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知识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桂林山水》说课稿

《桂林山水》说课稿

浏览次数: 827次| 发布日期:12-29 13:42:24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http://www.350xue.com 《桂林山水》说课稿,

《桂林山水》说课稿

    作者:余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的课文是《桂林山水》,它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课。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本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最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点,作者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桂林是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那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异,园美。“桂林山水甲天下”道出了她独特的美和特的美和人们对她的由衷赞叹。)
    2、教学目标
    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的崭新的要求,在学习语文中,学生的发展的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情感世界的丰富,观察领悟能力的提高以及创造、探索精神的培养等。
    因此,我在设计《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时,着重体现了以下教学目标。
    (1)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我们祖国山河壮美的情感。
    例如:“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本篇课文属于图文结合的文章。在教学中让学生先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桂林山水的美景。接着,图文结合,进一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通过把大海、西湖与漓江水进行对比,了解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把泰山、香山与桂林山对比,突出桂林的奇、秀、险的特点。
    (3)能仿照句式写景物。
    (4)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
    例如;词语:拔地而起:指桂林的水不像一般的山逐渐高上去,而是仿佛从地面上突然高出来的似的。拔:高出、超出。
    各不相连:指桂林的山不像一般的山连绵起伏,接连不断。而是各自都平地崛起,互不相连。
    奇峰罗列:罗列:排列。奇形怪状的山峰沿江排列。
    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有的像,有的像……
    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指桂林的山像屏障似的遮挡着这一带。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挺挺地耸立着。危:高,兀:高高突起。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生字:漓 lí
    澜 lán 注意门里是“柬”
    瑕 xiá 注意与“假”和“段”对比。
    (凡韵母为“ia”的字右上应是;凡韵母为“an”的字右上应是
    翡 fěi 上下结构
    峦 luán 注意上半部“亦”不带钩。
    障翘舌音字,不要误读为平舌音。
    筏 fá 注意右下不丢撇。
    绵与“棉”音同形近偏旁不同。棉,棉花。绵,绵长、绵延、连绵。
    3、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2、3自然段,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首先抓住一条主线
    即以“桂林山水”为主线,抓住这一主线,把“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两个内容串联起来,引导学生去探究漓江水静、清、绿。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从而把语言文字的训练,情感的熏陶、想象力的培养有机的融为一体。
    其次,落实两个训练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这是本课训练的重点。本课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对这些句子的理解。我们不能停留在表面上。要使学生体会其蕴涵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文语言优美,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在教学中,我花大力气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
    此外,还要培养两种能力。
    3、探究感悟能力
    本文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现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善于引导学生探究文字,从文字中获得感悟,产生共鸣。在《桂林山水》中,我让学生围绕主问题“桂林山水甲天下”进行探究,要求学生说说是“通过哪些读懂的”。这样的操作形式,首先可以让我的学生有目的地读文探究,同时又让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感悟。
    4、想象能力
    本课蕴涵着丰富的训练学生想象力的因素。第三自然段在描写桂林山的形状时,文中提到有的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那么它还可能像什么,在此部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教学设计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我紧扣“课标要求”,针对教材内容,采用讲读法、讨论法、多读多想、从扶到放等方法,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程序: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桂林去玩。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迷蒙云雾,那里的绿树红花,一定会使你以为走进了迷人的画卷。同学们,想不想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呢?桂林是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那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异,园美。“桂林山水甲天下”道出了她独特的美和人们对她的由衷赞叹。)
    ㈡、出示课件,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
    1、实物是学生最易接受的直观教材,我先让学生仔细看图,让他们对桂林山水有个总体印象。
    2、大纲指出: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基本能力,也是学生必须的语文素质。我让学生边看图边思考: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静、清、绿)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奇、秀、险)让学生带着问题看,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和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
    ㈢、直奔中心,紧扣重点,教给方法。
    桂林山水的特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作者仔细观察事物、充分发挥想象、采用对比、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用优美动人的语句把它描绘出来的。
    分析第2自然段:
    1、指导看图
    2、请一位同学朗读,让其它学生思考讨论:桂林水的静、清、绿表现在哪里?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3、老师讲解,然后分组轮读,边读边想象桂林水的美。相继地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无瑕的翡翠。
    4、全班读,体会排比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5、仿句子写句子:
    а、公园里的花真香呀,香得……
    ь、教室里真静啊,静得……
    及时运用了课堂上刚刚学习的句式,真正做到了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和课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本段的学习,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桂林水的静、清、绿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图文对照,仿佛自己正置身于桂林,看到了桂林水的美,怎能不对桂林充满爱?怎能不对祖国山河的秀丽表示赞叹?同时又学到了读段的方法。
    ㈣、放手自学,巩固训练重点。
    在教给学生领会读段的方法后,让学生自学第3自然段,体会桂林山的奇、秀、险,想象它的美,然后交流、反馈自学情况。
    ㈤、讲读第4自然段
    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整幅画的词语,想象整幅画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
    ㈥、指导朗读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将理解语言和积累语言的训练融为一体,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本课作者在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时,用了许多优美的语句,这些语句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和赞美,朗读时让学生把这种感情读出来,把自己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表达出来……通过这种有感情地朗读,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桂林的爱,对祖国河山的赞美,激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1] [2]  下一页


《桂林山水》说课稿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