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高考题选(社科文阅读)
浏览次数: 789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标签: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近20年高考题选(社科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读后完成22~25题。(1992年全国高考试题)
在“基本粒子”的大家族中,有一种叫中微子。它那穿山过海,敢于与光速较量的神奇本领和不费吹灰之力穿过地球的拿手好戏,极大地触发了科学家们应用研究的灵感。于是,中微子通信的设想脱颖而出了。这是一种采用中微子束来代替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无线通信方式。它可以冲破电磁波通信不可逾越的水下和地下这两大禁区,实现全球无线通信;它保密性好,传递信息快,不受外界干扰,对人体无害。这些优点是其他通信方式无法比拟的。
中微子通信过程和微波通信相似,有发射和接受装置。通信时,发射端首先用高能质子加速器,将质子加速到几千亿电子伏特的能量,然后去轰击一块金属靶子。此时,靶子的背面就会产生许多“短命”的介子,这些介子一边运动,一边发生衰变,从而变成中微子和μ子。再让它们共同穿过钢板,这时μ子被钢板阻挡并衰变了,剩下的就是纯净的中微子束。然后,再用信号对它进行调制,接着通过磁场控制载有信息的中微子束,使之按人的旨意朝一定方向传向目标。
接收端是一个贮有近亿吨水的大水箱,箱内的光探测器星罗棋布。当发射来的中微子束在水中传过时,就会与原子核中的中子发生核反应而生成μ子,μ子在水中高速前进,受到核的减速作用放出光子,这些光子进而被水中的光探测器接收,即可把原来中微子束所携带的信息调解出来,从而达到通信的目的。
22.从原文意思来看,下列对中微子通信和电磁波通信所作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它们的通信过程、传递路线核装置是基本相同的。
B.中微子穿透力强,金属板对它也不会产生阻碍。
C.中微子能冲破水下和地下两大禁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通信方式。
D.中微子通信和电磁波通信都是用光传输信息的。
23.示意图中传输路线上用号码标出了十个位置。据文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微子无线通信过程中,⑧应是传导距离最长的一段。
B.从⑥开始,“身怀绝技”的中微子便开始出现了。
C.通过①②两处的,是达到几千亿伏特能量的质子。
D.在③处产生的介子,到④或⑤时变成了μ子;到⑨和⑩处,μ子又重新传递信息。
24.在大水箱内,接替中微子束传输信息的依次是(2分)
A.μ子—光子—中微子
B.中子—μ子—光子
C.μ子—光子
D.原子核—中子—μ子—光子
25、
A.调解器是用来还原信息的装置。
B.中微子通信的始端和终端都利用了核物理原理及其技术。
C.经过磁场之后的中微子才成为束状并具有定向性。
D.中微子通信利用了基本粒子的某些特性,是一种采用高薪技术的无线通信方式。
答案:22.B(2分)23.A(3分)24.C(2分)25.C(3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3—25题(8分)(1993年全国高考试题)
据美国K大学的研究人员称,大多数“生物降解”塑料并不真正降解。
利用能随时降解普通有机物质(例如纸和木屑)的细菌所进行的试验表明,包括塑料垃圾袋、“用后即丢”的尿布、饮料瓶等在内的大多数产品并不是可以生物降解的。
研究人员指出,术语“生物降解”这个词的使用是不规范的。一些生产厂家说,这些产品如果在物理上发生了变化,则是可以生物降解的,它们一旦与其它物质混合,便会自然消失或者可以支持生物的成长。研究人员认为,真正的生物降解物质在需氧条件下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厌氧条件下它们则可以分解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然而,经他们试验的每个产品都不能降解,也不能达到上述标准。
23.文中“术语‘生物降解’这个词的使用是不规范的”这句话的意思是(2分)
A.“生物降解”不是一个科学的术语 B.“生物降解”这个说法名不符实
C.“生物降解”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 D.“生物降解”这个术语的运用有语法错误
24.文末说的“试验”所借助的主要方法是(2分)
A.化学的 B.生理的 C.生物的 D.物理的
25.下列与K大学研究人员的试验结果有关的说法,哪几项是正确的?(4分)
A.凡是称可以“生物降解”的塑料产品都根本不能降解
B.一些塑料生产厂家对产品的功用宣传不实
C.在生物降解过程中应出现物质的分解和转化
D.塑料产品的废弃物多数不会自溶自消
E.这些塑料产品在物理上发生变化之后就可以生物降解
F.生物降解在不同条件下都会出现氧化现象
答案:23.(2分)B 24.(2分)C 25.(4分)CDF 评分标准:答对一项得1分,答错一项扣一分,扣完为止;只选三项且全对无误得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6题。(1993年全国高考试题)
1990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米切尔•洛林宣布,在2.6亿年以前,栖息在美国得克萨斯山区一种外形像蜥蜴的名叫四角龙的爬行动物,确实是哺乳动物的远古“亲戚”,从而填补了进化链中从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中缺少的一环。
1987年,米切尔•洛林研究了一块盘龙类的头骨化石。随着研究的深入,化石上的一些细节却使他困惑不解。因为大多数的盘龙类在腭部有很大的孔,而在较进化的兽孔类身上,这个孔已被封闭,四角龙也有一个腭孔,但已明显缩小,其直径仅仅为0.635厘米。此外,盘龙类在头部背面有一块很大的骨,用以支持颌骨,在兽孔类中,这块骨头已大大缩小了,而四角龙的这块骨要较兽孔类大,又较盘龙类稍小。更为重要的是,四角龙的头角上有个骨架,穿越颞孔的咀嚼肌像兽孔类那样直接依附其上,而不像盘龙类那样由肌腱相接。
这些发现使洛林相信,四角龙是盘龙类和兽孔类之间的一个过渡类型。他又把从12块盘龙类和兽孔类动物化石中获得的信息输入电脑(包括腭孔、颞孔形状,头颅骨形状,牙齿数量和着生位置等),然后由电脑判断出两者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在进化树上,通向兽孔类一边的第一个分叉就是四角龙。
23.文中“直接依附其上”的“其”字指代的是(2分)
A.四角龙的头角 B.头角上的骨架 C.被穿越的颞孔 D.穿越颞孔的肌肉
24.文中“两者之间的联系”指的是(3分)
A.由盘龙类、兽孔类化石中分析出的相关状况
B.从盘龙类、兽孔类中发现的动物进化规律
C.腭孔、颞孔、颅骨的形状,牙齿的数量以及着生位置
D.四角龙与盘龙类、兽孔类之间的区别和变化
25.下列几种说法中,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是(3分)
A.四角龙头部背面那块用来支持颌骨的骨头,比兽孔类的大,但又略小于盘龙类
B.对三种古生物进行比较之后发现,大多数盘龙类腭孔大,四角龙的很小,兽孔类的已封闭。
C.洛林的发现是对四角龙、盘龙类和兽孔类身体各部位的化石进行比较分析和计算的结果
D.洛林的研究,证实从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之间存在着过渡类型,填补了进化史中的一项空白
26.根据文中所述,在生物进化系统树上,四角龙出现的位置应该在图中ABCD哪一处?(2分)
答案:23.(2分)B 24.(3分)A 25.(3分)C 26.(2分)B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0-23题。(1995年全国高考试题)
在地球之外,究竟有没有外星人?两位美国学者撰文说,他们花了5年时间,在北半球天空捕捉到了37个可能是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
这两位学者是利用直径为26米的射电望远镜,来寻找由浩瀚宇宙深处发出的未知讯号的。他们以波长21厘米和10.5厘米的电波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分别进行了三次和两次调查。许多从事探索地球外文明的科学家认为,波长为21厘米的电波在宇宙空间中极为普通,如果地球外文明要向其他星体发出讯号,就很有可能会使用这个波长。
在探测时,他们试图寻找从极狭窄区域中释放出的强大电波。每次探测的时间约需200—400天,所以获得的观察资料十分庞大。经过筛选,才获得了这37个讯号,其中有5个讯号特别强烈。这些讯号大多数是沿着银河系分布的,在银河系内有着大量的恒星,是智慧生命可能存在的地方。然而,至今还未发现具有已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且在这些电波的方向上,也没有特异的星体存在。这37个讯号果真是由外星人发出的吗?
科学家认为,如果在这37个讯号当中包括地球外文明的讯息,那么这就可能是由地球外文明发出的最强或最近的讯号。
20.文中的“三次和两次”是指(2分)
A.向宇宙中的37个讯号分阶段进行调查的次数
B.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进行分片调查的次数
C.使用两种不同波长的电波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
D.按照时间(天数)的长短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
21.“未发现具有已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这句话的意思是(3分)
近20年高考题选(社科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读后完成22~25题。(1992年全国高考试题)
在“基本粒子”的大家族中,有一种叫中微子。它那穿山过海,敢于与光速较量的神奇本领和不费吹灰之力穿过地球的拿手好戏,极大地触发了科学家们应用研究的灵感。于是,中微子通信的设想脱颖而出了。这是一种采用中微子束来代替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无线通信方式。它可以冲破电磁波通信不可逾越的水下和地下这两大禁区,实现全球无线通信;它保密性好,传递信息快,不受外界干扰,对人体无害。这些优点是其他通信方式无法比拟的。
中微子通信过程和微波通信相似,有发射和接受装置。通信时,发射端首先用高能质子加速器,将质子加速到几千亿电子伏特的能量,然后去轰击一块金属靶子。此时,靶子的背面就会产生许多“短命”的介子,这些介子一边运动,一边发生衰变,从而变成中微子和μ子。再让它们共同穿过钢板,这时μ子被钢板阻挡并衰变了,剩下的就是纯净的中微子束。然后,再用信号对它进行调制,接着通过磁场控制载有信息的中微子束,使之按人的旨意朝一定方向传向目标。
接收端是一个贮有近亿吨水的大水箱,箱内的光探测器星罗棋布。当发射来的中微子束在水中传过时,就会与原子核中的中子发生核反应而生成μ子,μ子在水中高速前进,受到核的减速作用放出光子,这些光子进而被水中的光探测器接收,即可把原来中微子束所携带的信息调解出来,从而达到通信的目的。
22.从原文意思来看,下列对中微子通信和电磁波通信所作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它们的通信过程、传递路线核装置是基本相同的。
B.中微子穿透力强,金属板对它也不会产生阻碍。
C.中微子能冲破水下和地下两大禁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通信方式。
D.中微子通信和电磁波通信都是用光传输信息的。
23.示意图中传输路线上用号码标出了十个位置。据文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微子无线通信过程中,⑧应是传导距离最长的一段。
B.从⑥开始,“身怀绝技”的中微子便开始出现了。
C.通过①②两处的,是达到几千亿伏特能量的质子。
D.在③处产生的介子,到④或⑤时变成了μ子;到⑨和⑩处,μ子又重新传递信息。
24.在大水箱内,接替中微子束传输信息的依次是(2分)
A.μ子—光子—中微子
B.中子—μ子—光子
C.μ子—光子
D.原子核—中子—μ子—光子
25、
A.调解器是用来还原信息的装置。
B.中微子通信的始端和终端都利用了核物理原理及其技术。
C.经过磁场之后的中微子才成为束状并具有定向性。
D.中微子通信利用了基本粒子的某些特性,是一种采用高薪技术的无线通信方式。
答案:22.B(2分)23.A(3分)24.C(2分)25.C(3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3—25题(8分)(1993年全国高考试题)
据美国K大学的研究人员称,大多数“生物降解”塑料并不真正降解。
利用能随时降解普通有机物质(例如纸和木屑)的细菌所进行的试验表明,包括塑料垃圾袋、“用后即丢”的尿布、饮料瓶等在内的大多数产品并不是可以生物降解的。
研究人员指出,术语“生物降解”这个词的使用是不规范的。一些生产厂家说,这些产品如果在物理上发生了变化,则是可以生物降解的,它们一旦与其它物质混合,便会自然消失或者可以支持生物的成长。研究人员认为,真正的生物降解物质在需氧条件下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厌氧条件下它们则可以分解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然而,经他们试验的每个产品都不能降解,也不能达到上述标准。
23.文中“术语‘生物降解’这个词的使用是不规范的”这句话的意思是(2分)
A.“生物降解”不是一个科学的术语 B.“生物降解”这个说法名不符实
C.“生物降解”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 D.“生物降解”这个术语的运用有语法错误
24.文末说的“试验”所借助的主要方法是(2分)
A.化学的 B.生理的 C.生物的 D.物理的
25.下列与K大学研究人员的试验结果有关的说法,哪几项是正确的?(4分)
A.凡是称可以“生物降解”的塑料产品都根本不能降解
B.一些塑料生产厂家对产品的功用宣传不实
C.在生物降解过程中应出现物质的分解和转化
D.塑料产品的废弃物多数不会自溶自消
E.这些塑料产品在物理上发生变化之后就可以生物降解
F.生物降解在不同条件下都会出现氧化现象
答案:23.(2分)B 24.(2分)C 25.(4分)CDF 评分标准:答对一项得1分,答错一项扣一分,扣完为止;只选三项且全对无误得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6题。(1993年全国高考试题)
1990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米切尔•洛林宣布,在2.6亿年以前,栖息在美国得克萨斯山区一种外形像蜥蜴的名叫四角龙的爬行动物,确实是哺乳动物的远古“亲戚”,从而填补了进化链中从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中缺少的一环。
1987年,米切尔•洛林研究了一块盘龙类的头骨化石。随着研究的深入,化石上的一些细节却使他困惑不解。因为大多数的盘龙类在腭部有很大的孔,而在较进化的兽孔类身上,这个孔已被封闭,四角龙也有一个腭孔,但已明显缩小,其直径仅仅为0.635厘米。此外,盘龙类在头部背面有一块很大的骨,用以支持颌骨,在兽孔类中,这块骨头已大大缩小了,而四角龙的这块骨要较兽孔类大,又较盘龙类稍小。更为重要的是,四角龙的头角上有个骨架,穿越颞孔的咀嚼肌像兽孔类那样直接依附其上,而不像盘龙类那样由肌腱相接。
这些发现使洛林相信,四角龙是盘龙类和兽孔类之间的一个过渡类型。他又把从12块盘龙类和兽孔类动物化石中获得的信息输入电脑(包括腭孔、颞孔形状,头颅骨形状,牙齿数量和着生位置等),然后由电脑判断出两者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在进化树上,通向兽孔类一边的第一个分叉就是四角龙。
23.文中“直接依附其上”的“其”字指代的是(2分)
A.四角龙的头角 B.头角上的骨架 C.被穿越的颞孔 D.穿越颞孔的肌肉
24.文中“两者之间的联系”指的是(3分)
A.由盘龙类、兽孔类化石中分析出的相关状况
B.从盘龙类、兽孔类中发现的动物进化规律
C.腭孔、颞孔、颅骨的形状,牙齿的数量以及着生位置
D.四角龙与盘龙类、兽孔类之间的区别和变化
25.下列几种说法中,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是(3分)
A.四角龙头部背面那块用来支持颌骨的骨头,比兽孔类的大,但又略小于盘龙类
B.对三种古生物进行比较之后发现,大多数盘龙类腭孔大,四角龙的很小,兽孔类的已封闭。
C.洛林的发现是对四角龙、盘龙类和兽孔类身体各部位的化石进行比较分析和计算的结果
D.洛林的研究,证实从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之间存在着过渡类型,填补了进化史中的一项空白
26.根据文中所述,在生物进化系统树上,四角龙出现的位置应该在图中ABCD哪一处?(2分)
答案:23.(2分)B 24.(3分)A 25.(3分)C 26.(2分)B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0-23题。(1995年全国高考试题)
在地球之外,究竟有没有外星人?两位美国学者撰文说,他们花了5年时间,在北半球天空捕捉到了37个可能是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
这两位学者是利用直径为26米的射电望远镜,来寻找由浩瀚宇宙深处发出的未知讯号的。他们以波长21厘米和10.5厘米的电波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分别进行了三次和两次调查。许多从事探索地球外文明的科学家认为,波长为21厘米的电波在宇宙空间中极为普通,如果地球外文明要向其他星体发出讯号,就很有可能会使用这个波长。
在探测时,他们试图寻找从极狭窄区域中释放出的强大电波。每次探测的时间约需200—400天,所以获得的观察资料十分庞大。经过筛选,才获得了这37个讯号,其中有5个讯号特别强烈。这些讯号大多数是沿着银河系分布的,在银河系内有着大量的恒星,是智慧生命可能存在的地方。然而,至今还未发现具有已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且在这些电波的方向上,也没有特异的星体存在。这37个讯号果真是由外星人发出的吗?
科学家认为,如果在这37个讯号当中包括地球外文明的讯息,那么这就可能是由地球外文明发出的最强或最近的讯号。
20.文中的“三次和两次”是指(2分)
A.向宇宙中的37个讯号分阶段进行调查的次数
B.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进行分片调查的次数
C.使用两种不同波长的电波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
D.按照时间(天数)的长短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
21.“未发现具有已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这句话的意思是(3分)
近20年高考题选(社科文阅读)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近20年高考题选(现代汉语虚词)
- › 近20年高考题选(修辞)
- › 近20年高考题选(现代文阅读题)之二
- › 近20年高考题选(现代文阅读题)之一
- › 近20年高考题选(社科文阅读)
- › 近20年高考题选(其它题)
- › 近20年高考题选(句子扩张、仿写)
- › 近20年高考题选(句式)
- › 近20年高考题选(语言得体)
- › 近20年高考题选(作文题)
tag: 高考题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栏目导航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推荐
- ·开平市风采华侨中学2017届模拟测试题(
- ·最新北京市语文高考模拟试题(2017.2.1
- ·2017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四)
- ·湖北省孝感市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
- ·高中语文第三册期中试题
- ·高二语文(下)第一单元同步测试
- ·古诗鉴赏训练
- ·高一语文同步测试(2)
- ·现代文阅读解题指导
- ·中国古代最缠绵词章大全
-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
-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测试
- ·高一下学期大单元测试语文试卷
- ·2017学年上学期高一新教材第一单元测试
- ·2017届全国高三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 ·高三专项训练题 词语
- ·文言文训练1
- ·语言与表达能力训练(六)
- ·标点符号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 ·武汉市第十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四次月考
- ·2017高考汉语成语训练
-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1
- ·福州市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卷(2017.3)
- ·厦门市2017届高三年质量检查
- ·语文模拟试题(三)
- ·语文模拟试题(WORD文档)60套(2017)
- ·201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六)
- ·古诗鉴赏主观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