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高考题选(其它题)
浏览次数: 344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标签: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近20年高考题选(其它题),
1、下列汉字笔画数不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1991年全国高考题)
A.瓦长片毋 B.瓜鸟凹辽
C.廷岌祁丞 D.延孜舛尧
答案:D。
2、人民机器厂1992年共购买了价值人民币10036789.24元的原材料。请将该厂支付的人民币金额用大写填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1993年他国高考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壹仟零叁万陆仟柒佰捌拾玖圆贰角肆分
评分标准:表述及大写全部都正确得2分;错1—2处得1分;错3处及3处以上不得分。“万”写成“”,“贰”写成“弍”或“贰”不算错;“圆”写成“元”亦可。
3、下列各句红字的部分与“他对我的帮助很大”中红字的部分结构相同的一句是(3分)(1993年全国高考题)
A.大家对他的表演报以热烈的掌声。 B.他对大家的帮助表示感谢。
C.我们对自己的优势信心十足。 D.同志们对他的批评语重心长。
答案:D。
4、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1994年全国高考题)
A.(1)非经批准不能动用流动资金。
(2)非得经过批准才能动用流动资金。
B.(1)除非你去请,他才会来。
(2)除非你去请,他是不会来的。
C.(1)这样的事,我何尝愿意做?
(2)这样的事,我何尝不愿意做?
D.(1)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
(2)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不出现一些差错。
答案:C。
5、下列四句话,用的词语相同,但强调的重点却不同。其中分别强调"受话人"和"打电话"这件事的一组是(3分)()(1996年全国高考题)
①他上午在家里是给我打了一次电话。
②他上午是在家里给我打了一次电话。
③他是上午在家里给我打了一次电话。
④他上午在家里给我是打了一次电话。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6、仔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弄清楚它的语言结构,简明扼要地回答问题。(6分)(1982年全国高考题)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扩大。
(一)这是一个包含两个分句的复句。这两个分句有没有主语?如果有,把它指出来。
(二)这两个分句的谓语主要动词各是什么?
(三)这两个分句的宾语各是什么?
答案:
(一)第一分句没有主语。第二分句的主语是“统一战线”。
(二)第一分句的谓语主要动词是“结成”。第二分句的谓语主要动词是“继续”。
(三)第一分句的宾语是“统一战线”。第二分句的宾语是“巩固和扩大”。
7、要说明鲁迅的小说《药》在情节上安排了哪两条线索?指出这两条线索是通过什么连结起来的?(1982年全国高考题)
答案:一条线索是革命者夏瑜的英勇牺牲,另一条线索是华老栓夫妇在医治儿子的痨病时所表现的落后无知。这两条线索是通过“药——人血馒头”连结起来的。如果回答是通过刑场、茶馆、坟地等场景连结起来的,也算对。
8、下列标题中加点的字各有四种解释,选出正确的一种。(3分)(1986年全国高考题)
(1).《察今》()
(A)察看(B)明察(C)视察(D)观察
(2).《原君》()
(A)推究(B)究竟(C)原意(D)原因
(3).《甲申三百年祭》()
(A)典礼(B)追悼(C)祭文(D)祭奠
答案: (1).B;(2).A;(3).D(答对一小题给1分)
9、从句子A—E中,分别找出同甲、乙两句语法结构相同的句子。(4分)(1987年全国高考题)
甲人们才发现自己马群里的马在一夜间忽然变多了。
乙他的报告能使听讲的学生了解课本以外的新知识。
(A)人家看见你在大街上拿着书走来走去。
(B)天才的布鲁诺要叫所有的人看见类似太阳的别的星星。
(C)他曾经看见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从这个桃园茶社里慢慢地走出来。
(D)交通局派来的一辆由最好的司机驾驶的最好的汽车,早已等在县委会门口。
(E)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发展情况。
〖答〗与甲句语法结构相同的是( );与乙句语法结构相同的是( )
答案:与甲句语法结构相同的是C,乙句语法结构相同的是B
10.在词汇的演变过程中,以下几种情况是常见的:
(A)有的词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发展或意识形态的变化消失了;
(B)有的词只在现代的复合词里出现,不再单独使用;
(C)有的词古代所用的某些意义现代已经不用,尽管别的意义还用;
(D)有的词只见于古代方言口语,现代不用。
指出下列文句中黑的词属于哪一种现象。(4分)
①郑有备矣,不可冀也。【答】()
②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答】()
③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答】()
④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答】()
⑤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答】()
⑥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答】()
⑦不争折损了,深为可惜。【答】()
⑧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答】()
答案:①B、②C、③B、④D、⑤A、⑥B、⑦D、⑧A
11、在下列各句后面的括弧里,补出画线部分所省略的词语。(2分)(1988年全国高考题)
①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②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③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冈烈士事略丐序于予。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
④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答案:①乐;②促织(答蟋蟀、小虫、虫也算对);③于;④秦人
12.《九章算术》上有一道题:“竹原高一丈,末折着地,去本三尺,问竹还高几何?”根据该题所作的图,正确的一副是(2分)(1989年全国高考题)
答案:D。
13.下面六句中的“请”与“请问贵姓”的“请”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1989年全国高考题)
①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③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④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⑤璧有瑕,请指示王。
⑥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⑥D①②③⑥
答案:B。
14.下面文言文的标点有三处遗漏、四处错误,请补出和改正。(4分)(1989年全国高考题)
补出标点
第__行第__字___标点
第__行第___字____标点
第___行第___字____标点
改正标点
第_____行第_____字____,误____,正____;
第_____行第_____字_____,误____,正____;
第_____行第_____字____,误____,正____;
第_____行第_____字____,误____,正____。
注意:位置栏中应填入阿拉伯数字;“字”后的横线上应填入“前”、“后”什么标点前、后。
答案:
补位置标点
出第1行第16字问号后”
标第1行第17字前“
点第3行第15字句号后,
位置误正
改第2行第1字句号后”删去
正第2行第4字前“‘
标第2行第13字句号后”,
点第2行第16字前“‘
15.说话时重音不同,意思的侧重点往往也不同。参照例句,在有关的词语下红字,使括号内外的句意相吻合。(2分)得分(1989年全国高考题)
(例)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太少了!)
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真不少!)
a.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
b.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是我。)
答案: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
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是我。)
答对一处得一分,每句只能有一个着重号。
16.说话时停顿的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参照例句,用“/”标出句中该停顿的地方,使句子的意思与括号里的提示相符(每句只能有一次停顿)。(3分)(1989年全国高考题)
(例)(这份报告)我写/不好。(不赞成自己写)
(这份报告)我/写不好。(没有把握)
a.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两个人都得说)
b.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一个人说)
答案:
a、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两个人都得说)
b、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一个人说)或: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答对一句得1分,答对二句得3分。
17.有的话如果孤立起来看,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放在一定的上下文里,就明确了。参照例句,在句前或句后的横线上加些话,使原句的意思变明确。(3分)(1989年全国高考题)
(例)_______我要炒肉丝你把油拿来
你要粉蒸肉我要炒肉丝
a.__________开刀的是他父亲
b.__________开刀的是他父亲
答案:a我弟弟得了阑尾炎开刀的是他父亲或a开刀的是他父亲医术很高明
b他母亲没病开刀的是他父亲或b开刀的是他父亲他得去照料
a、b两句的答案均能区别原名两种不同的意思得3分;两句答案的表述的只是一种意思只得1分;答案不以消除歧义的,不得分。
近20年高考题选(其它题)
1、下列汉字笔画数不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1991年全国高考题)
A.瓦长片毋 B.瓜鸟凹辽
C.廷岌祁丞 D.延孜舛尧
答案:D。
2、人民机器厂1992年共购买了价值人民币10036789.24元的原材料。请将该厂支付的人民币金额用大写填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1993年他国高考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壹仟零叁万陆仟柒佰捌拾玖圆贰角肆分
评分标准:表述及大写全部都正确得2分;错1—2处得1分;错3处及3处以上不得分。“万”写成“”,“贰”写成“弍”或“贰”不算错;“圆”写成“元”亦可。
3、下列各句红字的部分与“他对我的帮助很大”中红字的部分结构相同的一句是(3分)(1993年全国高考题)
A.大家对他的表演报以热烈的掌声。 B.他对大家的帮助表示感谢。
C.我们对自己的优势信心十足。 D.同志们对他的批评语重心长。
答案:D。
4、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1994年全国高考题)
A.(1)非经批准不能动用流动资金。
(2)非得经过批准才能动用流动资金。
B.(1)除非你去请,他才会来。
(2)除非你去请,他是不会来的。
C.(1)这样的事,我何尝愿意做?
(2)这样的事,我何尝不愿意做?
D.(1)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
(2)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不出现一些差错。
答案:C。
5、下列四句话,用的词语相同,但强调的重点却不同。其中分别强调"受话人"和"打电话"这件事的一组是(3分)()(1996年全国高考题)
①他上午在家里是给我打了一次电话。
②他上午是在家里给我打了一次电话。
③他是上午在家里给我打了一次电话。
④他上午在家里给我是打了一次电话。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6、仔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弄清楚它的语言结构,简明扼要地回答问题。(6分)(1982年全国高考题)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扩大。
(一)这是一个包含两个分句的复句。这两个分句有没有主语?如果有,把它指出来。
(二)这两个分句的谓语主要动词各是什么?
(三)这两个分句的宾语各是什么?
答案:
(一)第一分句没有主语。第二分句的主语是“统一战线”。
(二)第一分句的谓语主要动词是“结成”。第二分句的谓语主要动词是“继续”。
(三)第一分句的宾语是“统一战线”。第二分句的宾语是“巩固和扩大”。
7、要说明鲁迅的小说《药》在情节上安排了哪两条线索?指出这两条线索是通过什么连结起来的?(1982年全国高考题)
答案:一条线索是革命者夏瑜的英勇牺牲,另一条线索是华老栓夫妇在医治儿子的痨病时所表现的落后无知。这两条线索是通过“药——人血馒头”连结起来的。如果回答是通过刑场、茶馆、坟地等场景连结起来的,也算对。
8、下列标题中加点的字各有四种解释,选出正确的一种。(3分)(1986年全国高考题)
(1).《察今》()
(A)察看(B)明察(C)视察(D)观察
(2).《原君》()
(A)推究(B)究竟(C)原意(D)原因
(3).《甲申三百年祭》()
(A)典礼(B)追悼(C)祭文(D)祭奠
答案: (1).B;(2).A;(3).D(答对一小题给1分)
9、从句子A—E中,分别找出同甲、乙两句语法结构相同的句子。(4分)(1987年全国高考题)
甲人们才发现自己马群里的马在一夜间忽然变多了。
乙他的报告能使听讲的学生了解课本以外的新知识。
(A)人家看见你在大街上拿着书走来走去。
(B)天才的布鲁诺要叫所有的人看见类似太阳的别的星星。
(C)他曾经看见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从这个桃园茶社里慢慢地走出来。
(D)交通局派来的一辆由最好的司机驾驶的最好的汽车,早已等在县委会门口。
(E)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发展情况。
〖答〗与甲句语法结构相同的是( );与乙句语法结构相同的是( )
答案:与甲句语法结构相同的是C,乙句语法结构相同的是B
10.在词汇的演变过程中,以下几种情况是常见的:
(A)有的词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发展或意识形态的变化消失了;
(B)有的词只在现代的复合词里出现,不再单独使用;
(C)有的词古代所用的某些意义现代已经不用,尽管别的意义还用;
(D)有的词只见于古代方言口语,现代不用。
指出下列文句中黑的词属于哪一种现象。(4分)
①郑有备矣,不可冀也。【答】()
②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答】()
③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答】()
④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答】()
⑤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答】()
⑥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答】()
⑦不争折损了,深为可惜。【答】()
⑧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答】()
答案:①B、②C、③B、④D、⑤A、⑥B、⑦D、⑧A
11、在下列各句后面的括弧里,补出画线部分所省略的词语。(2分)(1988年全国高考题)
①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②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③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冈烈士事略丐序于予。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
④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答案:①乐;②促织(答蟋蟀、小虫、虫也算对);③于;④秦人
12.《九章算术》上有一道题:“竹原高一丈,末折着地,去本三尺,问竹还高几何?”根据该题所作的图,正确的一副是(2分)(1989年全国高考题)
答案:D。
13.下面六句中的“请”与“请问贵姓”的“请”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1989年全国高考题)
①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③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④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⑤璧有瑕,请指示王。
⑥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⑥D①②③⑥
答案:B。
14.下面文言文的标点有三处遗漏、四处错误,请补出和改正。(4分)(1989年全国高考题)
补出标点
第__行第__字___标点
第__行第___字____标点
第___行第___字____标点
改正标点
第_____行第_____字____,误____,正____;
第_____行第_____字_____,误____,正____;
第_____行第_____字____,误____,正____;
第_____行第_____字____,误____,正____。
注意:位置栏中应填入阿拉伯数字;“字”后的横线上应填入“前”、“后”什么标点前、后。
答案:
补位置标点
出第1行第16字问号后”
标第1行第17字前“
点第3行第15字句号后,
位置误正
改第2行第1字句号后”删去
正第2行第4字前“‘
标第2行第13字句号后”,
点第2行第16字前“‘
15.说话时重音不同,意思的侧重点往往也不同。参照例句,在有关的词语下红字,使括号内外的句意相吻合。(2分)得分(1989年全国高考题)
(例)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太少了!)
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真不少!)
a.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
b.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是我。)
答案: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
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是我。)
答对一处得一分,每句只能有一个着重号。
16.说话时停顿的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参照例句,用“/”标出句中该停顿的地方,使句子的意思与括号里的提示相符(每句只能有一次停顿)。(3分)(1989年全国高考题)
(例)(这份报告)我写/不好。(不赞成自己写)
(这份报告)我/写不好。(没有把握)
a.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两个人都得说)
b.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一个人说)
答案:
a、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两个人都得说)
b、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一个人说)或: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答对一句得1分,答对二句得3分。
17.有的话如果孤立起来看,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放在一定的上下文里,就明确了。参照例句,在句前或句后的横线上加些话,使原句的意思变明确。(3分)(1989年全国高考题)
(例)_______我要炒肉丝你把油拿来
你要粉蒸肉我要炒肉丝
a.__________开刀的是他父亲
b.__________开刀的是他父亲
答案:a我弟弟得了阑尾炎开刀的是他父亲或a开刀的是他父亲医术很高明
b他母亲没病开刀的是他父亲或b开刀的是他父亲他得去照料
a、b两句的答案均能区别原名两种不同的意思得3分;两句答案的表述的只是一种意思只得1分;答案不以消除歧义的,不得分。
近20年高考题选(其它题)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近20年高考题选(现代汉语虚词)
- › 近20年高考题选(修辞)
- › 近20年高考题选(现代文阅读题)之二
- › 近20年高考题选(现代文阅读题)之一
- › 近20年高考题选(社科文阅读)
- › 近20年高考题选(其它题)
- › 近20年高考题选(句子扩张、仿写)
- › 近20年高考题选(句式)
- › 近20年高考题选(语言得体)
- › 近20年高考题选(作文题)
tag: 高考题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栏目导航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推荐
- ·开平市风采华侨中学2017届模拟测试题(
- ·最新北京市语文高考模拟试题(2017.2.1
- ·2017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四)
- ·湖北省孝感市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
- ·高中语文第三册期中试题
- ·高二语文(下)第一单元同步测试
- ·古诗鉴赏训练
- ·高一语文同步测试(2)
- ·现代文阅读解题指导
- ·中国古代最缠绵词章大全
-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
-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测试
- ·高一下学期大单元测试语文试卷
- ·2017学年上学期高一新教材第一单元测试
- ·2017届全国高三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 ·高三专项训练题 词语
- ·文言文训练1
- ·语言与表达能力训练(六)
- ·标点符号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 ·武汉市第十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四次月考
- ·2017高考汉语成语训练
-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1
- ·福州市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卷(2017.3)
- ·厦门市2017届高三年质量检查
- ·语文模拟试题(三)
- ·语文模拟试题(WORD文档)60套(2017)
- ·201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六)
- ·古诗鉴赏主观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