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知识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语文六年级《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之二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之二

浏览次数: 540次| 发布日期:12-29 13:42:24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http://www.350xue.com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之二,

开国大典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学习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的梗概。
二、教学重点
1、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课  型:新授课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五、教学手段:用“电影《开国大典》”辅助教学。
六、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16)
 一、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二、教学过程
  <一>入境,感知场面,激发自豪感。
  作为一名中国人,都会永远牢记着一个神圣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那就是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的日子。〈观看影片《开国大典》〉
 (板书课题:开国大典;释题:开,建立;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开国大典,为新的国家的建立而郑重举行的仪式。)
  让学生看插图,使学生进入大典的情境之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可让学生说说画面的内容。由此从整体上感知开国大典的盛况。并启发他们领悟:没有共产党就新中国,从而激发其民族自豪感。
  <二>速读,依据场面,练习理文脉。
  1、学生快速通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了解课文描述大典盛况的内容,并分清4次场面描写的段落起止。
  2、轮读课文。
    读完一段说一说这一段写的什么,并解释部分词语。
  3、小结:这篇文章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主要写了 ①会场场面;②典礼场面;③阅兵场面;④游行场面;⑤大典结束。
  4、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第一段(1--4) 讲开国大典之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会场场面〉
  第二段(5--10) 讲典礼开始了,奏国歌,升国旗,毛主席宣读公告。〈典礼场面〉
  第三段(11--13)讲阅兵式的盛况。〈阅兵场面〉
  第四段(14)  讲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游行场面〉
  第五段(15) 讲开国大典结束后的情况。
  <三>练习设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17)
一、教学内容:讲读课文一、二段。
二、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1、介绍1--4自然段的旁注。
    第一自然段:写典礼举行的时间、地点、成员、人数。
    第二自然段:写会场(天安门广场)的布置。(从整体到部分)
(学生画课文中描写的天安门广场的示意图)
    第三自然段:写主席台(天安门城楼)的布置。(从上到下)
    第四自然段:写群众队伍的场面。
  2、注意理解。
  (1)参加开国大典的,有......有......有......估计总数30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参加。(从参加开国大典的代表之广泛,理解这两句话所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大团结,说明中国革命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2)通过对“迎风招展”“人的海洋”两个词的理解,体会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灯波旗浪的壮观。
  (3)体会“直奔”一词,反映了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兴奋的心情。
  3、小结:这一段介绍会场情况是按先整体后部分的顺序介绍的,从北京到天安门广场,再到天安门城楼,逐步缩小的,最后才讲广场上的人群。
  <二>学习第二段。
    这是开国大典的主要部分。
  1、开会前(典礼开始前)群众有哪些表现?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当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表现群众对毛主席的敬仰,用“排山倒海”的声音表现群众的热烈情绪;用“30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投向”更能反映人们热切盼望见到毛主席的心情。)
  2、典礼开始了。
  (1)奏国歌。
  (2)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这一句话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主人了。)
*  理解:“这庄严的宣告......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见备课本B)
  (3)升国旗,鸣礼炮。
   理解第8自然段。(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人民被反动派踩在脚下, 没有独立、自由。现在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代表中国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翻了身,站起来了。所以当五星红旗徐徐上升的时候,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4)宣读公告。
   理解: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就是代表整个国家说话,向全世界的人说话。告诉他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毛泽东同志是新中国的领导人。称它“强有力”是指:这消息你愿意的要听,你不高兴〈指敌人〉也得听。)
  3、小结:这是开国大典的重要部分,主要写了(1)奏国歌;(2)
宣布成立;(3)升国旗;(4)宣读公告。
  4、朗读,试背第二段。
  <三>练习设计:
  1、理解句子含义。
  2、背诵7自然段。
 
第 三 课 时  (18)
一、教学内容:讲读三、四、五段,总结全文。
二、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段。
  1、什么是阅兵式?阅兵式有哪几个过程?
  (阅兵式就是首长检阅军队的仪式。写了三层意思:①阅兵开始的情况;②各兵种通过天安门受检阅;③群众看到检阅部队后的激动。)
* 2、理解“群众差不多......欢喜和激动”的含义。〈见备课本B〉
  <二>学习第四段。
  1、读第四段。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写游行队伍)
  2、给这一段分层,说说各层的意思。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之二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3、这一段表现人民群众什么情绪?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表现人民群众欢喜和激动。从礼花和欢呼中可以看出。)
  <三>学习第五段。
    着重理解:
  1、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
   (红流: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人数众多,很有气势,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2、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这“光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全国人民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这是人民群众心里的光明。)
  <四>总结全文。
    这篇文章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人民群众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五>练习设计:指导做思考练习第2.3题。
  <六>板书设计
             开 国 大 典
      会场场面: 时间、地点、成员、人数......
      典礼场面: ①奏国歌②宣布成立③升国旗④宣读公告
  庆典  阅兵场面
      游行场面
      典礼结束: 红流    光明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之二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之二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