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天主教与明清多元社会文化|五人墓碑记|张溥|
字韵之学,非雕虫埒也。三才之蕴,性命道德之奥,礼乐刑政之原,皆系于此。宋司马君实有云:备物之体用者,莫过于字;包众字之形声者,莫过于韵。诚重之矣。[42]
清儒通过文字音韵以求对经典正解,有“文字崇拜”的态度。戴震、钱大昕等“汉学”大师,恢复的似乎是汉代经学、谶纬学的传统,但是我们应该考虑到天主教神学也十分重视文字学在神学中的地位,他们认为人间文字泄露的是来自上帝的天上信息。王徵在《〈西儒耳目资〉叙》中,借用中国仓颉造字的故事,代替金尼阁表达了西方《圣经》解释学中的“文字崇拜”精神。他说:“史称仓颉字成,天为雨粟,鬼为夜哭。说者谓泄天之灵,鬼神攸忌。余则谓天有全灵,人有全觉。觉□无觉,无灵自□,天人自洽,忌于何有。”故事出自《淮南子·本经训》,王徵用天主教神学重新解释说:仓颉造字,泄露了上帝“全灵”,“全觉”的人靠文字理解神的信息,“天人自洽”。看来,西书的认真翻译,普遍研读,不但使文字学知识成为读书人的热门话题,而《西儒耳目资》等书的编辑刊刻,又使中国读书人想起了久已不讲的训诂音韵之学,并给他以十分隆重的地位。
“西学”风气以其特有的方式,刺激了“乾嘉汉学”中“小学”一脉的发达,但是“小学”到乾嘉时代,已经很难看到它与“西学”之间的联系了。清人的古韵研究是受到明末翻译活动刺激开始的,到康熙朝,仍然有不少人对中西语言文字的比较感兴趣。但到了乾嘉时代,文字学研究的方法回到了中国的“正韵”传统,在《诗经》中寻找古音正读,排比清理反切,编排韵类等。但是清人的“小学”比较古代仍然有大不同,李光第说:“本朝顾宁老之《音学五书》,梅定翁之历算,从古未有之书。”[43]既说是“从古未有”,那顾炎武的音韵学也应该和梅文鼎的历算学一样,在逻辑上会受到了“西学”的影响。
顾炎武《音学五书》,已没有西学痕迹,但清代“小学”的另一位开山人物方以智著作中流露出一些蛛丝马迹。他认为学问“不可泥古”,也应该考虑到“太西”来华以后的世界同文大趋势,学问要“合(为一)图”。在《通雅·音义杂论·考古通说》中,他说:“考古所以决今,然不可泥古也。古人有让后人者,韦编杀青,何如雕板。龟山在今,亦能长律。河源详于阔阔,江源详于《缅志》,南极下之星,唐时海中占之,至太西入,始为合图,补开辟所未有”。他说他自己曾经作过一本将中国文字和印度、西欧文字进行比较参照的语言学著作,“智尝因悉昙、泰西,两会通之,酌《正韵》,定正叶焉,别作一编,以俟知者。”方以智另在一篇《杂论》,也谈到他准备“合悉昙等子,与《大西耳目资》通之”。[44]可惜,提到的这部书稿和这篇《杂论》都没有流传下来,以至今天不能加以具体研究。
中西语言文字比较研究一度曾是风尚,杨选杞《声韵同然集纪事》记录清初士人喜欢阅读《西儒耳目资》:“辛卯(1651)糊口旧金吾吴期翁家,其幼子芸章一日出《西儒耳目资》以示余。余阅未终卷,顿悟切字有一定之理,因可为一定之法。”这位音韵学家欧洲罗马拼音文字在拼读方法上有它的高明之处,悟出“一定之理”、“一定之法”。另有一位坦率承认“西学”对自己学术影响的人物刘献廷,他也是用中西比较的方式从事音韵学研究的。刘献廷,字继庄,号广阳子。生于顺治五年(1648),卒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比顾炎武少35岁,比钱大昕长60岁。他的同代人是李光地,小4岁。他坦陈“西学”,与他正好是处在康熙朝崇尚“西学”的时代有关,在他的《广阳杂记》中,比较多地表露了西方学术影响。《广阳杂记》与“西学”关系较清晰的另一原因是,本书刊刻在咸丰、同治之际,那时鸦片战争以后,列强东来,士大夫对“西学”又有了新的看法,所以本书中与“西学”有关的说法没有受到进一步的删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早期天主教与明清多元社会文化|五人墓碑记|张溥|
tag: 天主教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锦瑟》新解
- ·一个浪漫诗人的心路历程 ——关于《梦
- ·关于《石钟山记》的另类说法
- ·孔雀东南飞戏剧图
- ·纵情山水间 茶亦能醉人──欧阳修
- ·漫谈《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白马篇
- ·游褒禅山记第三段欣赏
- ·张溥之死
- ·巴金、冰心 :一对莫逆之交的朋友
- ·谈白居易的讽喻诗
- ·《祝福》说课稿2
- ·门槛教案
- ·画家雨果——写于雨果诞辰二百年之际
- ·奇傲的梅 |病梅馆记|龚自珍|
- ·歸有光等唐宋派|项脊轩志|归有光|
- ·《孔孟》中引用《论》、《孟》文句的出
- ·名士龚自珍
- ·美腿与丑腿
- ·秦松赋 |登泰山记|
- ·学者字欧阳修
- ·龚自珍纪念馆
- ·孔子生平介绍
- ·藏景阁(14)·以自己的方式独语西北(
- ·李白诗作品选七
- ·梦断槎湾一角青——龚自珍的洞庭情
- ·泰山四大景观
- ·《琵琶行》课件
- ·巴老箴言|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