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高考题选(现代文阅读题)之二
浏览次数: 827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标签: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近20年高考题选(现代文阅读题)之二,
在人类进步的道路上,发现与发明层出不穷,我们根据这些把人类的进程划分成先后相承的若干阶段。同时,各种社会制度,因为与人类的永恒需要密切相关,都是从少数原始思想的幼苗发展出来的,也同样成为我们划分阶段的依据。将这些制度,这些发明与发现综合起来,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人类出于同源,同一发展阶段中人类有类似的需要,并且可以看出在相似的社会条件中人类有同样的心理作用。②
我们把陶器的出现作为野蛮社会开始的标志,因为人类必须先有村居生活,而且必须在简单的技术已经达到相当进步的水平之后,才有可能制造陶器。⑤在人类的进步过程中,制陶术的出现为改善生活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近代文明是在野蛮阶段的各种发明、发现和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且大量吸取了野蛮阶段的种种成就。不管文明人的成就多么卓越伟大,都不能使我们低估或无视人类野蛮阶段所完成的事业。⑥要知道,野蛮阶段的人类已经创造并享有了文明的一切要素,只有使用文字一项是例外。文字的使用是文明阶段开始的一个最准确的标志。认真地说来,没有文字记载,就没有历史,也没有文明。
随着发明和发现的产生,随着制度的发展,人类的心灵也必然因之而愈来愈开豁,人类的脑子也在逐渐变大,尤其是大脑部分。在蒙昧阶段,人们要从一无所有的环境里想出最简单的发明是极其困难的;在这样一种原始的生活条件下要发现任何可资利用的物质或自然力量也是极其困难的。因此当时人类心智发展之迟缓是不可避免的。要把这样一些蒙昧初开,野犷难驯的人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社会,当然也是十分困难的。毫无疑问,最早的发明项目、最早的社会组织,是最难于产生的,因此从蒙昧阶段过渡到野蛮阶段所经历的时间是最长的。⑦
人类发展进度比率的问题同人类文化各阶段的相对长度直接有关。人类发展的速度自始至终是循着几何级数递增的,虽不是严格遵守这个规律,但基本上是如此。这一点不仅曾为历史事实所证明,而且从理论上说,也不可能遵循其它的规律。⑧因为每当人类获得一项准确的知识之后,就变成了进一步获得新知识的动力,就这样一直推进到极其错综复杂的现代知识。因此,虽然人类在最早一个阶段的进步速度最慢,在最近一个阶段的进步速度最快,可是我们如果就这两个阶段的成就同全部成就关系来估量,则最早一个阶段的成就的相对量可能是最大的。我们认为下边这种看法有可能会得到公认,那就是:人类在蒙昧阶段的进步,就其对人类整个进步过程的关系而言,要大于野蛮阶段的进步;同样,人类在整个野蛮阶段所取得的进步要大于其后整个文明阶段的进步。⑨
人类文化上的这些阶段的相对长度是多少?这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虽然不可能作出精确的估计,但不妨试求其近似值。根据发展速度按几何级数递增的理论,蒙昧阶段的时间自然要比野蛮阶段为长,而野蛮阶段要比文明阶段为长。如果我们假定人类生存在地球上的时间已有十万年,那么我们至少要把六万年划归蒙昧阶段。按照这样的分配,人类中最先进的一部分⑩竟花去五分之三的时间生活在蒙昧阶段。余下的时间里,要把两万年——即五分之一——划归野蛮阶段的初期。给野蛮阶段的中期和晚期留下一万五千年,文明阶段就只剩下五千年左右了。
人类经历蒙昧阶段的时间比此后的全部经历还要长,而文明阶段所占据的时间只不过是人类历史的一小片段。这个结论在人类学上是极其重要的。(11)
①按照作者的观点,人类社会的发展应该按顺序分为哪几个阶段?
②左边画线的这句话的意思是:
a.人类出于同一祖先,因此有同样的需要和心理。()
b.同一个种族的成员在同样的发展阶段中有相同或类似的需要和心理。()
c.人类所有种族在相似的情况下,其需要和心理是相同或类似的。()
d.在社会条件不尽相同的情况下,人类的心理作用仍然可以是一致的,而具体的需要在相同的条件下只能是近似的。()
③这一段有两个“其”字。第一个“其”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其”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里的“相对量”和“比率”的意思是:
a.“相对量”指不同阶段文化发展相对成就的大小,“比率”指不同阶段发展速度的比较。()
b.“相对量”指不同阶段文化发展相对成就的大小,“比率”指这些成就的量的比例。()
c.“相对量”指不同阶段文化成就的相对重要性,“比率”指
www.350xue.com
不同阶段在发展过程中所占的时间。()
d.“相对量”指不同阶段文化成就在数量上的比较,“比率”指不同阶段在发展过程中所占的时间。()
⑤作者把陶器的使用作为野蛮社会开始的标志,是因为:
i.
ii.
⑥在这两句话里,作者只提到野蛮阶段和近代文明的联系,没有提到蒙昧阶段,是因为:
a.近代文明的发展与蒙昧阶段的文化并没有联系。()
b.蒙昧阶段无文化成就可言。()
c.野蛮阶段的文化成就比蒙昧阶段更重要。()
d.近代文明与野蛮阶段有直接继承关系。()
⑦这一段的意思是:
a.发明、发现的产生,社会制度的建立,是野蛮阶段的开始,而在蒙昧阶段,这一切都是很困难的,所以蒙昧阶段特别长。()
b.发明、发现的产生,社会制度的建立,都开始于蒙昧阶段,但由于从无到有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蒙昧阶段特别长。()
c.在蒙昧阶段,人类无发明、发现和制度可言,而这三者是野蛮社会开始的必要条件,因此,二者之间有一段相当长的间隔时间。()
d.通过蒙昧阶段发明、发现和建立制度的困难,说明原始人智力发展迟缓的原因。()
⑧这里所说的“理论”,文中有没有解释?如果有,请你在有关的句子下面画上横线;如果没有,请你用一两句话简要地解释一下(写在下边)。
⑨作者提出这样的看法是因为:
a.蒙昧阶段最长,野蛮阶段次之,文明阶段最短。()
b.蒙昧阶段取得进步所付出的劳动量最大,野蛮阶段次之,文明阶段最少。()
c.人类早期成就是以后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d.人类智力的发展比具体成就更重要。()
⑩这里作者为什么要说“人类中最先进的一部分”?光说“人类”行不行?为什么?
这个结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a.它告诉我们今天的文明是无数代祖先无声无息孜孜努力的结果,我们应该认识创业的艰难。()
b.它证明人类历史起源相同,经验相同,进步速度也相同。()
c.它纠正了多年来流行的看法,使我们对人类发展的规律有清晰的认识,鼓舞我们进一步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信心。()
d.它确认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而且在发展速度方面按几何级数递增这一规律。()
答案:
①蒙昧、野蛮、文明[2分]
②c.[3分]
③i.人类社会的每一个发展阶段[2分]
ii.各个阶段人类文化
答对一处得1分,概念表述不全不给分,第二个“其”字的答案中把“发展”也写进去的不给分。
④a.[3分]
⑤i.现有村居生活[2分]
ii.技术达到相当水平
两点全对者得分,答出要点即可,不要求语言表述完整。
⑥d.[3分]
⑦b.[3分]
⑧从“因为每当人类”至“极其错综复杂的现代知识。”[3分]
“因此”以下画线者不给分。
⑨c.[3分]
⑩不行,因为人类各种族的发展并不平衡,这里指的是已经进入文明阶段的种族。[3分]
答案中指出“最先进的一部分”的含义(已进入文明阶段)的,可得满分,只答出各民族发展不平衡的(例如“现在世界上还有原始部落”等),得2分。
(11)d.[3分]
三十四、运用下边这段文字材料,回答问题。(6分)(1985年全国高考题)
在一些山区的沟谷中,由于地表径流对山坡和沟床不断地冲____(shí)掏挖,山体常常崩____(tā)滑坡,滑落下来的大量的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被强大的水流____(xié)带搅拌,变成____(nián)稠的浆体,沿着斜坡或沟谷急速奔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泥石流。
1.按照文中的注音,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汉字。
2.根据上文所述,形成泥石流的必要条件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文提供的材料,用精练的语言给泥石流下一个正确、严密的定义(写在线里,连标点在内不能超过45个字)。
泥石流是:
答案:
1.蚀塌挟粘(2分)。错1-2字扣1分,错3-4字扣2分。
2.A有大量易滑落的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
B有斜坡、沟谷的地形;
C有强大的地表径流对山坡、沟床的冲蚀掏挖。
A、B、C全答对给2分,答对两处给1分,只答对一处或三处全没答对不给分。
3.(泥石流是)山坡上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经地表径流的冲蚀挟带,沿着斜坡或沟谷奔泻的急流。
近20年高考题选(现代文阅读题)之二
在人类进步的道路上,发现与发明层出不穷,我们根据这些把人类的进程划分成先后相承的若干阶段。同时,各种社会制度,因为与人类的永恒需要密切相关,都是从少数原始思想的幼苗发展出来的,也同样成为我们划分阶段的依据。将这些制度,这些发明与发现综合起来,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人类出于同源,同一发展阶段中人类有类似的需要,并且可以看出在相似的社会条件中人类有同样的心理作用。②
我们把陶器的出现作为野蛮社会开始的标志,因为人类必须先有村居生活,而且必须在简单的技术已经达到相当进步的水平之后,才有可能制造陶器。⑤在人类的进步过程中,制陶术的出现为改善生活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近代文明是在野蛮阶段的各种发明、发现和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且大量吸取了野蛮阶段的种种成就。不管文明人的成就多么卓越伟大,都不能使我们低估或无视人类野蛮阶段所完成的事业。⑥要知道,野蛮阶段的人类已经创造并享有了文明的一切要素,只有使用文字一项是例外。文字的使用是文明阶段开始的一个最准确的标志。认真地说来,没有文字记载,就没有历史,也没有文明。
随着发明和发现的产生,随着制度的发展,人类的心灵也必然因之而愈来愈开豁,人类的脑子也在逐渐变大,尤其是大脑部分。在蒙昧阶段,人们要从一无所有的环境里想出最简单的发明是极其困难的;在这样一种原始的生活条件下要发现任何可资利用的物质或自然力量也是极其困难的。因此当时人类心智发展之迟缓是不可避免的。要把这样一些蒙昧初开,野犷难驯的人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社会,当然也是十分困难的。毫无疑问,最早的发明项目、最早的社会组织,是最难于产生的,因此从蒙昧阶段过渡到野蛮阶段所经历的时间是最长的。⑦
人类发展进度比率的问题同人类文化各阶段的相对长度直接有关。人类发展的速度自始至终是循着几何级数递增的,虽不是严格遵守这个规律,但基本上是如此。这一点不仅曾为历史事实所证明,而且从理论上说,也不可能遵循其它的规律。⑧因为每当人类获得一项准确的知识之后,就变成了进一步获得新知识的动力,就这样一直推进到极其错综复杂的现代知识。因此,虽然人类在最早一个阶段的进步速度最慢,在最近一个阶段的进步速度最快,可是我们如果就这两个阶段的成就同全部成就关系来估量,则最早一个阶段的成就的相对量可能是最大的。我们认为下边这种看法有可能会得到公认,那就是:人类在蒙昧阶段的进步,就其对人类整个进步过程的关系而言,要大于野蛮阶段的进步;同样,人类在整个野蛮阶段所取得的进步要大于其后整个文明阶段的进步。⑨
人类文化上的这些阶段的相对长度是多少?这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虽然不可能作出精确的估计,但不妨试求其近似值。根据发展速度按几何级数递增的理论,蒙昧阶段的时间自然要比野蛮阶段为长,而野蛮阶段要比文明阶段为长。如果我们假定人类生存在地球上的时间已有十万年,那么我们至少要把六万年划归蒙昧阶段。按照这样的分配,人类中最先进的一部分⑩竟花去五分之三的时间生活在蒙昧阶段。余下的时间里,要把两万年——即五分之一——划归野蛮阶段的初期。给野蛮阶段的中期和晚期留下一万五千年,文明阶段就只剩下五千年左右了。
人类经历蒙昧阶段的时间比此后的全部经历还要长,而文明阶段所占据的时间只不过是人类历史的一小片段。这个结论在人类学上是极其重要的。(11)
①按照作者的观点,人类社会的发展应该按顺序分为哪几个阶段?
②左边画线的这句话的意思是:
a.人类出于同一祖先,因此有同样的需要和心理。()
b.同一个种族的成员在同样的发展阶段中有相同或类似的需要和心理。()
c.人类所有种族在相似的情况下,其需要和心理是相同或类似的。()
d.在社会条件不尽相同的情况下,人类的心理作用仍然可以是一致的,而具体的需要在相同的条件下只能是近似的。()
③这一段有两个“其”字。第一个“其”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其”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里的“相对量”和“比率”的意思是:
a.“相对量”指不同阶段文化发展相对成就的大小,“比率”指不同阶段发展速度的比较。()
b.“相对量”指不同阶段文化发展相对成就的大小,“比率”指这些成就的量的比例。()
c.“相对量”指不同阶段文化成就的相对重要性,“比率”指
www.350xue.com
不同阶段在发展过程中所占的时间。()
d.“相对量”指不同阶段文化成就在数量上的比较,“比率”指不同阶段在发展过程中所占的时间。()
⑤作者把陶器的使用作为野蛮社会开始的标志,是因为:
i.
ii.
⑥在这两句话里,作者只提到野蛮阶段和近代文明的联系,没有提到蒙昧阶段,是因为:
a.近代文明的发展与蒙昧阶段的文化并没有联系。()
b.蒙昧阶段无文化成就可言。()
c.野蛮阶段的文化成就比蒙昧阶段更重要。()
d.近代文明与野蛮阶段有直接继承关系。()
⑦这一段的意思是:
a.发明、发现的产生,社会制度的建立,是野蛮阶段的开始,而在蒙昧阶段,这一切都是很困难的,所以蒙昧阶段特别长。()
b.发明、发现的产生,社会制度的建立,都开始于蒙昧阶段,但由于从无到有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蒙昧阶段特别长。()
c.在蒙昧阶段,人类无发明、发现和制度可言,而这三者是野蛮社会开始的必要条件,因此,二者之间有一段相当长的间隔时间。()
d.通过蒙昧阶段发明、发现和建立制度的困难,说明原始人智力发展迟缓的原因。()
⑧这里所说的“理论”,文中有没有解释?如果有,请你在有关的句子下面画上横线;如果没有,请你用一两句话简要地解释一下(写在下边)。
⑨作者提出这样的看法是因为:
a.蒙昧阶段最长,野蛮阶段次之,文明阶段最短。()
b.蒙昧阶段取得进步所付出的劳动量最大,野蛮阶段次之,文明阶段最少。()
c.人类早期成就是以后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d.人类智力的发展比具体成就更重要。()
⑩这里作者为什么要说“人类中最先进的一部分”?光说“人类”行不行?为什么?
这个结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a.它告诉我们今天的文明是无数代祖先无声无息孜孜努力的结果,我们应该认识创业的艰难。()
b.它证明人类历史起源相同,经验相同,进步速度也相同。()
c.它纠正了多年来流行的看法,使我们对人类发展的规律有清晰的认识,鼓舞我们进一步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信心。()
d.它确认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而且在发展速度方面按几何级数递增这一规律。()
答案:
①蒙昧、野蛮、文明[2分]
②c.[3分]
③i.人类社会的每一个发展阶段[2分]
ii.各个阶段人类文化
答对一处得1分,概念表述不全不给分,第二个“其”字的答案中把“发展”也写进去的不给分。
④a.[3分]
⑤i.现有村居生活[2分]
ii.技术达到相当水平
两点全对者得分,答出要点即可,不要求语言表述完整。
⑥d.[3分]
⑦b.[3分]
⑧从“因为每当人类”至“极其错综复杂的现代知识。”[3分]
“因此”以下画线者不给分。
⑨c.[3分]
⑩不行,因为人类各种族的发展并不平衡,这里指的是已经进入文明阶段的种族。[3分]
答案中指出“最先进的一部分”的含义(已进入文明阶段)的,可得满分,只答出各民族发展不平衡的(例如“现在世界上还有原始部落”等),得2分。
(11)d.[3分]
三十四、运用下边这段文字材料,回答问题。(6分)(1985年全国高考题)
在一些山区的沟谷中,由于地表径流对山坡和沟床不断地冲____(shí)掏挖,山体常常崩____(tā)滑坡,滑落下来的大量的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被强大的水流____(xié)带搅拌,变成____(nián)稠的浆体,沿着斜坡或沟谷急速奔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泥石流。
1.按照文中的注音,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汉字。
2.根据上文所述,形成泥石流的必要条件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文提供的材料,用精练的语言给泥石流下一个正确、严密的定义(写在线里,连标点在内不能超过45个字)。
泥石流是:
答案:
1.蚀塌挟粘(2分)。错1-2字扣1分,错3-4字扣2分。
2.A有大量易滑落的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
B有斜坡、沟谷的地形;
C有强大的地表径流对山坡、沟床的冲蚀掏挖。
A、B、C全答对给2分,答对两处给1分,只答对一处或三处全没答对不给分。
3.(泥石流是)山坡上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经地表径流的冲蚀挟带,沿着斜坡或沟谷奔泻的急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近20年高考题选(现代文阅读题)之二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近20年高考题选(现代汉语虚词)
- › 近20年高考题选(修辞)
- › 近20年高考题选(现代文阅读题)之二
- › 近20年高考题选(现代文阅读题)之一
- › 近20年高考题选(社科文阅读)
- › 近20年高考题选(其它题)
- › 近20年高考题选(句子扩张、仿写)
- › 近20年高考题选(句式)
- › 近20年高考题选(语言得体)
- › 近20年高考题选(作文题)
tag: 现代文 高考题 阅读题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高中其他素材,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栏目导航
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推荐
- ·开平市风采华侨中学2017届模拟测试题(
- ·最新北京市语文高考模拟试题(2017.2.1
- ·2017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四)
- ·湖北省孝感市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
- ·高中语文第三册期中试题
- ·高二语文(下)第一单元同步测试
- ·古诗鉴赏训练
- ·高一语文同步测试(2)
- ·现代文阅读解题指导
- ·中国古代最缠绵词章大全
-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
-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测试
- ·高一下学期大单元测试语文试卷
- ·2017学年上学期高一新教材第一单元测试
- ·2017届全国高三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 ·高三专项训练题 词语
- ·文言文训练1
- ·语言与表达能力训练(六)
- ·标点符号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 ·武汉市第十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四次月考
- ·2017高考汉语成语训练
-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1
- ·福州市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卷(2017.3)
- ·厦门市2017届高三年质量检查
- ·语文模拟试题(三)
- ·语文模拟试题(WORD文档)60套(2017)
- ·201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六)
- ·古诗鉴赏主观练习题