子离开齐国很仓促,带了淘过的米不及煮饭便走。此句形容自己一生长是匆匆来去奔波。 ⑸飞梭:比喻不断地来往。 ⑹挂席:扬帆。指乘船出发。 ⑺灵均:战国楚大诗人屈原《离骚》中自称灵均。 ⑻澧阳:今湖南澧县。兰、芷:都是香草名。屈原《九歌·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 ⑼梦得:唐诗人刘禹锡,字梦得,曾被贬到朗州(今湖南常德)。 ⑽武陵:唐代朗州,古武陵地。 ⑾竹枝三句:《竹枝词》本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刘禹锡在湖南贬所,曾依屈原《九歌》,吸取当地俚曲,作《竹枝辞》九章。见《乐府诗集》卷八十一。莫徭:古代分布在长沙、武陵、澧阳一带的少数民族。宋曾季狸《艇斋诗话》谓本词“为送伯固往澧阳,故用灵均、梦得等事”。此三句意谓听该地民歌而与屈原、刘禹锡被流放贬谪的思想感情千载相通。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②,天涯何处无芳草③。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④。

[注]①本词当作二绍圣二年(1095)左右,时苏轼在惠州(今属广东)。一本有词题作《春景》。 ②柳绵:柳絮。 ③天涯句:语本屈原《离骚》:“何所独无劳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④多情:指行人, 他听墙内佳人笑声而感触生情。 无情:指墙内佳人。她们游戏欢笑,出于无意,并不知墙个有听者。《词林纪事》卷五引《林下词谈》:子瞻在惠州,与朝云(苏轼侍妾) 闲坐。时青子初至(指秋霜初降),落木萧萧, 凄然有悲秋之意。 命期云把大白(酒杯),唱“花褪残红”。 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子瞻诘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政(正)悲秋,而汝又伤春矣。”遂罢。朝云不久抱疾而亡。子瞻终身不复听此词。按苏轼于绍圣元年贬到惠州安置,朝云病殁于绍圣三年。清王士禛《花草蒙拾》:“‘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念奴娇》耶?髯直中铁伦绝群。”

西江月 梅①

玉骨那愁瘴雾②,水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③。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④。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⑤。

[注]①绍圣三年 (1096) 作。《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一引《冷斋夜话》“东坡在惠州作《梅》词,……时侍儿朝云新亡,其寓意为朝云作也。”朝云,姓王,杭州人,苏轼侍妾,相随二十三年。该年七月病殁于惠州。 ②瘴雾:旧指南方山林间温热蒸郁、致人疾病的雾气。 ③幺凤:相传为岭南特有珍禽名,绿毛红嘴,似鹦鹉而小,栖息常倒悬枝上,当地人呼为“倒挂子”。 ④素面二句:以美人为喻,形容梅花之红与白揩 属自然美,白者不须粉涂,红者洗不掉。“涴”,沾污。自然皎白者反嫌搽粉为沾污。  ⑤梨花同梦:傅幹注本载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传唐王昌梦《梅》诗有云:“落落寞寞路不分,梦中唤作梨花云。”明杨慎《词品》卷二《梅词》:“古今梅词,以坡仙绿毛幺凤为第一。”

贺新郎 夏景①

乳燕飞华屋②。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③。又却是,风敲竹④。  石榴半吐红巾蹙⑤。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⑥。又恐被秋风惊绿⑦。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⑧。

[注]①本词写作年代不详。或谓苏轼任杭州知州为官妓秀兰因午睡迟到而作,或谓为侍妾榴花作,见《苕溪渔隐丛话》、《耆旧续闻》等,均不可信。词中咏美人与榴花。清谭献《复堂词话》谓之“颇欲与少陵(杜甫)《佳人》一篇互证”。《贺新郎》调因本词而作《贺新凉》、《乳飞燕》、《风敲竹》等别名。 ②飞:《云麓漫钞》谓见真迹作“棲”。 ③瑶台:玉石砌成的台,神话传说在昆仑山上,此指梦中仙境。 ④风敲竹:唐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⑤红巾蹙:形容石榴花半开时如红巾皱缩。  ⑥芳心句:形容榴花重瓣,也指佳人心事重重。  ⑦秋风惊绿:指秋风乍起使榴花凋谢,只剩绿叶。  ⑧两簌簌:形容花瓣与眼泪同落。 清黄蓼园《蓼园词话》云:“末四句是花是人,婉曲缠绵,耐人寻味不尽。”

浣溪沙 咏桔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①。  香雾噀人惊半破②,清泉流齿怯初尝③。吴姬三日手犹香④。

[注]①青黄:指未熟和已熟的桔子。 未熟色青, 已熟色黄。屈原《桔颂》:“青黄阿糅”。 ②噀(xùn):喷。 ③清泉:指桔汁。 ④吴姬句:吴发女子剥桔之后的手三天还香。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苏轼词选集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