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一同步辅导徐志摩论诗兼其他

徐志摩论诗兼其他

浏览次数: 598次| 发布日期:02-26 02:14:38 | 高一同步辅导
标签: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徐志摩论诗兼其他,
      这种"团圆的迷信"乃是中国人思想薄弱的铁证。读书的人明知世上的事不是颠倒是非,便是生离死别,他却偏要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偏要说善恶分明,报应昭彰。他闭着眼睛不肯看天下的悲惨惨剧,不肯老老实实地写天下的颠倒残酷,他只图说个纸上的大快人心。这便是说谎的文学。这种"团圆"的小说戏剧,根本说来,只是脑筋简单、思力薄弱的文学,不耐人寻味,不能引人入胜。

      有人写文章补充说:基督教把死亡看作是灵魂得救的契机,因此,西方人喜欢看以死亡和毁灭为结局的悲剧;而中国文化崇尚长寿、永生、美满以及"乐而不yin,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不喜欢大毁灭、大悲痛,所以,中国悲剧必然要加上喜剧的尾巴。另外,中华民族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现世因果报应,在人们的心中,坏人一定要受到惩罚,否则咽不下这口气,故而作家也就必须顺应人民的这种情感了。人民心中的好人往往就是明君、青天、百姓特别是妇女,因此,他们最后必须取得胜利。
      另有一位学者指出:封建统治者不会允许大悲大痛的结局,如果明君惩治不了暴官、青天不能主持正义,那么,皇帝还是无限英明的吗?朝廷、官府还能保持无限神圣的形象吗?不能。所以,人治社会都不会欢迎真正的悲剧。
      而法治社会却不一样。现代西方可谓是太平盛世,但歌功颂德的文学却不流行,相反,出现了悲观主义、抨击主义文学思潮;如表现主义,主张表现人们内心的痛苦和异化的现象;超现实主义表现荒诞、梦幻、非理性;精神分析流派表现人的本能、无意识和人们的压抑;黑色幽默以喜剧处理悲剧,寓庄于谐,寓哭于笑,成为"大祸临头"的幽默或"绞刑架下的幽默";存在主义文学反映世界的荒谬、人生的痛苦;荒诞派戏剧反映人性的异化、社会的荒诞……。
      表现主义者卡夫卡的代表作《变形记》写推销员格里高尔·萨姆沙在一天早晨突然变成一只大甲虫,随着虫性的侵蚀,人的尊严和特性的丧失,没有失去人的思想的萨姆沙感到了巨大的痛苦。早就不喜欢他的父亲对他咬牙切齿,母亲在丑陋可怕的虫子面前一次次地昏死过去,一直照料他的妹妹慢慢地也厌弃了他。萨姆沙最终在孤独和绝望中死去。
      荒诞派的贝克特有著名的悲剧《等待戈多》,写两个流浪汉每天百无聊赖地在大树旁等待一个并不认识的名叫戈多的人,戈多迟迟不来,他们想上吊,可裤腰带又不结实;来了一个主人和脖子上套着绳子的奴隶"幸运儿",幸运儿还背着满是沙土的沉重的袋子;后来主人瞎了,幸运儿哑巴了,他们四人先后倒下,象虫子一样爬来爬去,象白痴一样胡言乱语。
      荒诞派的另一代表人物尤奈斯库写有《秃头歌女》,可剧中既无歌女,更无秃头歌女。剧情开始时,大挂钟乱敲了17下,可时间为9点;史密斯夫妇正在家中前言不搭后语地闲谈,突然马丁夫妇来访,而马丁与夫人竟然不认识,攀谈以后才知道,原来他们共有一个女儿!史密斯夫妇也忘了事先约好的吃饭的事;闲聊中,门铃响起,可屡次开门也没见有人进来,直到第五次开门,才进来一个消防队长;因完不成灭火任务,他来打听史密斯家中是非会起火。他应邀讲了一些怪诞的故事,如小公牛生了一头大母牛;接着女仆玛丽上场,也要消防队长讲故事,很久,消防队长才发现玛丽原来是正在热恋的情人。
      荒诞派的阿尔比写有著名悲剧《动物园的故事》:彼得于星期天来到公园的长凳上看书,突然一个身份不明的人杰利过来与他攀谈。杰利先迫使他承认生活不如意,后又讲动物园的故事,说一切生物都是由栅栏彼此隔离着,无法交流。他建议彼得为保住自己在长凳上的地位而搏斗,他把匕首递给彼得,自己扑上去,让匕首刺穿胸膛,满意地死去了。
      与西方悲剧相比,可以发现中国悲剧存在着六个方面的不足:一、人物单调、程式化。正面人物"高大全",没有缺点,反面人物皆形容丑陋,无恶不作。二、道德因素浓重,剧情善恶分明,是非昭彰。三、或写弱女,或写英雄,多数只表现冤屈或忠奸的内容。四、大团圆结束,正义一方总是获胜。五、歌颂明君、清官,不忘歌功颂德。六、没有直接呼吁人性自由、平等、民主的剧本或内容。



                  中西艺术


     艺术家陈阵,号栖之、苍茫主人,四川人。善花鸟山水,亦精油画人物,其画高雅飘逸,超凡脱俗,朴拙自然,寓奇于平,东西合璧,能赏者希。代表作有《山村野居》、《朴居》、《复归》、《天地逍遥》、《庄周梦蝶》、《水仙》、《飞鸟》、《摩登小伙》、《练武者》、《裸女》等。陈阵经常举行家庭研讨会,邀请画友畅谈中西艺术,颇有新意,兹录之于下:
     1985年12月20日晚。
      陈阵:一般来说,中国人做人不求"真",但求圆滑、"会搞人际关系";中国人不信"真理",而膜拜权威,混淆是非;中国人有以"忠"、"孝"为主的"人间正气"意识,而无正义感。这种做人的文化影响到艺术,使得中国艺术也不追求"真",只求神似,不求形似。
      王御风:中国画是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艺术,它重象征、意象,表现人的主体感受和人格,强调抒情写性,将自然、绘画和主观感情融为一体。这种大写意的风格自然就不追求"真"了。这恐怕与国人的做人关系不大吧?
      陈阵:有关系!道家齐是非,儒家泯灭是非,"脸上除去忧喜色,心中泯灭是非心",这是中国官场的秘诀,也是知识分子的教条。鲁迅也说:"中华民族最缺乏的是诚和爱"。既然做人都不求真,作画如果求真,就是鬼工yin巧的雕虫小技了。
      浮萍浪人:中国艺术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艺术,它要求胸怀宽广,气象博大。所以,欣赏山水画,主要还不是对自然的审美,而是从中体会到人生的变幻和宇宙的渺茫。这种宏大的眼光排斥了"雕虫小技"。
      楚老庄:西方艺术从过去的"真",追求形似,也发展到现代派的变形、夸张、表现内心,追求神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回归到了中国传统。
      刘文:西方艺术家是在追求"真"之后,打破传统,向多元化发展,于是有了现代艺术。应当说,这是艺术发展的螺旋式上升;可是,中国古代的艺术家不精于临摹、写生,不擅长构图、配色,不会运用外形比例、光线对比,因此,中国艺术只是一种"混沌艺术",与西方艺术的"升级换代"不可同日而语。
      汪海洋:是啊,西方艺术从古典主义的表现理性,发展到浪漫主义的表现情感、现实主义的表现社会,再进一步发展到现代艺术:印象主义的自然、色光和观感,立体主义的线条、几何与立体感,野兽主义的主观感受和激情,表现主义的直觉、潜意识与心灵现实,未来主义的梦幻、速度与力,达达主义的虚无、随意性和彻底的反传统,直到发展为当代艺术:超现实主义的无意识、梦幻和阴影,抽象主义的以颜色、几何表现心灵,公开宣扬脱离现实,后现代主义的大众艺术、生活艺术、流行艺术、通俗艺术、行为艺术等。当代的波普艺术,打破生活和艺术的界限,表现荒诞不经,庸俗粗陋,把垃圾、瓶子拿来展览;芬克艺术,否定传统,更新手法,嘲弄现实秩序,用绳子、玩具、轮胎等废弃物来创作;概念艺术,拼贴照片、广告、钞票等,将画布罩在房屋、桥梁、高楼上,成为艺术品。等等。总之,西方艺术已从象牙塔中解放出来,它呈现出多样化和不断否定过去、不断开拓创新的局面。与之相比,中国的艺术就显得单调得多,艺术发展基本上停滞不前,创新不够。艺术家只在"画什么"上下功夫,如是画仕女、鸡虫、鱼虾、牛马、虎兔、鹰雀,还是画山水、竹石、花卉、田园、场景,而一般很少揣摩"怎么画"、"怎么创新",以及技法、形式、功能等问题。
      刘文:中国没有出现西方艺术的新旧交替、论争、扬弃的历史进程,而是守着烟雨空朦的山水、饱含灵性的花鸟几千年一成不变,在精神世界获得最大的满足和平衡。
      汪海洋:西方的艺术随时代有很大的发展,譬如现代主义是以理性为基础,以工业文明为背景的艺术流派,它主张功能主义,强调工程技术性、适用性,以及形式服从功能;而后现代主义是以非理性为基础,以信息文明为背景的,它强调文化性、人性、个性,主张形式多样、五彩缤纷,推崇符号价值、文化冒险、变化创新。
      陈阵:有一本书上描绘了中国人最初见到西方油画时的惊异之情。17世纪时,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来油画,顾起元见后称:"其貌如生","脸之凸凹处,正视与生人不殊";姜绍书说:"利玛窦携来西域天主像,乃女人抱一婴儿,眉目衣纹,如明镜涵影,踽踽欲动,其端严娟秀,中国画工,无由措手"。但由于传统美学观念的束缚,一些人竟然否定西方艺术:邹一桂称:"西洋善勾股法,故其绘画于阴阳、远近,不差锱黍,所画人物屋树,皆有日影……,但笔法全无,虽工亦匠,故不入画品"。张浦山竟称西方艺术:"非雅赏也,好古者所不取"。直到康有为才主张大力学习西方艺术的"以形神为主,而不取写意",来匡正中国艺术"五百年偏谬"。康有为还积极支持徐悲鸿留学西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徐志摩论诗兼其他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徐志摩   高一同步辅导,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一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