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高考题选(现代文阅读题)之二
浏览次数: 827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标签: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近20年高考题选(现代文阅读题)之二,
答:
答案:
11、(6分)E G (每题3分)
12、(2分)时间(或:历史)的长河
13、(2分)烘托“大江日夜流”的气势及意味。
14、(3分)因为那些小河已经成为故乡的象征物,永远撩起游子的思乡的心绪。(意思对即可)
15、(4分)理由充分,文字顺畅3—4分;理由单薄,文字较通顺2分;理由勉强,文字欠通顺1分。
二十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2002年春季北京高考试题)
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
第一次接触香格里拉(Shangri-la)这个词还是八十年代中期,在一本简易英语课外读物中,“香格里拉”即世外桃源。但事实上,香格里拉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地方,它就在中国滇西北一带。纳西话叫香格里;拉,只是词的后缀,中甸一带康巴藏民称它香巴拉。它开始被世人关注,是缘于一位俄国导演1937年拍的电影《被遗忘的王国》。影片中这个叫香格里拉的地方,有高原雪山、蓝月亮峡谷、森林牧场牛羊,还有与自然和谐依存的民风。它激起了世人寻梦的热情,人们这才发现了一个名字:美籍奥地利学者约瑟夫•洛克。
洛克1884年出生于维也纳,1905年去美国求学。1922年他以植物学教授的身份到云南丽江采集植物标本。这一方水土立刻迷住了他,从此他把灵魂融入了这方水土,一住就是二十年,从事纳西族民风、民俗、文化、宗教研究。和以往一些西方探险家不同,洛克对他的考察对象不只是充满好奇,更没有白种人的偏见和野心,而是充满感情。他有过“与我的纳西族朋友共存亡”的诺言,并带着偏爱称纳西人是“纯朴的大自然之子”。
洛克无疑是可敬的。但是香格里拉是一个客观自然的存在,洛克到来之前,纳西就有了自己的学者和文化人。换一个角度讲,正是香格里拉一方水土,改变了一个西方学者的命运,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洛克,为什么不能说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呢?我看就像他评价他的纳西兄弟一样,称他是“大自然之子”更平等一些,更合适一些。由此,我们得到一种启示: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也同时发现自己。
“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这是套用了一个现成句式。拉美的乌拉圭作家加莱亚诺写过一篇散文《让美洲发现自己》,他是有感于西方世界数百年的偏见而写的。在哥伦布的船队到达美洲之前,那片大陆就自然 地存在着,后来者占有了“发现”的专利权。“从此以后,印第安人就一直被判为终身有罪”,遭到灭绝性的杀掠。所以他说“1492年,美洲被入侵,而不是被发现”。而美洲的希望则是在它“自己发现自己的时候”。同样,“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也是把香格里拉当成主体,而不是被动面对世界的客体。因而,对于香格里拉来说,问题关键就在于,它是不是真是一个美好的真实的存在,这也许是“自己发现自己”的含意。
人们通常把美好的地方都比做世外桃源,可见人类对自己居住的地方抱有怀疑。人们说世外桃源,就是说世上没有,这说法本身就意味着对现实的批判。“世外”,可以理解成人类还没有实现的理想,若说哪里是世外桃源,就是说哪里已接近或实现了理想蓝图,那它其实就是世上的桃源了。一旦回到世上,就是人类的势力范围了。那么世上桃源还可以叫做世外桃源吗?或者说世上可能有真正的世外桃源吗?
如今的香格里拉是行进在通往理想境界的路上。什么时候,人们的精神世界能够做到和那里的自然风光一样美丽,“恢复人和大自然之间和谐一致的关系”了,什么时候可以说它真是,或接近香格里拉了。
到那时香格里拉的词义应该发生变化,无论英语还是汉语,都可以把它译做世上桃源。
2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C E)
A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证明香格里拉就在云南丽江。
B 洛克是为了“把灵魂融入这方水土”而来到丽江的。
C 对“美洲被入侵,而不是被发现”的观点,本文作者是赞同的。
D 本文认为,“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但香格里拉确又是被洛克第一个发现的。
E 香格里拉在汉语中的意思并非是“世外桃源”。
22、作者说:“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也同时发现自己。”请根据文意回答下面问题(4分)
(1)“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的含意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香格里拉改变了洛克的命运。或:香格里拉塑造了全新的洛克。
(2)香格里拉“发现自己”的含意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①认清自己是否真是一个美好的真实的存在。②把香格里拉当成主体。
23、作者认为加莱亚诺的散文《让美洲发现自己》,是有感于西方世界数百年的偏见而写的。请根据文意写出“偏见”的含意(4分)
参考答案:(1)把对美洲的占领看成“发现” (2)把印第安人视为罪人。
24、这篇散文中,(1)为什么作者认为“世外桃源”的说法意味着对现实的批判?(2)什么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境界?(6分)
参考答案:(1)(3分)世外桃源的美好引发了人类对自己居住的地方的怀疑。或:世外桃源的存在映射出现实的缺陷。
(2)(3分)人和大自然之间具有和谐一致的关系。
二十七、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15分)(2002年春季上海市高考试题)
鼠,特别是家鼠,本是令人痛恨的动物,然而它在十二生肖的乐队中却有拉首席小提琴的荣耀,古人用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相对应,“子”位的鼠永远打头。
鼠与人类关系密切,有关鼠的童谣在旧时深受儿童喜爱。流行于京津一带的《小耗子偷油》,今天五十岁左右的人都会有印象;而《猫拿耗子》中“耗子大爷”的形象更带有几分老北京市民的懒散与穷讲究,十分可爱。不过,最为儿童神往的莫过于“老鼠娶亲”的民间传说,几乎流行于全国春节前后,有关生肖的年画、剪纸,不仅是成年人点缀年节气氛的物品,更是儿童进入童话世界的向导。
在浙江绍兴一带,人们常称年画为花纸。鲁迅《狗•猫•鼠》一文忆及童趣有云:“别的一张,‘老鼠成亲’却可爱,自新郎、新妇以至傧相、宾客、执事,没有一个不是尖腮细腿,像煞读书人的,但穿的都是红衫绿裤。”清代梁玉绳《清白音集•嫁鼠词自注》:“俗传除夕鼠嫁女,窃履为轿。”民间布玩具多有表现这一题材者,颇受儿童欢迎(如图)旧时流行的玩具,用手帕折叠为鼠,或用布缝制而成者,都曾是儿童宠物。
作为生肖,老鼠在民间艺术如剪纸中占有一席之地,如清光绪间山东掖县“十二生肖童子”之一的鼠。但在绘画作品中,表现老鼠题材者就不多了。元代钱选《桃枝松鼠图卷》所绘并非家鼠,明宣宗朱瞻基则有《苦瓜鼠图卷》,画的分明是家鼠了。
文学作品中,鼠的形象在《诗经》中早见,如《魏风•硕鼠》、《鄘风•相鼠》等,唐代曹邺的《官仓鼠》以鼠喻贪污之官吏,有《硕鼠》遗意。唐代王度的《古镜记》写鼠妖为魅,开后世鼠婚故事之先河,《西游记》第八十一回至八十三回,写无底洞中的老鼠精逼唐僧成亲,是鼠婚故事的发展。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阿纤》一篇,写人鼠恋爱,生动传神,但以鼠为妇,恰如许仙爱上了雷峰塔下的白蛇,终不如狐妖花魅更具浪漫色彩。清传奇《十五贯》中的娄阿鼠既是鼠窃狗偷之徒,又是杀人凶手。但以鼠为绰号者,在文学作品中并不都是坏人,《水浒传》中的白日鼠白胜,属一百零八将中的人物;《三侠五义》中大闹东京的“五鼠”,更是结拜的侠义之士,受到读者的喜爱。
近20年高考题选(现代文阅读题)之二
答:
答案:
11、(6分)E G (每题3分)
12、(2分)时间(或:历史)的长河
13、(2分)烘托“大江日夜流”的气势及意味。
14、(3分)因为那些小河已经成为故乡的象征物,永远撩起游子的思乡的心绪。(意思对即可)
15、(4分)理由充分,文字顺畅3—4分;理由单薄,文字较通顺2分;理由勉强,文字欠通顺1分。
二十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2002年春季北京高考试题)
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
第一次接触香格里拉(Shangri-la)这个词还是八十年代中期,在一本简易英语课外读物中,“香格里拉”即世外桃源。但事实上,香格里拉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地方,它就在中国滇西北一带。纳西话叫香格里;拉,只是词的后缀,中甸一带康巴藏民称它香巴拉。它开始被世人关注,是缘于一位俄国导演1937年拍的电影《被遗忘的王国》。影片中这个叫香格里拉的地方,有高原雪山、蓝月亮峡谷、森林牧场牛羊,还有与自然和谐依存的民风。它激起了世人寻梦的热情,人们这才发现了一个名字:美籍奥地利学者约瑟夫•洛克。
洛克1884年出生于维也纳,1905年去美国求学。1922年他以植物学教授的身份到云南丽江采集植物标本。这一方水土立刻迷住了他,从此他把灵魂融入了这方水土,一住就是二十年,从事纳西族民风、民俗、文化、宗教研究。和以往一些西方探险家不同,洛克对他的考察对象不只是充满好奇,更没有白种人的偏见和野心,而是充满感情。他有过“与我的纳西族朋友共存亡”的诺言,并带着偏爱称纳西人是“纯朴的大自然之子”。
洛克无疑是可敬的。但是香格里拉是一个客观自然的存在,洛克到来之前,纳西就有了自己的学者和文化人。换一个角度讲,正是香格里拉一方水土,改变了一个西方学者的命运,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洛克,为什么不能说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呢?我看就像他评价他的纳西兄弟一样,称他是“大自然之子”更平等一些,更合适一些。由此,我们得到一种启示: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也同时发现自己。
“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这是套用了一个现成句式。拉美的乌拉圭作家加莱亚诺写过一篇散文《让美洲发现自己》,他是有感于西方世界数百年的偏见而写的。在哥伦布的船队到达美洲之前,那片大陆就自然 地存在着,后来者占有了“发现”的专利权。“从此以后,印第安人就一直被判为终身有罪”,遭到灭绝性的杀掠。所以他说“1492年,美洲被入侵,而不是被发现”。而美洲的希望则是在它“自己发现自己的时候”。同样,“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也是把香格里拉当成主体,而不是被动面对世界的客体。因而,对于香格里拉来说,问题关键就在于,它是不是真是一个美好的真实的存在,这也许是“自己发现自己”的含意。
人们通常把美好的地方都比做世外桃源,可见人类对自己居住的地方抱有怀疑。人们说世外桃源,就是说世上没有,这说法本身就意味着对现实的批判。“世外”,可以理解成人类还没有实现的理想,若说哪里是世外桃源,就是说哪里已接近或实现了理想蓝图,那它其实就是世上的桃源了。一旦回到世上,就是人类的势力范围了。那么世上桃源还可以叫做世外桃源吗?或者说世上可能有真正的世外桃源吗?
如今的香格里拉是行进在通往理想境界的路上。什么时候,人们的精神世界能够做到和那里的自然风光一样美丽,“恢复人和大自然之间和谐一致的关系”了,什么时候可以说它真是,或接近香格里拉了。
到那时香格里拉的词义应该发生变化,无论英语还是汉语,都可以把它译做世上桃源。
2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C E)
A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证明香格里拉就在云南丽江。
B 洛克是为了“把灵魂融入这方水土”而来到丽江的。
C 对“美洲被入侵,而不是被发现”的观点,本文作者是赞同的。
D 本文认为,“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但香格里拉确又是被洛克第一个发现的。
E 香格里拉在汉语中的意思并非是“世外桃源”。
22、作者说:“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也同时发现自己。”请根据文意回答下面问题(4分)
(1)“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的含意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香格里拉改变了洛克的命运。或:香格里拉塑造了全新的洛克。
(2)香格里拉“发现自己”的含意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①认清自己是否真是一个美好的真实的存在。②把香格里拉当成主体。
23、作者认为加莱亚诺的散文《让美洲发现自己》,是有感于西方世界数百年的偏见而写的。请根据文意写出“偏见”的含意(4分)
参考答案:(1)把对美洲的占领看成“发现” (2)把印第安人视为罪人。
24、这篇散文中,(1)为什么作者认为“世外桃源”的说法意味着对现实的批判?(2)什么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境界?(6分)
参考答案:(1)(3分)世外桃源的美好引发了人类对自己居住的地方的怀疑。或:世外桃源的存在映射出现实的缺陷。
(2)(3分)人和大自然之间具有和谐一致的关系。
二十七、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15分)(2002年春季上海市高考试题)
鼠,特别是家鼠,本是令人痛恨的动物,然而它在十二生肖的乐队中却有拉首席小提琴的荣耀,古人用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相对应,“子”位的鼠永远打头。
鼠与人类关系密切,有关鼠的童谣在旧时深受儿童喜爱。流行于京津一带的《小耗子偷油》,今天五十岁左右的人都会有印象;而《猫拿耗子》中“耗子大爷”的形象更带有几分老北京市民的懒散与穷讲究,十分可爱。不过,最为儿童神往的莫过于“老鼠娶亲”的民间传说,几乎流行于全国春节前后,有关生肖的年画、剪纸,不仅是成年人点缀年节气氛的物品,更是儿童进入童话世界的向导。
在浙江绍兴一带,人们常称年画为花纸。鲁迅《狗•猫•鼠》一文忆及童趣有云:“别的一张,‘老鼠成亲’却可爱,自新郎、新妇以至傧相、宾客、执事,没有一个不是尖腮细腿,像煞读书人的,但穿的都是红衫绿裤。”清代梁玉绳《清白音集•嫁鼠词自注》:“俗传除夕鼠嫁女,窃履为轿。”民间布玩具多有表现这一题材者,颇受儿童欢迎(如图)旧时流行的玩具,用手帕折叠为鼠,或用布缝制而成者,都曾是儿童宠物。
作为生肖,老鼠在民间艺术如剪纸中占有一席之地,如清光绪间山东掖县“十二生肖童子”之一的鼠。但在绘画作品中,表现老鼠题材者就不多了。元代钱选《桃枝松鼠图卷》所绘并非家鼠,明宣宗朱瞻基则有《苦瓜鼠图卷》,画的分明是家鼠了。
文学作品中,鼠的形象在《诗经》中早见,如《魏风•硕鼠》、《鄘风•相鼠》等,唐代曹邺的《官仓鼠》以鼠喻贪污之官吏,有《硕鼠》遗意。唐代王度的《古镜记》写鼠妖为魅,开后世鼠婚故事之先河,《西游记》第八十一回至八十三回,写无底洞中的老鼠精逼唐僧成亲,是鼠婚故事的发展。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阿纤》一篇,写人鼠恋爱,生动传神,但以鼠为妇,恰如许仙爱上了雷峰塔下的白蛇,终不如狐妖花魅更具浪漫色彩。清传奇《十五贯》中的娄阿鼠既是鼠窃狗偷之徒,又是杀人凶手。但以鼠为绰号者,在文学作品中并不都是坏人,《水浒传》中的白日鼠白胜,属一百零八将中的人物;《三侠五义》中大闹东京的“五鼠”,更是结拜的侠义之士,受到读者的喜爱。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近20年高考题选(现代文阅读题)之二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近20年高考题选(现代汉语虚词)
- › 近20年高考题选(修辞)
- › 近20年高考题选(现代文阅读题)之二
- › 近20年高考题选(现代文阅读题)之一
- › 近20年高考题选(社科文阅读)
- › 近20年高考题选(其它题)
- › 近20年高考题选(句子扩张、仿写)
- › 近20年高考题选(句式)
- › 近20年高考题选(语言得体)
- › 近20年高考题选(作文题)
tag: 现代文 高考题 阅读题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栏目导航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推荐
- ·开平市风采华侨中学2017届模拟测试题(
- ·最新北京市语文高考模拟试题(2017.2.1
- ·2017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四)
- ·湖北省孝感市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
- ·高中语文第三册期中试题
- ·高二语文(下)第一单元同步测试
- ·古诗鉴赏训练
- ·高一语文同步测试(2)
- ·现代文阅读解题指导
- ·中国古代最缠绵词章大全
-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
-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测试
- ·高一下学期大单元测试语文试卷
- ·2017学年上学期高一新教材第一单元测试
- ·2017届全国高三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 ·高三专项训练题 词语
- ·文言文训练1
- ·语言与表达能力训练(六)
- ·标点符号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 ·武汉市第十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四次月考
- ·2017高考汉语成语训练
-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1
- ·福州市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卷(2017.3)
- ·厦门市2017届高三年质量检查
- ·语文模拟试题(三)
- ·语文模拟试题(WORD文档)60套(2017)
- ·201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六)
- ·古诗鉴赏主观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