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二同步辅导早期天主教与明清多元社会文化|五人墓碑记|张溥|

早期天主教与明清多元社会文化|五人墓碑记|张溥|

浏览次数: 778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二同步辅导
标签: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早期天主教与明清多元社会文化|五人墓碑记|张溥|,


www.350xue.com
,清兵来犯之际,陈子龙“以郡少火器,聘精西学者陈(于阶)博士,造大小炮数百位”。[13]陈于阶是徐光启外甥,跟徐光启学历,任钦天监博士,是天主教徒。在坚守江南失败后,陈于阶自缢于南京雨花台天主堂。

 

扬州、南京失守后,临江靠海的松江、嘉定是酝酿抗清的据点。弘光元年(1644),陈子龙和夏允彝在松江府城起义,当时当地的大族领袖都参加了。在上海,势力强大的天主教大族更是抗清的中坚。西文书有记载,松江的天主教徒在潘国光领导下,参加了抗清活动。除了徐光启家族外,上海豫园主人潘氏家族的潘复(公权),受托临时镇守上海县城。潘氏和徐家联姻后,加入了天主教。徐光启孙女和潘复合力,把城北潘氏故居“世春堂”,建成天主教“敬一堂”,主持者是意大利会士潘国光(Francois Brancati, 1607-1671)。在动乱之际,潘复和潘国光在动员和安 抚教徒民众。中文记载中有佐证。在响应陈子龙、徐孚远起义的江南人士名单中,除了著名的侯峒曾、黄淳耀外,确实还有徐光启的学生“编修休宁金声”,耶稣会士“西儒上海潘国光”。

 

给事中陈子龙,孝廉徐孚远阴与陈湖义士率诸亡命起兵。(夏允彝)公以尺书招志葵与参将鲁之舆,率舟师三千,自吴淞入淀泖,将窥苏州。公出入诸军,飞书檄联络士大夫,共举义旗。于是吏部尚书嘉兴徐石麒,左通政嘉定侯峒曾,进士嘉定黄淳耀,职方吴江吴易,职方监军嘉善钱楠,嘉定知县钱膜,昆山知县杨永言,总兵黄南阳,编修朱天麟,□□江阴黄绥祉,孝廉丹阳葛麟,行人宜兴卢象观,编修休宁金声,镇南伯黄蜚,总督华亭沈犹龙,舍人李待问,武选平湖倪长圩,御史长洲李模,西儒上海潘国光,总兵太仓张士仪,总兵嘉定蒋若来等,竞起兵为恢复计。[14]

 

潘国光是上海起义的领袖。据统计,1639年,潘国光在上海发展了1,124个教徒,1640年达到3,000人。上海的基督徒已经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地方力量,上海人多有海船,据有入海口,其地势和人力在松江起义中很重要。潘国光没有殉难,1665年因教难离开上海,去广州。1671年去世后,灵柩被教徒迁回上海,[15]可见上海人怀念之情。杜登春《社事始末》说:“乙酉、丙戍、丁亥三年内,诸君子之各以其身殉国者,节义凛然,皆复社、几社之领袖也。”复社是江南抗清中坚,这是事实,但更全面地说,天主教徒也有组织地站在了复社、几社一边。

 

南明人物中瞿式耜死得最壮烈。瞿是钱谦益的学生,曾入阁,但被攻击为钱谦益的死党。明朝灭亡后,江南苏、松、常地区的原复社分子支持建立福王政权,式耜出任为应天府丞,广西巡抚。后又拥立桂王建立南明永历政权,任吏部、兵部尚书。

 

瞿式耜“四代甲科,鼎鼎名家,世传忠孝”。按西文,瞿氏还是二代基督徒,有许多记载。他孙子瞿昌文在清初编《虞山集》,常熟许氏在道光十四年(1834)刻为《瞿忠宣公集》。文集中,这位在教会很重要的人物,有关宗教的论述不见了。学术界据目前《瞿式耜集》难定式耜为天主教徒,其实文集中还有不少痕迹。可能他是和复社文人关系更近,不像徐、李,和他的堂兄式毂那样热心教会,但可以肯定地说,他是有宗教信仰的。在《讲求火器书》中,他大力推崇徐光启、李之藻、孙元化的火炮技术,其实就是推荐传教士。在知其不可而为之,扶明朝大厦将倾的日子了,瞿式耜己是常常想到死后,想到上帝和“天”。他有诗《问天》,其中很多首是基督神学的境界。如《其二》:“平生美好境,此日复何求?天地一身外,江山不我留。悟因空后得,心向死边休。领受须欢喜,参同在小楼谛÷ァ!本渲校翱铡笔羌俳璺鹧в镅裕傲焓苄雿欢喜”是基督教神学,视死亡为领受上帝的拯救,得享永福。《其四》:“佛教言生死,无过一了缘。朝闻才是了,圣训已居先……”。式耜先说死就是一“了”字,借佛教教义。后以儒家语言“朝闻道,昔死可矣”,按“天儒合一”的当时观念,儒道即为天道,他就是把天主教的“圣训”当做自己的信仰。兵败桂林,他端坐于室,凛然就傅。这种死亡结局正是他在《浩气吟》中安排好的:“正襟危左待天光,两鬓依然似清霜。愿作须臾阶下鬼,何妨慷慨殿中狂。……”。“待天光”,是基督教的特别语言,等待耶稣基督之光。在另一诗中,他批评老、庄之学在大难面前苟且偷生的态度:“不羡余生奉老庄”。[16]从这一点看,瞿式耜最后是以儒家化基督徒的态度去“视死如归”的。

 

天主教原来的教义并不像儒家那样地特别要求信徒忠于特定的政权,不强调“忠君”。但是四、五十年里,耶稣会士一直和儒家结为同盟,很自然地赞同起儒家“忠孝节义”的传统观念。

 

 

二,“不得已辩”:多元宗教间的驳难

 

 

异教风俗

 

尽管利玛窦以后的耶稣会士和“三柱石”以后的中国士人努力地把天主教解释得符合儒家教义,但是它与中国的政情民俗差异之大,不是“东海西海,心同理同”的抽象道理能够掩盖的。明清之际,东西方文明初次交往,基督教既要保存其基本的教义礼俗,就不可能不与中国文化发生冲突。

 

明末清初,讨论中西儒耶之异同的著作有许多,其中三部最为重要。一是利玛窦的《天主实义》,它是以批评佛教、道教,即后所谓“补儒易佛”的态度,主动地与中国文化当中最有势力一家的协调。它在士大夫之间获得广泛赞同,阅读者最多。二是利类思的《不得已辩》,这是在杨光先挑起教难之后,耶稣会士被动地为自己辩护,辩论当中,让不少中国人看到天主教与中国文化真有不少差异。第三部影响较大的同类著作是杨廷筠的《代疑编》,由于它是中国基督徒写的,所以当它解释教义的时侯,对中西文化的同异较为贴切。从这三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和西方基督教传统的基本差别。

 

《天主实论》最后一章标题是《总举大西俗尚,而论其传道之士所以不娶之意,并释天主降生西土来由》。这一章专讲天主教政情民俗。开宗明义,讲天主教国家的本质是服从教皇:“立有最尊位,曰教化皇,专以继天主颁教谕世为己职,异端邪说不得作于列国之间。”句中讲到“教化皇”的权威是“继天主”而来。这是罗马教会强调的一以贯之的“传统”:耶稣门徒伯多禄在梵蒂冈建立教堂后,一任任的教皇没有中断过,因此它和耶稣不但有精神上的联系,而且还有实体上的联系。这被认为是天主教会的独特之处,也是它的优越之处。

 

本书的许多介绍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首说。如介绍“星期日制度”:“列国之人,每七日一罢市,禁止百工,不拘男女尊卑,皆聚于圣殿,谒礼拜祭,以听谈道解经者终日。”中国传统把每月三分为上、中、下旬,或二分为朔望。基督教把每月分为四星期,每星期有固定的宗教文化生活,对信徒的日常生活影响很大。

 



www.350xue.com
介绍“耶稣会”:“间有敝会,以耶稣名为号。其作不久”。“敝会之趣无他,乃欲传正道于四方焉耳。苟此道于西不能行,则迁其友于东。于东犹不行,又将徙之于南北”。交代了天主教在欧洲的失败,和耶稣会的崛起。把耶稣会士“梯山航海九万里”,和儒家士大夫“不远游”比较:“婚配之身缠绕一处,其本责不越于齐家,或迄于一国而已耳,故中国之传道者,未闻其有出游异国者,夫妇不能相离也。吾会三四友,闻有可以行道之域,虽在几万里之外,亦即往焉,无有托家寄妻子之虑,则以天主为父母,以世人为兄弟,以天下为己家焉。其所涵胸中之志如海天然,岂一匹夫之谅乎?”这里指出欧洲基督教文化的积极传教精神和中国儒家思想温和传播的不同态度。这种比较被后来谈中西文化这奉为至论,反复论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早期天主教与明清多元社会文化|五人墓碑记|张溥|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天主教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