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论诗兼其他
浏览次数: 598次| 发布日期:02-26 02:14:38 | 高一同步辅导
标签: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徐志摩论诗兼其他,
弟子李俊杰继续说:还有,清言中"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家纵贫寒,也须留读书种子;人虽富贵,不可忘稼穑艰辛";"风吹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趣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这是儒道思想;"谦,美德也,过谦者,多怀诈;默,懿行也,过默者,或藏奸";"处世不宜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宜令人厌,亦不宜令人喜";"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厚,处处皆浓;念头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势不可倚尽,福不可享尽";"矜持太过者,不可谓之敬;枯寂太过者,不可谓之静"―――这是中庸思想。这些思想一方面表明了中国人的聪明、不偏激,另一方面反映了国人的消极、软弱和狡猾。
对弟子们的分析,胡鱼嘉之,然犹嫌不够全面、精深,故令众人日后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丽词美境
胡鱼授课曰:中国的文赋也是按照诗的样子来写的,讲究对仗工整,锻词炼句,其文辞优美盖过思想内容。千百年后,人们忘却了其内涵,而记住了他们的对联式的妙语连珠。这样的例子俯拾即是。李斯的《谏逐客书》写道:"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贾谊的《过秦论》写道: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以鞭笞天下、威镇四海";王粲的《登楼赋》写道:"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曹植的《洛神赋》写道:"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庾信的《枯树赋》写道:"临风亭而唳鹤,对月峡而吟猿。……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等等。这些诗一样的、对联一样的句子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诵而忘机。
弟子张弓长问:老师,为什么中国人这样注重对文字的雕琢呢?
胡鱼:汉字属于音韵文字,发音抑扬顿挫,铿锵有力,节奏感强,人们在使用中逐渐喜欢上文字的合仄押运、对仗排列,于是玩弄起文字游戏。而且,整齐的上下句也有助于背诵,朗朗上口,便于这些句子的流传。孔子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可以说,中华民族是"文字民族",是特别注重文字艺术的民族。书法的发展也可作为旁证。而在咬文嚼字、文字形式盖过思想内涵这一事实背后所隐藏着的便是重表面、爱面子的民族性。
弟子钱良问:中国的文赋还有什么特点呢?
胡鱼:他们的主题多为儒、道思想,或者忧国伤时,为民请命,或者游目骋怀,放浪形骸;多象征、排比,借物抒情。读来余音袅袅,绕梁三匝,韵味无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感叹多,分析少;词汇美丽,说理贫乏。
弟子吴道传叹道:怪不得这种对联、格言式的文章到明清时发展为"清言",干脆全为对仗工整的语句,言简意赅,没有赘言!
胡鱼:下面,同学们试举出其余的对仗工整的散文名句的例子。
众弟子纷纷举例道:
司马迁《史记》中曰: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刘伶《酒德颂》曰: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
李密《陈情表》曰: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欧阳修《秋声赋》曰: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亦何恨乎秋声!
龚自珍《病梅馆赋》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李白《桃李园序》曰: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开琼筵以坐花,飞羽殇而醉月。
王勃《滕王阁序》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杜牧《阿房宫赋》曰: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苏轼《前赤壁赋》曰: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留侯论》曰: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苏轼《书吴道子画后》曰: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韩愈《进学解》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王羲之《兰亭集序》曰: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范仲淹《岳阳楼记》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刘禹锡《陋室铭》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 ……
小说之演进
戊寅年十月二十三日,众学者聚集北平,座谈、议论中国小说之渊源。
鲁迅作报告曰:中国小说盖出于神话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中国神话支离破碎,不成体系,但它堪称原始的微型志怪小说。无论是中华民族还是其他民族,神话都不特为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且实为文章之渊源。如下列神话即可看作古人之文学创作: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
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佼。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山海经》)
盘古开天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艺文类聚》)
盘古化生万物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肤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绎史》)
女娲造人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者,引絙人也。(《太平御览》)
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烂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yin水。(《淮南子》)
徐志摩论诗兼其他
弟子李俊杰继续说:还有,清言中"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家纵贫寒,也须留读书种子;人虽富贵,不可忘稼穑艰辛";"风吹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趣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这是儒道思想;"谦,美德也,过谦者,多怀诈;默,懿行也,过默者,或藏奸";"处世不宜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宜令人厌,亦不宜令人喜";"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厚,处处皆浓;念头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势不可倚尽,福不可享尽";"矜持太过者,不可谓之敬;枯寂太过者,不可谓之静"―――这是中庸思想。这些思想一方面表明了中国人的聪明、不偏激,另一方面反映了国人的消极、软弱和狡猾。
对弟子们的分析,胡鱼嘉之,然犹嫌不够全面、精深,故令众人日后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丽词美境
胡鱼授课曰:中国的文赋也是按照诗的样子来写的,讲究对仗工整,锻词炼句,其文辞优美盖过思想内容。千百年后,人们忘却了其内涵,而记住了他们的对联式的妙语连珠。这样的例子俯拾即是。李斯的《谏逐客书》写道:"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贾谊的《过秦论》写道: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以鞭笞天下、威镇四海";王粲的《登楼赋》写道:"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曹植的《洛神赋》写道:"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庾信的《枯树赋》写道:"临风亭而唳鹤,对月峡而吟猿。……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等等。这些诗一样的、对联一样的句子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诵而忘机。
弟子张弓长问:老师,为什么中国人这样注重对文字的雕琢呢?
胡鱼:汉字属于音韵文字,发音抑扬顿挫,铿锵有力,节奏感强,人们在使用中逐渐喜欢上文字的合仄押运、对仗排列,于是玩弄起文字游戏。而且,整齐的上下句也有助于背诵,朗朗上口,便于这些句子的流传。孔子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可以说,中华民族是"文字民族",是特别注重文字艺术的民族。书法的发展也可作为旁证。而在咬文嚼字、文字形式盖过思想内涵这一事实背后所隐藏着的便是重表面、爱面子的民族性。
弟子钱良问:中国的文赋还有什么特点呢?
胡鱼:他们的主题多为儒、道思想,或者忧国伤时,为民请命,或者游目骋怀,放浪形骸;多象征、排比,借物抒情。读来余音袅袅,绕梁三匝,韵味无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感叹多,分析少;词汇美丽,说理贫乏。
弟子吴道传叹道:怪不得这种对联、格言式的文章到明清时发展为"清言",干脆全为对仗工整的语句,言简意赅,没有赘言!
胡鱼:下面,同学们试举出其余的对仗工整的散文名句的例子。
众弟子纷纷举例道:
司马迁《史记》中曰: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刘伶《酒德颂》曰: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
李密《陈情表》曰: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欧阳修《秋声赋》曰: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亦何恨乎秋声!
龚自珍《病梅馆赋》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李白《桃李园序》曰: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开琼筵以坐花,飞羽殇而醉月。
王勃《滕王阁序》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杜牧《阿房宫赋》曰: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苏轼《前赤壁赋》曰: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留侯论》曰: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苏轼《书吴道子画后》曰: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韩愈《进学解》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王羲之《兰亭集序》曰: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范仲淹《岳阳楼记》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刘禹锡《陋室铭》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 ……
小说之演进
戊寅年十月二十三日,众学者聚集北平,座谈、议论中国小说之渊源。
鲁迅作报告曰:中国小说盖出于神话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中国神话支离破碎,不成体系,但它堪称原始的微型志怪小说。无论是中华民族还是其他民族,神话都不特为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且实为文章之渊源。如下列神话即可看作古人之文学创作: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
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佼。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山海经》)
盘古开天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艺文类聚》)
盘古化生万物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肤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绎史》)
女娲造人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者,引絙人也。(《太平御览》)
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烂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yin水。(《淮南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徐志摩论诗兼其他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徐志摩论诗兼其他
tag: 徐志摩 高一同步辅导,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一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高一同步辅导 推荐
- ·名人爱花 各有所好|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
- ·《采桑子·重阳》写在上杭|毛泽东|采桑
- ·《再别康桥》赏析
- ·徐志摩的故事
- ·毛泽东与大跃进
- ·爱眉小札·日记|再别康桥|徐志摩
- ·伟人垂暮|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 ·徐志摩的故居
- ·谢冕评徐志摩的诗
- ·胡适《追悼志摩》|再别康桥|徐志摩
- ·再别康桥教参
- ·关于《再别康桥》
- ·徐志摩论诗兼其他
- ·生命的信仰者 -----谈徐志摩
- ·杜甫的思想與品格情懷
- ·李可染钟情《万山红遍》·收藏界热门话
- ·《鸿门宴》历史背景
- ·《大堰河--我的保姆》诗歌表现特点
- ·《闻一多名作欣赏》·春寒
- ·《闻一多名作欣赏》·雨夜
- ·闻一多新诗理论的现代性
- ·聞一多現象
- ·《闻一多名作欣赏》·剑匣
- ·《闻一多名作欣赏》·幻中之邂逅
- ·《闻一多名作欣赏》·西岸
- ·徐志摩名作欣赏《印度洋上的秋思》
- ·《闻一多名作欣赏》·雪
- ·《闻一多名作欣赏》·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