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训练
浏览次数: 697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41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标签: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古诗鉴赏训练,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极,决心继续为变革社会而努力的精神。
2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①一②题。(答案)
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①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呵冻提篙手未苏”,意思是说用嘴吹热气使冻僵的手变暖,但提着竹篙的手仍然很僵硬,没有感觉。
B、“满船凉月雪模糊”,描绘的是冷月照着渔船,白雪一片茫茫。
C、“画家不识渔家苦”,指画家们不了解渔民的悲苦。
D、最后一句的“寒江钓雪”指的是柳宗元的《江雪》诗。这一句说的是画家们模仿《江雪》描绘的情景去钓鱼。
②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批评画家不能真实反映渔民痛苦生活的诗。
B、开头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和环境渲染,把渔民的辛苦勾勒出来了。
C、后两句发议论,批评文人画家只表现自己的闲情雅趣,不反映渔民的痛苦。
D、该诗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
27、对龚自珍的两首《夜坐》分析不当的一项是:(答案)
《夜坐》之一
春夜伤心坐画屏,不如放眼入青冥。一山突起丘陵妒,万籁无言帝座灵。
塞上似腾奇女气,江东久陨少微星。从来不蓄湘累问,唤出桓娥诗与听。
《夜坐》之二
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A、诗人在谋篇布局上打破了两诗各自独立的习惯,大胆地吸取词体上下阕的结构特点,将它们作为一整篇来安排。
B、《夜坐》之一重在写景,《夜坐》之二重在抒情,两首诗只有合起来读才完整。
C、《夜坐》之一主要记述春夜独坐,《夜坐》之二主要抒发独坐感想。
D、《夜坐》之一写景,具有现实主义风格,《夜坐》之二抒情,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28.阅读梁启超《读陆放翁集》二首后,就你的理解去拣出下列理解中不确切的一项。(答案)
《读陆放翁集》其一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读陆放翁集》其二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A、其一重在颂扬陆游诗集中绝大多数作品是歌颂从军杀敌,坚持收复失土;其二重在同情,惋惜陆游收复中原的志愿未能实现,多负了胸中的军事韬略。
B、其一首句是说诗歌界千百年来风气萎靡不振,因而第二首第二句说陆游也难免“百无聊赖”。
C、其一第一句是个自对句:尚武精神已销尽,民族精神亦空虚。
D、其二末句中的“胡尘”是借指金兵的入侵,“胡”含有对金的侮蔑
www.350xue.com
。
29.阅读下面两首清代诗歌,完成①一②题。(答案)
黄天荡咏粱氏
柴静仪
玉面云鬟拂战尘,芙蓉小队簇江滨。不操井臼操桴鼓,谁信英雄是美人。
出塞
徐德音
六奇枉说汉君臣,此后和戎是妇人。能使边庭无牧马,蛾眉亦合画麒麟。
(注:柴静仪,字季娴,清代钱塘(今杭州)人。徐德音,字淑则,清代钱塘人。)
①对这两首诗的词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玉面:女子的面容。芙蓉:即莲花,这里比喻女子。这句是说染红玉脸上头上都沾染了战火的灰尘。
B、井臼:打水舂米,指家务劳动。桴:鼓槌。这句是说梁红玉不只是操家务,不问国事的一般女子,而是一位擂鼓助威,英勇参战的爱国女英雄。
C、六奇:六条奇计。枉说:曲说,不公道的称说。和戎:与少数民族和好,通指中央王朝与别族维持和平关系。
D、边庭:边地。牧马:指匈奴贵族南下牧马,窥探虚实,劫扰内地。娥眉:指代女子。亦合:也应。这末两句是说,出塞的女子能使边地不受骚扰,国家安宁。她们的功劳是很大的,只是她们也应该学学棋琴书画,那样更会受人尊敬。
②对这两首诗的分析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都是清代妇女写的歌颂女子伟大功绩的诗。
B.梁红玉是宋代的一位杰出的抗金爱国的巾幅英雄;而“和戎”的女子则都是皇室的公主,如刘细君、王昭君。
C.柴诗热情讴歌梁红玉这位女英雄的爱国热情和尚武豪迈的气概;徐诗则充分肯定和热情歌颂王昭君等女子出塞和戎为民族团结、人民安定、国家巩固所起的历史作用。
D.柴诗主要以白描手法描叙梁红玉在黄天荡一战英勇抗击金兀术一事;而徐诗则采用衬托手法,即以汉代君臣的六出奇计改朝开国来陪衬女子“和戎”的丰功伟绩。
30.读下面两首诗,完成①一②题。(答案)
马嵬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年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①对这两首诗选材立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诗均取材于唐玄宗与杨玉环之事。
B、两诗立意亦相同,都是归罪杨贵妃。即“女人祸水”之意。
C、在立意上,袁诗认为唐、杨生离死别,并不值得特别同情。
D、在立意上,李诗别出新意,把讽刺矛头直接指向了唐玄宗。
②对这两首诗的形式和写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都属格律诗。
B、袁诗属古体诗;李诗属近体诗。
C、两诗都化用了白居易《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诗句,用意也是相同的。
D、除用典外,李诗还运用了对比修辞格,袁诗还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31.对贺铸《遮鸪天·半死桐》分析不当的一项是:(答案)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A.这首词是作者为妻子作的悼亡诗。其前两句就以发问抒写了撕肝裂肺的哀痛之情。
B.三、四句以梧桐半死,鸳鸯失伴比自己之丧偶。这两句很形象地刻画出作者的孤独与凄凉。
C.第五句以原草之露初晞指妻子之新殁,同时,原草露晞又是荒郊坟场应有之景。这就为下面的“新垅”张了本。
D.末二句以“挑灯夜补衣”的纯朴形象表现妻子的贤惠与勤劳,抒发了作者对贤妻的由衷的赞美之情。
32.对陆游《钗头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答案)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注:这首词相传是陆游31岁时,为怀念他的被迫离婚的前妻唐婉而作。)
古诗鉴赏训练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极,决心继续为变革社会而努力的精神。
2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①一②题。(答案)
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①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呵冻提篙手未苏”,意思是说用嘴吹热气使冻僵的手变暖,但提着竹篙的手仍然很僵硬,没有感觉。
B、“满船凉月雪模糊”,描绘的是冷月照着渔船,白雪一片茫茫。
C、“画家不识渔家苦”,指画家们不了解渔民的悲苦。
D、最后一句的“寒江钓雪”指的是柳宗元的《江雪》诗。这一句说的是画家们模仿《江雪》描绘的情景去钓鱼。
②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批评画家不能真实反映渔民痛苦生活的诗。
B、开头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和环境渲染,把渔民的辛苦勾勒出来了。
C、后两句发议论,批评文人画家只表现自己的闲情雅趣,不反映渔民的痛苦。
D、该诗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
27、对龚自珍的两首《夜坐》分析不当的一项是:(答案)
《夜坐》之一
春夜伤心坐画屏,不如放眼入青冥。一山突起丘陵妒,万籁无言帝座灵。
塞上似腾奇女气,江东久陨少微星。从来不蓄湘累问,唤出桓娥诗与听。
《夜坐》之二
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A、诗人在谋篇布局上打破了两诗各自独立的习惯,大胆地吸取词体上下阕的结构特点,将它们作为一整篇来安排。
B、《夜坐》之一重在写景,《夜坐》之二重在抒情,两首诗只有合起来读才完整。
C、《夜坐》之一主要记述春夜独坐,《夜坐》之二主要抒发独坐感想。
D、《夜坐》之一写景,具有现实主义风格,《夜坐》之二抒情,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28.阅读梁启超《读陆放翁集》二首后,就你的理解去拣出下列理解中不确切的一项。(答案)
《读陆放翁集》其一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读陆放翁集》其二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A、其一重在颂扬陆游诗集中绝大多数作品是歌颂从军杀敌,坚持收复失土;其二重在同情,惋惜陆游收复中原的志愿未能实现,多负了胸中的军事韬略。
B、其一首句是说诗歌界千百年来风气萎靡不振,因而第二首第二句说陆游也难免“百无聊赖”。
C、其一第一句是个自对句:尚武精神已销尽,民族精神亦空虚。
D、其二末句中的“胡尘”是借指金兵的入侵,“胡”含有对金的侮蔑
www.350xue.com
。
29.阅读下面两首清代诗歌,完成①一②题。(答案)
黄天荡咏粱氏
柴静仪
玉面云鬟拂战尘,芙蓉小队簇江滨。不操井臼操桴鼓,谁信英雄是美人。
出塞
徐德音
六奇枉说汉君臣,此后和戎是妇人。能使边庭无牧马,蛾眉亦合画麒麟。
(注:柴静仪,字季娴,清代钱塘(今杭州)人。徐德音,字淑则,清代钱塘人。)
①对这两首诗的词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玉面:女子的面容。芙蓉:即莲花,这里比喻女子。这句是说染红玉脸上头上都沾染了战火的灰尘。
B、井臼:打水舂米,指家务劳动。桴:鼓槌。这句是说梁红玉不只是操家务,不问国事的一般女子,而是一位擂鼓助威,英勇参战的爱国女英雄。
C、六奇:六条奇计。枉说:曲说,不公道的称说。和戎:与少数民族和好,通指中央王朝与别族维持和平关系。
D、边庭:边地。牧马:指匈奴贵族南下牧马,窥探虚实,劫扰内地。娥眉:指代女子。亦合:也应。这末两句是说,出塞的女子能使边地不受骚扰,国家安宁。她们的功劳是很大的,只是她们也应该学学棋琴书画,那样更会受人尊敬。
②对这两首诗的分析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都是清代妇女写的歌颂女子伟大功绩的诗。
B.梁红玉是宋代的一位杰出的抗金爱国的巾幅英雄;而“和戎”的女子则都是皇室的公主,如刘细君、王昭君。
C.柴诗热情讴歌梁红玉这位女英雄的爱国热情和尚武豪迈的气概;徐诗则充分肯定和热情歌颂王昭君等女子出塞和戎为民族团结、人民安定、国家巩固所起的历史作用。
D.柴诗主要以白描手法描叙梁红玉在黄天荡一战英勇抗击金兀术一事;而徐诗则采用衬托手法,即以汉代君臣的六出奇计改朝开国来陪衬女子“和戎”的丰功伟绩。
30.读下面两首诗,完成①一②题。(答案)
马嵬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年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①对这两首诗选材立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诗均取材于唐玄宗与杨玉环之事。
B、两诗立意亦相同,都是归罪杨贵妃。即“女人祸水”之意。
C、在立意上,袁诗认为唐、杨生离死别,并不值得特别同情。
D、在立意上,李诗别出新意,把讽刺矛头直接指向了唐玄宗。
②对这两首诗的形式和写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都属格律诗。
B、袁诗属古体诗;李诗属近体诗。
C、两诗都化用了白居易《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诗句,用意也是相同的。
D、除用典外,李诗还运用了对比修辞格,袁诗还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31.对贺铸《遮鸪天·半死桐》分析不当的一项是:(答案)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A.这首词是作者为妻子作的悼亡诗。其前两句就以发问抒写了撕肝裂肺的哀痛之情。
B.三、四句以梧桐半死,鸳鸯失伴比自己之丧偶。这两句很形象地刻画出作者的孤独与凄凉。
C.第五句以原草之露初晞指妻子之新殁,同时,原草露晞又是荒郊坟场应有之景。这就为下面的“新垅”张了本。
D.末二句以“挑灯夜补衣”的纯朴形象表现妻子的贤惠与勤劳,抒发了作者对贤妻的由衷的赞美之情。
32.对陆游《钗头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答案)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注:这首词相传是陆游31岁时,为怀念他的被迫离婚的前妻唐婉而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古诗鉴赏训练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古诗鉴赏语言表达应注意的几点(高三)
- › 古诗鉴赏训练
- › 高考古诗鉴赏应试策略
- › “古诗鉴赏的做题步骤”一窥
- › [考点纵横]例谈高考古诗鉴赏的规范答题
- ›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之托物言志法
- › 古诗鉴赏主观练习题
- › 高考古诗鉴赏题复习指导
- › 古诗鉴赏歌诀-高中语文
- › 高二语文学习方法 高考古诗鉴赏题十大规律
- › 古诗鉴赏题 解题指津
- › 古诗鉴赏能力训练
- › 高考古诗鉴赏---三招教会规范答题
- › 古诗鉴赏——炼字(人教版高三)
- › 古诗鉴赏复习之山水田园诗(高三)
- › 古诗词鉴赏:怀古诗鉴赏要诀
tag: 古诗鉴赏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栏目导航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推荐
- ·开平市风采华侨中学2017届模拟测试题(
- ·最新北京市语文高考模拟试题(2017.2.1
- ·2017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四)
- ·湖北省孝感市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
- ·高中语文第三册期中试题
- ·高二语文(下)第一单元同步测试
- ·古诗鉴赏训练
- ·高一语文同步测试(2)
- ·现代文阅读解题指导
- ·中国古代最缠绵词章大全
-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
-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测试
- ·高一下学期大单元测试语文试卷
- ·2017学年上学期高一新教材第一单元测试
- ·2017届全国高三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 ·高三专项训练题 词语
- ·文言文训练1
- ·语言与表达能力训练(六)
- ·标点符号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 ·武汉市第十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四次月考
- ·2017高考汉语成语训练
-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1
- ·福州市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卷(2017.3)
- ·厦门市2017届高三年质量检查
- ·语文模拟试题(三)
- ·语文模拟试题(WORD文档)60套(2017)
- ·201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六)
- ·古诗鉴赏主观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