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论诗兼其他
浏览次数: 598次| 发布日期:02-26 02:14:38 | 高一同步辅导
标签: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徐志摩论诗兼其他,
1987年3月15日。
陈阵:中国艺术强调平和、静远、中和之美,讲究"温柔敦厚","乐而不yin,哀而不伤",感情平稳,不激忿,不大肆渲染。譬如最早的山水卷轴画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李唐的《采薇图》、马远的《踏歌图》、赵孟頫的《秋郊饮马图》、陈洪绶的《屈子行吟图》等体现的就是这种精神。
楚老庄:中国艺术也可以称之为道家艺术、隐士艺术,庄子是山水画的精神之父。庄周之"天人契合"、"物我两忘"、"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傍日月,挟宇宙"、"与物为春"、"兼怀万物"、"法天贵真"、"心与天游"、"奔逸绝尘"、"逍遥于天地之间"、"原天地之美"、"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等思想成为艺术的不尽源泉和内在实质。董源的《潇湘图》、巨然的《秋山问道图》、范宽的《雪景寒林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倪瓒的《渔庄秋霁图》、王蒙的《青卞隐居图》、戴进的《风雨归舟图》、石涛的《淮扬洁秋图》、《黄山图》等等,都是这方面的杰作。
浮萍浪人:出世、隐居的思想不仅属于道家,也属于儒家。孔子说:"邦有道则仕,无道则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贤者避世"。所以,中国画中也饱含了儒家的隐居、中庸、艺以载道的思想。例如,仕女画充分体现了含蓄、顺从、优雅、丰满的儒家仕女观,从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张萱的《捣练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赵佶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唐寅的《秋风纨扇图》等完全能说明这一点。
汪海洋:在儒家的封闭、保守的思想指导下,中国的仕女画始终没有出现裸体艺术。实际上,中国人没有解剖学知识,所以,即使要画,对人的形体也不可能画好。而西方呢?人体艺术从古希腊开始就十分繁荣,如雕塑有《掷铁饼者》、《尼多斯的阿芙洛狄特》、《米洛斯的阿芙洛狄特》、《牧羊神》、《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等;文艺复兴之后,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乔尔乔内的《沉睡的维纳斯》、提香的《乌比诺的维纳斯》、安格尔的《维纳斯的诞生》、拉斐尔的《亚当和夏娃》,以及现代人马提斯的《有铃鼓的裸妇》、蒙克的《马拉之死》、修拉的《摆姿态的女人们》、毕加索的《草地上的午餐》等都是裸体艺术的代表。
刘文:中国人讳言性,讳看裸体,但各地都以"性"为口头禅,或骂人或发牢骚,真是污秽不堪!可见,中国人并非真的"洁净",只表明了国人心灵的扭曲和变态!
1992年5月13日。
陈阵:中国人向来重道轻艺,《礼记》中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因此,艺术被看作末技;而且,艺术家在中国古代只是为人提供娱乐的玩物,被称作戏子、贱人,所以,他们的命运大多是悲惨的。另一方面,失意的知识分子也寻找到了艺术这个精神的避难所,他们可以通过绘画来表达孤傲、激愤、隐逸的情怀。因此,中国画是以画来表现个性
www.350xue.com
的人本主义艺术。
钟大吕:中国艺术表面上是人本主义,实际上是物本主义;西方艺术表面上是神本主义,实际上是人本主义。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中国艺术天人合一,人、物合一,人被物所淹没;西方艺术题材很多来源于神话、历史,但神、人同悲同喜,本质上肯定的是人,以人为歌颂的中心,如马萨乔(Masaccio)的《失乐园》――描写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乐园,第一次冲破了宗教禁欲主义;基尔兰达约(Ghirlandaio)的《玛丽亚的诞生》――描写凡女玛丽亚生下基督时人们的喜庆;波提切利(Botticelli)的《维纳斯的诞生》――描写裸体女神从海中诞生之美丽、纯洁;西诺列里(Signoreli)的《反基督徒的历史》――描写反基督徒临死前的各种形态,唯有人体解剖达到高水平才能画出;还有达·芬奇(Da Vinci)的《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的《创造亚当》;拉斐尔(Raffael)的《西斯廷圣母》;阿雷乔(Allergi)的《夜》;提香(Tiziano)的《人间的爱和天上的爱》;丁托列托(Tintoretto)的《银河的起源》,等等。
汪海洋:近代以来,西方艺术的题材则更加广泛,如德拉克洛瓦(Delacroix)有《希奥岛的屠杀》、杜米埃(Daumier)有《三等车厢》、透纳(Turner)有《战舰归航》、米勒(Millet)有《拾穗》、门采尔(Menzel)有《轧铁工厂》、勃克林(Bocklin)有《死之岛》、马奈(Manet)有《草地上的午餐》、德加(Degas)有《舞台上的舞女》、莫奈(Monet)有《印象·日出》、雷诺阿(Renoir)有《包厢》、毕沙罗(Pissarro)有《推独轮车的农妇》、西斯莱(Sisley)有《马尔港洪水》、格里高列斯库(Gregorescu)有《攻打斯莫尔丹》、蒙卡奇(Munkacsy)有《死刑囚徒》、列宾(Lebin)有《伏尔加纤夫》、塞尚(Cezanne)有《打牌》、高更(Gauguin)有《塔希提岛的妇女》、凡·高(Van Gogh)有《向日葵》、马提斯(Matisse)有《舞蹈》、毕加索(Picasso)有《格尼卡》,等等。与之相比,中国画的题材单调,不敢触及社会生活,不能反映劳动人民的现实,只是一味地寄情于花鸟山水,是彻底的文人艺术。艺术家与劳动人民严重脱节。
浮萍浪人:不只是艺术家,受孟子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大多脱离实际,脱离生产劳动,因此,古代的科技成果也转化不成生产力,科技与经济不能相互促进着向前发展。
1998年11月1日晚。
陈阵:康德、席勒、王国维都把艺术看作是"游戏",称之为自由的、超功利的活动。不知各位以为如何?
王御风:艺术应当百花齐放,所以,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美学理论,虽然它们都是一家之说,但皆可以成为一个流派的思想基础。
楚老庄:我主张儒道禅融合会通、天人合一、小我与大我(宇宙六合)的交流,所以,什么是美?美就是逍遥超脱、宇宙情怀!陶渊明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返";"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这是多么超然的情怀呀!苏轼文云:"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审美观。
张白帆:西方有各种各样的美学观,毕达各拉斯说"美是和谐与比例",柏拉图说"美的理念才是真正的美",亚里斯多德说"美是一种善",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是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笛卡尔说"美是判断和对象之间的一种关系",斯宾诺莎说"美是对象作用于神经所感到的舒适",狄德罗说"美是关系",休莫说"美是主观的愉快",康德说"美是一切无利害关系的愉快对象",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克罗齐说"美即直觉,即表现","美不是物理的事实,它不属于事物,而属于人的活动,属于心灵的力量";马克思说美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叔本华说"审美静观是对盲目意志的逃避",等等。而中国古代美学理论很少,相应的美学实践自然就显得单调了。
汪海洋:我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也就是说人总是试图超越自然性、社会性和人本身的限制,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审美体现了人的本质,人们从审美中寻求自我的解放,所以,美就是自由,就是自由的人化和象征。美还是主观的感觉,即是美感,它决不是实践,也不是客体、关系。
陈阵:中国人是感性主义者、享乐主义者。《说文》中指出:"美"乃"羊""大",可见,国人的美意识起源于味觉,由味觉再扩展到其他感觉。古人云:"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耳好声,目好色,体好安,人之性也";"人之生也,奚为哉?奚乐哉?为美厚尔,为声色尔!"由此,中国人成为世俗的感官取乐者,吃文化、性文化、赌文化、福文化、婚丧文化发达,艺术也流于意识流式的混沌感觉,缺少理性、理论的升华
徐志摩论诗兼其他
1987年3月15日。
陈阵:中国艺术强调平和、静远、中和之美,讲究"温柔敦厚","乐而不yin,哀而不伤",感情平稳,不激忿,不大肆渲染。譬如最早的山水卷轴画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李唐的《采薇图》、马远的《踏歌图》、赵孟頫的《秋郊饮马图》、陈洪绶的《屈子行吟图》等体现的就是这种精神。
楚老庄:中国艺术也可以称之为道家艺术、隐士艺术,庄子是山水画的精神之父。庄周之"天人契合"、"物我两忘"、"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傍日月,挟宇宙"、"与物为春"、"兼怀万物"、"法天贵真"、"心与天游"、"奔逸绝尘"、"逍遥于天地之间"、"原天地之美"、"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等思想成为艺术的不尽源泉和内在实质。董源的《潇湘图》、巨然的《秋山问道图》、范宽的《雪景寒林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倪瓒的《渔庄秋霁图》、王蒙的《青卞隐居图》、戴进的《风雨归舟图》、石涛的《淮扬洁秋图》、《黄山图》等等,都是这方面的杰作。
浮萍浪人:出世、隐居的思想不仅属于道家,也属于儒家。孔子说:"邦有道则仕,无道则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贤者避世"。所以,中国画中也饱含了儒家的隐居、中庸、艺以载道的思想。例如,仕女画充分体现了含蓄、顺从、优雅、丰满的儒家仕女观,从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张萱的《捣练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赵佶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唐寅的《秋风纨扇图》等完全能说明这一点。
汪海洋:在儒家的封闭、保守的思想指导下,中国的仕女画始终没有出现裸体艺术。实际上,中国人没有解剖学知识,所以,即使要画,对人的形体也不可能画好。而西方呢?人体艺术从古希腊开始就十分繁荣,如雕塑有《掷铁饼者》、《尼多斯的阿芙洛狄特》、《米洛斯的阿芙洛狄特》、《牧羊神》、《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等;文艺复兴之后,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乔尔乔内的《沉睡的维纳斯》、提香的《乌比诺的维纳斯》、安格尔的《维纳斯的诞生》、拉斐尔的《亚当和夏娃》,以及现代人马提斯的《有铃鼓的裸妇》、蒙克的《马拉之死》、修拉的《摆姿态的女人们》、毕加索的《草地上的午餐》等都是裸体艺术的代表。
刘文:中国人讳言性,讳看裸体,但各地都以"性"为口头禅,或骂人或发牢骚,真是污秽不堪!可见,中国人并非真的"洁净",只表明了国人心灵的扭曲和变态!
1992年5月13日。
陈阵:中国人向来重道轻艺,《礼记》中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因此,艺术被看作末技;而且,艺术家在中国古代只是为人提供娱乐的玩物,被称作戏子、贱人,所以,他们的命运大多是悲惨的。另一方面,失意的知识分子也寻找到了艺术这个精神的避难所,他们可以通过绘画来表达孤傲、激愤、隐逸的情怀。因此,中国画是以画来表现个性
www.350xue.com
的人本主义艺术。
钟大吕:中国艺术表面上是人本主义,实际上是物本主义;西方艺术表面上是神本主义,实际上是人本主义。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中国艺术天人合一,人、物合一,人被物所淹没;西方艺术题材很多来源于神话、历史,但神、人同悲同喜,本质上肯定的是人,以人为歌颂的中心,如马萨乔(Masaccio)的《失乐园》――描写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乐园,第一次冲破了宗教禁欲主义;基尔兰达约(Ghirlandaio)的《玛丽亚的诞生》――描写凡女玛丽亚生下基督时人们的喜庆;波提切利(Botticelli)的《维纳斯的诞生》――描写裸体女神从海中诞生之美丽、纯洁;西诺列里(Signoreli)的《反基督徒的历史》――描写反基督徒临死前的各种形态,唯有人体解剖达到高水平才能画出;还有达·芬奇(Da Vinci)的《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的《创造亚当》;拉斐尔(Raffael)的《西斯廷圣母》;阿雷乔(Allergi)的《夜》;提香(Tiziano)的《人间的爱和天上的爱》;丁托列托(Tintoretto)的《银河的起源》,等等。
汪海洋:近代以来,西方艺术的题材则更加广泛,如德拉克洛瓦(Delacroix)有《希奥岛的屠杀》、杜米埃(Daumier)有《三等车厢》、透纳(Turner)有《战舰归航》、米勒(Millet)有《拾穗》、门采尔(Menzel)有《轧铁工厂》、勃克林(Bocklin)有《死之岛》、马奈(Manet)有《草地上的午餐》、德加(Degas)有《舞台上的舞女》、莫奈(Monet)有《印象·日出》、雷诺阿(Renoir)有《包厢》、毕沙罗(Pissarro)有《推独轮车的农妇》、西斯莱(Sisley)有《马尔港洪水》、格里高列斯库(Gregorescu)有《攻打斯莫尔丹》、蒙卡奇(Munkacsy)有《死刑囚徒》、列宾(Lebin)有《伏尔加纤夫》、塞尚(Cezanne)有《打牌》、高更(Gauguin)有《塔希提岛的妇女》、凡·高(Van Gogh)有《向日葵》、马提斯(Matisse)有《舞蹈》、毕加索(Picasso)有《格尼卡》,等等。与之相比,中国画的题材单调,不敢触及社会生活,不能反映劳动人民的现实,只是一味地寄情于花鸟山水,是彻底的文人艺术。艺术家与劳动人民严重脱节。
浮萍浪人:不只是艺术家,受孟子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大多脱离实际,脱离生产劳动,因此,古代的科技成果也转化不成生产力,科技与经济不能相互促进着向前发展。
1998年11月1日晚。
陈阵:康德、席勒、王国维都把艺术看作是"游戏",称之为自由的、超功利的活动。不知各位以为如何?
王御风:艺术应当百花齐放,所以,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美学理论,虽然它们都是一家之说,但皆可以成为一个流派的思想基础。
楚老庄:我主张儒道禅融合会通、天人合一、小我与大我(宇宙六合)的交流,所以,什么是美?美就是逍遥超脱、宇宙情怀!陶渊明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返";"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这是多么超然的情怀呀!苏轼文云:"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审美观。
张白帆:西方有各种各样的美学观,毕达各拉斯说"美是和谐与比例",柏拉图说"美的理念才是真正的美",亚里斯多德说"美是一种善",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是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笛卡尔说"美是判断和对象之间的一种关系",斯宾诺莎说"美是对象作用于神经所感到的舒适",狄德罗说"美是关系",休莫说"美是主观的愉快",康德说"美是一切无利害关系的愉快对象",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克罗齐说"美即直觉,即表现","美不是物理的事实,它不属于事物,而属于人的活动,属于心灵的力量";马克思说美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叔本华说"审美静观是对盲目意志的逃避",等等。而中国古代美学理论很少,相应的美学实践自然就显得单调了。
汪海洋:我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也就是说人总是试图超越自然性、社会性和人本身的限制,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审美体现了人的本质,人们从审美中寻求自我的解放,所以,美就是自由,就是自由的人化和象征。美还是主观的感觉,即是美感,它决不是实践,也不是客体、关系。
陈阵:中国人是感性主义者、享乐主义者。《说文》中指出:"美"乃"羊""大",可见,国人的美意识起源于味觉,由味觉再扩展到其他感觉。古人云:"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耳好声,目好色,体好安,人之性也";"人之生也,奚为哉?奚乐哉?为美厚尔,为声色尔!"由此,中国人成为世俗的感官取乐者,吃文化、性文化、赌文化、福文化、婚丧文化发达,艺术也流于意识流式的混沌感觉,缺少理性、理论的升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徐志摩论诗兼其他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徐志摩论诗兼其他
tag: 徐志摩 高一同步辅导,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一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高一同步辅导 推荐
- ·名人爱花 各有所好|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
- ·《采桑子·重阳》写在上杭|毛泽东|采桑
- ·《再别康桥》赏析
- ·徐志摩的故事
- ·毛泽东与大跃进
- ·爱眉小札·日记|再别康桥|徐志摩
- ·伟人垂暮|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 ·徐志摩的故居
- ·谢冕评徐志摩的诗
- ·胡适《追悼志摩》|再别康桥|徐志摩
- ·再别康桥教参
- ·关于《再别康桥》
- ·徐志摩论诗兼其他
- ·生命的信仰者 -----谈徐志摩
- ·杜甫的思想與品格情懷
- ·李可染钟情《万山红遍》·收藏界热门话
- ·《鸿门宴》历史背景
- ·《大堰河--我的保姆》诗歌表现特点
- ·《闻一多名作欣赏》·春寒
- ·《闻一多名作欣赏》·雨夜
- ·闻一多新诗理论的现代性
- ·聞一多現象
- ·《闻一多名作欣赏》·剑匣
- ·《闻一多名作欣赏》·幻中之邂逅
- ·《闻一多名作欣赏》·西岸
- ·徐志摩名作欣赏《印度洋上的秋思》
- ·《闻一多名作欣赏》·雪
- ·《闻一多名作欣赏》·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