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高考题选(现代文阅读题)之二
12、下面两句话分别证明了文中哪两个观点?(4分)
(1)毛泽东说:“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器……人们为着要在自然界得到自由,就要用自然科学来了解自然,克服自然和履行自然,从自然界中得到自由。”
答案:证明科学与技术具有内在的“善”的意义。(2分)
(2)爱因斯坦说:“科学技术直接地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人类生活的工具。”
答案:证明科学技术是革命的力量,能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增进人类的福利。(2分)
13、第⑥自然段中第2句是多重复句,用“/”划出第一层次。(3分)
a b c d
答案:a/b
14、请根据第⑤段中画线句表达的意思,联系实际,举一实例,作简要说明。(4分)
评分:举例1分,说理2分,语言1分。
三十、语体文阅读的填空、解释、问答(26分)(1981年全国高考题)
(一)、在下边的横线上填进最恰当的字,每一道横线上只填一个字。(8分)
几天来,我不断地漫步山野,巡行田间。眼前那绚丽 纷的大好秋色,真使人眼花缭乱, 接不暇。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多么令人兴奋的欣欣向荣的景象啊!
在这里,我们根本看不到欧阳修所描写的那种“其色惨淡,烟雯云敛……其意萧条,山川寂寥”的凄凉景色,更看不到那种“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的悲秋情绪。看到的只是万紫千红的丰收景色和奋发蓬勃的繁荣气象。因为在这里,秋天 是人生易老的象征, 是繁荣昌盛的标 。写到这里,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欧阳修把秋天描写得那么 杀悲凉,因为他写的不只是 令上的秋天,而且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在作者思想上的反映。我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欧阳修生活在今天的话,那他的《秋 赋》一定会是另外一种内容,另外一种色调。
答案:缤纷 应接不暇 不是……而是标志(填“标记”、“标识”也对) 肃杀 时令(或“节令”) 《秋声赋》
(二).仔细阅读下边的几段文字,解释红词在文中的含义。(12分)
二十多年前有一个年青人因为人家说他“不觉悟”,气得三天没有吃饭。“不觉悟”算是最不名誉的一件事,每一个有志气的青年交朋友,谈恋爱,都要先看对方是不是觉悟了的。趣味相投的青年人见面谈不到三句话就要考问彼此的“人生观”;他们很干脆地看不起那些自认还“没有人生观”的人,虽然对于“人生观”这东西他们自己也还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
在那时,“觉悟”与“不觉悟”的,如同黑白一样分明。鄙夷权势,敝屣尊荣,不屑安闲,对于那些抱着臭老鼠而沾沾自满的家伙只觉得可怜,掉臂游行于稠人广座之中,旁若无人地发议论,白眼看天,意若曰:“你们这一套值得什么,我有我的人生观!”这是“觉悟者”的风格。诚然这不免是“幼稚”罢?然而何等可爱!”事实上也正是这些“幼稚”的人们,冲锋陷阵,百炼成钢,在近二十年的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焰万丈的诗篇。
在那时,没有这样的青年:听他的议论,头头是道,看他的行事,世故深通,一则曰“这是应付环境”,再则曰“为了生活,不得不然”,真人面前说假话,放一个屁也要“解释”出一番道理里;你说他是“罗亭”么,他没有罗亭那样热情坦白,说他是“阿Q”么,他比阿Q多些洋气,多会一套八股,多懂若干公式。而尤其不凡的,他会批评二十多年前的年轻人:幼稚!当然,他是老练的;可是也老练得太可怕了!
……
我想起这一切,真有点惘然,我并不愿意无条件拥护二十多年前那种“幼稚”,然而我又觉得,和那时的“幼稚”一同来的坦白,天真、朴素、勇敢,正是今天若干极想“避免幼稚”的年轻人所缺乏的。不怕幼稚,所不怕者,倒是这一点欠缺!
解释:
(1)投:
(2)鄙夷:
(3)敝屣:
(4)沾沾自满:
(5)掉臂:
(6)稠人广座:
(7)诚然:
(8)世故:
(9)阿Q:
(10)惘然:
答案:
(1)投:投合,合,合得来。
(2)鄙夷:轻视,鄙视,藐视,看不起。
(3)敝屣:看成象破鞋一样,极端看不起。
(4)沾沾自满: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
(5)掉臂:甩着臂膀走路,形容自由自在的样子。
(6)稠人广座:大庭广众,人多的场合。
(7)诚然:的确,实在的。
(8)世故:待人处世的经验。这里指圆滑、不得罪人的处世之道。
(9)阿Q: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人物。(答成“一个要革命而又不觉悟的农民的典型”、“‘精神胜利者’的典型”等都对)
(10)惘然:心中若有所失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三).仔细阅读下边一段文字,注意加着红的词语,回答后面提出的问题。(6分)
由于每一个胚胎都力争发育成长,所以就必然产生生存斗争,这种斗争不仅表现为直接的肉体搏斗或吞噬,而且甚至在植物中还表现为争取空间和日光的斗争。很明显,在这一斗争中,凡是拥有某种尽管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有利于生存斗争的个别特质的个体,都最有希望达到成熟和繁殖。这些个别特质因此就有了遗传下去的趋势,如果这些特质在同一个种的许多个体中发生,那末,它们还会通过累积的遗传按已经采取的方向加强起来;而没有这种特质的个体就比较容易在生存斗争中死去,并且逐渐消失。物种就这样通过自然选择、通过适者生存而发生变化。
回答问题:
(1)“拥有”的宾语是什么?
(2)“它们”指代什么?
答案:
(1)“特质”或“个别特质”。答“有利于生存斗争的个别特质”或“某种尽管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有利于生存斗争的个别特质”,也算对。
(2)“它们”指代“这些特质”。答:“这些个别特质”也算对。
三十一、认真阅读下面两段文字,解释加着重号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2分)(1982年全国高考题)
……我希望你要能够象这桔子树一样,独立不倚,凛冽难犯。要虚心,不要作无益的贪求。要坚持,不要同乎流俗。要把你的志向拿定,而且要抱着一个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心怀。那你便不会有什么过失,而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了。……不过也不要过分的矜持,总要耿直而通情理。但遇到大节临头的时候,你却要丝毫也不苟且,不迁就。
对话体特别宜于论事说理。在不用对话体的论事说理的文章中,作者独抒己见,单刀直入,只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就算“自圆其说”;至于旁人的种种不同的看法,可以一概置之不问,至多也只是约略转述,作为己说的佐证或是作为辩驳的对象。但是同一事理往往有许多方面,观点不同,所得的印象或结论也就不同;而且各人的资禀修养也可以影响他的见地,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事理的看法没有完全是客观的。
1.流俗:
2.矜持:
3.耿直:
4.苟且:
5.迁就:
6.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7.自圆其说:
8.约略:
9.佐证:
10.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答案:1.流俗:一般人的见解和习惯。2.矜持:拘谨、拘束。3.耿直:正直、直爽。4.苟且:只顾眼前,得过且过。5.迁就:无原则地将就。6.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见解有根据,说话有道理。(或:所抱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所讲的话有道理。)7.自圆其说:使自己的说法前后一致,没有自相矛盾的地方。8.约略:大概。9.佐证:证据。10.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指对同一个问题,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见解也不相同。
三十二、下面这段文字可分四个层次,请在每两个层次的交接处划一条竖线,把它们分开。(5分)(1983年全国高考题)
注意:要求一共划三条竖线,少划了或多划了都算错。
永定河上的芦沟桥修建于公元一一八九到一一九二年间桥长二百六十五米由十一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十六米到二十一点六米桥宽约八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十一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有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象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答案
第一条竖线划在“一一九二年间”和“桥长二百六十五米”之间
第二条竖线划在“叫做联拱石桥”和“永定河发水时”之间。
第三条竖线划在“足见它的坚固”和“桥面用石板铺砌”之间。
三十三、仔细阅读下边几段文字,然后答题。本题一共包括11个小题,按顺序原文中加红或画线的词句相对应。凡选择题一律在正确答案后边的括弧中打“√”号。每题只准打一个“√”,否则不给分。(30分)(1984年全国高考题)
现在我们可以根据有力的证据断言:人类一切部落,在野蛮社会以前是蒙昧社会,正如我们知道在文明社会以前是野蛮社会一样。人类历史的起源相同,经验相同,进步的历程相同。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近20年高考题选(现代文阅读题)之二
- › 近20年高考题选(现代汉语虚词)
- › 近20年高考题选(修辞)
- › 近20年高考题选(现代文阅读题)之二
- › 近20年高考题选(现代文阅读题)之一
- › 近20年高考题选(社科文阅读)
- › 近20年高考题选(其它题)
- › 近20年高考题选(句子扩张、仿写)
- › 近20年高考题选(句式)
- › 近20年高考题选(语言得体)
- › 近20年高考题选(作文题)
tag: 现代文 高考题 阅读题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栏目导航
- ·开平市风采华侨中学2017届模拟测试题(
- ·最新北京市语文高考模拟试题(2017.2.1
- ·2017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四)
- ·湖北省孝感市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
- ·高中语文第三册期中试题
- ·高二语文(下)第一单元同步测试
- ·古诗鉴赏训练
- ·高一语文同步测试(2)
- ·现代文阅读解题指导
- ·中国古代最缠绵词章大全
-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
-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测试
- ·高一下学期大单元测试语文试卷
- ·2017学年上学期高一新教材第一单元测试
- ·2017届全国高三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 ·高三专项训练题 词语
- ·文言文训练1
- ·语言与表达能力训练(六)
- ·标点符号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 ·武汉市第十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四次月考
- ·2017高考汉语成语训练
-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1
- ·福州市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卷(2017.3)
- ·厦门市2017届高三年质量检查
- ·语文模拟试题(三)
- ·语文模拟试题(WORD文档)60套(2017)
- ·201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六)
- ·古诗鉴赏主观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