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册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610次| 发布日期:12-29 13:42:24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标签:三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设计,http://www.350xue.com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册教学设计,
学生列出算式:2+2+2+2+2=10,2×5=10
2×5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现在每盘有几个苹果?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1+1+1+1+1=5,1×5=5
1×5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现在每盘有几个苹果?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0个后1个也没有)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册教学设计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学生列出0+0+0+0+0与0×5两个算式,提问5个0相加得多少?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得数(即0+0+0+0+0=0)0×5表示什么意思?(5个0相加是多少)应等于几?(等于0)
(2)推理归纳。
根据0×5=0想一想:0×6,0×7,0×8。……又是得多少呢?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做课本P34“算一算”3道题,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口算结果。(0×3=0,7×0=0,0×26=0)
通过刚才的口算,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0与任何数相乘,结果都是0”的结论。
(3)小结、深化。
引导学生认识:0乘几和几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是0。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34“试一试”中1、2题。
(1)第1题。
此题是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并进行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时,要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
学生可能这样想:因为13×5=65,所以130×5=650。这样想的学生可能已经理解了算理,也可能认为只要在65的末尾写上一个“0”就可以得到计算结果,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13×5和130×5这两个算式,使学生理解13个十乘5等于65个十,也就是650。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竖式算法,可先请学生板书竖式计算的书写过程,发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① 1 3 0 ② 13×5=65 ③ 1 3 0
× 5 130×5=650 × 5
6 5 0 6 5 0
第③种算法学生可能难以独立写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书并指导学生学习这种写法。
(2)第2题。
此题是因数中间有一个0的乘法,练习时,让学生独立计算后,再让学生公布各自的算法,体验算法多样化。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4 0 2 ② 400×3=1200 ③ 2×3=6
× 3 2×3=6 400×3=1200
6 5 0 1200+6=1206 6+1200=1206
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掌握①的算法。
巩固练习:
1、竖式计算。(补充题)
2 4 0 1 5 0 3 2 0 1 0 5
× 3 × 4 × 4 × 8
6 0 3 3 3 0 8 0 7 5 0 5
× 2 × 5 × 9 × 4
全班齐练后指名板书,进行全班交流。
2、用你喜欢的方法算。
406×5 350×6 520×8 555×4
全班齐练后交流,交流时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
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第 五 课 时 练 习 课
学习内容:教材P35 练习课
学习目的: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2、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3、在交流过程中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答。(指名口答)
7×0= 0×8= 5×0= 6+0=
0+8= 14×0= 0×18= 3+0=
0×0= 0+8= 0-0= 0×1=
竖式计算。
705×8= 240×6= 108×4= 480×5=
全班交流时,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3、导入:
我们这节课进行一次夺红星比赛。你们想得到红星吗?每个积极发言,爱动脑筋的孩子都有机会得到红星。
三、指导练习:
指导学生做第35页“练一练”中的1、2、3、4题。
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进行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上、下两题,通过比较发现变化规律。
第2题。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说说自己的想法,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第(1)题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算法:
① 130+130=260(米); ② 130×2=260(米)
如果学生用第②种做法,可提问学生:解答时为什么要乘2?
第(2)题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算法:
③ 130+130+130=390(米) ④ 130×3=390(米)
如果学生用第④种做法,可提问学生:解答时为什么要乘3?
第3题。
让学生先独立填空,然后再说一说判断大小的方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不同的思路:
(1)先计算出结果后,再比较大小,进行判断;
(2)通过估算的方法进行判断;
(3)通过观察进行判断。
学生只要说得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第4题。
这道题含有加、减、乘的混合练习,练习时先出示本题的情境图,然后让学生独立练习。
做题前可提醒学生看清每道题的运算符号,并提出要求,看谁能又对又快地把题目做完,一般限定在6分钟内完成,反馈时强调算完后要认真检查。
全班交流
四、游戏。
编算乘法式题。
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0~9的数字卡,要求学生按下列提示的方法进行游戏活动。
从0~9的数字卡片中,任意拿出4张, 编成一位数乘三位数的式题,(三位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再算出来,看谁在规定时间内编的题多,算得又对又快。
规定时间到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反馈、交流、表扬表现突出的学生。
五、拓展延伸:
回家继续做“编、算乘法式题”的游戏。
(但三位数可以是任意的三位数,不限定中间或末尾有0。)
买 矿 泉 水
教学内容:P36~P37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册教学设计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和饮料吗?今天我们一起去买一些饮料,希望大家帮帮老师。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思考,先自己结合“买饮料”这个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小组中说一说各自的想法,解释各自的估算过程。
3、汇报算法:
(1)一箱饮料大约70元,两箱饮料大约140元。
(2)一箱饮料超过60元,两箱饮料就超过100元,但不到200元。
4、学生独自解决“共花了多少钱?”。
5、小组内交流各自算法。
6、汇报算法:
(1)24 × 3 = 72(元) 72 × 2 = 144(元)
(2) 24 × 3 × 2
= × 2
= (元)
三、拓展应用
1、15 × 4 × 7 125 × 8 × 6 102 × 4 × 5
2、估计你们学校大约有多少人?
3、哪道题的得数大?画“√”。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0 × 1 × 2 × 3 × 4 × 6 × 7 × 8 × 9 ( )
4、 15 × 6 × 8 36 ÷ 9 × 12
32 + 17 × 3 (15 + 35)× 6
5 × 18 × 7 105 × 2 × 5
5、 (1)小明5分能打多少个字?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册教学设计
学生列出算式:2+2+2+2+2=10,2×5=10
2×5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现在每盘有几个苹果?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1+1+1+1+1=5,1×5=5
1×5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现在每盘有几个苹果?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0个后1个也没有)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册教学设计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学生列出0+0+0+0+0与0×5两个算式,提问5个0相加得多少?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得数(即0+0+0+0+0=0)0×5表示什么意思?(5个0相加是多少)应等于几?(等于0)
(2)推理归纳。
根据0×5=0想一想:0×6,0×7,0×8。……又是得多少呢?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做课本P34“算一算”3道题,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口算结果。(0×3=0,7×0=0,0×26=0)
通过刚才的口算,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0与任何数相乘,结果都是0”的结论。
(3)小结、深化。
引导学生认识:0乘几和几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是0。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34“试一试”中1、2题。
(1)第1题。
此题是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并进行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时,要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
学生可能这样想:因为13×5=65,所以130×5=650。这样想的学生可能已经理解了算理,也可能认为只要在65的末尾写上一个“0”就可以得到计算结果,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13×5和130×5这两个算式,使学生理解13个十乘5等于65个十,也就是650。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竖式算法,可先请学生板书竖式计算的书写过程,发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① 1 3 0 ② 13×5=65 ③ 1 3 0
× 5 130×5=650 × 5
6 5 0 6 5 0
第③种算法学生可能难以独立写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书并指导学生学习这种写法。
(2)第2题。
此题是因数中间有一个0的乘法,练习时,让学生独立计算后,再让学生公布各自的算法,体验算法多样化。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4 0 2 ② 400×3=1200 ③ 2×3=6
× 3 2×3=6 400×3=1200
6 5 0 1200+6=1206 6+1200=1206
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掌握①的算法。
巩固练习:
1、竖式计算。(补充题)
2 4 0 1 5 0 3 2 0 1 0 5
× 3 × 4 × 4 × 8
6 0 3 3 3 0 8 0 7 5 0 5
× 2 × 5 × 9 × 4
全班齐练后指名板书,进行全班交流。
2、用你喜欢的方法算。
406×5 350×6 520×8 555×4
全班齐练后交流,交流时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
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第 五 课 时 练 习 课
学习内容:教材P35 练习课
学习目的: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2、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3、在交流过程中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答。(指名口答)
7×0= 0×8= 5×0= 6+0=
0+8= 14×0= 0×18= 3+0=
0×0= 0+8= 0-0= 0×1=
竖式计算。
705×8= 240×6= 108×4= 480×5=
全班交流时,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3、导入:
我们这节课进行一次夺红星比赛。你们想得到红星吗?每个积极发言,爱动脑筋的孩子都有机会得到红星。
三、指导练习:
指导学生做第35页“练一练”中的1、2、3、4题。
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进行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上、下两题,通过比较发现变化规律。
第2题。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说说自己的想法,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第(1)题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算法:
① 130+130=260(米); ② 130×2=260(米)
如果学生用第②种做法,可提问学生:解答时为什么要乘2?
第(2)题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算法:
③ 130+130+130=390(米) ④ 130×3=390(米)
如果学生用第④种做法,可提问学生:解答时为什么要乘3?
第3题。
让学生先独立填空,然后再说一说判断大小的方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不同的思路:
(1)先计算出结果后,再比较大小,进行判断;
(2)通过估算的方法进行判断;
(3)通过观察进行判断。
学生只要说得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第4题。
这道题含有加、减、乘的混合练习,练习时先出示本题的情境图,然后让学生独立练习。
做题前可提醒学生看清每道题的运算符号,并提出要求,看谁能又对又快地把题目做完,一般限定在6分钟内完成,反馈时强调算完后要认真检查。
全班交流
四、游戏。
编算乘法式题。
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0~9的数字卡,要求学生按下列提示的方法进行游戏活动。
从0~9的数字卡片中,任意拿出4张, 编成一位数乘三位数的式题,(三位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再算出来,看谁在规定时间内编的题多,算得又对又快。
规定时间到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反馈、交流、表扬表现突出的学生。
五、拓展延伸:
回家继续做“编、算乘法式题”的游戏。
(但三位数可以是任意的三位数,不限定中间或末尾有0。)
买 矿 泉 水
教学内容:P36~P37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册教学设计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和饮料吗?今天我们一起去买一些饮料,希望大家帮帮老师。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思考,先自己结合“买饮料”这个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小组中说一说各自的想法,解释各自的估算过程。
3、汇报算法:
(1)一箱饮料大约70元,两箱饮料大约140元。
(2)一箱饮料超过60元,两箱饮料就超过100元,但不到200元。
4、学生独自解决“共花了多少钱?”。
5、小组内交流各自算法。
6、汇报算法:
(1)24 × 3 = 72(元) 72 × 2 = 144(元)
(2) 24 × 3 × 2
= × 2
= (元)
三、拓展应用
1、15 × 4 × 7 125 × 8 × 6 102 × 4 × 5
2、估计你们学校大约有多少人?
3、哪道题的得数大?画“√”。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0 × 1 × 2 × 3 × 4 × 6 × 7 × 8 × 9 ( )
4、 15 × 6 × 8 36 ÷ 9 × 12
32 + 17 × 3 (15 + 35)× 6
5 × 18 × 7 105 × 2 × 5
5、 (1)小明5分能打多少个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册教学设计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练习四》教学设计之二
- ›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练习四第2题》教学设计
- ›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确定位置(一)(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教学...
- ›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神奇的计算器》教学设计
- ›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神奇的计算工具(计算器的使用)》教学设计
- ›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整理与复习(一)》教学设计
- ›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整理复习》教学设计
- ›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新建小区》教学设计
- ›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方向与位置》教学设计之一
- ›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方向与位置》教学设计之三
- ›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方向与位置》教学设计之二
- ›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方向与位置》教学设计之四
- ›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方程》教学设计
- ›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线与角》教学设计之二
- ›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线的认识》教学设计之一
- ›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线的认识》教学设计之二
tag: 暂无联系方式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三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设计,免费教案 - 数学教案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栏目导航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推荐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铺地面》教学设计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铺地面》教学设计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铺地面》教学设计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有多重》教学设计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森林旅游》教学设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森林旅游》教学设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森林旅游内容》教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森林旅游》教学设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练习》教学设计之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小学数学第六册全册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册教学设计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乘除法》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第七单元《年月日》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第三单元《乘法》教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练习》教学设计之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练习一》教学设计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练习课》教学设计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练习课》教学设计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练习课》教学设计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面积》教学设计之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面积》教学设计之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面积单元分析》教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面积练习课(一)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面积》教学设计之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面积》教学设计之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面积》教学设计之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面积》教学设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